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卧虎藏龙的艺术价值

2.卧虎藏龙影评

3.急需《卧虎藏龙》的专业影评

4.《卧虎藏龙》影评

卧虎藏龙李慕白人物形象影评_卧虎藏龙李慕白最后的告白

“我宁愿游荡在你身边,做七天的野鬼跟随你,就算落进最黑暗的地底,我的爱也不会让我成为永远的孤魂……”

生命的尽头,尚存一息的李慕白舍弃了最后一口气,舍弃了武当派对超脱尘世的终极追求,宁愿成为漂泊游荡的野鬼,也不愿做得道升天的孤魂。

一切前功尽弃,李大侠牺牲了一生修为,给出了所有,表明了心意,用生命直面内心真实的自己。

“你说的自由自在,我也渴望。但我从来没有尝过。”

这是俞秀莲流露真实心声的回答,为了遵循世俗礼教,为了对得起那一纸婚约和逝去的人,她将自己对李慕白炽热的情感层层包裹,从不轻易表露。

行走江湖的她,外在做的是拳头上站人、胳膊上跑马的男人事业,然而阳刚的表面下,却藏着一颗阴柔感性的心,渴望成家、渴望被爱,渴望和李慕白过上双宿双飞的安稳生活。

“要是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选择自己心爱的人,用自己的方式去爱他,那才算是真正的幸福。”

这是玉娇龙对理想人生的定义,这名追求心性自由的难驯少女,像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一般,踹翻了封建的条条框框,击碎了世俗的繁文缛节。

任性妄为、饱尝冷暖的经历过后,向往无拘无束的她彻底厌烦了世间的枷锁束缚,纵身一跃,轻盈起飞,遁入云遮雾绕的深崖山谷。最后一刻,终于如愿,活成了自己最向往的样子,在天地间自由徜徉……

响彻江湖、名震四海的李大侠,豪气仗义、练达智慧的俞秀莲,最终都输给了亦正亦邪、桀骜不驯的叛逆少女——一个始终直面自己的欲望,一个敢于跳出世人眼光的不羁灵魂。或许我们看到最后会发现,《卧虎藏龙》里真正的英雄,只有玉娇龙。

卧虎藏龙的艺术价值

李安《卧虎藏龙》的**美学思想

 2000年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获得了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美术指导?最佳**音乐?和?最佳摄影?四项大奖,并创造了外语片在欧美票房过亿的纪录,也标志着中国的武侠**获得了世界性的成功。《卧虎藏龙》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并略带哲学意味的艺术片,其文化内涵深邃,人文色彩浓郁。影片以中国式的手法描述了一段江湖恩怨,诠释了片中男女主人公间的爱恨纠结。通过众多华丽的武打场面,并配以一系列多元化的**音乐元素,为观众们展现了一场十分精彩的音画盛宴。

 一、东方化的水墨画面

 《卧虎藏龙》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整体色彩让人感到很宁静,全片就像一幅中国水墨画,用了大量山水画式的优美镜头,具有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影片开始出现的景象有青山、绿水、小桥、扁舟、竹林、江南特色的建筑,加上中国传统的民乐旋律做背景音乐,令人感受到中国文化所蕴涵的舒适与恬静,仿佛置身于这古朴典雅的美景中,像是一幅静态的中国山水画。片中白衣翩翩的主人公以轻功飞跃湖面,既体现了武侠人物的飘逸,也使整个画面多了几分灵动,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接着的竹林打斗,背景中大量的翠绿让人记忆深刻,仿佛是在观赏一部古色古香的动态中国风画卷。在影像的色彩方面,为了更接近中国水墨画的感觉,全片的饱和度不是很高,全片以柔和、清雅的影调为主,几乎都呈现出青蓝的色调,充满诗意之美。影片以白为主色调,白色象征着纯洁、善良、和平、空虚等含义,隐喻着主人公外在追求终归虚无时才能达到心灵超脱的境界。剧中李慕白与俞秀莲的情感是压抑的,二人在室内或户外画面所呈现的多是黯淡的白光映衬黑暗色的背景,灰白色光线的基调表现出人文修身的精神净化,也隐喻了本片的儒家思想,即追求虚无与和平的本质。沙漠里大片的金**和竹林的绿色也是该片的主色调,绿色象征生命、仁慈、再生、美好等意涵。

