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描述气温曲线图

2.城市设计的内容是什么?类型有哪些?

3.未来城市建设必须研究大自然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4.建筑气候划分,越详细越好,比如怎么分的,具体哪些城市等。。。先谢谢了

5.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城乡规划设计的生态建筑设计特点?

城市气候设计_气候与城市规划

我国可分为5个气候区,分别是: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气候。每个气候区都有各自的气候特点,建筑设计应当针对这些气候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以下就对五大气候区中挑选的代表城市分别对其气候进行分析,并阐述当地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

一、严寒地区代表城市——呼和浩特

1、呼和浩特气候特征

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图2.1.1)。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脚下,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

呼和浩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差异较大,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北部大青山区仅在2℃左右,南部达到6.7℃。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l3.5-13.7℃。极端气温最高38.5℃,最低-41.5℃。无霜期:北部山区为75天,低山丘陵区110天,南部平原区为113-134天:日照年均1 600小时。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雨量仅350毫米;平原区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毫米;最多是大青山乡一前响村,年均降水达到534.6毫米;其次是井乡,年均降水量为489.3毫米;最少是在南坪乡、黑城乡、新营镇一带,年均降水量仅为335.2-362.8毫米。

2、蒙古民居蒙古包

蒙古包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外观呈圆形,顶为圆锥形,围墙为圆柱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6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围砌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

蒙古人用羊胃形容自己的毡包,因为十三世纪的蒙古包其形如此(图2.1.1)。蒙古包顶上圆中有尖,中间宽大浑圆,下面可以算作"准圆"这种形式特点,使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受到蒙古包的缓冲以后,会在它后面适当的距离,形成一个新月形的缓坡堆积下来。这是因为蒙古包没有菱角,光滑溜圆,呈流线型形状。包顶是拱形的,承受力最强(如桥梁之拱形)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大风来了,承受巨大的反作用力。上面的沙子流走了,下面的沙子在后面堆积起来。搭盖坚固的蒙古包,可以经受冬春的十级大风。

蒙古包的搭建选址非常讲究。夏营盘的蒙古包搭建在平坦开阔 、高原凉爽之地,冬营盘则选择山前避风之处。这些适合气候特征的选址与蒙古包顶窗苫毡、底部围毡(哈雅布琪)的开闭相配合,使蒙古包在炎热的夏季通风凉爽、酷寒的冬季温暖祥和,仅 靠草原上少量的牛粪即可维持日常的能量消耗。蒙古包冬暖夏凉,还因为它球体的造型,通体发白,有较好的反光作用。其背面还可以开风窗,还可把围毡边撩起来。

蒙古包具有明显的自然地域和生活方式印记,它建设周期短、结构灵活、施工技术简单、建造速度快、结构整体性好,抗震耐久、保温隔热(词条“隔热”由行业大百科提供),所用材料均与环境友好。这些特点正好符合当代设计界不断追求的绿色设计理念。

二、寒冷地区代表城市——延安

1、延安气候特征

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梁峁沟谷纵横,地表支离破碎,起伏大,坡度陡。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低温霜冻、冰雹、干热风、连阴雨。年平均气温9.9℃,年平均最高气温17.2℃,年平均最低气温4.3℃,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23.1℃,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5.5℃,极端最高气温38.3℃(2000年7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23.0℃(1991年12月28日)。

2、陕西黄土高原窑洞

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的沟壑区的延安地区,无论是城镇或乡村,时至今日,窑洞仍是人们最主要的居住形式。窑洞一般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洞口都朝阳,这样便于阳光照射。最简便的窑洞就是直接挖土形成的窑洞土窑洞;将土窑洞用石头加固,就成石窑洞了。

黄土高原上阳光充足,干旱少雨,木材缺乏,地形上沟壑纵横交错,而且黄土高原土质好,地下水位低。窑洞利用土层保温蓄热,改善室内热环境。也就是说、窑洞建筑的主要优点来自土壤的热工性质,厚重的土层所起的绝热作用使其温升很低,温度波动在土壤中仅有一定的深度,在此

深度以外就无波动影响。陕北的沿崖窑洞利用山地地形,效果更好。窑洞不仅有适合人、畜居住的冬暖夏凉条件,还是一个良好的天然冷藏库。

三、夏热冬冷地区代表城市——温州

1温州气候特点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从大陆吹来的偏北风,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湿度蒸发较小。这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且四季分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南风,湿大雨多,气温较高。春季天气多变,时常阴雨连绵。秋季大气较稳定,常见"秋高气爽"天气。全年气候总特点是:温度适中,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夏季炎热;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多样。温州常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这是人类活动较为适宜的气候条件。根据温州气象台历年各月逐日逐时气温记录及人的冷热舒适要求,温暖舒适期(10-28℃)每年长达9个月,出现时数可达6500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74%。全年>0℃活动积温约6500℃,无霜期275天,是全省热量最丰富的地区。

