1.影评活动方案参考

2.求哈利波特演员资料(除了哈利.赫敏.罗恩)

3.影向标|此片饱受争议,万众瞩目

4.北美广播影评人协会奖的获奖名单

5.世界几大**节以及对应的**奖项的名称,解释,由来

6.影评人懂那么多,为什么不自己去拍**

7.达拉斯/沃斯堡影评人协会奖详细资料大全

影评人赛人的豆瓣_影评人赛人开拍吧

当记者去吧。。即使小报也行。创意文案不行地

海媒体比拼小姿(首发《青年记者》)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3530次)

要研究上海本埠纸媒体间的竞争,就要知道上海的两大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而知道了这两大报业集团之后,很大程度上已经理清了上海纸媒体竞争的格局。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报业集团。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组建于2000年10月9日,由《解放日报》《新闻报》系列、《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报刊文摘》、《民主与法制时报》、《全球论坛》、《I时代》、《房地产时报》、《新上海人》、《支部生活》、解放日报网络版9报3刊1网组成。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是以以文汇报社和新民晚报社为基础组建的报业集团,成立于1998年7月25日。由《文汇报》、《新民晚报》、《新民周刊》、《文汇读书周报》、《上海星期三》、《上海家庭报》、《行报》、《新民体育报》、《新民围棋》、《新闻记者》、《世界》、《萌芽》、《Shanghai Daily》、《文学报》、文汇报网络版、新民晚报网络版9报5刊2网组成。

要说上海本埠的媒体间的竞争,首先就不能不提两个报业集团的主打报纸《文汇报》和《解放日报》之间的竞争。解放日报创刊于延安时期,曾是中央机关报,目前是上海市委党报。文汇报创刊于1938年,是一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型综合性日报,在全国亦有较大影响。虽然是两个报业集团的主打报纸,但是实际情况就是由于大比率的读者都属于公费订阅,而且往往两份报纸都订,所以双方几乎没有太大的竞争。但是,从广告份额来看,《解放日报》的广告额是《文汇报》的3-4倍,具有比较大的优势。虽然在去年10月8日《文汇报》进行了改版,意图增加时代性,但是由于这主要是争取自费订阅读者,对于《文汇报》和《解放日报》之间的竞争影响不大,所以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申江服务导报》是一份由解放日报主办的融新闻性与服务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周报,创刊于1998年1月1日。当时上海的报业市场还缺乏一份真正文化休闲类的报纸,所以当《申江服务导报》一经诞生之后,1元的低价,全新的概念与风格,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印刷,丰富多彩的内容,引领着时尚与潮流立刻博得了上海时尚男女的宠爱。发行量由最初的7万份很快上升到40万份。

面对《申江服务导报》的成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自然不甘落后,于2000年5月17日创办了同类型的《上海星期三》。然而,《上海星期三》面世后的第一个市场策略便宣告失败,每份3角的超低售价并没有对《申江服务导报》产生太大的冲击。今天回顾看来,3角的定价实际上更多的是反映了当时《上海星期三》对于综合性文化周报的目标读者不清晰。《上海星期三》当时定价在3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下《新民晚报》售价7角,希望读者能够在买《新民晚报》的时候同时买《上海星期三》这样就不需要额外的零钱了。但事实上,《上海星期三》、《申江服务导报》的目标读者都是白领、学生等青少年读者,他们主要习惯于早上购买,然后在一天的工作中顺便阅读报纸,更何况,对于白领和学生来说,一周一次的周报1元和3角的价格差距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使得《上海星期三》和《新民晚报》搭配销售的策略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令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是,对于《申江服务导报》真正产生冲击的并不是同等规模的文汇新民旗下的《上海星期三》,而是出版《故事会》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旗下的《上海壹周》。2000年10月12日,星期四上午,《上海壹周》创刊号在上海各报亭出摊。下午14:30,5万份全部卖完。之所以会创造这样的奇迹,虽然曾经有人探讨过其中的原因,但是就笔者看来其实只需要两个字就可以解释了,那就是--"小资"。小资已经成为了全国青年的爱好,但是唯有上海的年轻人是小资到了骨子里面去的。《申江服务导报》的崛起就是因为大量报道了休闲资讯给了沪上青年小资的感觉,然而伴随着《申》的扩版,小资的味道越来越淡。这个时候,全新打造的小资小资更小资的《上海壹周》自然就成为了上海青年人的新宠。

在《上海壹周》咄咄逼人的气势之下,《上海星期三》、《申江服务导报》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迎接竞争他们也在转型,《申江服务导报》逐渐更侧重实用性,很大的篇幅都留给了餐馆、机票、培训等实用信息的刊登,内容也更侧重都市青年的方方面面,不再仅仅是原来的休闲时尚。至于《上海星期三》,始终在努力改善自己内容不行的劣势,并且把自己的定位努力往上提,对准了那些具有相当购买了的读者,内容以高档时尚休闲为主,并且率先的推出了豪华月末版,的确也抢回了不少的市场。

必须承认的是,在这场竞争中,《上海壹周》始终还是处于竞争的优势,这一点从三份报纸的发行日期可以看出。《上海星期三》、《申江服务导报》最初都在周三发行,《上海壹周》在周四发行。当《上海壹周》把发行日期提前到周三一段时间之后,《上海星期三》、《申江服务导报》都不约而同的把自己的发行日期提前到了周二,期望能通过日期上的优势避免与《上海壹周》的直接竞争,以保持现有的竞争格局。

但是,同样必须注意到的就是,《上海壹周》在竞争上的优势并没有反映到广告份额上来,仍旧以2002年2月的广告额为例,《申江服务导报》为1010.61万,而《上海壹周》仅为.38,连前者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这对于一份从创建初始便按照市场化要求来操作的报纸来说,无疑是令人遗憾的。

既然讲到了《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上海一周》之间的竞争,那么似乎应该顺带提到《新民周刊》,虽然前三者是定位于文化休闲的周报,而后者定位是政治经济方面的周刊,本来没有可比性,但是考虑到发行周期都是一周,而且面对的都是高收入或者潜在高收入的白领、准白领阶层,而一个人每月的书报消费往往是固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新民周刊》与前三者是有弱竞争关系的。

《新民周刊》创刊于1999年,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他脱胎于《新民晚报》,事实上《新民周刊》在内容上也继承了《新民晚报》大而全的特点,而在这个大而全的背后,似乎就少了一分棱角,很难从《新民周刊》中看到媒体人所追求的猛料。而这种温和,也许就决定了《新民周刊》很难走出上海,在全国范围内和他的目标对手,比如《新周刊》、《三连生活周刊》、《南风窗》进行竞争,也许,就像《新民晚报》一样,《新民周刊》从诞生就注定了是不能离开上海这样的土壤环境而发展的。

上海从来不是一个媒体竞争激烈的城市,所以严格意义上能够称作竞争也就是《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上海一周》三者之间的竞争。观察这三者之间的竞争,对于我们理解上海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喜好和上海纸媒体市场的特性是非常有好处的。

网络写手

生存状态:铺天盖地的网络原创、评论滋生了一大批网络写手,李基滨便是其中一员。他2000年上网写作,《小雪》获第二届“榕树下”原创作品大赛入围奖,《泼熊英雄传之CEO版》获得《南方周末》版征文最佳创意奖。广告公司文案的全职工作似乎远远不能满足他写作的欲望,他每天要花三四个小时上网写作,3年内写了近10万字的作品。

职场揭秘:网络写手往往不满足于只是一名网络写手。老一辈的网络写手安妮宝贝、李寻欢等,自出名之后,已经不在网上写作了。时下的一些新锐写手,多是高校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课余时间就在网上写作。看来,网络已经成为写手们发展轨迹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驿站。

游戏写手

生存状态:只要是游戏发烧友,一定人手一册《游戏攻略》。其中对如何过关、升级、夺宝都详加指点,让菜鸟转身跃为super?鄄player。如此高深的“玩家秘笈”,便是游戏写手的杰作。写手负责撰写整个游戏的前瞻、攻略、评论,而想写得精彩、到位,首先就要把游戏先玩上几遍。这样的撰写过程可谓“呕心沥血”。

职场揭秘:新游戏一出,写手们就要玩命似的赶稿。有时要翻译国外的游戏资料,有时要亲自上阵玩游戏,50字的游戏攻略往往要5小时才能琢磨出来,这样的“mon?鄄ey”的确不好赚。写手生涯绝不像玩家想象的那样轻松惬意,在一步步成为竞技高手的同时,对游戏的感觉也从迷恋转化为彻底的厌倦。

大内写手

生存状态:“大内写手”是个时髦的称呼,其实是指给企业内刊撰稿的人。千万别小看企业内刊,不少知名专家都会给内刊撰稿,有些内刊因此成了各路高手云集之地。在高额稿酬的背后,是文章质量、作者名声的严格考验。纯文学类的散文好写,但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具体问题或者是产品、技术的专业状况分析,许多人就无法胜任了。

职场揭秘:想当一名“大内高手”,了解企业内刊的定位和走势是非常必要的。现代企业大多注重树立企业品牌,推广企业文化,而内刊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绝佳阵地。那些致力于宣传企业文化的外向性内刊,是“大内高手”的投稿乐园。

特约撰稿人

生存状态:针砭时弊的杂文写手、风花雪月的散文家、影评人、乐评人是今天的时尚类报纸不可缺少的新鲜血液。A君是**音乐的发烧友。3年多来,乐此不疲地做着自由撰稿人,平均每个月发表1万多字,经常找他约稿的有《上海壹周》和《风》。

职场揭秘:想成为“名利双收”的特约撰稿人并不容易。A君除写作外,还经常出差作专访,忙得团团转。B君,大学三年级学生,有幸被某出版社相中,要帮他出书。编辑要求他每天写5000字,在30-50天内完成初期稿件。为了挖到人生第一桶金,B君昼夜不分,废寝忘食地赶稿,原本随兴而发的灵感创作,如今就像带着镣铐起舞。(文/邵丽蓉)

我们这样做报纸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1847次) 时间:2001年05月24日 14:22 来源:郭为中 原创-IT

