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评价人民的名义?

2.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带给你哪些启示?

3.《人民的名义》是部好电视剧?我有不同看法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_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剧评评语最新版

《人民的名义》中,最简单淳朴的人设莫过于李达康。农民出生的李达康,自身刻苦努力,因着党的培养,一心想干出成绩,想着GDP。为了经济的发展,可以不顾一切地去争取。”政绩至上,GDP至上“是他的准则,所以,在他发展经济道路上的所有拦路虎,都可以敢于面对、撕破脸皮也在所不惜。

是的,是个正直、有底线的好官。但,也正因为他的大胆突破,使得他在官场的人缘并不好。做出来的政绩让人眼红,做事的霸道专横也让人恨得牙痒痒。

也正因为他的凶悍作风,下属难以达到私欲,所以下属阳奉阴违以对之。丁义珍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外从来以“李达康的化身”自处。结果是什么?丁义珍捞到了大笔大笔的油水,并成功潜逃到了美国,而李达康则不得不迅速做出反应来解决丁义珍留下的烂摊子。

尽管李达康截然一身,是个搞经济的实干家,却不免被周围的人所拖累,比如妻子欧阳箐。

欧阳菁,李达康名义上的妻子,帮助我们看到了李达康的另一面,一定程度上使得李达康这个角色更加的丰满。一个在事业上无所畏惧的人,在家庭生活中却是一团乱麻。她不止一次的提及,李达康是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不合格的丈夫,身居高位,却从来没有为自己的事业出过一份力,她不能理解李达康的党性,不能理解他的为人民服务。

而欧阳菁的受贿、意图出逃,无形中都成为了李达康前途上的包袱。分居八年的事实也不能使得李达康毫无干系的脱身。(心疼达康书记100秒,又一次成为背锅侠)

面对妻子的控诉,面对妻子的处境,李达康的身份是极其尴尬的,帮?违背了自己坚持的党性;不帮?对不住与妻子曾经的感情以及海外翘首以盼的女儿。

留给李达康的,是道选择题,一边是党和人民,一边是亲情与责任。

喜欢李达康书记,是符合逐渐了解推翻刻板印象结论的惊喜感,有反转的魅力在。在没有遇到事情的时候,看人是看不清的。对李达康的反转是从大风厂“一一六”开始的。这时候用祁同伟来做对比,两位对待陈岩石老同志的态度,对危机处理的思路,最体现了根本的为官之道。看来看去,达康书记是把政绩和老百姓并放心中的。外衣披给陈岩石老检察长,自己抱着双臂站了一夜,早餐先给所有的护厂工人,用行为传递善意,配合陈岩石老同志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主动释放的诚意,和信守承诺的态度。

如何评价人民的名义?

观看《人民的名义》感想

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反腐决心之强、贪腐为害之烈,通过视听语言呈现,让人尤觉震撼。

“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甫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也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

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贪腐画面,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在调查武长顺案件期间,举报人到中央纪委接受约谈,为避免被打击报复,一路竟换了三次车牌;放任妻子搞权钱交易,事发后,仅仅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少数人的腐败行为,甚至让编剧周梅森感叹,“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我不干好事也就罢了,我还干这么多的坏事,就自己感觉到自己简直是不可饶恕”“钱财有什么用,钱财没有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让我罪孽深重”,这是落马官员朱明国、魏鹏远的忏悔。但到要承担后果时才幡然醒悟,一切已为时晚矣。女县委书记袁菱落马后,常常回忆昔日在大学工作时的生活。她始终记得,夏天的时候,一家三口省吃俭用买了个空调装在9平方米的书房,全家挤在空调前吃饭,其乐融融。可如今,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滥用权力带不来幸福,不义之财给不了心安,很多人看不透这朴素的道理,最终只落得“树倒猢狲散”。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朱明国承认,“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你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反腐是紧箍,更是保护。雷霆的行动、强力的震慑,助推了政治生态好转,正如周梅森所说,“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带给你哪些启示?