2江南民居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但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词条“密度”由行业大百科提供)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受南方气候的炎热潮湿特点对建筑的影响,江南民居居室墙壁高,开间大;前后门(词条“门”由行业大百科提供)贯通,便于通风换气(图2.3.1);为便于防潮,建二层楼房多,底层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江南民居也往往利用天井来组织门窗(词条“门窗”由行业大百科提供)设计,南墙尽量开窗或隔扇门,以引导南风入室;槛窗下的槛墙有的设有透空栏杆,以增加通风面积;支摘窗,上面可支起,下可摘除,都可以调节风量;推拉窗则可推可拉;还有中轴转窗可以成片开启,调节角度和开口大小,引导南风;特别是横批窗,冷空气从窗下部进入,从上部流出,形成热压通风。

江南民居还讲究风水(图2.3.2),“风水”主要是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现在看来也是适应当地气候的表现。

四、夏热冬暖地区——广州

1、广州气候特点

地处北温带与热带过渡区,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3.3℃,极端最低温度0℃,最高温度39.1℃。南亚热带季风气侯,气候宜人,是全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花团锦簇的“花城”广州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年均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68%。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

2、广州西关大屋

该区俗称"西关"。这一带有许多典型的传统旧屋,人称“西关古老大屋”。这些老屋过去多是豪门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装饰精美。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这种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卷等,有通风、防火、排水、光、晒晾、交通、栽种花木等功能。

广州的高温天气时间长,从前没有电风扇和空调,西关大屋的设计十分周到。用整齐封闭的外墙(图2.4.1)以减少太阳辐射(词条“太阳辐射”由行业大百科提供),也能防火和保持私密性。建筑利用起伏的坡屋面、小庭院、天井、敞厅、青云巷、天窗、高侧窗、疏木条、各种通透的门窗来组织自然通风(如脚门、趟栊和大门),在炎炎夏日中显得格外阴凉。

五、温和地区——西双版纳

1、西双版纳气候特征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南端,属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湿季从5月至10月。终年无霜雪。年雾日达108—146天。景洪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1.1℃,极端最低气温2.7℃,常年适于旅游观光。 西双版纳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缘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一年只分为雨季和旱季两季。雨季长达5个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则长达7个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

2、西双版纳"干阑"

云南西双版纳属于亚热带气候,常年气温高,年降雨量大。居住于此的傣族居民为适应当地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就地取材,用竹木建造了干阑式住宅(图2.5.1),底层架空,四周无墙,只有几排柱子支承上面的重量,木或竹的楼面留缝,使较凉的空气从底层透人,改善微气候。底层一般用作厨房、畜圈和杂用,二楼储藏粮食。底层和第二层外墙不开窗,上两层为住房,向外开窗,内侧为廊,连通各间。设凉台,屋顶坡度较大,多用“歇山式”以利屋顶通风,飘檐较远,重檐的形式有利于遮阳、防雨。平面呈四方块,中央部分终日处于阴影区内,较 为阴凉,为族人议事、婚丧行礼及其他公共性活动用。

六、特例城市代表——武汉

1、武汉气候特征概述

武汉在海拔较低的长江流域河谷中(图1.1.1),根据中国建筑气候分区 (见图1.1.2),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一般年均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极长达135天,因武汉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38°,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

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夏天普遍高于37℃,极端最高气温44.5℃。初夏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

武汉与所在的同气候分区的其他城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而造成这种地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武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地形、水文状况。武汉地处海拔较低的长江流域河谷中,河谷的地形特点尤如锅底,四周山地环抱,地面散热困难,使得蒸发的水气不易分散,使气温不断升高,又因地处在长江汉江两江交汇之处,气候与其他城市明显不同。