2000年10月12日,星期四上午,《上海壹周》创刊号在上海各报亭出摊。下午14:30,5万份全部卖完。一张垂死的《上海文化报》,改头换面成《上海壹周》后,奇迹般地复活了。从去年5月份策划,到10月出报,上海没有哪张报纸经过这么长的谋划期。一张投资仅仅400万的报纸,半年就获得了赢利。上海报纸没有这么破的办公室。而事先,其中没有一个人有过全面经营一张报纸的经验。——题记 陈保平陈保平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总编辑,一个中年知识分子。自从《上海文化报》划归到文艺出版社,他一直在思考怎样做下去。《上海文化报》是一张令人头疼的报纸,原来是上海文化局的机关报,随着文化局和广电局合并成上海文广局后,2000年初,这张报纸停刊了,上海宣传口子方面原来想把它划入文新报业集团(拥有《新民晚报》和《文汇报》,是上海报业的老大),但文新报业嫌这张报纸亏损太大,不要,转来转去,最后划到了利润尚好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因为文艺出版社光出个《故事会》,一年就有3000万的利润。陈保平属于那种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也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平时话不多,虽然穿得很朴素,但骨子里却对现代文化不排斥,他的夫人就是很时尚的著名作家陈丹燕。他想,这次一定要找一个年轻人来办报。但别看上海记者、编辑一大堆,但大多在解放、文新2大报业集团中,不愿出来。另外,这个人还得懂经营,独当一面。他让许敏去找,他和许敏是好朋友,许敏的夫人是上海另一位著名作家素素,有一大批上海人喜欢读她的随笔。他们2人一起在办《安家》杂志、也在给广东邵忠的《周末画报》帮忙。许敏向他推荐了徐沪生——一个把头剃得留出青皮的年轻人。 2000年5月,陈保平给徐沪生打了个电话,约他来文艺出版社的办公室谈一次。 徐沪生徐沪生当时还在《生活周刊》做编辑部副主任,他做报纸的时间很短,98年毕业后才开始做。2000年刚满30岁。徐沪生其实不是上海人,但出生在上海,所以父母给他起了这个名字,他爷爷也在上海。徐沪生92年从复旦哲学系毕业后,在社会上混了3年。毕业后先分回扬州,去扬州师范学院哲学系教书,教马列,当时他提出想按马列原著教,但系里不同意,非得按大纲教,讲“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徐沪生觉得这个真够呛,教了半年就辞职了,“那时赔了7500块,当时我月工资才1500块”。然后他回到上海闯,没有户口,卖过电脑、房子、做过广告,95年他再回复旦读哲学系的研究生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户口。徐沪生从来没有做过象样的记者,98年毕业前,他去了《青年报》做实习编辑,由于表现出色,管了一个编辑部,《青年报》是日报,当时《青年报》改版,每天出一个带有主题性的周刊,徐沪生就去管一个登之类东西的周刊。毕业后,顺利地正式分配进《青年报》,后来又做了《青年报》下属周报《生活周刊》的编辑部副主任。当陈保平的电话响起时,徐沪生正面临着事业的彷徨。在《青年报》做的2年中,徐沪生还给电视台搞些策划,给一家香港的杂志做做兼工,给一些杂志、报纸写写稿子,还写了一个20集的电视剧剧本,赚了些钱,买了套房子。但是徐沪生在考虑自己下一步的人生方向。他开始想做一个自由撰稿人,给电视台写写电视剧,给报纸写写专栏文章,象他在《生活周刊》的同事卫慧那样,写了本《上海宝贝》,生活过得自由自在。但徐沪生还是喜欢做报纸的。接到陈保平的电话,他去了绍兴路。 决定陈保平告诉他《上海文化报》的事,并让他来做执行副总编,全面负责一张新报纸的创刊和运作。徐沪生知道,原来由于文化局转了之后变成文广局,当时上海另一张报纸《新闻午报》转给了文广局,现在叫《新闻午刊》,但《新闻午刊》完全覆盖了原来《上海文化报》的地盘,所以《上海文化报》要改刊和刊名。等于是出一张新报纸。 “但营业范围不能大调整,所以基本上还是在文化方面做。但改用铜板纸、改报纸尺寸没有关系。” 陈保平是新报纸的总编辑,但他还兼很多职,他是文艺出版总社的党委书记,又是文艺出版社的总编辑。文艺出版总社下面有3个出版社。他管新报纸大方向,资金问题,终审。执行徐沪生来做。陈保平向徐沪生提到了薪水问题,和徐原来在《生活周刊》差不多,但职权要大得多。徐沪生有点犹豫,因为他知道如果答应下来,他就会全身心地扑上去,就会损失原来的许多兼职收入,“收入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最后徐沪生还是答应了下来。一来是因为徐沪生还是一个想干一番事业的人,二来他想房子也买好了,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第三,他觉得陈保平虽然年纪比他大不少,“但想法上很现代”,也是个“具有传统美德的人”。现在徐沪生更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因为“整个人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想想当初,“即使给我2000块钱,我也会干”。 一张网络文摘报徐沪生开始找了几个熟人来帮忙策划。因为《上海文化报》原来好几个编辑记者去了《新闻午刊》等地方,只留下了几个记者以及行政、发行和电脑房等几个人。《上海文化报》的办公室很破,借的是上海歌剧院的老房子,用的是10几年的老空调,哄哄作响。当时是网络最红火的时候,也是最有钱的时候,2000年5月,徐沪生想办一张网络文摘报,全部用网络的东西,比如旅游版用携程网站的东西,体育版用鲨威的东西,音乐用音乐网站的东西。“虽然网上内容生产不是很好,但支撑我一张周报没有问题”。当时网站的确很有钱,所以徐沪生想每一个版面都可以和他们合办。他向陈保平提出这个想法,陈同意。这个提案想出来大概一个月后,徐沪生做了一份样板出来,“但一下子网络不行了”。 城市指南徐沪生迅速掉头。“《上海壹周》的名称是后来才定的。当时是不是要改名,做什么定位都还没有定,但肯定是要做一张新的报纸。” “当时脑子还算清醒,我们迅速掉头,调整方向。” 一次《文汇报》的陆颢很偶然拿了一个英国杂志给他们,《timeout》,它是一个全球一系列的城市指南的杂志,厚厚的一叠。城市指南在国外已经是一个产业了,日本还有角川出版社办的“walker走路人系列”(**《失乐园》也是他们拍的),“在台北的《Taibei Walker》能发到13万。而台北才多少人”。徐沪生发现城市指南的概念以及这个产业本身不错,同时,上海的城市资讯各方面在全国是最多的,而其实上海这方面的杂志,主要是外文的英文、日文的城市指南杂志已经有不下10种,在酒吧里送,印个1、2、3万份,象shangai talk,That is Shanghai,QUO,shanghai walker,city weekend,其他还有都市网络精粹、生活速递等中文免费派送的月刊。徐沪生很兴奋,当时一下子搜罗了不下十种,“以前我和他们有过合作,当时它们一家杂志一年的广告收入好的能做五、六百万,它们其实上人员很少,它们一半的内容不变的,是各种餐厅电话等,编成本很低。算下来“上海城市指南杂志广告额已经有几千万。象shangai talk已经办了8、9年了,而且完全依附于当时上海只有的5、6万个的老外,有10家杂志,比较好的也有6、7家杂志,就有几千万的广告收入;而上海总共有1700万人口”。 “当时就按这个概念做成城市指南性质的报纸”,徐沪生回忆。 筹备 “中间也有调整。”因为不能直接COPY国外的东西,徐沪生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看下来,发现,第一,上海与伦敦、纽约不一样,“象《timeout》,他们戏剧就能做几十页,我们不行,艺术展览、戏剧不多,不能一、二个月老登这个东西”。二是发现港台文化结构与上海差不多,它们的城市指南杂志偏重于吃,偏重于生活类的东西,做得非常细,小到这个餐厅有多少张桌子、有多少张,需不需要订座、几点钟关门、地图,做得非常详细。但是徐沪生最后考虑下来的问题是,第一吃比较难支撑一张周报,“如果是月刊倒可以,二是要做到它们那种精细的程度,成本很高,因为它完全是化的,完全是视觉的,它们工作人员的名单有一长串”。 “等于我们最后做的是一种不是很密集性的城市指南,而是带有新闻性,带有专题性的放大做的,做的有点象时尚类的指南,但还是有一些文化类的指南。” 徐沪生发现上海的文化消费还是很低的,“比如一个画展能有多少人看?上海和伦敦不一样,对戏剧、艺术、画展看的人很少。” 但这是徐沪生现在走过来后的总结。 但当时起初,还是完全COPY英国《timeout》的模式,做了一个纯粹“物质生活的城市指南”,做了一个概念版出来,但读者的反馈,完全不接受这个概念。“在酒吧里怎么策划都可以,但是,怎样让马路上的这些人掏一块钱来买你的报纸呢?” 有人仍然坚持,有人反对。从5月份到10月份,徐沪生和5、6个骨干份子一边等刊号下来,一边谋划和争吵。 “我们是全上海最乱的一张报纸”,徐沪生几乎天天加班,彩色喷墨打印的样稿扔得到处都是,有时2天一个打印机的墨头就用完了。一帮人经常2、3点下班,然后去对面的茶餐厅和永和豆浆店,继续争吵。有人干脆睡在报社里。一群人完全处于临战前的亢奋状态,“在电脑房吵,在酒吧吵,在饭店吵”。 最后,还是徐沪生决定,做不是很密集性的城市指南,带有一些文化类的指南。徐沪生向陈保平汇报,陈同意。 现在徐沪生算了一下,当时筹备期花了800个人工,1个人工是1个人干10个小时以上,“从来没有一张新报纸花这么多的人工的”。 徐沪生现在看来,认为花这么长时间筹备反而是件好事,因为完成了人员的磨合,形成了职业化的态度。“因为没有人真正运作过一张报纸的全部。” “我们这张报纸不是靠聪敏做出来的,而是靠人工。” 文化形态现在上海人发现,这是一张在上海,乃至全国从内容和版式都是首创的周报。当时徐沪生想,一般报纸一种是按报道的类别来划分,比如经济、生活资讯类;还有一种可以按文化形态来划分。接下来中国的一波报纸的变化,应该是按文化形态来划分,老的文化形态,一种是下面的市民气浓的报纸、一种是上面的机关官方色彩浓的报纸,年轻人基本上上下2头都不能接受,我们要做一张新的文化形态的,也就是年轻人看的报纸。 “这样的报纸全中国几乎很少,完全没有市民文化的,《21世纪经济报道》是,它虽然是经济类的报纸,但它是按文化形态来划分的,它是给年轻人看的,是新一代媒体。它的文化形态,它的取舍方式、版式、趣味是年轻人能够接受的。《经济观察报》也是这种感觉。将来中国这样的报纸会越来越多”,徐沪生现在总结。 《申江服务导报》和《周末画报》研究老外办的杂志,研究国外英文城市指南杂志资讯的处理方式、以及它整个版面的样式之外,徐沪生当时还研究《申江服务导报》,把它贴在墙上,常常看。还有《周末画报》。徐沪生想,一方面要学习《周末画报》的铜板纸和,它报纸本身的那种品质、格调感。《周末画报》的大量内容虽然都是COPY国外型的,但它就是年轻人爱看的。“但是我们的发行量一定要超过《周末画报》,”上海这边为它操作的恰恰是介绍徐沪生给陈保平的许敏。一方面研究《申江服务导报》,“《申报》和和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很类似,它是大小通吃的,它是最成功的一种模式,要我来办我肯定也要办这样的报纸。天津几个准备办周报的朋友过来请教,我说你不要按我这个模式做,你就按申江和精品的模式做。因为它是覆盖率最大的。” 徐沪生发现,《申江服务导报》的新闻操作方式不错,“它的新闻不是八股的新闻,它的套餐化处理和敏感性很好。” 因为已经有了针对年轻人的《申江服务导报》,徐沪生只能把新报纸的定位弄得再窄一点,“针对优质的读者群——通俗地讲就是白领,面对非常讨厌市民文化和机关文化的那群人”,这群人在上海也是非常的广泛,广告市场也非常的大。所以就订了这样一个模式,“坚决不做小市民的东西“。 “各取所长,就弄出这么个东西来。” 大学生办公室很破,但徐沪生没有时间去换房子。“我们是小农在办小资的报纸”。徐沪生开始搭班子,除了徐沪生是文艺出版社的编制外,后来招进来的其他人全是聘用的。徐沪生招的绝大多数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很少有从其他报社挖来的。因为其它大报纸的人也不愿意来这里。徐沪生现在觉得,“用大学生好。没有条条框框,没有陋习,不会给你上马马乎乎的班。”一方面给这些应届大学毕业生四、五千块钱的收入,合乎他们的心理预期;他们是徐沪生一个一个招进来的,个个聪明、肯做、有敬业精神,徐也反复跟他们灌输自己的理念;还因为酒吧、咖啡馆、画展等,都是他们感兴趣的地方。但当时还是很乱,“但从报纸上看不出来,只是我们流程里面很乱”。这些招进来的大学生连一些基本的操作都不知道,老是出差错。徐沪生招人很特别,完全不在乎他有没有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让应聘者填一张表。上面要回答喜欢什么歌,爱看什么VCD,“如果喜欢毛阿敏、刘欢,那就byebye了,如果喜欢王菲、许美静,还行,如果喜欢爵士摇滚,那就太好了。” 尹达,复旦社会学系毕业,读书时曾是复旦剧社的社长,一个地下乐队的主唱,写过剧本。没有写过新闻,徐沪生把他招进来写新闻。俞菱,一个喜欢逛街、经常换饰件的女孩,徐沪生让她去写上海的新开店。 3个月下来,非常顺了。 版式徐沪生发现,中国许多报纸在视觉上已远远落后于电视。特别象是电视广告、品牌广告已经把整个读者的审美情趣提高了,“读者可能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徐沪生想,可能有的人就喜欢那种乱七八糟的版式,但他们自己也会觉得那是国产品牌。比如,国产的化妆品的广告给人的感觉很亲切,但不上档次。许多国际品牌的产品,做的奢华得很,“你放在家里就觉得体面。你不一定喜欢,你不一定看得懂它的广告。” 徐沪生要做不一样的版式,给读者那种品牌感、优质感。徐沪生找来了一个在4A外资广告公司的设计来做美术总监,对他提出了3个要求,一是设计不能压倒内容,二是简单,三是精致。美术总监很聪敏,又提出了不少专业性的建议。

影评活动方案参考

得在steam下载糖豆人,蒲熠星直播的时候会创建房间,输密码进去就行。

水友赛是一个游戏领域的名词,是指部分玩家或者工会或者其他组织组织的非职业戏活动,如游戏主播和粉丝一起进行英雄联盟、DOTA、绝地求生等游戏。

蒲熠星中国内地男游戏主播、演员、影评人,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硕士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岑参加过《明星大第四季》与《明星大之名学院第二季》的录制。

求哈利波特演员资料(除了哈利.赫敏.罗恩)

  篇一: 七彩映象 与梦同行——育红小学影评征文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努力,为了更好地借助的特殊育人优势,进一步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内涵提炼,激发学生对本土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热情,不断增强学子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特举办“七彩映象 与梦同行”——育红小学影评征文大赛。

 一、目的要求

 通过组织学生在寒的观片与开展评论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影评征文活动以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主导,展现学生时代风为宗旨,对青少年进行形象生动的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教育,使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和艺术气息,构建和谐校园。

 二、参加对象

 三至六年级学生

 三、活动内容及要求

 1、各班组织学生观摩推荐影片,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影评座谈、征文等观后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撰写有一定质量的影评文章。

 2、影评征文内容以近几年上映的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正能量的中外优秀片为主,围绕活动主题,突出思想性、艺术性,紧扣影片,观点鲜明,语言流畅,真情实感。

 3、学生姓名、年级、指导教师姓名均写在文稿末尾。

 四、时间安排

 1、20XX年2月—3月 各校发动组织学生观摩影片。

 2、20XX年3月—4月20日 推荐申报。三至六年级每班择优推荐3篇优秀征文,并以班级为单位将征文电子版于4月10日前报教导处,学校将择优向教育局办公室推荐,参加区级评选。

 3、组织评选。学校教导处将根据征文质量情况,分年级各评选出一等奖5篇,其余为优秀奖。

 五、具体要求

 1、各班主任老师对征文要进行认真审阅,严格把关,杜绝抄袭。一经发现,取消班级评选资格。

 2、报送作品统一标题二号宋体,正文三号仿宋。作品上注明作者学校、班级、姓名等基本情况。

  篇二:影评征文活动策划书

 添加时间:20XX-4-19

 进入大学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学习之余,我们参加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锻炼了自我,享受了快乐,现在就把你的快乐跟我们分享吧!