说实话,《人民的名义》好看是挺好看的,但是也绝没有网络上各路宣传口号说得一样那么好。还号称什么“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剧”,最大的床戏居然是陈海卧病在床四十几集,最暴露的床戏居然也就是学外语,尺度大在哪儿?!(大雾!)

好了,不开玩笑,还是说说这部电视剧。

无论怎么样,这部电视剧是真实的。我之所以说这部电视剧好看的原因也在于此。无论是开篇的“小官巨贪”,还是夜间汇报和紧急会议,以及拆迁和现场工作会,实际上是特别有生活气息的。以我亲身体验来看,中国干部们经常会有“你这个同志如何如何”的口头禅,这种口头禅并不口语化,甚至有些书面,但是流行于干部们的口头,既可以用作玩笑,也可用来严肃强调。而知乎上各路企业的年轻人(程序猿、文案、大学生)在工作学习的环境中却很少听到。而另一方面,中国各级的党员干部们,往往都是不知疲倦的工作狂魔,周六固定不休息、周天休息不固定,各地市委市搞成“夜总会”(夜里总是开会)也极其常见。我就没见过哪个地方的市夜里没开过会,但我还很少见到企业夜里开会的,唔,华为除外。这些林林总总,都变成了《人民的名义》上演的片段,无论你承认与否,就是中国官员们的日常:独特的话语体系、无休止的工作时间、固定的社交圈、险象环生的政治斗争还有琐碎复杂且固定的工作流程。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这部电视剧的主创人员专业的精神和态度。目前为止,以下几个片段就极为闪亮:

侯勇扮演的部委实职处长的哭诉;

几大配角在官邸里的深夜王者局狼人杀;

总监制扮演的工人头子王带队正面硬刚拆迁队的半机械化部队。

虽说陆毅作为主演在片中的演技也一直被大家抱怨,但是我个人还是觉得他的表现不错。陆毅有个片段让我想起了我一位同学的父亲。这位叔叔是我区的反贪局长,虽说随着岁数见长愈发白白胖胖,远看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忠厚长者模样。但是你如果与他交谈寒暄两句,会发现他藏在眼睛后的小眼睛时不时冒出几丝凌厉,对视之时,极为不舒服。我问过我同学,说你爹这眼神不注意看没啥,稍注意下有点吓人啊。我同学说了四个字:“职业习惯”。

而在发小蔡成功来到侯亮平家中拜访时,席间陆毅就用一个眼神震慑了蔡成功。

前一秒还是客客气气说丁义珍出逃。

后一秒就一身正气开始“审问模式”。

继续咄咄逼人地追问。

眼神特写,满脸都写着“你赶紧老实给我交代”。

发小の无奈呼唤。

但是这部电视剧好归好,精彩归精彩,不过也达不到目前各路社交网络上安利吹捧的高度。

如果人们还对早年的《生死抉择》、《黑洞》、《天地良心》都还有印象,就会发现《人民的名义》并没有比这些同类剧作更出色多少。眼下社会反响这么好,无非是一方面目前反腐是热点,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都很关注,另一方面多年未出反腐剧,这也算是近期突破的一个口子,更重要的可能在于出品方是最高检,精雕细琢,质量倒也上乘,而御史台官方出品更是挠到了不少观众的G点,似乎能从一部片子里看出反腐的决心和信心,于是乎便一边嗑着瓜子看着热闹,一边大呼过瘾大呼希望光明。

但是我不得不说一下反腐的另一件事:

越是反腐、越是倡廉,我党干部就越来越会是一个贵族化趋势。

这个问题下有一个高赞匿名回答:

副检察长的儿子是反贪局长;

大法官的老公是;

大法官的侄女反贪局处长;

系主任高升后当初看重的学生也都步步高升,三个学生一个比一个赛高,最喜欢的学生会是本剧主角;

市委书记的老婆是银行副行长;

反贪局长的父亲是的老领导;

他们合伙搞死了一个农民出身的帝都部委处长。

这是不是剧中的事实?是的。

这是不是现实中的事实?一半是的。

片中陈老说他很怀念以前的时代,曾经的干部清正廉洁,收人一台空调就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但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