 在这部**中流露出许多东方式的渲染,渲染是在中国画中用水墨或一些淡的色彩来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绘画技法,能为整个画面增强艺术感染力,传达完整的艺术感觉。在影片《卧虎藏龙》中李安运用了三幕细腻且过渡平缓的色彩来展现影片中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第一幕描述了一个古朴的江南小镇,从绵延的远山、幽深平静的近水、夕阳斜照着古镇的黑瓦和白墙,各处的景色仿佛都是精心点染而成的水墨画。开场的镜头呈现出空灵静谧、山水一色的意境。长衫款款的大侠李慕白在这宁静的氛围中走入**画面,展现了一派祥和之气。在第二幕中运用了闪回镜头,推进了茫茫的戈壁和无垠的大漠,这里没有温润的绿水青山,重在突出苍凉和空旷,整体色调也变成深远的灰**,天山和戈壁大漠的恢宏气势映入眼帘。此景下,玉娇龙和罗小虎共同演绎出一段如歌如泣的爱情乐章。**最后一部分转入广袤而幽静的绿色调,又转回到了青山绿水之间。在一片葱绿的竹林中,李慕白含蓄地对俞秀莲表达了感情。他俩在幽静的长亭中聊天喝茶,镂空的窗户好似一个天然的大画框,把青翠欲滴的屋外风景镶嵌在画框中,俨然就是一幅风拂竹林的动态山水画。随后李慕白追赶玉娇龙的一幕非常经典,郁郁葱葱的竹林随风舞动,竹林中人影相随。玉娇龙借着竹子特有的韧性,轻身跃入林中把自己隐藏起来,而李慕白施展轻功立于林尖,静观玉娇龙的行踪。这一部分没有江湖之间的凶残杀戮,也没有互相打斗的血腥,呈现出一种呼唤性灵归善的禅韵。影片里也运用了一些明显的中国元素,如京韵大鼓的鼓点、小桥流水、中国的武术、玉娇龙龙凤呈祥的红盖头等。导演李安不经意地展现了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笔墨纸砚、深宅大院的亭台和山水,并把这些水墨画般的山水意境做成武打场面的背景,流露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眷恋。影片《卧虎藏龙》东方文化的氛围、有张有弛的节奏更像中国山水画中的起、承、转、和,留白等也恰到好处,令观众能在故事情节中深深地回味和思考。

 二、多元化的**音乐

 《卧虎藏龙》的**音乐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谭盾创作,他用音乐把人生的困惑和无奈用中国情节表现出来,即舒缓优美的旋律,惆怅悲伤的人生。谭盾改变了惯用的华丽式古典音乐风格,用三段式的主题音乐,配以提琴协奏曲及清新的吉他和弦,筑起一个刀光血影与大漠风光、爱情主题相互映衬的纯净音乐世界,并以轻柔优美的音调渲染男女主人公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在优美的自然风景中,表现复杂的恩怨情仇。唯美的音画中,男女主人公们相遇、相爱、离别、重聚后又超越生死。这部影片的**配乐由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和场景音乐等三部分构成。作为序幕的主题音乐分为三段,首先以大提琴和吉他的协奏为观众展现了大漠的苍茫景色。接着主题音乐急转直下,乐队中加入了带有爱情主题的旋律,缠绵的音乐催人泪下、极具感染力,诠释出片中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而背景音乐以二胡演奏为主,以李慕白和俞秀莲、玉娇龙和罗小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随后跟进管弦乐,通过二胡与管乐的演奏,并配合女声的吟唱,烘托了爱情凄美的气氛,也强化了音乐的画面感。**的场景音乐配乐清新淡雅、旋律清新朴实、大提琴低沉的音色诠释了草原的苍茫景色。同时,场景音乐也随剧情不断变换,如李慕白和俞秀莲深情凝望时柔情似水的音乐;玉娇龙和罗小虎热烈缠绵时刻骨铭心爱情主题的音乐;碧眼狐狸与众人打斗时刺激而紧张的音乐等。**主题曲《月光爱人》是一首温柔的古典式情歌,歌曲的旋律与编曲打破了欧美张扬绚丽的风格,使用了当下流行的单音节装饰句,旋律优美深情,歌词中运用中国典型的意向?月亮。表现出深深的思念、淡淡的哀愁和兼济天下的侠义情怀,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用中国民乐二胡与西方管乐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中国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以现代的演奏技巧配合复古曲风,展现出东方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将影片中所表达的爱情、侠义江湖主题,被无情拆散的两对情侣悲惨命运的惆怅,淋漓尽致地烘托出来。歌手李玟用略带张力和的唱腔表现出委婉细腻的音色,在歌曲处理上大胆细腻,把歌曲演绎得荡气回肠。与**含蓄深沉的爱情融为一体,使这首主题曲成为划时代的中西音乐融合之经典杰作。影片《卧虎藏龙》的音乐除了运用多种中国民族乐器,还融入西洋乐器的特殊音效和女生伴唱、失真吉他、电子合成等现代手段。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运用渲染了气氛,也增添了神秘的民族风情。如在《南行》中竹笛清亮通透的音色伴着轻快带有边疆情调的鼓乐,表现了玉娇龙活泼任性的性格。在《交锋》中冷峻的琵琶,勾勒出气势恢宏的交锋之战。在《永恒的誓约》中使用了热瓦甫,它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传统乐器,运用新疆少数民族特有的切分节奏展现出一幅浓郁的异域风情。同时,西洋乐器的应用也为影片增添了音响效果,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成为该片**音乐中的重要部分。凝重悠长的主题旋律,场景配乐中用大提琴来模仿二胡的滑音和马头琴制造出苍凉哀婉的音效。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巧妙融合,产生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古典浪漫主义音乐效果。