 主办单位:院图书馆

 承办单位:院书友会读者之家

 活动目的: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活动对象:全院学生

 活动内容:每次影评活动你对影片的心得体会,观后感

 活动时间:20XX.4.XX~20XX.4.26(两周)

 活动步骤:

 (一)前期准备

 1) 宣传部对每周的**设计漂亮的海报(负责**收集的负责人要及时把每周的**及时交给宣传部)

 2) 服务部必须组织好相关人员对影后会场的后事工作进行安排和指导

 (二)活动实施:

 1) 本次活动有两次时间安排,分别为20XX.4.13.18:00—21:30和

 20XX.4.20.18:00—21:30.

 2) 活动前一天(周四)晚上将海报贴于攻关桥,最迟周五早上,影片名《钱学森》《我的父亲母亲》《红高粱》(赞美生命)《背起爸爸上学》(如因下载问题可更改)。

 3) 周五按照安排播放影片

 4) 周一下午4点~5点在图书馆一楼社团办公室由服务部人员收集影评;

 5) 20XX年4月25日评出本次活动的影评之星粘贴红榜于八号楼,并颁发荣誉证书;

 (三)注意事项:

 1) 海报尽可能持久的保留,避免被覆盖;

 2) 保护好个人财产和公共财产。

 3) 发生紧急情况相关人员要做好管理秩序和疏散人群,防止不该发生的意外事故。 (如地震、火灾等)必要时可以联系相关老师、校警等!切不可乱来!

 4) 如有特殊情况没能播放**要早点做好通知。

 参赛作品要求:

 1) 上交的影评里应注明影评的题目;

 2) 本人的信息(包括姓名、专业班级、****等影评内容能体现你的真实感想,内容健康,字数800以上,使用作文纸上交。 评选办法:共分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

 初评:在全部作品中剔除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并在剩余部分里选出制作较好的作品做最后终评。

 终评:由评审老师优中选优,选出优秀作品,评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

 奖项设置:本活动设个人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3名。

 如有疑问请联系:李祁彦134052720

 本次比赛的最终解释权归书友会、读者之家

 院图书馆院书友会、读者之家

 20XX.4.6

  篇三:评论策划书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社团联合会 畅影社

 二OXX年十一月一日

 评论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

 “20XX秋之韵”评论比赛

 二、活动目的

 1、正确引导同学欣赏影片,提高鉴赏水平,让大家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不忘认真品味影片内涵,考察同学们对作品的感悟

 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

 2、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鼓励大家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3、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锻炼自己文笔的平台,展示自己的.文学修养,以文会友,结识更多的知己。

 三、活动对象

 扬子津校区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起,定期举办一次,但每次播放的**都可以作为评论对象。

 五、活动形式

 1、由学校**院负责播放**,进去观赏的同学可以根据所看**,写一篇影评或观后感。

 2、畅影社负责作品的收集工作,联系相关专家担任评委,评选出优秀作品并颁发荣誉证书。

 3、应征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字数在800字以内,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一但发现取消该选手的参赛资格。另外,获奖作品的版权归学院所有。

 4、评委将从参赛作品的评论角度、思想感情、语言运用等诸多方面进行评分。

 六、参与方式

 参赛选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投稿:

 1、电子稿发至邮箱:chaorenXXX@163。

 2、打印稿(A4纸)和手写稿(扬大稿纸)将择日统一收取,可以电话联系XX252574223或XX252574231咨询。

 注意:每份作品都要注明作者真实姓名、班级、学号、****以及“畅影社影评”字样.

 七、活动安排

 1、宣传部负责比赛的海报宣传工作,包括比赛的通知、流程、规则,以及比赛的进度、获奖选手的名单公示等,并且负责联系相关机构,推荐优秀作品进行发表;

 2、文秘部负责将参赛作品存档备查,并将优秀作品统一排版编辑,记录活动的流程、每期活动总结,并收集参赛选手的反馈意见;

 3、外联部负责联络有关商业组织,提供活动礼品、经费的赞助或者冠名事宜,此外负责向相关文学社团学习经验,丰富自己在举办评论活动的经验;

 4、活动部负责收取纸质作品,登记参加活动同学个人信息,整理稿件,进行素质拓展加分登记工作等;

 5、策划部负责策划活动流程、撰写活动通知,积极联络评委老师,对上交作品进行评选,并详细登记获奖同学的信息、评委老师的评价等相关内容;

 6、网络部进行网上宣传、介绍,定期到邮箱收取电子稿件,看宣传海报,及时获取相关影片信息;

 八、奖励办法

 每期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畅影社将积极向校报等期刊推荐优秀作品,并择优发表。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社团联合会

 畅影社

 二OXX年十一月一日

 附件1:评论写作的介绍、特征及创作要求 附件2:比赛的详细评分标准

  篇四:影评策划案

 活动内容:第四届淮师**评论

 活动时间:20XX年XX月1日

 主办单位:淮南师范学院读者协会

 淮南师范学院**评论活动是一项秉承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生活情趣的积极活动项目。它力求制造出个性并充满韵味内涵的**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在校大学生都能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创造了一个真正属于我们大学生自己的节日。

 淮南师范学院影评活动自创办以来深受我校大学生喜爱,它向大学生提供一个机会,宣扬大学生文化的传承,及熏陶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本届影评活动即将拉开序幕,我们期待着每一个大学生的加入,因为有你,我们的活动更加精彩。

 一, 活动背景

 如今,**文化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之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国内外的奥斯卡、金鸡奖等品牌**节也已深入人心。但这些往往离我们大学生比较遥远,学习借鉴北京大学生**节的举办宗旨方式等,举办一场真正属于我们南广人、属于江宁大学城的大学生们的**节,即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既能宣扬**文化,提高大学生鉴赏水平,又能打响南广以及江宁品牌。

 二,活动目的

 弘扬大学生文化传承,宣传**文化,营造浓厚的**节氛

 围,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三,活动简介

 淮师第四影评活动将于XX月1日正式拉开序幕,期间会进行优秀知名**观摩放映,向在校大学生征集影片文章,原创DV、**策划等,举办一系列大赛,全面带动**文化氛围,鼓励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以求让大学生更加近距离接触国内外**文化,提高鉴赏拍摄能力。

 四,活动地点及负责人

 宣传活动地点:淮南师范学院东区校内

 负责人:某某

 五,获得步骤

 (一)前期准备

 一、淮南师范学院校内宣传

 1、学校的钟楼前安置拱门(内容待定)。

 2、在学生活动中心门口悬挂横幅,张贴**节广告海报“第四届淮师影评活动,有你更加精彩”(内容待定,由校方和主办方合稿)。

 3、学校广播台的专题节目对“2011第四届淮师大学生影片活动”进行广播宣传,前期就开始宣传我国**百年历史,**欣赏等,以配合整个**节开幕式和我校的首届**节。

 4、制作迎百年**专题宣传网页,通过浙江理工大学的专题网站对活动的筹备情况进行追踪报道,并为“2011第四届淮师大学生影评活动“造势宣传。

 二,校外宣传工作:

 1、进行网络宣传。

 2、所有活动的成果发稿团组织。

 (二)具体策划方案

 一,开幕式及开幕**(XX月1-3日)

 放映观摩系列(开幕式后持续一到两周)

 1.展映单元:爱国**主题回顾展

 2 .展映地点:物理楼101

 二、大学生大赛系列

 1..大学生DV原创大赛,

 2.大学生影评征文大赛,

 3.大学生**策大赛

 三.工作安排

 (1)开幕式( XX月1日)

 地点:(未定)

 负责人:某某(读者协会)

 内容:与学校各部门合作,策划和安排开幕式的一系列活动

 (2)开幕**(XX月2—3日)

 负责人:XX 、XXX

 3)大学生大赛系列

 ①时间:评审时间未定

 ②地点:未定

 ③分类: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A.大学生DV原创大赛

 B.大学生影评征文大赛

 C.大学生**策划大赛;

 四,闭幕式及颁奖典礼

 时间:

 地点:

 内容:为优秀作品授于表彰

 策划人:读者协会办公室,张静

  篇五:经纬文学社-影评会策划书

 主办单位:共青团武汉纺织大学校团委

 承办单位:武汉纺织大学经纬文学社

 一、 前言: 本次活动为“思语杯”阳光征文活动校内征文部分的颁奖典礼,为使典礼不显枯燥无味,特改为茶话会形式,期待更多的交流、听到更多的故事、有更多的理解,也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茶话会的主题经过经纬文学社团一直讨论决定,将主题定位**,因此影评会应运而生,通过知识的积累、生活的剪影、故事的浓缩,让我们从里的人与物出发,去探讨真实的生活和人生。

 二、 活动目的:

 为了营造良好浓郁、乐观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让大学学子培养对生活对故事的热爱,同时享受一段大学里自由分享的美妙时光,展现新时代下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风貌,共同解读社会缩影里的是非和幸福。

 三、 活动主题:

 “思语杯”阳光征文活动颁奖典礼暨影评会

 四、 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XX年4月5日 晚7:00-9:00

 地点:03-410教室

 五、 活动对象:

 经纬文学社所有成员、积极参与“思语杯”阳光征文活动的所有人员、对文字文学或本次影评会感兴趣所有人员。

 六、 具体活动流程:

 1. 前期宣传准备:

 通过文学社微博、豆瓣小站、网、文学社发布颁奖典礼相关信息,并感谢工作人员的努力及参与征文的人员的支持,进行动员,期待更多的人有所兴趣。

 联系报名阶段登记过的参与者,通知活动时间地点,并说明影评会流程,建议其对影评有所准备。(获奖者除特殊情况外必须到场)

 2. 工作分配:

 分为申报组、联络组、购组、主持组、后勤组、宣传组。 申报组:向社联申报活动许可,并申请教室与经费,另争取为证书盖印公章(可加学分)。

 联络组:联络与会人员及获奖人员(可带好友),并届时负责接待。 购组:购基本物资、证书、奖品、茶饮,并负责教室装扮。 主持组:分为主持和游戏两种,负责典礼现场整个流程,自行寻找和制作游戏所需道具。

 后勤组:机动组,协助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也主负责物资管理。 宣传组:前期宣传,现场记录,以及后期宣传与汇报。

 3. 备注:

 四人围着一张桌子,桌子又围成一个大圈,方便互动交流。 携带电脑,为制作了PPT的同学提供方便。

 4. 节目单:

 1) 主持人开场

 2) 社长致辞

 3) 社长打节奏,击鼓传花选出第一位影评者

 4) 评完后给予小奖励,并请求其打节奏选出下一位影评者,继续两轮

 5) 换了游戏,夹数字,输的人上台影评,并继续该流程三轮

 6) 回味消化一下刚才的演讲

 7) 歌曲串烧(新不了情、?、?、?)

 8) 诗朗诵

 9) 进行游戏,谁是卧底,两轮,输的人进行影评,赢的都有小奖励

 10) 进行游戏,心有灵犀,四队赛,输的一对接受惩罚,赢的有小奖励

 11) 时间关系最后邀请一到两人影评

 12) 要求全体起立,奏国歌(恶搞),上台为最佳影评人投票,最终获得者有奖

 13) 今日主题,颁奖典礼

 14) 建立QQ群,鼓动加入,期待更多交流

 15) 典礼结束

 5. 游戏介绍:

 A. 击鼓传花:一人于台上打节奏或放音乐,不看台下自由开始和停止。台下按顺序传递一物品,当音乐停止时,物品在谁手中便由此人完成所需。

 B. 夹数字:一人在心中随意选定一个1-100的数字记住,台下按顺序随意猜测一个数字,被告知比选定的数字大或者小,不断压缩选择区间,直到一人与选定数字一致,接受完成所需。

 C. 谁是卧底:8人参与。每人抽取一张纸条,其中两人与其余六人纸条上的词语不一样,即为卧底。然后依次描述纸条上的词语,猜测谁是卧底,而卧底需运用智慧和文字的魅力小心隐藏,一轮描述后投票选出可能是卧底的人淘汰,直到卧底被全部找出(非卧底胜)或卧底人数与非卧底人数一致(卧底胜)时游戏结束。

 D. 心有灵犀:2人团队合作竞技戏。一分钟时间内,一人用语言和手势描述看到的词,但不能说出词中的任何一个字,另一人猜测这个词。四队竞技者猜对词语最多的获胜。

 E. 颁奖典礼:宣布获奖名单,邀请此10人上台,由社长颁发证书,合影。前方摆有十件奖品,特等奖先选取奖品,同类型奖项多人领奖则进行**类及文学类知识抢答,先答对者优先选取奖品。

影向标|此片饱受争议,万众瞩目

18岁的汤姆·菲尔顿(饰 德拉科·马尔福)再次扮演了哈利·波特的死对头,斯莱特林学院的男学生德拉克·马尔福,他在所有四部哈利·波特**中都出演了这一角色。

汤姆参加职业演出已经有9年了,1996年时他第一次登上大银幕是在彼得·休伊特执导的《借债人》中扮演皮格林。1999年时,他在《安娜与国王》中扮演了茱迪·福斯特在银幕上的儿子路易斯。

他还出演过多部英国电视剧,包括在《虫子》中扮演詹姆斯和在《第二眼》中扮演托马斯·因格汉姆,与克莱弗·欧文演对手戏。他还出演过英国广播公司广播4台的两场戏剧,在《地海的巫师》扮演爱尔斯和在《给大家的》中扮演赫克莱。