武汉活动积温为"5150℃,年无霜期240天,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初夏从每年的五月中旬开始,暑期进入盛夏,盛夏气温最高气温大部分时候在37-39,比有些城市要低,但是最低气温比较高,一般在29-30,为什么给人感觉闷热呢?武汉水系发达,经过白天的水气蒸发,导致空气湿度大,所以给人很不舒服闷热的感觉,一般到夏天在没有空调比较难入睡。到了九月,气温也可能达到38左右,但是最低气温不再很高,十月之后进入初秋,气温会逐渐下降,平均气温在20-25,天气干燥,有时候气温也会异常达到接近30或超过。从秋天步入冬天往往很快,只要有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十分厉害,超过10度的降温很常见,从12月底到来年2月是冬季,冬季的平均气温在一般在1-3度,天气好时可以有7-8度,但是有寒潮或雨雪时常常在0度以下,武汉大 部分家庭是没有安装暖气的,因此家中觉得比较阴冷。三月后进入初春,气温回升很快,最高气温可以到达20多度,但是低温还是比较低,三月到四月一定要小心倒春寒——常常一夜之间气温下降15到20,大雪纷飞。

2 、武汉气候适应性建筑

1)青城国际

青城国际项目(图1.2.1)位于青山之核——和平大道与建设三路交会处,总占地面积1.6万平米,总建筑面积6.5万平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5.3万 平米,商业6400平米,青山区文化中心6000平米。

青城国际拥有良好的室内室外环境、36.4%的高绿化率,还配备高效能建筑设备(词条“设备”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和系统以及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并有两大水系统规划设计和七大节水措施;优质的节能建材与典范的光通风户型;智能化与人性化的管理。

太阳能热水系统、雨水回用系统、外墙内保温系统、双层中空玻璃等七大低碳科技的运用,使青城国际建筑节能指标远超出国家规定的节能50%的标准,其减排、降耗等综合效益更是十分显著。

外墙内保温技术,冬季可提高室内温度6-10℃,夏季可降低室内温度6-8℃,不仅适应了武汉冬冷夏热的气候特征,降低了建筑能耗,更通过减少空调的使用而极大降低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双层中空玻璃和断桥隔热彩铝门窗这两种建筑材料,既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又能够为房子保温、隔热、隔音(词条“隔音”由行业大百科提供)、降噪,提高居住品质。

2) 武汉火车站

武汉火车站位于武汉市青山地区杨春湖东侧容家下咀附近, 为一座新建的大型现代化高速火车站, 是正在建设的京港高速铁路的重要站点, 已于2009 年12 月投入运行。

武汉站整体用“千年鹤归造型”(图1.2.2), 凸显湖北特色。该造型寓意为充满灵性的千年黄鹤, 惊叹家乡变化翩然而归。建筑中部突出的60m 高大屋顶, 预示着武汉是湖北也是中部省份崛起的关键地点。九片屋檐同心排列, 又象征着武汉九省通衢的重要地理位置。正是在这翩翩起舞的九片屋檐上, 整

齐的排列着一排排太阳能硅晶(词条“硅晶”由行业大百科提供)板, 向火车站站体提供清洁的电能。

另外武汉火车站还用了地源热泵系统,冬天,从100米的地下取温度高于地面的地下水,形成交换,提高室内温度。夏天,取地下凉水为室内降温。

武汉站所用的这种地源热泵系统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显著。从典型项目测试的情况来看,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比高于常规电制冷机组供冷+锅炉供热系统约20%-30%,高于风冷热泵系统约30%-40%,减少一次能源(化石能源)使用量50%-60%。夏季减少了冷却塔的飘水损失,减缓了城市热岛效应;冬季无燃烧过程,对终端用户来说无污染物的排放。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有效改善湖北武汉地区的能源结构。

如何描述气温曲线图

微气候,是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不同于周边气候大环境的小范围内气候环境,通过对地形、水体、植物以及构筑物等的设计布局,可以营造舒适宜居的气候环境,减少人们对于暖、降温等电器设备的依赖,从而获得节能减排的生态效益。

一、项目背景

“生态效益的战略设计”是由美国生态建筑师威廉?麦唐纳(WilliamMcDonough)与其合作伙伴共同完成的一个对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新校区进行规划设计的项目,旨在为近7000名新生、教职工营造生态舒适的生活环境,荣获了2004年ASLA专业奖项。在2001年美国加州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如何节约能源成为该项目的规划重点。依据美国部分城市年平均太阳辐射量的统计数值比较(如华盛顿州的西雅图3.67kWh/m2?d,阿拉斯加州的费尔班克斯3.99kWh/m2?d),设计者认为戴维斯市(5.10kWh/m2?d)具有优越的太阳能,因而将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利用纳入了项目的规划设计当中。