 三、中西合璧的美学思想

 李安的影片不仅融合了中国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和禅宗的美学智慧,还把部分故事情节放在西方的人文背景下去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他将中国道家思想,与情节、武功及人物命运联系在一起,兼顾了华语武侠**所注重的东方?情义?主题。中国美学的意象论中的意境是立意与形象、情与景的`统一,具有超越的时空观,潜藏着凝重的孤独感,也注重灵动的?无我之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最高审美理想。其中的?写意?和?山水?之风,不在于像,而在于内在的气韵表达。影片以江南水乡画写意式的镜头开始,弯弯的小桥横卧在水面之上,船儿在平静的水面上轻轻划过,水纹延伸到几间错落有致的房子。这些镜头体现了**的空灵安详之美,展示了一种淡定心灵的空间。李慕白和玉娇龙在竹林打斗的一幕:两人在缥缈、摇曳的竹林中上下穿梭,时而翻飞,时而淡定,如与竹林融为一体,诗意地传达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在各种影像和空镜头的意境中,都在喻示着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的生命历程。当然,影片中也有着理智与情感的融合与妥协,始终都暗藏着一个?情?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理节情的观念,片中玉娇龙则是情感的化身。封建礼教、父母之命的婚姻及山盟海誓,都不能锁住她年轻而飞跃的心。在她心目中,罗小虎从有到无,反映了她心境的转折和不断超越的心性。李慕白和俞秀莲这两人是理智的化身,影片结尾李慕白在临终前才说出了自己长期以来对俞秀莲的情谊,是对情感的最终释放。而玉娇龙在李慕白死后来到武当山并跳入山崖,是对自身成长的献礼,也是她心性超越的极致。玉娇龙用生命化于自然的行为,应验了罗小虎曾为她讲过心诚则灵的故事,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诚则明、明则诚和至诚可参天地的?天人合一?思想。整部影片中流露的是一种清新、空灵、飘逸、素雅的风格,带着浓重的道家风范。影片《卧虎藏龙》彰显了儒家的人文精神,片中的女主人公俞秀莲就是典范,她对男主人公李慕白不温不火的爱情,印证了孔子?无过不及?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也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自由中有规矩、规矩中有自由的思想境界,李安用了这种传统文化的铺垫使**主题提升了一个层次。《卧虎藏龙》的打斗场面将江湖与山水完美地融合,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味道。从画面上看,表现人物时大多以草木和山水为背景,并配以中、远景的镜头,透设出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感觉,也令观众能感受到那种轻盈飘逸、超凡脱俗的韵味,并能体会到远离世俗的嘈杂喧嚣时的舒畅。演员的武打戏在激烈中蕴涵优美,在勇武中体现轻灵,在严肃中透露顽皮,大多打出了诗意和美感,创造了精致、细腻、丰富、空灵的禅宗式意境。