汤姆在一系列的电视和广告中曝光后于1995年引起了注意。除了很早就显露他的表演才华外,他还是一位钓鱼的热衷爱好者。

斯坦尼斯拉夫·伊万奈斯奇(饰 威克多尔·克鲁姆)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扮演了代表德姆斯特朗参加三强争霸赛,与霍格沃茨和布斯巴顿进行比拼的威克多尔·克鲁姆。

今年20岁,出生于保加利亚的斯坦尼斯拉夫在英国的寄宿学校学习时很偶然地被挑中出演克鲁姆。当哈利·波特系列**的选角指导造访他所在的学校并听见他在走廊里说话时,斯坦尼斯拉夫已经在英国上了四年寄宿学校了。选角指导菲奥纳·威尔于是询问了戏剧学院的院长,斯坦尼斯拉夫是否愿意为威克多尔·克鲁姆一角试镜。斯坦尼斯拉夫在初选后被列为候选人之一,但因为学业的安排错过了第二轮面试,因此他认为自己被选中的机会大大降低。

斯坦尼斯拉夫之后又得到了一次试镜机会,并被定为最终候选人之一。尽管他从来没有参与过职业演出,但他家有表演的传统,而且选角指导很明显地意识到了他的天赋。斯坦尼斯拉夫和选角指导再度会面后被邀请与《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导演迈克·纽威尔见面。随后他被告知他被选中出演威克多尔·克鲁姆。

在不拍片时,像他扮演的角色克鲁姆一样,斯坦尼斯拉夫喜欢包括网球、足球、英式橄榄球、田径和游泳在内的多项体育运动。

18岁的凯蒂·梁(饰 秋·张)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扮演了哈利·波特喜欢的对象,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拉文克劳学院的学生秋·张。

这是凯蒂的首次职业演出,也是她首次参与任何表演。

凯蒂在2004年2月参加了海选,在试镜过程中击败了其他五千多名候选者被挑中出演秋·张。在此之前凯蒂没有表演经验也没学过表演,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的父亲在一家中文电视台上看到了海选的消息。凯蒂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决定尝试一下自己的运气,尽管那天她更关心的是去逛街买东西。

在海选当天,凯蒂和其它数千计的女孩们一起焦急地期盼能被选中出演秋·张。她认为自己没有表演经验所以肯定不会中选,所以在初试过后,当得知自己被挑中进入下一轮时,凯蒂非常吃惊。在经过更多的面试后,凯蒂的母亲接到通知说凯蒂将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出演秋·张。

凯蒂很喜欢音乐,她喜欢听包括R&B、流行、摇滚、和Hip Hop在内的各种音乐,而且会弹钢琴。

15岁的马修·路易斯(饰 纳威·隆巴顿)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再度扮演了哈利·波特忠实的朋友纳威·隆巴顿。

马修自五岁加入一家业余戏剧俱乐部后便开始表演。他在参加了位于他家乡利兹城的一次海选后赢得了出演纳威的机会。

马修曾出演过包括《心跳》、《城市的中心》、《心之归处》、《夏普》、《艾姆代尔》、《达奇尔赫帕斯克》和《如此的生活》在内的多部电视连续剧。

当马修不为拍片而奔忙时,他喜欢和朋友在一起、读书、写小故事、听摇滚乐、玩电脑游戏和参加体育运动――特别是打高尔夫。马修曾经加入过航空小队,他最近开始对**制作感兴趣。他还是利兹联队的忠实簇拥者。

罗伯特·帕帝森(饰 塞德里克·迪戈里)在这一部哈利·波特**中扮演了霍格沃茨在三强争霸赛中的正式代表,级长塞德里克·迪戈里。当然在最后一秒钟,哈利·波特也被鬼使神差地选中代表霍格沃茨参赛。

19岁的帕帝森最近才开始他的职业演艺生涯,首部作品是尤莱·艾德尔导演的《山顿的剑》,他在其中与山姆·威斯特和本诺·福尔曼演对手戏。

在此之前,罗伯特是巴恩斯剧团的一名成员,曾在松顿·王尔德的《我们的城镇》中出演主角乔治·吉布斯;他还在科尔·坡特的《什么都行》中扮演了依弗林·奥克莱王,在《苔伯家的苔丝》中扮演了阿莱克。他最近在OSO艺术中心推出的《麦克白》中扮演了马尔科姆。

克雷芒斯·博伊斯(饰 芙蓉·德拉库尔)扮演了代表布斯巴顿魔法学院在三强争霸赛中与哈利·波特、塞德里克·迪戈里和威克多尔·克鲁姆比拼的学生芙蓉·德拉库尔。

博伊斯在英国广播公司出品,由吉利斯·迈克基农执导,罗伯特·卡莱尔主演并大获成功的小型系列剧《火药、背叛和阴谋》中扮演了苏格兰玛丽女皇后,已被英国观众视为皇族。

《火药》是这位法国明星第一次用英语主演,她向人们展示了她在法国以外,用非母语表演也能获得成功。她是法国少有的能熟练运用各种口音的演员之一,她可以扮演含蓄的受过法国教育的女皇,也能扮演有活力的美国少女。

在英国拍完《哈利·波特和火焰杯》之后,博伊斯飞到了布拉格参加《启示录》的拍摄,这部新的系列剧由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莉莉·扎努克导演,比尔·普尔曼和娜塔莎·迈克尔洪主演。在这部根据《圣经启示录》大纲改编的现代故事剧中,长相天真无邪,满头金发的博伊斯扮演了包括一位道德准则受到挑战的堕落天使在内的两个黑暗角色。

除了在国外崭露头角之外,这位年轻的法国明星于2005年间也参演了法国国内一些即将出品的**,包括劳伦·波尼克(《一位女性24小时的生活》)执导,路易斯·加莱尔(《梦想家》)和弗朗斯瓦·贝雷安德主演的《我的俘虏》和由她主演的《家庭动物》。这部由法国新秀埃里克·佛海斯体尔导演的爱情故事从另类地角度审视了秀电视节目。

在出演过几部深受好评的**后,博伊斯在法国已经家喻户晓。2002年,她主演了妮娜·格柔斯导演的《奥尔加的夏天》,还在弗朗西斯·帕鲁导演的《劳斯一家》中扮演了卡洛·波桂银幕上的女儿马佳莉·劳斯。

拍电视剧和迷你系列剧也为她赢得了不少知名度。她出演过奥利维尔·佩莱的电视系列剧《人生依旧》和帕特莉斯·玛汀努的《塔妮娅·伯雷阿莉斯》。

博伊斯很小便出演了艾迪恩·桂卡德的《龙》和《45年5月95年5月》等舞台剧。尽管她已久经沙场,但仍觉得自己有很多可学的。她已被法国最负盛名的戏剧学校法国国家艺术学院录取。

罗比·科特瑞恩(饰 鲁伯·海格)再次扮演了霍格沃茨深受欢迎的看守鲁伯·海格,这位保护神奇生物课的老师也是哈利、罗恩和赫敏的好朋友。

科特瑞恩是英国最多产且最受尊敬的演员之一,他在逾三十年的演艺生涯中多次获奖。迄今为止,他在一段辉煌的**生涯中曾出演过40多部**,包括最近在《十二罗汉》中扮演松井。当然他也参演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他曾凭《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获得过英国**电视艺术学院奖和伦敦影评人协会奖的最佳配角提名,并获得过苏格兰**最佳男演员奖。

他最近参演的**还包括艾伦和阿尔伯特·休斯的《来自地域》、007系列之《末日危机》和《黄金眼》,他在其中扮演了瓦伦汀·朱可夫斯基、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瓶中信》、《伙计》、《教皇该死》、《亨利五世》、《自由行》、《初生之犊》、《丑闻风暴》、《蒙娜丽莎》和《向上帝调头寸》。他凭《向上帝调头寸》在1991年度的《标准晚报》英国**奖上获得了彼得·赛乐斯喜剧奖。

科特瑞恩最知名的角色可能是在全球热播的电视剧《快客》中扮演的菲兹。这部非常成功的故事片在三年的播放中获得了很多奖项,包括1995年和1996年蝉联英国**电视艺术学院最佳故事连续剧奖,电视协会颁发的最佳故事片奖,1993年电视媒体工会颁发的最佳连续剧奖和美国有线电视协会颁发的最佳迷你系列剧奖。

科特瑞恩也因为扮演警察局中强悍而又聪明的专家菲兹而获得了多个奖项。他难以置信地连续三年(1994、1995和1996)蝉联了英国**电视艺术学院最佳电视演员奖;在1993年获得了电视媒体工会颁发的最佳电视演员奖;在1994年蒙特卡洛电视节上获得了颁给最佳演员的银仙子奖;在1994年获得了电视协会颁发的最佳男演员奖;还获得过法国国际节最佳男演员奖和有线电视协会颁发的最佳迷你系列剧男演员奖。

科特瑞恩最近参演了非常成功的系列剧《弗瑞泽》的最后一集。在此之前,他执行兼职并参演了国际电视台出品,深受好评的两集系列剧《师》。

18年科特瑞恩在特拉维斯剧院和汉姆普斯泰德剧院出演《瘦男孩》时开始被关注,80年代初期他出演了包括《郊野插曲》、《80年代狂想》、《笑?我付了授权费》和《周六晚间直播》在内的多部喜剧片。

他后来主演了 13 部 《幽默片断》和包括《黑蛇 III》、《黑蛇圣诞节特别节目》在内的多部电视剧,并在托尼·史密斯的《什锦水果》中扮演丹尼·迈格隆能,还因此获得了英国**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拉尔夫·费因斯(饰 伏地魔)扮演了中最恐怖的恶人之一――邪恶的伏地魔。

在学习过一段艺术后,费因斯意识到自己真正喜爱的是表演,并因此加入戏剧艺术学院。毕业后的那个夏天,他在瑞金茨公园的开敞剧院出演了《第12夜》、《仲夏夜之梦》和《绕着月亮转》。

在又演过几部舞台剧后,他于1998年加入了莎士比亚剧团。他在那的两年中最知名且最受好评的作品和角色是《亨利五世》、《李尔王》中的艾德蒙德和《爱的徒劳》中的贝隆。

1991年,费因斯第一次出演电视剧,参演了获奖作品《头号嫌疑犯》。他在大银幕上的处女作是在《呼啸山庄》中扮演希斯克利夫。随后费因斯出演了彼得·格林纳威导演的《魔法圣婴》,但让好莱坞注意的却是他在《呼啸山庄》的表演。斯皮尔伯格挑中他在深受好评的《辛德勒名单》中和廉姆·尼森演对手戏,扮演了纳粹官员阿芒·高斯,他也因此获得了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男配角奖、伦敦影评人协会最佳男演员奖和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最佳男配角奖,并获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的提名。

他随后高调出演了一系列深受好评的**,包括罗伯特·瑞德弗德导演的《机智问答》、奥斯卡获奖作品并为他赢得了第二次奥斯卡提名的《英国病人》、《奥斯卡与露心达》、《爱到尽头》和《红龙》等。他出演过的其它**包括《奥涅金》、《阳光情人》、《童魇》和《曼哈顿女佣》。

费因斯最近出演了费尔南多·默瑞尔执导,根据约翰·乐卡雷的《不朽的园丁》改编的同名**,他主演的下一部影片是默纯特·艾弗里出品的《白俄夫人》。在即将上映的《超级无敌掌门狗》中,他给懦弱的威克多·考特曼配了音,他最近还在玛莎·费恩德的《恐色症》中出演了一个配角。

2002年12月,他在国家剧院上演的《说话疗法》扮演了卡尔·蒋,霍华德·戴维斯导演了这部克里斯托弗·汉普顿的新作。2003年,他在莎士比亚剧团的《勃朗德》中出演了勃朗德,阿德里安·诺贝尔执导了这部易卜生的作品。2005年,他在戴伯拉·华纳新创作的舞台剧《凯撒》中扮演了马克·安东尼。

迈克·甘本爵士(饰 阿不思·邓布利多)再次扮演了霍格沃茨霍法学校睿智且倍受尊敬的校长阿不思·邓布利多。

甘本于1963年在都柏林的爱德华兹/迈克利阿玛剧院开始自己的表演生涯。他是劳伦斯·奥利维尔属下最早的老维克国家剧团成员之一,在出演过多部戏剧后加入了伯明翰代表剧团并扮演了奥赛罗。在此后的40年中,甘本成为了他这一代中最出色的舞台剧演员之一,曾凭阿兰·埃克本的《拒绝的合唱》和《伽利略和沃尔普尼的生活》获得过奥利维尔奖,后者还为他赢得了1995年《标准晚报》最佳男演员奖。

他为影迷们熟知的作品包括彼得·格林纳威执导的《情欲色香味》、最近由马修·沃恩执导的《夹心蛋糕》、《成为茱莉娅》、威斯·安德森执导的《水中生活》、《赌徒》、《异教徒之恋》、《去年九月》、蒂姆·波特执导的《断头谷》、《幕僚》、《强盗美女》、《乱世有情天》、罗伯特·奥特曼执导的《戈斯福庄园》、约翰·弗兰肯海默执导的《战争之路》、康纳·迈克费森执导的《喜剧演员》、迈克·尼科尔斯执导的《天使在美国》和凯文·科斯特纳执导的《天地无限》。