二、项目规划

1.建筑规划

(1)建筑方向的规划规划的建筑朝向向东偏转10度(图1中网格表示),既可保证南面的光、满足冬季时住户对于光照的需求,也可减少夏季时建筑对午后太阳热量的吸收,缓减室温的浮动。此外,夏季时午后的风从南部和西南部穿过此区域,可为其提供自然降温的机会,冬季时当风从南面吹进时由于西北面建筑墙体的阻隔而被分散减弱(图1中波浪线表示)。流过该区域的水流则引向较为荫蔽的北部、东北部,通过蒸发降温来弥补风力的不足,同时也可避免水体的过度蒸发。(2)建筑高度的规划规划区域内的建筑物高度由冬季的日照决定,应保证冬季时建筑的阴影不能将街道完全覆盖。夏季,建筑的南部和西部太阳辐射强,此区域可通过使用特殊的建筑材料来缓减室内温度的波动,并适当配植一些落叶类树木,为建筑提供荫蔽;由建筑群围合成的大尺度庭院可以捕捉风漩涡(图2中环状表示),庭院内精心配植的植物则用以疏导微风。(3)建筑空间的扩展通过精心设计,维持并提升户外空间微气候的舒适度,可刺激环境的使用,增加人们的户外停留时间,从而减少建筑的使用能耗。如图3所示,建筑的屋顶空间和垂直空间都可以通过优化形成可用的私人或公共户外空间,而通过设置地下停车场则可进一步扩展户外空间的面积;在建筑内部形成开放空间,不仅可以改善建筑的光照和通风条件,也可为住户提供较为舒适的休憩空间。

2.建筑单体设计

设计者理想中的建筑单体如图4所示。材料上:在建筑南部安装大型窗户增加光;建筑内部使用能吸收且缓慢释放太阳热力的建筑材料以收集太阳能;建筑顶部种植草皮形成绿色屋顶。设备上:将太阳能光伏板应用到露天车库中,在收集利用太阳能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遮蔽作用;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减少能源消耗;建筑内部使用地面辐射供暖,创造温度适宜的室内空间。装置上:在南向窗户上部设置可移动遮阳板,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对太阳光照的不同需求;建筑顶部设置推拉式通风机增加空气流动。此外,在建筑南侧还应合理配植一些落叶树种,满足住户夏季遮阴、冬季光的需求。

3.生态措施

图5为建筑规划中涉及的生态性措施,除了前文中提过的在建筑顶部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种植草皮之外,设计者还提出在建筑组团内使用透水铺装,并设置含有废弃物处理系统的植草池、应用先进节水技术的植被洼地等来加强场地对雨水的控制。而植物配植方面则要求选用适应性强、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这也是时下生态园林中重点强调的问题。

三、项目用的节能措施

1.暖措施

(1)地热系统不同于空气温度会随着季节呈现明显的波动,地下温度是相对恒定的。夏季,建筑物释放的热量由循环管线吸收后转移到大地;冬季,循环管线从大地吸收热量再将其转移到地板上、建筑物上供人暖。地热系统的设计通常可以满足一个建筑物全部的冷却需求,以及80%~100%供暖需求,大幅削减对于HVAC(室内或车内负责暖气、通风及空气调节的系统或相关设备)的能耗,高效节能;且不易造成污浊空气对流,可维持室内空气的洁净,是最舒适健康的供暖方式。但是,由于戴维斯寒冷季节的时间较长,地热系统的“加热”很可能延伸至周边环境,从而降低系统的有效性直至冬季结束,故而在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缓解这一问题。(2)热泵通过使用可再生热源(如地热),热泵可以为诸多应用提供最节能的加热和冷却策略。其具有良好的转化率,可减少能源消耗以及二氧化碳等污染气体的排放量。但是由于热泵的性能高度依赖于热源的性质,在热源不稳定的情况下还需其他设备,且造价较为昂贵,故而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配电网的能力进行选择,最好使热源靠近热负荷(如学生宿舍)以降低输配电成本,达到最佳的使用效率。

