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导艺考如何写好影评

编导影评的专业术语有哪些_编导影评万能句子

如果实在不知该怎么写你就把推拉摇移、远全中近特的表现效果都背下来,倒是照搬,具体的我附在后面了。但是我可以告诉你这样肯定是不会写太好的,最多只能中规中矩,最好找一本专业的基础的书来看一看,比如中传出版社的基本当做教材的书都行。

还是多嘴一句,你是想考艺术类学校的编导专业吗?其实各学校对编导类学生的素质要求会很不同,比如中国传媒大学的编导专业就根本不需要考生具备专业知识而有的学校则需要。你最好先弄清你要考的学校对这个专业有些什么要求再着手准备。

至于阿甘正传,我随便转网上别人写的一篇开头给你借鉴一下:影片一开始,灰蓝色的天空中,一片羽毛随风飘舞,飘过了阿甘居住的城市,一会随风飘落了下来,一会又被风吹向了高空。经过在空中的兜兜转转,终于飘落在了故事的主人公的脚下。这是导演运用羽毛随风飘舞的长镜头,留给观众对羽毛产生的无尽的想象,也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而且也为结局另一个关于羽毛的长镜头作了伏笔。随着羽毛的降落,镜头特写了阿甘的那双沾满泥很破旧的球鞋,用特写镜头代替导演抒发了感情,暗示了将把鞋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接下来,主人公小心翼翼的捡起地上的羽毛,把这根羽毛夹在了他的记事本里,这时记事本里的背景是一望无际的兰兰的天空。

附:

---------------------------

第一节 运动镜头的分类

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影机机位,或者变动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这种方式拍摄的镜头称为运动镜头。

内部运动——是活动的画面内容表现的是运动着 的事物被称为画面内部的运动。

外部运动——是移动摄影机 变焦距和剪辑形式 的镜头运动 称为画面外部的运动

根据摄象机运动的方式可分为:推、拉、摇、移、跟、升降、综合

第二节 推镜头

一、推摄指摄像机向被摄主体方向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框由远而近向主体接近的一种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推镜头。

两种情况:

A、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

B、取变焦距镜头,从短焦距调至长焦距。

二、推镜头的特点

1、具有大景别转换 成小景别的各种特点。 远——全——中——近——特

2、推镜头分为起幅、推进、落幅三个部分

3、推镜头造成画框向前的运动趋向

主 体 : 不清晰——清晰

物 体 面 积: 小——大

景 别 : 大——小

三、推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

2、突现细节。

3、突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

4、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系。

5、推镜头的景别不断变化,有连续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6、 推进速度的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

7、可以加强或减弱运动物体的动感。

四、推镜头的拍摄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推镜头应有其明确的表现意义。

2、注意起幅和落幅的静态结构 。

3、留有足够的长度。

4、推进过程中注意始终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即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上的优势。

5、在移动机位的推镜头中要注意跟焦点。

6、推镜头要做到准、匀。

7、起动和停止应果断、干净、利索、流畅。

8、最好选择有一定动作幅度的形象作为起动点和停止点,以克服人为的操作痕迹。

第三节 拉镜头

一、拉摄——指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 动镜头焦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画框由近而远与主体脱离的一 种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拉镜头。

二、拉镜头的特点

1、具有小景别转换成大景别的各种特点

2、拉镜头分为起幅、拉出、落幅三部分

3、拉镜头造成画框向后的运动趋向

三、拉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

2、使画面结构形成多结构变化,镜头表现富有层次。

3、拉镜头使纵向方位上的两个具有相关的事物,形成某种对比、反衬或比喻的效果。

4、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的想象和猜测。

5、拉镜头有连续后退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6、拉镜头内部节奏由紧到松,能发挥感情上的余韵。

7、拉镜头的画面空间不断扩展,有一种退 出感和结束感。

8、用特写拉成全景的方式进行转场。

影片观摩课:完整观看《阳光灿烂的日子》 ,引导学生综合观察影片的各种元素,培养其在创作中综合运用多种镜头语言的能力,并且学习语言的叙事手法。

(注:属于实践课时,地点:多媒体教室)