那是中国大部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都是干过革命打过仗的老资历的年代,

那是一个生产力和消费力都极为匮乏的年代,

那是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四五十还得养活一大家的年代,

那是一个干部一个月工资一二百块,高级别干部还享受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保障的特供的年代。

当然,我不是说那个时代干部的清正廉洁是的。对于老一辈***人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赤子之心我一直特别敬佩。但是我也得告诉你,在那个均贫的年代,干部与普通老百姓生活质量的差距并不比现在要小,只不过因生产力的落后以及市场的不繁荣,才会有“检察长和我们也没啥不一样的,都是一样穿着麻布衣服”的错觉。你还真以为检察长和你们家不一样呢?你要觉得你家和检察长家一样也没啥大不了的,但是陈老你不能这么觉得啊。

陈老你怀念那个年代是真的,那个年代干部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也是真的。

但是陈老有没有想过,您的儿子陈海为什么可以上汉东大学政法系?与陈海一样年纪的人,当初有多少人上不了大学?

陈海为什么可以分到汉东省检察院?同届的学生有几人能分到省检察院?

陈海又为什么可以年纪轻轻40出头就任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这可是个副厅级干部啊?副局长一看就是年纪资历比陈海都大不少的老干部,为什么提拔不上去呢?

所以我说,越是反腐,越是倡廉,干部队伍就越会贵族化。

在公务员工资待遇水准不提高的情况下,越是反腐,越是倡廉,越是强调要把权力放在笼子里,越是说要加强监管打击腐败力度,就一定会有一大帮干部离开公务员行业,要么辞职要么下海。大干部有能力有资历,换个企业一样可以当高管;年轻人,有活力有冲劲,辞职出去在哪儿挣不上这体制里发的几千块钱工资?上一代人的选择少。公务员工资高,好,还稳定轻松,大家自然愿意,哪怕我不图发财就想安安稳稳也无所谓。终其一生正科级退休也能养活自己。但是现在还行吗?赵德汉堂堂处级干部生活还不是紧巴巴,只能吃炸酱面骑电瓶车?再反腐个五年十年,你看看这样的干部还愿意留在体制内不?

那能留在干部队伍的是什么人?是侯亮平、陈海、陆亦可这样的各种二代们。他们或是官二代,子承父业家族传统,反正父母养老不用你担心,有大批的门生故旧,你不犯错误再努力工作便能轻易脱颖而出,还可以接着往上送你一程;或是富二代,家境优越能够提供不错的经济基础,每个月几千块钱工资权当是挣个零花钱,老老实实不犯错,他也能在这个环境里无忧无虑好好成长起来,反正家里也不指望你这点钱,在体制内给家里整点政商关系的资本就行。当然了,干部队伍中也一定还能留下别的人,家境一般的人有,不过,也就是靠着一股子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撑着了。

我不是说穷人家出来的干部更容易腐败,人品更差。污名化穷苦出身干部的事儿我也干不出来,毕竟我也是个彻头彻尾的“农民的儿子”,贪官的家庭背景有好有差。我的意思是,只要我们越持之以恒地反腐,越坚持不懈地倡廉,那么公务员作为一个不提升待遇的高危行业,实现阶级跨越的可能性就越来越低,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份工作的吸引力自然也就越来越低,那么从概率上来讲,公务员队伍里除了二代以外大概就是彻彻底底的共产主义者。那么二代越来越多,干部队伍可不就是妥妥的贵族化。于是在干部队伍里慢慢就有污名化穷苦出身的趋势,现在还不明显,以后大家看吧。

但是我不是说反腐倡廉不好,反腐倡廉一定是要搞的,电视剧都说了,腐败是社会动荡的导火索,再不反腐败,就要亡党亡国。只是光反腐败倡廉,又不给公务员提待遇,说实话,这就是明明白白告诉你:想给国家干活儿,先看看你爹妈的养老金,再问问你老婆答应不。

接下来是两学一做的时间:

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

《人民的名义》是部好电视剧?我有不同看法

李路介绍说,剧中体现了最新的反腐成果,拍蝇、打虎、海外猎狐等均有折射。“现实中已经披露了这么多大案要案,触目惊心,我们要用艺术手法探索腐败成因,为预防腐败提供镜鉴。”