甘本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可能是丹尼斯·波特电视系列《唱歌神探》,他因此获得过英国**电视艺术学院、电视媒体协会和电视协会等颁发的最佳男演员奖。他还出演过英国广播公司出品的《锦绣佳人》和查尔斯·斯图瑞奇的《经度》,以及斯蒂芬·坡利亚科夫的《家谱》。

甘本最近和李·埃文斯一起主演了马修·沃科斯导演的舞台剧《死亡游戏》。他的舞台剧作品还包括在《麦克白》、《克里奥拉努斯》和《奥赛罗》中出演标题男主角、西蒙·格瑞的《否则已婚》、阿兰·埃克本的《征服诺曼》、《你我之间》、《要人》、和拉尔夫·理查森合演的《爱丽斯的男孩们》、哈罗德·品特的《当年》、在《万尼亚舅舅》中出演标题男主角和与杰克·莱蒙合演的《退伍军人日》。

甘本在莎士比亚剧团时出演了哈罗德·品特的《背叛》和《山脉语言》、西蒙·格瑞的《结束》、克里斯托弗·汉普顿的《好莱坞童话》、埃克本的《姐妹般的情谊》和《小家庭企业》以及大卫·黑尔的《天窗》(包括在西区和百老汇的演出)等剧的男主角。他还出演过《理查德三世》、《奥赛罗》、《都是钱》和娅斯敏娜·瑞扎的《不期而遇的男人》(从巴比肯搬到了西区)。最近,他领衔主演了在阿尔梅达上演的尼克拉斯·海特纳作品《克瑞西达》、在西区上演的帕特里克·马贝尔作品《看护》和在剧场上演的斯蒂芬·戴德利作品《号码》。

国际知名的都柏林演员布兰登·格利森(饰 "疯眼汉"穆迪)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扮演了霍格沃茨新的黑魔法防御术教师"疯眼汉"穆迪。

格利森曾经是名教师,后转行向他最爱的职业表演并加入了爱尔兰的机器戏剧公司。格利森的第一部作品是《我倒下》,随后他出演了约翰·伯尔曼的《将军》,并深受好评。他的表现为他赢得了1998年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男演员奖、1998年伦敦评论家协会最佳男演员奖和该协会颁发的其他一些奖以及 1999年爱尔兰**电视奖。

在过去的几年中出演了多部成功**的格利森已经家喻户晓,他最近在沃尔夫刚·彼得森导演的《特罗伊》中扮演了有能力却被冤枉了的米耐劳斯王。他最近出演的其它作品包括奈特·沙马兰导演的《灵异村庄》(扮演了奥古斯特·尼科尔森)、安东尼·明格拉导演的《冷山》、瑞德利·斯科特导演的《天国王朝》和尼尔·乔丹导演的《普罗托早餐》。

格利森在出演了吉姆·谢里丹导演的《田野》后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之后他又在《大地雄心》和《西部风云》等片中出演了配角。当他在《勇敢的心》中和梅尔·吉布森搭戏,扮演了哈米须后,格利森开始被好莱坞关注。

他其它的主要作品包括吴宇森导演的《谍中谍II》、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人工智能》、约翰·伯尔曼导演的《巴拿马裁缝》和《颅骨国家》、丹尼·波伊尔导演的《惊变28天》和马丁·斯科赛斯导演的《纽约黑帮》。

格利森的众多舞台作品包括《城堡之王》、《煤犁与星星》、《谢金的祷告》、《樱桃园》和在百老汇欢乐剧院和芝加哥戏剧节上巡演过的《孔雀》。他在2001年曾重返舞台,在都柏林孔雀剧院参演了由威尔森·米拉姆导演的比利·柔须作品《我们如此》。

詹森·艾萨克(饰卢修斯·马尔福)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再次扮演了可憎的食斯徒卢修斯·马尔福。从在罗德里格·加西亚导演的《九条命》中和罗宾·莱特·潘演对手戏,扮演一名花花公子和在《我行我素》中扮演一名抑郁的中产阶级父亲(两部影片都在2005年的圣丹斯**节上首映),到在冬纳·娄格导演的《有人打网球吗》中扮演一位搞笑且对女性和同性恋有歧视的**明星,艾萨克再次证明了他是当代戏路最丰富的演员之一。他刚刚拍完和凯瑟琳·基纳、珍妮芙·安妮斯顿、琼·库萨克和弗朗西斯·迈克多蒙德一起主演的喜剧片《富友》,接下来他将和休·杰克曼一起主演根据获奖戏剧《好》改编的同名**。

艾萨克在P.J.洛根导演的**《彼得·潘》中扮演了虎克船长和达林先生两个角色,深得影评人褒奖――《洛杉矶周报》将其称作"令人吃惊的发现",英国版的《时代》杂志评论到,"简单地说,(他就是)银幕上最棒的虎克船长"。

2003年他出演了黑色幽默剧《真爱赌局》,再次赢得了影评人的称赞,包括瑞克斯·利德在内的多名影评人将其比作"年轻的加里·格兰特"。在此之前一年,他在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大制作影片《哈利·波特与密室》中扮演了邪恶的卢修斯·马尔福。同一年的早些时候,他在瑞德利·斯科特导演的票房口碑俱佳的《黑鹰》中扮演了顽固不化的迈克·斯蒂尔上尉,几乎让人认不出是他来。

艾萨克还在成龙主演的《燕尾服》中扮演了一名矫捷的国际间谍,在吴宇森导演的《风语者》中扮演了尼古拉斯·凯奇的上司,并穿着一件镶满亮片的无吊带晚装出演了由基努·里维斯和查莉斯·赛隆主演的《甜蜜十一月》。

艾萨克自从在梅尔·吉布森主演的《爱国者》中扮演了威廉·塔文顿上校大放异彩后便开始片约不断,他的表现还为他赢得了伦敦影评人协会奖的提名。他的其它作品包括《爱到尽头》、票房极佳的《世界末日》、《龙之心》、《杰克离婚》和歌舞剧《最后一分钟》。除此之外,他还和朋友,导演保罗·安德森合作过几部影片 ――包括科幻惊秫片《黑洞表面》、《兵人》和英国黑帮**《疯狂追缉令》。眼睛尖的人还会注意到他曾客串过安德森导演的《生化危机》和若伯·鲍曼导演的《艾丽卡》,并在迈克·菲吉斯导演的先锋**《噩宴旅店》中出演过几个片断。艾萨克出演的第一部**是杰夫·戈德布拉姆和艾玛·汤普森主演的《高个男人》。

在电视方面,他最近在三集《白宫风云》中友情出演了一名贝尔法斯特的摄影记者,并主演了菲利普·诺伊斯导演的《兄弟情深》试播片,该片已被Showtime频道挑中作为系列剧播出。

从伦敦著名的中央演说戏剧学院毕业后,他连续两季出演了讲述世界最高金融业故事,深受欢迎的英国电视系列剧《资金都市》、琳达·拉普朗特的迷你系列剧《便服》、保罗·格林格拉斯的《操纵》和其它很多单集电视剧。在舞台上,他在国家剧院推出的,深受影评人好评并曾获普利策奖的作品《天使在美国:第1和第 2章》中诠释了路易斯一角,并曾在满场的宫廷剧院、阿尔梅达剧院和国王头剧院演出过,还曾五次参加爱丁堡艺术节。

生于英格兰利物浦的艾萨克在布里斯托尔大学学习法律期间,执导并主演了逾20部舞台剧。当他不在琢磨新角色或新口音时,他会回到伦敦的家并试图回想自己正常的口音以便让女儿在电话上认出他来。

加里·奥德曼(饰 小天狼星)再次扮演了哈利被冤枉了的教父,最近从阿兹卡班监狱逃走的小天狼星。

奥德曼从19年开始在伦敦的舞台上开始演艺生涯。在1985年和1989年间,他只在伦敦的宫廷剧院演出。1985年,他凭借在《教皇的婚礼》中的表现被伦敦的《剧终》杂志评为最佳新人。同年,他和安东尼·霍普金斯爵士共同获得了伦敦评论家协会的最佳男演员奖。

他之后成为了当代最受尊敬且最有才华的男演员之一,其作品包括瑞德利·斯科特导演的《汉尼拔》、奥利弗·斯通导演的《刺杀肯尼迪》、吕克·贝松导演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的《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和由他扮演贝多芬的《永远的爱人》。

19和1998年间,奥德曼出演了《第五元素》、《空军一号》和《迷失太空》。这三部影片和科波拉的《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让他成为了少有的能让四部影片登上票房冠军位置的演员之一。

1995年,奥德曼和经理人/制片伙伴道格拉斯·厄班斯基共同成立了制片公司,SE8集团并出品了奥德曼导演的处女作《切勿吞食》(他还编写了该片的剧本)。影片应邀在19年为第50届戛纳**节开幕,并参加了竞赛单元的评比,凯西·伯克因此片获得了最佳女主角。该片还为奥德曼赢得了19年爱丁堡**节著名的第4频道导演奖。

1998年,《切勿吞食》为奥德曼赢得了英国**电视艺术学院颁发的最佳英国**奖和最佳剧本奖,影片亦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奥德曼的其它主要**作品包括《席德和南茜》、斯蒂芬·弗瑞尔斯导演的《留心那话儿》、汤姆·斯多帕德导演的《君臣小人一命呜呼》、尼克·若格和丹尼斯· 波特导演的《轨道29》、《血雨梨花》、《杏林血泪》、《第一州谋杀案》和《魔鬼警长地狱镇》。1999年,奥德曼担任了SE8集团/道格拉斯·厄班斯基出品,并获得了三项奥斯卡提名的**《竞争者》的执行监制并主演了该片。电视系列剧

北美广播影评人协会奖的获奖名单

《长城》

3.5分

影评人、在《科幻世界》开有科幻**专栏。

恭喜张艺谋导演!挟金狮金熊功力,成功跻身好莱坞二流怪兽大片导演之列!**紧张有序,按五个方队,六个阶段展示了我文明古国的长城、响箭、孔明灯、鼓乐队、火药等神器,场面壮观,气氛热烈,四夷宾服!特效和场景真热闹很花钱,堪称人山兽海的一场视觉兽宴!真的就是一部故事中规中矩(节奏倒是还不错,至少不拖沓),角色平平淡淡,特效热闹华丽的二流怪兽大片啊。

2. 刘宇清:5分

**学者、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艺谋导演的**The Great Wall用「长城」作为片名,既不妥当,也不地道。不管怎么评价历史上的长城,它都在当今中国人的心中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内容与片名完全是文不对题,说俗了叫「挂羊头卖狗肉」,说重了叫「欺世盗名」。实在想不出好的名字,不妨把英语The Great Wall翻译成「高墙」,或者叫「饕餮」,甚至用那个幼稚得令人发笑的「Xinren」(信任),也不该盗用「长城」的名字!因为做人要诚实!

对于影片本身,我想借用石川先生和戴锦华老师的概念来描述。第一,这是一场用「团体操」美学组织起来打怪兽的游戏;第二,这是一场服食了「技术」之后的视觉狂欢。影片刚开始,我以为自己把中国的「塞外」与美国的「西部」搞混了,错把「印第安人」听成了「契丹人」,这分明是一部好莱坞套路的西部片呀!自从看见了城楼,看见了成群的军队,进入团体操表演式的战斗场面,才敢确信这是一部张艺谋「调度」(而不是导演)的影片。

看完**,又不由得质疑导演在影片创作过程中的作用。编剧、制片和主演都是「外邦」,用简单的情节和宏大的场面,千方百计证明那两个试图**黑火药的白皮肤的「贼」、「混混」或「骗子」也懂得「信任」,同「我们」是一样的人,可以为人民、集体、国家或信仰而战,而另一个像西域人的骗子必须被炸死,顺便还要恶心一下宋朝的皇帝。好莱坞的目的完全实现了。而作为出品人的喇培康收获了什么呢?政绩?业绩?票房?也许,只有满脸的口水和一地的鸡毛。

女主选了个花瓶,已经让人无语。男配的表演僵化做作,则彻底令人愤怒。这是一部糟践中国演员的作品,真心为张涵予、刘德华、彭于晏感到不值。如此无情地吐槽一部影片,在我这个最善良的影评人还是第一次。绝不是针对张艺谋导演,我很尊敬他,而且评价标准都源于他在《英雄》之前的成功经验。同时,我也深深地担忧,张导演如果离开了电脑数字技术和光电效果,还会不会拍**?!