第四节 摇镜头

一、摇镜头——是由摄像机位置不动,借助于云台或拍摄者自身,水平或垂直移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所拍摄的镜头。

从运动形式上分有:水平横摇、垂直纵摇、中间带有几次停顿的间歇摇、摄影机旋转一周的环形摇、各种角度的倾斜摇摇速极快的“甩”镜头

二、摇摄镜头画面的特点

1 、其画面造型是在画框空间与镜头的运动时间的结合同完成的。

2、 使被摄物体在画面内停留的时间相对于静态画面来说减少了,人们观察画面内景物的时间相对短了。

3、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落 幅 三个部分

4、摇镜头对观众观看景物具有某种强制性。

三、摇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 、展示空间扩大视野

2、摇镜头扩展了画面的表现空间,可以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

3、介绍交代同一场景中两个物体或事物的内在联系。

4 、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事物通过摇镜头形成对比,表示某种暗喻、比喻、并列、因果关系等。

5、在表现三个以上物体或事物间的联系时,镜头摇过每一点时,速度减慢或者有一个短暂的停顿,在一个镜头中形成若干段落和间歇,构成一种间歇摇。

6、有一个稳定的起幅画面,后面的摇动速度极快,使画面上的景物全部虚化,这种镜头称之为甩镜头。

7、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 运动轨迹。

8、对一组外形相同或相似的物体用摇的方式可以形成一种积累的效果。

9、通过对某个活动物体的追摇,引出被摄主体,其镜头的契机是追摇物的转换。

10、摇出意外之物,制造悬念,在镜头内形成视觉注意力的起伏。

11、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

12、用非水平的倾斜摇、旋转摇表现一种特定 的情绪和气氛。

13、加快运动物体在画面框架中的位移

14、画面转场的手法之一。

四、摇镜头的拍摄及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2、把握好摇摄速度

3、拍摄摇镜头要做到稳、准、匀、平。

第五节 移动摄像

移动摄影指将摄影机架在(依附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称为移动镜头。

两种情况:

A、人不动,摄影机动;

B、人和摄影机都动。(接近“跟”,但是速度不一样)

二、移动镜头的特点

1、画面不再是一种呆板的框框,而变成一种流动而活跃的表现元素,各景物表现出连续运动的状态。

2、在一个镜头中形成一种多构图的造型效果

3、摄像机运动唤起了人们行走时的视觉体验。

4、移摄可分为前、后、横和曲线移四种。

三、移动摄影的功用和表现力

1、移动摄影在开拓画面空间方面具有其独特 的艺术效果。

2、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 大纵深、 多景物、多层次等复杂场景方面具有气势恢弘的造型效果。

3、移动摄影适宜表现某种主观视向,可以创造出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从而表现出更加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比剪辑更富有主观性。

4、移动摄影可以引起被摄主体背景、角度和视向轴线的变化。

5、移动摄影摆脱了定点摄影的束缚,形成了多样化的视点,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

四、移动摄影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1、力求画面平稳。

2、应用广角镜头优点是画面动感强,且平稳。

3、注意随时调整焦点,以确保被摄主体在景深范围内。

第六节 跟镜头

一、跟摄——摄影机跟随运动的被摄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镜头叫跟镜头。

二、跟镜头的特点

1、被摄主体在画框中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上,而背景、环境则始终处于变化中。

2、跟镜头的景别相对稳定。

3、跟镜头与推镜头和移镜头在画面造型上有明显的不同。

三、跟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对象,既可以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能交代运动主体的运动 状态。

2、跟镜跟随主体一起移动,形成一种运动的主体不变,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常被用来通过人物引出环境。

3、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同一(合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

4、跟镜头对人物、、场面的跟随记录,在纪实性作品中有着重要的纪实性意义。

四、拍摄跟镜头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跟上”、“追准”,(如同摇跟的要求相同)将其稳定在画面的某个位置上。

2、应基本上保持或平行,或垂直的直线性运动,不能幅度和次数过大过频的跳动。

3、 注意焦点和光线的变化。

第七节 升降镜头

一、升降镜头——摄像及借助升降装置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式叫做升降拍摄。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做升降镜头。