 李安有着儒雅的文人气质,他的**传达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他以洞察的眼光和悲悯的情怀,关注着人与文化。他运用自己的艺术直觉为观众传递着不同的视听感受,他的**作品具有中国化的艺术美感,打造了一个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世界。其影片渗透着中西合璧的文化精神的同时,也赋予影片更深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内涵。

;

卧虎藏龙影评

卧虎藏龙》中将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中,这也是该片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风格。导演李安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武术元素融入了山水文化和中国书法,并贯穿影片的故事情节发展。中国书法强调的是柔软、刚劲,而山水体现的是一种自由感。针对这一点,可以通过导演对三位主人公形象的刻画看出来。

 

片中,李慕白的饰演者周润发,其本身不是武打明星,所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不能通过细节体现,只能通过整体塑造。片中周润发身穿长袍,重点突出整体风范,而不是通过人物本身细节刻画形象。此外,片中周润发的舞剑姿势也体现出中国书法中的刚和柔,一招一式都透露出人物内心刚柔并济,也间接表达主人公内心空虚的情感。

 俞秀莲的扮演者杨紫琼,其被塑造成一位具有正义、侠气的人物,这是因为影片需要有一种这样的力量贯穿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导演通过刻画她的背景和服饰,衬托她干净利落的武功和贤良淑德的性格特征。

 玉娇龙的扮演者章子怡,导演将其塑造成任性而又狂野的形象。玉娇龙可以说是片中人物性格最复杂的一个角色,也是导演最理想的人物形象塑造。影片最后,玉娇龙纵身跳崖,体现了她想要摆脱现实礼教的束缚,渴望自由的生活,这也是影片《卧虎藏龙》所要真正表达的内涵。

 

综上所述,影片《卧虎藏龙》讲述的是江湖恩怨、儿女情仇,刻画的是山水自然风光,抒发的是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感。导演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影片内涵,让观众真正体会到人内心深处的论文范文“卧虎藏龙”。

急需《卧虎藏龙》的专业影评

关于**《卧虎藏龙》影评。

一、从武打镜头来讲:

导演李安说过,武侠**里必不可少的就是武打动作,然而观众并不乐意一直看武打**里枯燥无味的“邦”、“邦”、“邦”的打斗。所以《卧虎藏龙》里的武打镜头有很多精妙的设计,例如俯拍夜里玉娇龙和俞秀莲飞檐走壁在城墙上追逐的镜头,镜头捕捉到的每个演员跃起落下的动作都牢牢地牵动着观众的情绪;张弛有度更是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二、从颜色的处理和运用方面来讲:

整体**的色调偏淡,有青色、绿色、白色等,重在让该**蕴含着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美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讲到玉娇龙和罗小虎的大漠情缘的回忆时,有一段罗与玉同骑一匹马的镜头,此时玉身着红衣,背景是苍黄的大漠,用红色这样艳丽的色调,象征着罗小虎和玉娇龙之间年轻、炽热、真挚的爱情。

三、人物性格和情感分析:

第一遍看这部**时,并没有看太懂,觉得其中有许多朦胧的东西并未表达出来,再回过头来观看的时候,才稍有觉察和体会,看似并未表达出的但却异常强烈的人物情感,通过镜头含蓄地流露,最牵动人心且欲罢不能。

(一)李慕白:

李慕白是所有人都羡慕的武林高手,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已经得道的高人,但他却对俞秀莲说,他并没有得道的快乐,反而有坠入黑暗深渊的恐惧和无助,李慕白更像一个“成功”的中年人士,看似拥有着别人羡慕的人生,但同样有自己难以言说的欲望和苦楚。

(二)俞秀莲

俞秀莲应该是一个极符合中国贤妻良母形象的女人,知书达理,大气体贴。她遵守着封建礼教对她的约束,默默守护着对李慕白的爱。在看出李慕白对玉娇龙的私心后,没有过多的抱怨,反而多次对玉娇龙手下留情,在玉娇龙**宝剑后不拆穿她,在李慕白死后不杀她,俞秀莲珍视爱人,也珍视玉娇龙给她的姐妹情谊,是一种仁者爱人的大智慧。

(三)罗小虎

罗小虎对玉娇龙的爱情,更贴近于年轻人的爱情,勇敢、无畏,却又透露着莽撞,得不到的,毁了都行,也绝不让给别人。他为她从新疆追到武当山,却终究没能厮守在一起,谁的青春里,没有一个爱而不得的人呢。