3. 赛人:5分

影评人、CCTV6《**报道》(前身为《中国**报道》)策划。

4. tyger tyger:5分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文系硕士导师、**学者。

费了许多人工,许多钱,许多脸,节省的是演技。有些可惜。但随它去吧,钱,他肯定会赚回来的。

5. 胤祥:4分

**学者。

做了这么大一个局,死了这么多人,泼了这么多兽血,抠了这么多图,就为了捧一个景甜……还是蛮拼的嘛,反正大家各取所需就好了。有时间重新排一遍奥运开幕式,那么故事讲得上气不接下气肯定不是时长的问题(起承转合少一番儿呢),套《安德的游戏》虫族设定的梗,要说的无非也就是所谓异族异种的问题(求同存异哈哈哈)。对比《十三钗》这次好歹中国这边有了行动者的主体位置(然而依然没有视点权),终于是「帮助」「合作」和「信任」而非「拯救」的结构,谁说不是秀肌肉啊——这么看来,**的事实远比影片本身要有趣。4分全给实效美服化道,跟这种片谈故事合理性和演技纯属自找没趣。

6. 风间隼:4分

影评人。

商业**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拉民的配乐、威塔公司设计的怪兽,工业光魔的特效都是不应该抹煞的亮点。英语台词也达到了好莱坞中等水平。属于张艺谋的则是大红大绿、戏曲式的战阵场面、玻璃彩画和团体操……所有让人反胃的一切。《》里有个「拜城墙教」,我觉得张国师可以当他们的教主,率领他不知所谓的「五禽戏军团」拱卫墙内「家畜的幸福」。当然,说到底这还是个景甜**,张艺谋居然不拍他最爱的偷汉子了,就是明证。

7. U兔:4分

**类书籍译者。

确实花了好多钱,但这又怎么样呢?无聊的故事,架空的情感,空喊的热情,完全谈不上节奏,总体很幼稚,好像小男孩在摆弄自己五颜六色的玩具兵。看完感觉特别空虚,无力吐槽。很讨厌把动物体当敌人滥杀的设定。片尾曲做作得很,跟影片气质很搭。

8. 妖灵妖:4分

制作金额是A级但内容与形式段位在B级的中美合拍片,走马观花高歌猛进地展示视觉奇观,剧作上并没有做到东西通吃,反而带着一种审慎的干涩。

9. 徐元:4分

**媒体人、曾在《**世界》主编、时光网及《大众**》副主编,现为《人间**大炮》制作人。

陈凯歌和他的《道士下山》并不孤独,大家也错怪了李仁港和《天将雄师》,而《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真是受委屈了。

10. 大旗虎皮:4分

北京大学教授。

充分证明中国**只是做好特效而不选好演员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11. 大奇特:3分

欧美老**爱好者、DVD收藏发烧友。

拍给西方人看的好莱坞流水线作业,别跟我提完成度,完成度不是应该的吗?合拍片还有很多路要走。国师在奥运美学上引入了《僵尸世界大战》《星河战队》和《超人》陨石梗。如果《黄金甲》是奥运前的试水,那《长城》就是奥运后的习作。无用功太多,民族化的恩怨情仇难引共鸣。美国怪兽片怪兽是卖点,国师的怪兽片明星是卖点,还不懂得隐藏怪兽的讯息,急于露出真容。那些拧巴在一起的中国元素和乡土配色也可以称之为输出中国文化的话,中国**和合拍片可真不争气。景妹子倒是有进步的,她已然撑起怪兽片半边天,接下来她还将出现在《金刚2》和《环太平洋2》里,表老黑她了,要黑片不黑人。

12. 胡续冬:3分

诗人,译者,随笔作家,执教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这部片子活生生地告诉我们,一个意识不到自己的创造力已经僵化到何等糟糕地步的老导演如果不及时退休的话后果是多么可怕,再强势的后期制作都会被无情地毁掉。如果老老实实地按照标准的好莱坞商业片路数拍,可能还不至于如此恶劣,但某导演在里面添加的阻断正常叙事进程的形式感私货多到令人发指,多年来一直为人所诟病的色彩癌加倍爆发,再加上不知是与编剧团队沟通有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的惨不忍睹的剧情,最后这部原本可以成为一部标准视觉奇观片的**莫名其妙地变成了某体育盛会开幕式团体操大回顾、孔子学院总部年度宣传片、本土娱场男色巨型PPT和某女演员后台之谜的混合版。

13. 桃桃林林:3分

自媒体人,运营微信公众号「桃桃淘**」、微博「桃桃淘**」、优酷「桃淘好莱坞」和「本周院线新片」。

失望透顶。西式的特效怪兽与张艺谋大型精神文明建设一样的方队团体操格格不入,好像一边准备打仗,一边要上台表演,更像一个中西结合失败的怪胎。五军设定完全是摆设,搞不懂有何意义。所谓好莱坞经典剧本模式,实际就是烂梗与套路。故事讲得无趣,节奏也不好,别甩锅演员了,谁演也是烂片。

14. 汽车大师:3分

**撰稿人。

大场面都是些魔幻片、怪兽片的陈芝麻烂谷子,剩下那些东方猎奇元素怎么看怎么别扭,五彩战队敞亮干净的戏服违背了优秀好莱坞制作的基本法则。

15. 独孤岛主:2分

**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人物极其扁平,用了一大堆明星充实画面,却大部分都成为炮灰。诸如雾中激战及人山兽海的场面都相当可观,但整体叙事完全草率、直莽、bug丛生,因此视觉上的刺激成为唯一的看点。一部仅靠场面与明星脸、几乎取消了有效的叙事内核的故事片,本身已经价值有限。如要进一步讨论所谓东西方文化议题,就更加没完没了,这种情形又不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对《大高高挂》和《菊豆》的讨论,那时候的「伪民俗」,指向明确,文化抱负强烈,今天的各类奇观,已经百分百是资本的游戏,与「观赏」本身无关了。

16. 西帕克:2分

影评人、**媒体从业者、蓝光收藏爱好者。

一堆好莱坞编剧弄个东方「独立日」,20年前的烂梗用到现在,也算是另一种和好莱坞爆米花接轨。完全从西方视角出发,但真正买票被坑的估计还是中国观众。翻译一股浓浓的现代感,经常自我发挥,太让人出戏。

17. 悉尼卡通:1分

剧编剧、影评人。

别跟我提工业标准,准确说是别侮辱工业标准,仿佛烂剧本就不是伪劣产品似的!对!烂!不是有瑕疵,不是差强人意,是烂!跟我念!了岸!烂!只是这部每一个毛孔里都冒出槽点的片子实在全方位满足了我的恶趣味,别人怎么看不知道,我是从头笑到尾,各种经典片段乱入:那个从长城内部机关一路攀升的长镜好像《狂暴之路》,人有车头喷火吉他真金属,我有周杰伦附体的双截棍鼓手;而长城军区领导班子带头鼓起的经久不息之掌,又在提醒我前阵子《我不是潘金莲》里大会堂的画面;而军区司令直冲一线,在无关紧要的侦察任务中主动献身露出的舒缓表情,终于让全片马特呆萌的苦大仇深得到合理理解——「你们丫的领个便当就杀青了,我呢?!」就连塔上琉璃的七色光,都失却《金陵十三钗》教堂中的神圣含义,而在鹿晗的深情回眸里染上了几分彩虹平权色彩!总之你只要别拿这片真当回事,可着劲地自己找乐子,就会玩得很开心。

至于部分左翼影评人会扬旗怒骂资本制造文化垃圾,部分国师影评人由本片畅谈一带一路、文化输出,部分别有用心影评人逮着汴梁城的盛况寻觅一星半点张艺谋的政治隐喻,那是他们的玩法,大家开心就好。最后插一条硬广:饶是杜比那么好的暗部表现和3D照明亮度,那么多本片一号的大特写,我都找不到一点瑕疵,可见人家肤质真的好。请问上面一句是给谁做的硬广:A.杜比;B.本片一号;C.某滴眼液;D.某英语培训机构。

18. 吴李冰:1分

常用笔名LOOK、影评人、《虹膜》**杂志编辑总监。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毫无意义的土鳖产品。

世界几大**节以及对应的**奖项的名称,解释,由来

最佳影片:《断背山》

最佳导演:李安《断背山》

最佳男主角:菲利普·霍夫曼《卡波特》

最佳女主角:瑞茜·威瑟斯彭《走在路上》

最佳男配角:保罗·吉亚马提《铁拳男人》

最佳女配角(并列):艾米·亚当斯《六月虫》、米歇尔·威廉姆斯《断背山》

最佳集体表演:《撞车》

最佳表演乐团:《草原一家亲》

最佳编剧:保罗·哈吉斯、博比·莫里斯科《撞车》

最佳动画长片:《超级无敌掌门狗》(梦工厂)

最佳小演员(男):弗莱迪·海默尔《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最佳小演员(女):达科塔·范宁《世界大战》

最佳喜剧:《四十岁的老处男》

最佳家庭**:《纳尼亚王国:狮子、女巫和魔橱》

最佳电视**:《西部风云》

最佳纪录正片:《企鹅的三月》

最佳外语片:《功夫》(中国)

最佳歌曲:Hustle and Flow-《川流熙攘》

最佳原声:《走在路上》

最佳作曲:约翰·威廉姆斯《艺伎回忆录》 最佳影片:《无间道风云》

最佳导演:马丁·斯科西斯《无间道风云》

最佳男主角:弗雷斯特·惠特克《末代独裁》

最佳女主角:海伦·米伦《女王》

最佳男配角:艾迪·默菲《追梦女郎》

最佳女配角:珍妮佛·哈德逊《追梦女郎》

最佳外语片:《硫磺岛家书》美国(日语)

最佳动画片:《赛车总动员》迪斯尼

最佳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派拉蒙·望

最佳编剧:迈克尔·阿恩特《阳光小美女》

最佳歌曲:《追梦女郎》:Listen

最佳喜剧**:《波拉特》

最佳家庭**(非动画):《夏洛的网》

最佳电视**:《伊丽莎白一世》

最佳演技乐团:《鲍比》

最佳演技乐团:《草原一家亲》

最佳群像演技:《阳光小美女》

最佳青年男演员:保罗·达诺《阳光小美女》

最佳青年女演员:阿比盖尔·布兰斯林《阳光小美女》

最佳**原声:《追梦女郎》

最佳作曲:菲利普·格拉斯《魔术师》 最佳影片:《老无所依》

最佳导演:伊桑·科恩、乔·科恩《老无所依》

最佳男主角:丹尼尔·戴刘易斯《未血绸缪》

最佳女主角:茱莉·克里斯蒂《柳暗花明》

最佳男配角:哈维尔·巴尔顿《老无所依》

最佳女配角:艾米·雷恩《失踪宝贝》

最佳外语片:《潜水钟与蝴蝶》法国

最佳动画片:《料理鼠王》迪斯尼

最佳纪录片:《神经病》狮门

最佳编剧:《朱诺》

最佳群像演技:《发胶》

最佳配乐:《未血绸缪》

最佳歌曲:《曾经》

最佳喜剧**:《朱诺》福克斯探照灯

最佳家庭**(实拍):《魔法奇缘》,迪斯尼

最佳电视**:《魂归伤膝谷》

最佳青年男演员:阿玛德·克汗·玛穆萨德《追风筝的人》

最佳青年女演员:妮琪·布伦斯基《发胶》

约翰·希格尔博爱奖:唐·钱德尔 最佳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最佳导演:丹尼·博伊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最佳男主角:西恩·潘《米尔克》

最佳女主角:安妮·海瑟薇《蕾切尔的婚礼》、梅丽尔·斯特里普《虐童疑云》

最佳男配角:希斯·莱杰《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

最佳女配角:凯特·温丝莱特《朗读者》

最佳群戏表演:《米尔克》

最佳编剧:西蒙·比尤弗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最佳动画长片:《机器人总动员》

最佳青少年演员:戴夫·帕特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最佳动作**:《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