二、升降镜头的特点

1、升降镜头使画面的视域得到了扩展和收缩。

2、镜头运动形式的特殊性,形成了画面构图的多样性。

三、升降镜头的功用及其艺术表现力

1、有利于表现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

2、常用来展示或场面的规模、气势和氛围。

3、有利于表现形式与内容和谐的情感韵律。

4、利用镜头的升降可实现一个镜头内的内容转换与调度。

四、升降镜头拍摄时需注意的问题

1、升降镜头的升降幅度要足够大。

2、拍摄升降镜头时要有一定的速度。

3、拍摄升降镜头时要有韵律感。

第八节 综合运动镜头

一、综合运动镜头——指在一个镜头中把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多种运动摄影方式,不同程度地有机的结合起来拍摄的镜头。

二、综合运动镜头的特点

1、综合运动镜头的镜头综合运动产生了更为复杂多变的画面造型效果。

2、由镜头的综合运动所形成的电视画面,其运动轨迹是多方向、多方式运动合一后的结果。

三、综合运动镜头的共同特点分析

1、多样的形式有秩序地统一在整体的形式美之中构成一种活跃而流畅,连贯而富有变化的表现样式。

2、复杂的综合运动镜头,为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开拓了一种观赏和认识自然景物的新的造型形式。

如:摇——推——升——移

3、运动镜头在运动中不断改变造型的结构和画面的主体及环境,使画面中流动着一种韵律是形成画面造型形式美的有力手段。

4、画面结构的多元性,形成表意方面的多义性,丰富了镜头的表现含义。

5、综合运动镜头在较长的连续画面中可以与音乐的旋律变化相互“合拍”,形成画面形象与音乐一体化的节奏感。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1、除特殊要求外,镜头的运动应力求平稳流畅。

2、镜头运动的每一次转换应力求与人物的动作和方向转换,情节中心和情绪发展的转换相一致,使画面外部的变化与画面内部的变化完美结合。

3、注意焦点的变化,摄录人员应默契配合“人化”使观众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和现场感。

4、防止“穿帮”(如:拍摄者的影子)由于运动的多样、场景的复杂,必须更加注意“穿帮”。

穿帮指拍摄中与画面造型有关的各部门工作漏出破绽的现象。如:超出了布景的范围露出了的真相,如照明灯架、移动轨道、现场工作人员等。或是前后拍摄时道具、演员服饰与化妆有所出入。

景别的分类 远全中近特称之为五级景别。

1,大远景(人占四分之一高度):表现空间距离感,突出纵深感和立体感,以固定镜头为主,以产生静态美感为主,运动的话也要控制节奏速度。

2,远景(二分之一高度):人和环境平衡关系,拍摄时注意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好的承上启下的镜头。

3,大全景(四分之三):环境和人的关系向人物倾斜。用以场景段落的开头,注意细节。

4,全景(一比一):以交代人物的形体动作和动作范围,人物是画面的绝对主体。环境只是一种造型的补充和背景。人物切忌顶天立地。人物在画幅中位置直接决定了其运动方向和趋势。全景对光线的要求准确,统一。

5,中景(在膝盖位置):表现人物的上肢动作。

6,中近景(腰部):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客观交流关系。既不亲密也不疏远,一臂距离。

7,近景(胸部):不善于表现人物的上肢动作

8,特写(肩部以上):一定要带肩,表现情绪

9大特写(人的局部):呈现细节,一定要说点儿什么。体现创作者的意愿,观众没有自由度。

10,满景(以被摄对象拍全为目的)

编导艺考如何写好影评

怎么写影评?