(四)玉娇龙

玉娇龙是整个**的核心人物,她的性格在我看来最难揣测。她应该是一个过分追求自由的十分叛逆的少女形象,在荒漠里和土匪头子先厮打后恋爱,自小背着家里人学武术只为追求自己心里幻想的快意江湖,敢逃婚,敢独自单挑各路英豪,这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富家千金干的事。

《卧虎藏龙》影评

几个人物,几条故事线。在我看来其他都略显次要,导演旨在表现不同等级功夫高手的不同思想哲学。从帮倒忙的入门级别大老粗,再到报母仇捕快父女,三到毒狐狸,四到娇龙,五到大姐,最后到顿悟级李慕白。他们的功夫和人生哲学思想境界成正比。

探索“江湖”中活着的“正确”姿态

这部**,是一个盛着“武侠大餐”的社会样貌盘子。

李安导演真的很擅长趁舒适的氛围不备,趁陶醉的观众不备,摆出一些难以启齿的大道理。尤其是当最后一位主角的价值观清晰起来的时候,你就能自然而然的想到它和其他几个主人公动机间的化学反应,并且这种体验,不需要故事。

于是你吃着盘里美味的“大餐”,尽情沉溺在导演与动作指导联合带来的酣畅淋漓的武打戏码中。这其中既有李慕白的“大师风范”,又有俞秀莲深藏于心的告白,而你,果断记住的还是玉娇龙这样鲜辣十足的“主菜”。

这盘闹腾的“大鱼”,自偷走了宝剑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被整条故事线牢牢捆住,又或者说,因为她年少不知的莽撞,才致使整个故事发展下去。

这故事打动我了吗?没有,它挠疼我了。

因为我会想到人们能够“理解”她,不是因为她被迫离家的苦衷,而是因为她让我们许多人真实的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那一面。

鲁莽,自私,对前辈的不屑,依赖物质(那把剑)带来的安全感,甚至有些自大,而又确实“有些潜力”。

你甚至会认可,将“卧虎藏龙”这个词,放到现代社会中去讨论。

那是指一些“有才华,有梦想,有潜力,且渴望自由”的年轻人。他们未经历社会,向往着社会,同时又厌倦了老一辈的“那套”,在社会中玩了一圈,腻了,就不想玩了:“偷走的剑,再放回去呗!”。

这时你在看**的时候会偷着乐:这幸亏不是我家孩子,但转头一想,又暗自伤感——我们的时代,兴许早就过去了,教训他们不再是件轻松的事,尽管我们依旧有阅历“教育”他们。

这时的你,就是影片中的李慕白和俞秀莲。

所以卧虎藏龙,大概卧的是“青春”,藏的是“新生”。这是影片中的“江湖梦”,也是现实里的“社会观”。

秀莲第一次与娇龙见面时,就给予了对方这样的评价:“说你不懂事吧,又懂点事。”

现在想想,看到娇龙为了报恩,马不停蹄的赶去给慕白配药,以及最后因为慕白的死,而自责的自杀之后,我确实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底线”,你说这是悲剧,我认为这是“现实”,因为现实本身就很悲剧。

接着,让我肯定这不是一部单纯的“问题少年教育片”的根本原因,是慕白的那句“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是小虎那句“大家要联合起来,才有机会活下去,你的同伴就成了自己的家”;是娇龙那句“有一天,我发现我可以击败你,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害怕”……

这是社会的包容,社会的团结,社会的变化,是你曾经不屑,但现在深信不疑的“标准化”人生。

怎样活着才出彩?它不是江湖里见谁怼谁的“娇”式活法,也不是沉淀自己却错过真心的“白”式活法,当然,它也不是“摘不到星星就抢梳子”的“虎”式活法。

它没办法被界定,江湖也好,社会也好,最值得高兴的就是这个了,当然最苦恼的也是。

不然要都像李慕白那样“送走了剑,就送走了恩怨”,那幸福要简单的多,可**说了,这没用!

现在,这盘“菜”被吃光了,你也看到了底下放着的“现实”,“咀嚼过后就是思考”,这确实是目前证明自己依旧“活着”的最有用的方式。

在这场与导演的思想博弈中,思考不出结果,也没事。

毕竟,对于为人处世的姿态,人贝勒爷早早就给了提示:

“刚柔相济,方得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