最佳喜剧**:《热带惊雷》

最佳纪录片:《走钢丝的人》

最佳**歌曲:《The Wrestler》-《摔角王》

最佳**音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最佳电视**:《约翰·亚当斯》

最佳外语片:《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最佳影片:《拆弹部队》

最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拆弹部队》

最佳男主角:杰夫·布里吉斯《疯狂的心》

最佳女主角:梅丽尔·斯特里普《朱莉与朱莉娅》、桑德拉·布洛克《弱点》

最佳男配角奖:克里斯托弗·《无耻混蛋》

最佳女配角奖:莫妮克《珍爱》

最佳青少年演员:西尔莎·罗楠《可爱的骨头》

最佳原创剧本:《无耻混蛋》

最佳改编剧本:《在云端》

最佳摄影:《阿凡达》

最佳视觉效果:《阿凡达》

最佳艺术指导:《阿凡达》

最佳剪辑:《阿凡达》

最佳录音:《阿凡达》

最佳动感(动作)**:《阿凡达》

最佳群像演技奖:《无耻混蛋》

最佳纪录片:《海湾峡谷》

最佳外语片:《破碎的拥抱》

最佳歌曲:《The Weary Kind》

最佳服装设计:《年轻的维多利亚》

最佳化妆:《第9区》

最佳动画片:《飞屋环游记》

最佳喜剧**:《宿醉》

Best Score: :《飞屋环游记》 最佳影片:《社交网络》

最佳导演:大卫·芬奇《社交网络》

最佳男主角:科林·费斯《国王的演讲》

最佳女主角:娜塔莉·波特曼《黑天鹅》

最佳男配角:克里斯蒂安·贝尔《斗士》

最佳女配角奖:梅丽莎·里奥《斗士》

最佳新演员:海莉·斯坦菲尔德《大地惊雷》

最佳群像演技:《斗士》

最佳原创剧本:《国王的演讲》

最佳改编剧本:《社交网络》

最佳外语片:《龙纹身的女孩》瑞典

最佳动画片:《玩具总动员3》

最佳纪录片:《等待超人》

最佳摄影:《盗梦空间》

最佳剪辑:《盗梦空间》

最佳艺术指导:《盗梦空间》

最佳服装设计:《爱丽丝梦游仙境》

最佳化妆:《爱丽丝梦游仙境》

最佳视觉效果:《盗梦空间》

最佳录音:《盗梦空间》

最佳配乐:《社交网络》

最佳歌曲:《127小时》

最佳喜剧**:《绯闻》

最佳动作**:《盗梦空间》

最佳电视**:《太平洋战争》

乔·西格尔人道主义精神奖:马特·达蒙

成就奖:加里·高兹曼、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最佳影片:《艺术家》

最佳导演:米切尔·哈扎纳维库兹《艺术家》

最佳男主角:乔治·克鲁尼《后人》

最佳女主角:维拉·德维斯《相助》

最佳男配角:克里斯托夫·普鲁默《初学者》

最佳女配角:奥科塔维亚·斯宾瑟《相助》

最佳青年演员:托马斯·霍恩《非常响,特别近》

最佳群戏表演:《相助》

最佳原著剧本:《巴黎》

最佳改编剧本:《点球成金》

最佳摄影:《战马》

最佳艺术指导:《雨果》

最佳剪辑:《龙纹身的女孩》

最佳服装设计:《艺术家》

最佳化装:《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最佳视觉效果:《猩球崛起》

最佳音响效果:《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最佳动画片:《兰戈》

最佳动作**:《亡命驾驶》

最佳喜剧**:《伴娘》

最佳外语片:《纳德·和西敏:一次分离》

最佳纪录片:《乔治·哈里森》

最佳**歌曲:《Life’s a Hy Song》 -《布偶》

最佳原创音乐:《艺术家》

荣誉奖:马丁·西科塞斯

乔尔·西格尔奖:西恩·潘 最佳影片:《逃离德黑兰》

最佳导演:本·阿弗莱克《逃离德黑兰》

最佳男主角:丹尼尔·戴·刘易斯《林肯》

最佳女主角:杰西卡·查斯坦《猎杀本·拉登》

最佳男配角: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大师》

最佳女配角:安妮·海瑟威《悲惨世界》

最佳青少年演员:奎文赞妮·瓦利斯《南国野兽》

最佳原创剧本:《被解放的迪亚哥》

最佳改编剧本:《林肯》

最佳摄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最佳艺术指导:《安娜·卡列尼娜》

最佳剪辑:《猎杀本·拉登》

最佳服装设计:《安娜·卡列尼娜》

最佳化装:《云图》

最佳视觉效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最佳动画片:《泰迪熊》、《无敌破坏王》

最佳动作片:《007之大破天幕杀机》

最佳动作片男演员:丹尼尔·克雷格《007之大破天幕杀机》

最佳动作片女演员:詹妮弗·劳伦斯《饥饿游戏》

最佳喜剧片:《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最佳喜剧片男演员:布莱德利·库伯《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最佳喜剧片女演员:詹妮弗·劳伦斯《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最佳科幻片:《环形使者》

最佳外语片:《爱》

最佳纪录片:《寻找小糖人》

最佳**歌曲:《007之大破天幕杀机》

最佳**音乐:《林肯》 最佳影片:《为奴十二年》

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地心引力》

最佳男主角:马修·麦康纳《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最佳女主角:凯特·布兰切特《蓝色茉莉》

最佳男配角:杰拉德·莱托《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最佳女配角:露皮塔·尼永奥《为奴十二年》

最佳青少年演员: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阿黛尔的生活》

最佳群戏表演:《美国》

最佳原创剧本:《她》

最佳改编剧本:《为奴十二年》

最佳摄影:《地心引力》

最佳艺术指导:《了不起的盖茨比》

最佳剪辑:《地心引力》

最佳服装设计:《了不起的盖茨比》

最佳化装:《美国》

最佳视觉效果:《地心引力》

最佳动画片:《冰雪奇缘》

最佳动作片:《孤独幸存者》

最佳动作片男演员:马克·沃尔伯格《孤独幸存者》

最佳动作片女演员:桑德拉·布洛克《地心引力》

最佳喜剧片:《美国》

最佳喜剧片男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华尔街之狼》

最佳喜剧片女演员:艾米·亚当斯《美国》

最佳科幻/恐怖片:《地心引力》

最佳外语片:《阿黛尔的生活》

最佳纪录片:《和声女神》

最佳**歌曲:《冰雪奇缘》

最佳**配乐:《地心引力》 最佳影片:《少年时代》Boyhood

最佳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Richard Linklater-《少年时代》Boyhood

最佳男主角:迈克尔-基顿Michael Keaton-《鸟人》Birdman

最佳女主角:朱丽安-摩尔Julianne Moore-《依然爱丽丝》Still Alice

最佳男配角:J-K-西蒙斯J.K. Simmons-《爆裂鼓手》Whiplash

最佳女配角:帕特丽夏-阿奎特Patricia Arquette-《少年时代》Boyhood

最佳青少年演员:艾拉-科尔特兰Ellar Coltrane-《少年时代》Boyhood

最佳群戏表演:《鸟人》Birdman

最佳原著剧本:《鸟人》Birdman

最佳改编剧本:《消失的爱人》Gone Girl

最佳摄影:《鸟人》Birdman

最佳艺术指导:布达佩斯大饭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最佳剪辑:《鸟人》Birdman

最佳服装设计:《布达佩斯大饭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最佳化装/发型设计:《护卫队》Guardians of the Galaxy

最佳视觉效果:《猩球崛起2》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最佳动画片:《乐高大**》The Lego Movie

最佳纪录片:《生活本身》Life Itself

最佳外语片:瑞典-《游客》Force Majeure

最佳原创音乐:《鸟人》Birdman

最佳原创歌曲:《Glory》-《塞尔玛游行》Selma

最佳动作**:《护卫队》Guardians of the Galaxy

最佳动作**男演员

布莱德利-库珀Bradley Cooper-《美击手》American Sniper

最佳动作**女演员:艾米莉-布朗特Emily Blunt-《明日边缘》Edge of Tomorrow

最佳喜剧**:《布达佩斯大饭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最佳喜剧**男演员:迈克尔-基顿Michael Keaton-《鸟人》Birdman

最佳喜剧**女演员:简宁-斯拉特Jenny Slate-《欲盖弥彰》Obvious Child

最佳科幻/恐怖**:《星际穿越》 最佳影片:《聚焦》Spotlight

最佳男主角: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荒野猎人》The Revenant

最佳女主角:布丽-拉尔森Brie Larson-《房间》Room

最佳男配角: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奎迪》Creed

最佳女配角:艾丽西亚-维坎德Alicia Vikander-《丹麦女孩》The Danish Girl

最佳青少年演员:雅各布-特米比莱Jacob Tremblay-《房间》Room

最佳群戏:《聚焦》Spotlight

最佳导演: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

最佳原著剧本:《聚焦》Spotlight

最佳改编剧本:《大空头》The Big Short

最佳摄影:《荒野猎人》The Revenant

最佳艺术指导:《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

最佳剪辑:《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

最佳服装设计:《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

最佳化装:《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

最佳视觉效果:《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

最佳动画**:《头脑特工队》Inside Out

最佳动作**:《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

最佳动作**男演员:汤姆-哈迪Tom Hardy-《疯狂的麦克斯》Mad Max: Fury Road

最佳动作**女演员:查理兹-塞隆Charlize Theron-《疯狂的麦克斯》Mad Max: Fury Road

最佳喜剧:《大空头》The Big Short

最佳喜剧男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大空头》The Big Short

最佳喜剧女演员:艾米-舒穆Amy Schumer-《生活残骸》Trainwreck

最佳科幻/恐怖**:《机械姬》Ex Machina

最佳外语片:《索尔之子》Son of Saul(匈牙利)

最佳纪录**:《艾米》Amy

最佳**歌曲:《速度与7》Furious 7-See You Again

最佳**音乐:《八恶人》The Hateful Eight

影评人懂那么多,为什么不自己去拍**

推荐你看看这个

现世界各大**节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A级国际**节:世界A级国际**节共有11个,它们的举办国、名称、创办时间、开幕时间、最高奖项分别是(排名有先后之分)

法国戛纳国际**节:创办于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奖为金棕榈奖;

德国柏林国际**节:创办于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熊奖;

意大利国际**节:创办于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奖为金狮奖;

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节:创办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奖金贝壳奖;

日本东京国际**节:创办于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奖为东京大奖;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节:创办于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奖为圣.乔治奖;

捷克卡罗维法利国际**节: 创办于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奖为水晶球奖;

埃及开罗国际**节:创办于1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字塔奖;

中国上海国际**节:创办于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奖为金爵奖;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节:创办于1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奖美洲大奖;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节:创办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奖金树商陆奖。

九大世界A级国际**节:除了西班牙的圣塞巴斯蒂安国际**节和阿根廷的马塔布拉塔国际**节以外的其它9个世界A级国际**节合称为世界9大A级国际**节。

五大国际**节:法国戛纳**节、德国的柏林**节、意大利的**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节以及捷克的卡罗维发利**节是国际**联合会确定的国际五大**节。

欧洲三大国际**节:在世界A级国际**节中排名前三的法国戛纳**节,德国柏林**节和意大利国际**节合称为欧洲三大国际**节,在众多的**节中,欧洲三大国际**节有着最为深远的影响,无论是金棕榈奖,金熊奖还是金狮奖,其权威性,艺术性,科学性,都足以媲美奥斯卡金像奖。

中国四大**节:上海国际**节,金鸡百花**节,中国长春**节,珠海**节合称中国四大**节。

中国**四大奖:中国**金鸡奖,大众**百花奖,中国**华表奖,中国**童牛奖

注:1.必须补充说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种**节数目繁多,不胜枚举,但是从**节的规模,参展**的层次,参加**节的演员阵容,只有以法国戛纳**节为首的这11大**节能够达到国际A级标准。2.**大奖和**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节都会设立相关的奖项,如:金棕榈奖、金熊奖、金狮奖等。但除了评奖之外,**节还会举办以交流为目的的其他相关活动,持续时间一般较长。而单纯的**大奖(更确切地说是区域性**大奖)主要以评选为目的,多限于一定国家或地区的**,以鼓励本国**发展,主要通过影展的形式举行,如奥斯卡金像奖、欧洲**奖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区域**大奖发展成后来的国际**节的情况)。当然不管是**节和**大奖,它们的重头戏都是最后的颁奖晚会。

==========华丽的分割线======================================

再看看这个

世界著名**节及其奖项

一、国外知名的**节及**相关奖项

美国奥斯卡**金像奖(Academy Awards)

官方网站:://.oscar/

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奖,由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颁发。

奖项由来: 1927年5月,在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的宴会上有人建议,为了推动**艺术的发展,对有成就者应给予奖励。与会者一致同意并由当时参加会议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师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画了个草图,后由刚从艺术学校毕业的青年艺术家乔治.斯坦利塑成铜像。这尊铜像是个手握长剑、站在一盘**胶片上的男性人体塑像,高10.25寸,表面镀金,所以叫金像奖。当时叫这个奖为**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年度奖,简称“学院奖”。

名称由来: 1931年的一天,学院的新任图书管理员玛梅丽特.赫丽发现办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奥斯卡。一个记者把她的话在第二天报导了。从此“奥斯卡”之名逐渐被人们运用,学院奖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奥斯卡奖的授予,取宴会形式,以后改为发奖大会,后又在发奖大会上增加了文娱节目,自第一届以来,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

历史记录: 1929年1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创作进行了评选,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饭店举行了第一次授奖典礼,共颁发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制作的《翼》是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影片;第一位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珍妮.盖诺;第一位最佳男演员奖获得者是埃米.詹宁斯,他于1950年在德国去世。

主要项目: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其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此外还颁发一些特别荣誉奖。每次竞选都分两个阶段:提名和投票阶段。投票由**艺术与科学院的三千余会员进行。他们从集体投票中选出最佳影片,然后分门别类按专业选举最佳演员、导演、编剧、摄影等,表决揭晓后进行授奖仪式。由名演员作司仪,由前奥斯卡奖获得者授奖。

欧洲**奖(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网站:://.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大师伯格曼倡议下设立,第一次颁发欧洲奥斯卡---欧洲**奖。该奖的宗旨是永久树立欧洲各国都遵循的**的艺术精神,意在唤醒全球观众对欧洲艺术人文**的信心及支持。原来欧洲**奖总部一直设在德国柏林,进入90年代后期,欧洲**奖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庆典移师伦敦。2000年欧洲**奖在法国的巴黎举行。1988年1996年德国**导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导演IngmarBergman担任拥有1000名成员的欧洲**学术学院。最初的奖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艺术家Markus Lupertz设计,19年原奖座被一位身着欧洲星长裙的长发美女取代,由英国设计家TheoFennell设计。很凑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国奥斯卡完全一样,一对儿般配的骄傲冤家。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网站:://.bafta.org/

英国**学院创建于1947年,原主要表彰对象是英国**及由英国籍演员演出的外国影片,相当于英国的奥斯卡奖,但近年来提名较开放,只要在英国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获提名,奖项改为面向世界各国的影片进行评奖,使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现在的奖项设置已与奥斯卡奖类似。1959年与**制片人和导演公会合并,改名为**和电视学会,15年又改名为英国**与电视艺术学院。1947年开始评奖,每年一次,2月25日。首届设最佳影片、最佳英国片、最佳纪录片奖。第2届增设最佳专题片奖。第3届增设联合国奖。第6届增设最佳英国女演员、最佳英国男演员、最佳外国女演员、最佳外国男演员、最有前途的新人5项奖。以后几乎每几届就有新的奖项产生。

国际**节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节。号称“国际**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艺术水平。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国际**设在意大利水城,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节,它始办于1932年,被誉为"国际**节之父",参加该**节第一届活动的只有几个国家,二十几部影片参赛。意大利拨款资助,还专门为**节建造了**宫,所以规模逐渐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意大利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评奖活动附上法西斯色彩,让德国和意大利的影片频频得奖,引起英、美、法等国家**界的强烈不满。反法西斯国家的**工作者纷纷拒绝参赛。**节不得不停办。直到1946年才恢复。国际**节和其它大型国际**节一样,都有自己的宗旨:奖励世界各地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并且适合进行国际发行放映的优秀影片,促进世界各地**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贸易提供方便。同时根据形势的不同,每届还提出不同的口号。

**节的大致内容如下:第一,评奖活动。**节设立的奖项很多,有"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意大利**评论家奖、国际**评论家奖、国际天主教组织奖、国际**新闻协会奖、记录片奖,等等。评奖之前要组成有权威性的评审委员会,我国导演谢晋、陈凯歌都当过评委。中国**自八十年代以来频频在得奖。

回答的字数不能超过1万字,剩下你自己去看这里吧://baike.baidu/view/14509.htm

我的回答应该算满意了吧

达拉斯/沃斯堡影评人协会奖详细资料大全

首先,很多著名导演都是从写影评步上导演之路的,而像让-吕克·戈达尔这样的大师甚至多年以来都一直同时身兼伟大导演和资深影评人的职位并且影响甚巨,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法国新浪潮大师戈达尔早年也出身于安德烈·巴赞创刊的著名影评杂志《**手册》

其次,影评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作为一项消费品,按道理说每一位消费者自然而然都有评判的权利。那么为什么还会催生出影评人这么一个职业呢?