看片分析,是近年艺术类招生运用得十分普遍的一种考试形式。它先让考生观看一部电视片的录相或光盘,然后按要求写文章。这充分体现了电视的专业特色,有利于发现具有初步电视意识的好苗子。同时,它又避免了命题作文的偶然性,有利于考出真实水平。也因为这样,它最能拉开考生之间的差距。与“面试”的印象分不同,笔试的成绩更加具体、客观、过硬,所以在专业考试中,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个考生都必须认真准备。

那么,怎样写好看片分析呢?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几条建议。

一、 不要写成观后感

写好看片分析文章,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审题不当,完全不符合考试要求,体裁不合,把它写成心得体会、观后感了。这样,哪怕文章再有文,哪怕你“自我感觉良好”,得分也不会高。所以有必要弄清观后感于看片分析有何不同。济南世博艺术学校

首先是文章的体裁不同。观后感、心得体会一类文章基本属于抒情文范畴,抒彩浓;二看片分析则是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理论色彩浓。前者重在感,而后者重在议。前者常有喜怒哀乐的句子,如“看了这部作品后我很感动”、“我很气愤”、“我心潮澎湃”之类;而后者态度比较冷峻,一般用各种议论手段,夹叙夹议,分析阐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写观后感时,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观众;而写看片分析时,作者的身份却变成了“评论员”和“业内人士”,至少应是个“准电视人”即将来可能进入电视行业的后备队。既然来报考,就应该有一定的准备,有潜在的素质,就应该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意识。他们在看电视时,就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观众,而必须多一个心眼,多一番思考:如我是专家、评委,我该如何评价它?如我是同行、同事,我该向他学习什么?如让我来拍摄,我该怎么做?总之,你必须寻找电视内行人的感觉,逐步培养专业眼光,逐步完成角色的嬗变:观众——准电视人——电视人——专家。

再次是针对的目标不同。观后感针对的是“这件事”,即作品的内容;二看片分析针对的则是“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问题是:你知道这件事后有什么感想?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而后者回答的问题是,这部作品该怎么理解?哪些地方比较成功?如《难圆绿色梦》,这部片子讲述一位植树造林模范的事,他辛勤种树几十年,数却被人砍光了。如果写观后感,应针对这件事,当然表示痛心、谴责。而写看片分析时,则针对这部作品,分析它获奖的原因,成功的经验,应表示出赞叹、欣赏。这二者的基调是明显不同的。

最后是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观后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内容,重在教育意义;而看片分析则重在作品的创作经验,包括艺术形式。前者要求紧扣主题,联系实际抒发感受;而后者要求紧扣创作特色,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简而言之,所谓看片分析,就是要你以“内行”的眼光,讲出作品的“门道”来。

二、要有以论文的框架

明确看片分析是议论文这一定位后,接下来就是谋篇布局的问题了。常见的毛病有以下几种。

1、全文只有一段。有些根本没有段落概念,不会分段,往往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天马行空,东拉西扯,思维跳跃,胡子眉毛一把抓,这当然不行。

2、 “串讲式”,或曰“赏析式”。它往往从电视片第一个镜头讲起,然后第二个、第三个……一边叙述内容,一边作些评点,还美其名曰“夹叙夹议”。这好比语文老师串讲课文,念一段,讲一段。这种写法缺乏宏观的锻炼,没有形成小论点,没有上升为理论,没有总结,也不符合要求。它还带来另一个后果,就是叙述太多,议论太少,往往头重脚轻,开头十分啰嗦,结尾又草草收场。

3、 “杂文式”。这经常发生在擅长写作的同学身上。他们不满足议论文的一般套路,斥之为“条条框框”、“八股文”,很想展示自己的文,于是把它写成文艺性论文,即杂文。当然不排斥少数尖子可以写出优秀的杂文来,但在考试时一般不要用。

正确的写法,应该按照议论文的一般框架,既有论点、论证、结论三大部分。

开头是提出问题,即论点部分。它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分析的对象(即这部作品)做个简单的介绍:叫什么名字(标题),作者是谁(那个台拍的),属什么体裁(栏目),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等。二是对这部作品做个总的评价,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如“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等等。

中间是主体,是提出问题,既论证部分。它要求具体分析这部片子的成功之处,有哪些创作经验。建议至少讲三个方面的邮电(或特点),而且每个方面分别写一小段,每个方面应该提炼出一句评语(即小论点)。小论点应该精辟、整齐、醒目,最好归纳的句式比较整齐。为了突出小论点,应该把它们放在各小段的开头,或改成粗题字排版,或省为小标题。还可在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用排比句。这之后,在围绕这个小论点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应该结合片子的内容,举出具体例子,夹叙夹议,边叙述有关情节或镜头,边分析他们的表达效果,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光叙述内容,变成讲故事了;二是光发议论,或空洞抒情,没结合具体内容,与作品完全脱节,空对空,那也不行。请注意,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决定了文章水平的高低,篇幅要站全文的绝大部分,短了不行。