该剧播出后,关注度和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不少观众表示被剧情和细节“圈粉”。

向左转|向右转

李路透露,剧组为追求“真实”颇费心思,比如为了贴合官员的办公环境,剧组在当地宾馆取景拍摄,家具陈设都经过精心设计,既不能超标,也不能失真;

向左转|向右转

宏观处讲政治,微观处显人性。

“相比于以往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更侧重对人性的思考。”李路说,“腐败是结果,人性的丑恶和光辉,才是内在驱动力。诱惑面前,是否忠诚于良心和信仰,是英雄和小丑的分水岭。有人担当,有人放水,有人坚持,有人妥协,这是我最想表现的众生相和人性色谱。”

我向来不喜欢看电视剧特别是国内的,因为电视剧的情节如同王大妈的裹脚,又长又臭,不仅啰嗦,还经不住推敲,违反逻辑,很多地方将观众当傻子一样对待。

当下,《人民的名义》炒的甚火,“达康书记”也成了大家口头相传的用语。家里人终于是忍不住了,昨晚播放了两集来看,我也正好没事可干,搭个便车,顺便瞧瞧。

电视剧截图

第二,丁义珍逃跑后,专业的反贪局人员,竟然想到的是卫生间、房间查看,而不是迅速行动,在所有的交通要道上,特别是机场、高速和火车站进行密切布控。不知道这样的设置,是想说明这帮反贪局人员傻笨到极点,还是想误认为现在的观众都是傻子,让大家看情节逐渐推高?

电视剧截图

第三点,既然侯亮平等人已经拍摄了国家某部委项目处处长赵德汉帝京苑别墅的,还给了赵德汉骑电动自行车鬼鬼祟祟进入别墅的特写,而且也签发了三分搜查令。为何前面还得大篇幅的进入到赵德汉的破陋民居及办公室,耗费了那么多时间,而不是直捣黄龙?

第四点,当反贪局人员进入到别墅,上下四处寻找后,发现冰箱里装了钱,可楼上卧室床底下、墙壁上的钱更多,却需要赵德汉说出来,反贪人员才掀开发现。这又是当观众一大傻子了?非要通过他的话,表现出他顽抗的心理终于抵挡不住,坦白从宽了吗?那么多反贪人员都吃啥的?当花瓶吗?

第五点,这也是我最为厌恶的地方,当赵德汉所有贪贿的证据摆在眼前时候,他立即声泪俱下,连篇累牍苦情告饶,带来的是侯亮平义正词严的痛斥一番,临了还不忘调侃玩艺术品、吃炸酱面的事情。这一大段已经违反常规了,不知道导演是想畅快淋漓的表达正义呢,还是满足吃瓜群众们对于贪官被抓后的形象败毁,但从我的角度看,有些过了。我的理解,发现这么多钱后,应该是迅速将赵德汉带走,并叫银行前来点钞。

至于高育良得知丁义珍已经乘坐飞机到美国后,对公安厅长说抓紧联系国际刑警,在洛杉矶机场抓捕引渡,却忽视了中美间没有签署引渡条约,不符合其政法大学老师出身的事实。这个我倒是觉得比较符合高育良作为老狐狸的一面,但在他曾经的学生下面,而且还是公安厅长,其实是不该这样显得无知的。

网络图,为后面剧集场景。

总得来说,虽然我只看了两集,就已经觉得这部电视剧真的很垃圾,也许大家这么传诵它,无非是尺度超出了大家的经验,一些场景满足了大家的视觉感官,而且它的播放,也契合了当前的高压廉政形势。但说实话,我不会再看后面的了,而且是进一步坚定了电视剧在我心中的定位:啰里啰嗦,不合常理,将每个观众都当傻子。

当然,这部电视剧对于大众来说,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廉政普法作用。 文艺作品能让人流连的地方,就是在于用夸张的情节和描述,起到成风化人的宣教效果。

(文章原则,来源于截图或者网络,侵权请告知。欢迎大家讨论、吐槽,但请勿人生攻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