观众在进**院之前,谁来为他们提供权威的参考意见?

大众众口难调,不仅每一个消费者的文化艺术素养、认识水平不一样,而且思维方式和解读能力也各有不同,对于专业方面的积累更是知之甚少。和市场的导购员、餐厅的营养师乃至体育比赛中的裁判一样,出于一个需要权威的公共发声和专业评判标准的需求,自然而然产生了影评人这一角色,为广大的普通**消费者们提供观影消费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影评人的存在也从客观层面规范了行业标准,为**产品的良性发展起到了监督和帮助的作用。

专业知识的丰富,更多的时候是让影评人能够更深刻地从一些大众所不了解的层面剖析**作品,写出更深刻、更独到、更犀利的影评帮助**制作的进步,而不是为了让影评人去越俎代庖,去把做不到完美的创作者们拉下马自己上。殊不知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存在,尤其是创作中,创作者们往往会因为种种限制有意或者无意地犯下一些错误。这个时候,旁观者清的影评人的任务就是将作品的优缺点指出,并且合理地引导大众去欣赏作品,同时帮助不了解市场行情的**消费者们规避烂片、推荐佳作、指引正确的消费方向,这不是很和谐、很理所应当、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一件事吗?

当然不能排除很多对**有着深深的挚爱、深厚的积累以及热切的野心的影评人,会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拍摄相应的作品,并最终走上导演之路。对于他们来说,写影评这件事本身便见证了自我对**的认知成长过程,写影评这一行为已经成为他们学习和验证、磨练自身专业技能的一项考验了。这完全另当别论。

达拉斯/沃斯堡影评人协会奖(Dallas - Fort Worth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被看作是奥斯卡的风向标。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达拉斯/沃斯堡影评人协会奖 外文名 :Dallas - Fort Worth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性质 :颁奖典礼 颁奖时间 :每年12月份颁奖 举办时间,历届名单,2007年第13届,2008年第14届,2009年第15届,2010年第16届,2011年第17届,2012年第18届,2013年第19届,2014年第20届, 举办时间 于每年12月份颁奖, 历届名单 2007年第13届 最佳影片 (排名分先后,从第一到第十) 老无所依》 《朱诺》 《未血绸缪》 《赎罪》 《麦可·克雷顿》 《荒野生存》 《潜水钟与蝴蝶》 《追风筝的人》 《刺杀神枪侠》 《查理的战争》 最佳导演 (排名分先后,从第一到第五) 伊桑·科恩、乔·科恩《老无所依》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未血绸缪》 蒂姆·波顿《理发师陶德》 朱利安·肖贝尔《潜水钟与蝴蝶》 西恩·潘《荒野生存》 最佳男主角 (排名分先后,从第一到第五) 丹尼尔·戴刘易斯 《未血绸缪》 乔治·克鲁尼《麦可·克雷顿》 弗兰克·兰杰拉《始于终止》 汤米·李·琼斯《进退维谷》 埃米尔·赫奇《荒野生存》 最佳女主角 (排名分先后,从第一到第五) 茱莉·克里斯蒂 《柳暗花明》 玛丽昂·歌蒂亚《玫瑰人生》 艾伦·佩吉《朱诺》 劳拉·琳妮《萨维奇一家》 安吉丽娜·茱莉《坚强的心》 最佳男配角 (排名分先后,从第一到第五) 哈维尔·巴尔顿 《老无所依》 菲利普·西摩尔·霍夫曼《查理的战争》 凯希·阿弗雷克《刺杀神枪侠》 汤姆·威尔金森《麦可·克雷顿》 哈尔·霍尔布鲁克《荒野生存》 最佳女配角 (排名分先后,从第一到第五) 蒂尔达·斯温顿 《麦可·克雷顿》 艾米·雷恩《失踪宝贝》 凯特·布兰切特《自由驰骋》 赛奥斯·罗恩《赎罪》 珍妮佛·杰森·李《婚礼上的玛戈》 最佳编剧 :迪亚波罗·科蒂《朱诺》 最佳摄影 :罗杰·迪金斯《刺杀神枪侠》 最佳外语片 :《潜水钟与蝴蝶》法国 最佳卡通片 :《 料理鼠王》 最佳纪录片 :《游戏之王》 拉塞尔·史密斯奖(旨在表彰优秀独立制片**): 《曾经》 2008年第14届 最佳影片(排名分先后) 1、《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2、《米尔克》 3、《黑暗骑士》 4、《班杰明·巴顿奇事》 5、《摔角王》 6、《不速之客》 7、《对话尼克森》 8、《虐童疑云》 9、《机器人总动员》 10、《无忧无虑》 最佳导演(排名分先后) 1、丹尼·博伊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2、大卫·芬奇《班杰明·巴顿奇事》 3、克里斯托弗·诺兰《黑暗骑士》 4、格斯·范·桑特《米尔克》 5、朗·霍华德《对话尼克森》 最佳男主角(排名分先后) 1、西恩·潘《米尔克》 2、米基·洛克《摔角王》 3、弗兰克·兰格拉《对话尼克森》 4、布拉德·皮特《班杰明·巴顿奇事》 5、理查·詹金斯《不速之客》 最佳女主角(排名分先后) 1、安妮·海瑟薇《蕾切尔的婚礼》 2、梅丽尔·斯特里普《虐童疑云》 3、莎莉·霍金斯《无忧无虑》 4、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我一直深爱着你》 5、凯特·温丝莱特《革命之路》 最佳男配角(排名分先后) 1、希斯·莱杰《黑暗骑士》 2、乔什·布洛林《米尔克》 3、埃迪·马森《无忧无虑》 4、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虐童疑云》 5、小罗伯特·唐尼《热带惊雷》 最佳女配角(排名分先后) 1、维奥拉·戴维斯《虐童疑云》 2、佩内洛普·克鲁兹《巴塞隆纳》 3、玛丽莎·托梅《摔角王》 4、塔拉吉·P·汉森《班杰明·巴顿奇事》 5、罗丝玛丽·德薇特《蕾切尔的婚礼》 最佳编剧 达斯汀·兰斯·布莱克《米尔克》 第二名:西蒙·比尤弗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最佳摄影 瓦雷·菲斯特《黑暗骑士》 第二名:克劳迪奥·米兰达《班杰明·巴顿奇事》 最佳外语片(排名分先后) 1、《沉默猎杀》法国 2、《和巴什尔跳华尔兹》以色列 3、《生人勿进》瑞典 4、《我一直深爱着你》法国 5、《格莫拉》义大利 最佳卡通片 《机器人总动员》 第二名:《功夫熊猫》 最佳纪录片 (排名分先后) 1、《走钢丝的人》 2、《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3、《我心不老》 4、《标准流程》 5、《亲爱的扎卡里:一封儿子给爸爸的信》 “拉塞尔·史密斯”奖 (表彰优秀的独立制片):《温蒂和露西》 2009年第15届 最佳影片/Next 9(排名分先后顺序) 01、《在云端》 02、《拆弹部队》 03、《遗失的美好》 04、《飞屋环游记》 05、《成长教育》 06、《较真的人》 07、《无良杂牌军》 08、《第九区》 09、《阿凡达》 10、《神奇老狐狸》 最佳导演 : 杰森·瑞特曼《在云端》 最佳男主角 : 乔治·克鲁尼《在云端》 最佳女主角 : 凯莉·茉莉简《成长教育》 最佳男配角 : 克里斯托弗·瓦尔茨《无良杂牌军》 最佳女配角 :莫妮克《遗失的美好》 最佳编剧 :杰森·瑞特曼等《在云端》 最佳摄影 :《可爱的骨头》 最佳外语片 :《无名》墨西哥 最佳卡通片 :《飞屋环游记》 最佳纪录片 :《海豚屠场》 “拉塞尔·史密斯”奖(旨在表彰优秀的独立制片**): 《遗失的美好》 2010年第16届 最佳影片/Next 9(排名分先后顺序) 01、《社交网战》 02、《国王的演讲》 03、《黑天鹅》 04、《127小时》 05、《寒冬刺骨》 06、《盗梦空间》 07、《拳击兄弟》 08、《大地惊雷》 09、《城中大盗》 10、《问题不在孩子》 最佳导演 :大卫·芬奇《社交网战》 最佳男主角 :詹姆斯·佛朗哥《127小时》 最佳女主角 :娜塔丽·波特曼《黑天鹅》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蒂安·贝尔《拳击兄弟》 最佳女配角 :梅丽莎·里奥《拳击兄弟》 最佳编剧 :《社交网战》 最佳摄影 :《127小时》 最佳外语片 :《美错》墨西哥 最佳卡通片 :《玩具总动员3》 最佳纪录片 :《等待超人》 “拉塞尔·史密斯”奖(旨在表彰优秀的独立制片** ): 《寒冬刺骨》 2011年第17届 最佳影片/Next 9(排名分先后顺序) 01、《后裔》 02、《艺术家》 03、《咫尺浩劫》 04、《巴黎》 05、《生命之树》 06、《雨果的秘密》 07、《抗癌的我》 08、《亡命驾驶》 09、《羞耻》 10、《点球成金》 最佳导演 :亚历山大-佩恩《后裔》 最佳男主角 :乔治·克鲁尼《后裔》 最佳女主角 :米切尔·威廉士《与梦露的一周》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托弗·普拉默《新手人生》 最佳女配角 :夏琳·伍德莉《后裔》 最佳编剧 :《后裔》 最佳摄影 :《生命之树》 最佳外语片 :《分居风暴》伊朗 最佳卡通片 :《兰戈》 最佳纪录片 :《被遗忘的梦之穴》 “拉塞尔·史密斯”奖(旨在表彰优秀的独立制片**) :《儿子出事了》 2012年第18届 最佳影片: 《林肯》 《逃离德黑兰》 《猎杀宾·拉登》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悲惨世界》 《月升王国》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007:大破天幕杀机》 《大师》 《南国野兽》 最佳剧本:马克·鲍尔《猎杀宾·拉登》 最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猎杀宾·拉登》 最佳男主角:丹尼尔·戴-刘易斯《林肯》 最佳女主角:杰西卡·查斯坦《猎杀宾·拉登》 最佳男配角:汤米·李·琼斯《林肯》 最佳女配角:莎莉·菲尔德《林肯》 最佳摄影:克劳迪奥·米兰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最佳外语片:《爱》(法国、奥地利) 最佳卡通片:《通灵男孩诺曼》 最佳纪录片:《寻找小糖人》 最佳配乐:约翰·威廉士《林肯》 2013年第19届 最佳影片: 《为奴十二年》 《地心引力》 《内布拉斯加》 《美国》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她》 《华尔街之狼》 《醉乡民谣》 《菲利普斯船长》 《密西西比河上的玛德》 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地心引力》 最佳剧本:约翰·莱德利《为奴十二年》 最佳摄影:艾曼努尔·卢贝兹基《地心引力》 最佳配乐:史蒂芬·派斯《地心引力》 最佳男主角:马修·麦康纳《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最佳女主角:凯特·布兰切特《蓝色茉莉》 最佳男配角:杰瑞德·莱托《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最佳女配角:露皮塔·尼永奥《为奴十二年》 最佳外语片:《阿黛尔的生活》(法国) 最佳卡通片:《冰雪奇缘》 最佳纪录片:《离巨星二十英尺》 最佳配乐:史蒂芬·派斯《地心引力》 2014年第20届 最佳影片:《少年时代》Boyhood 最佳导演: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鸟人》Birdman 最佳男主角:麦可-基顿Michael Keaton-《鸟人》Birdman 最佳女主角:瑞茜-威瑟斯彭Reese Witherspoon-《涉足荒野》Wild 最佳男配角:J-K-西蒙斯J.K. Simmons-《爆裂鼓手》Whiplash 最佳女配角:帕特丽夏-阿奎特Patricia Arquette-《少年时代》Boyh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