最后是结尾,是解决问题,即结论部分。这部分很短,主要对全文作总结,或指出其不足,或提出希望,或补充说明,或照应开头。有了这部分,文章就有头有尾,完整无缺,并形成一个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是论文的常规写法,当然可以灵活掌握,不要把“框架”当成“框框”,束缚了思路。但就中学生而言,一般按这个格式去写较为妥当。建议先写好段落提纲,至少要想好要讲哪几层意思,然后按照提纲,一段一段写来。这样,论文的框架就很稳,就可以做大段落清楚,层次分明,小论点突出。

三、 要提炼出小论点

解决了题材和结构问题后,下一个难点就是,从那几个方面去分析?如何提炼出小论点?这个问题普遍感到头痛,我们不妨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学会提炼。

我们可以从观后评片中得到启发。可闻前后有什么阅读提示和思考题?老师对你们的作文有何批语?从这里往深处想,就能学会抓主题(中心思想)、结构(段落)、手法(写作特点)等。

建议大家学一点文艺理论常识。这样才能找到理论武器,提高鉴赏品位。如: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文艺的典型性,文艺批评,创作方法,流派,体裁,风格等。特别是“典型”这个概念应用很多。

还建议学一点电视常识。电视有自己的特点,如:形声兼备,视听合一,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用镜头语言说话,用蒙太奇手法等。如果能了解一些电视创作的手法,熟悉它的工作程序,就能从电视的角度来分析。

下面提出一些选题供大家参考。

1.主题方面。主体是作品的主要立意、中心思想。可以与相近题材的作品比,看哪个更深刻;也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它有什么现实针对性;还可分析标题是否精彩。

2.人物方面。作品的主角是个什么样的人,形象是否鲜明突出,性格特点如何,作品用什么实事来刻画它,次要人物有什么特点,与主要人物有什么关系。

3.选材方面。作品运用了什么材料来表达主题,这些材料是否真实、具体、集中、详略分明,那些材料特别典型,那些细节特别精彩等。

4.结构方面。作品分为几大部分,它以什么为线索,它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怎样照应,结构是否严谨等。

5.手法方面。作品用了哪些创作手法(如: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因小见大等)。这些是否成功、新颖、有特色等。

6.新闻方面。如果是新闻类作品,还涉及到许多新闻性问题。如:真实性,时效性,是否坚持了新闻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等原则,蔡方是否深入,支持是否成功等。

7.镜头方面。电视是用镜头说话的,它的镜头语言运用如何(构图、色彩、光线、速度、字幕、特技、声音等),那些镜头特别精彩,运用了什么蒙太奇手法等。

8.其他方面。除此之外,属于创作的各个方面,只要你觉得很有特色的,也都可以选。如:音乐、美术、表演、播音、主持等。

必须强调,以上这些绝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部讲到,只要选其中三四点特别突出、十分明显的讲。甚至可以知将其中一个方面,但必须讲深、讲细、讲透,而且它们也必须提炼出小论点。

四、 要全面考虑,掌握分寸

写文章最要讲辩证法,要全面处理各种关系,掌握好分寸,防止走极端。

1、要充分肯定优点,而不要专门挑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分析作品当然可以讲它的缺点,但必须掌握好一个度。有些年轻人眼高手低,用大半或全部篇幅讲缺点,这就很不应该了。要知道,拿出来的电视片,除特殊情况外,都是好的伙比较好的,甚至是获奖作品。正确态度应该是肯定优点,附带言其不足,在措词上、提法上也要谨慎,如用“美中不足”“瑕不掩瑜”之类。

2、要有专业眼光,但不要乱用专业术语。有人太急功近利,刚接触几个专业术语,就忙不迭地对号入座,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剩下“看镜头说术语”,变成“看图说话”。初学阶段似懂非懂,没有十足把握就不要乱贴标签。

3、要扣住作品,但不要拘泥于作品本身。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分析时必须

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同一题材、同一体裁、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进行比较,才能比出特色来。此外,许多作品都与时代背景有关,特别是新闻片,要特别留意它的拍摄(播出)日期。

4、要学会看电视,才会评电视。一般人看电视是为了获取信息、欣赏、消遣放松,这都是无可厚非。但立志当电视人的考生,就不能停留在这种水平了。他们看电视时,应该加上学习的目的,提高鉴赏水平,应该“带着学习的目的看电视,带着职业的眼光学新闻”。建议先学会看电视,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要多看中央台,多看新闻片、专题片、艺术短片,以及好的电视单本剧,而要少看电视连续。看电视的时候,不要以“小市民”的眼光看,而要带着问题看,边看边想。先要理解作品,深切感受每个镜头的表达效果,分析这样的良苦用心,当创作者的知音。还要与志同道合的同学议一议,与周围人交换一下看法。最好能强迫自己把看法写成文字,或一段文字,或小评论,然后请有关专家老师指导一下,练几次笔。

今年考看片分析时,为了防止偏题的现象,普遍降低了难度。有的对作文要求做了提示。如北京广播学院导演专业2002年的笔试题是:

观看短剧《较劲》,写不少于1500字的影评,题目自拟。应包含以下内容:一、作品的主题思想什么。二、人物对白的语言特点,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三、剧中印象最深的一段戏是哪里。四、重新设计结尾。

有的干脆不用作文形式,而是回答几个问题。如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编导专业2002年的笔试题是:

看电视片《蕉窗听雨》(注:是一部介绍苏州园林的艺术专题片)回答问题:一、这部电视片如何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如何表现自然的花木与人工园林的巧妙融合?(40分)二、请举例说明“相识固然不难,理解未必容易”这句话的含义。(30分)三、这部电视片阐释了那些具有深刻内涵的思想和哲理?(30分)

这种考试安排限制了话题,使答题不至于离题万里。而且它重在考察队内容的理解,没有太高的专业要求。这比写文艺评论要容易一些,但它们的套路基本一致。这种回答,也不能像中学那样简单地列几条筋,否则肯定没有竞争优势。建议在考前练习时,仍应以写文艺评论为主。

编导艺考如何写好影评

 **,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逼真生动的直观性和接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欣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端正我们的审美观念有相当大的帮助。

 影评,是文艺评论的一种,是对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它主要是对蕴藏在**艺术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及其思想意义的揭示、开掘,是对**艺术创作规律的探索,并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失贩的教训。所以,好的影评,一方面可为**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提供反馈信息,一方面又能帮助观众正确理解**,培养和提高观众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

 如何写好影评?

 捕捉住感受点。

 一部**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住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立意要新,开掘要深。

 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

 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张艺谋**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

 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他说倘若论文,最好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对影片作实事求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关照全片。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同的,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评**《花季,雨季》时,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同学冷静地认为编导将银幕中的学生形象给拔高了,就很有思考。

 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

 **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艺术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每年的美国奥斯卡**大奖评选,世界各国的影展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虽不能亲临其境,但通过多种媒体一样能了解动态,捕捉到世界**发展的最新信息。

 随着写影评水平的`提高,就可对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学生、教师、军人等银幕形象发表看法,也可以从纵向谈某一阶段**的回顾或某一体裁**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谈某一风格的**,如西部**、贺岁片、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等。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我们还应该注意:

 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

 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最直观可感的,影评离不开叙事。但切忌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当然,所评所析不得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

  设计好影评的标题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它由正副标题构成。正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须简明扼要,而又耐人寻味,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它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副题——点明评论对象,交待片名或评论角度,它是正题必要的补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如:《历史和时代的搏击者——评银幕上的人物形象》、《悲剧在红色中渗透--评**<红高梁>》。

 我们在写影评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学习他人的写作经验,丰富自己的写作实践,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通过影评的写作,不断促进我们知识结构的完善,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