2.降温措施

(1)植物降温绿色植物不仅可以在夏季形成凉爽舒适的视觉景观,还具有提供遮阳、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夏季最高温度等降温作用。在该项目中,设计者主要从地面绿化和屋顶绿化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就地面绿化来说,研究模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增加30%(每家3棵)的地面树木覆盖率,结果显示全年用于降温的能源节省了约30%。就屋顶绿化而言,夏季的空气温度可使砂石屋顶的表面温度升高到140℃~175℃,而同等条件下绿色屋顶的温度不会超过77℃,这将大大减少制冷能源的消耗;此外,传统的屋顶结构经过20年便会开始退化,而绿色屋顶通过减小日温度和年温度的浮动,可将退化减慢至35年,在延长房屋使用寿命的同时降低维修和更换成本。当然,植物降温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树木的维护有一定的技术与费用需求;另外,树木的生长需要阳光,这对太阳能光伏电板等的使用也具有一定限制。(2)通风降温通风的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装置(如风扇)通风。自然通风是由空间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温度差,或建筑物两侧的压力差驱动产生的。为了促进交叉通风,一个建筑物相对的两侧应设有通风孔或可活动的窗户,且需避免在两者之间设置大型障碍物(如墙壁);在多单元建筑群中的某个住宅单位往往只有一个面可与外部连通,这种情况下在建筑顶部设“空中通风道”也可促进内部空间的空气流通(图6)。调查显示,在一户人家全年的能源消耗中,使用风扇等电器设备为室内空间通风所产生的能耗占显著比例。在该项目中建议不使用或只在夏季最热和冬季最冷时期使用电器设备,其余时间则通过推拉式通风机(以风力为动力)进行自然通风,尽量将对于电器设备的使用时间最小化。需要注意的是,在戴维斯,夏季的夜间温度通常白天低很多,夜间冷却的时间应加以控制,避免过度冷却而造成的对于取暖设备的使用,从而导致额外的能源消耗。

3.废水与雨水处理措施

项目中主要用人工湿地来对废水与雨水进行处理与利用,并提出了4个基本应用:一是浅层沼泽系统,以相当大的流域面积为基础(通常超过1.67ha),需要相当大的空间、稳定的基流或地下水供应以供养新植的湿地植物;二是池塘湿地系统,包括一个池塘区域和一个浅层沼泽区域,其中池塘可以减缓流入的径流流速,汇集沉积物并去除污染物(此系统需要的空间较小,并被认为是最稳定的系统);三是延长滞留的湿地,具有临时径流调蓄功能,可缩小湿地占用的空间;四是袖珍湿地,适用于不具有稳定基流来源、水位波动频繁的较小型场地,最适合干旱的条件(不易监测,相比其他的系统不稳定)。考虑到戴维斯的年降雨量较低,以及卫生和气味等问题,湿地建议选址在具有废水处理系统的场地。

四、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启示

环境污染带来的气候恶化使得人们过分依赖于电器设备来获得适宜的室内气候环境,从而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甚至污染气体的排放,继而加重气候的恶化,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已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生态效益的战略设计”项目中提出的生态理念与运用的生态措施在国内已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与发展。

1.太阳能光伏

建筑能耗主要由建筑的建造能耗与使用能耗两部分产生。现代城市中,建筑能耗在人类活动所有能耗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又以建筑使用过程中消耗的电能为最。太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将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的电能消耗,目前在国内已有一些将其应用到建筑中的案例。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瑞典工学院产业生态系联合设计的中国普天信息产业上海工业园智能生态办公楼,其在建筑顶面安装有10kW实验性太阳能光伏电池,可产生占建筑总用电量4%的电能,主要用于建筑外立面的照明与EPS系统充电。但是由于成本等问题,太阳能光伏建筑在国内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今后的发展还需依赖于技术的完善与的扶持。

2.绿色屋顶

相较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绿色屋顶在我国的应用则更为普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如今的绿色屋顶已不仅仅局限于在建筑顶面铺设草皮那么简单,可以种植各类花木、安置小品设施营造舒适宜人的“空中花园”,也可以栽培各种蔬菜形成具有农家趣味的“空中农场”或是作为教育基地,对于建筑顶面的利用可以说是到了极致。被世界屋顶绿化协会授予“世界屋顶绿化科研教学示范基地”称号的南京紫东国际创意园,其园区内所有建筑的顶面均规划建设为屋顶花园或空中农场,实现100%屋顶绿化,对于空中农场中种植的蔬菜均不使用农药、化肥,产出的有机蔬菜供应园区食堂。在相关政策、规范的推动下,屋顶花园的建设在我国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型城市已初具规模,中小型城市还需的积极宣传与引导。

3.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这一新型污水处理措施虽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不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果。在2006年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环保园,2008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而建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园的后滩公园等三个举办大型国际盛会的园区中都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其中,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更是国内第一个全面以中水供给园内水系及主要景观用水的大型城市公园。位于其南园的人工湿地园总面积为41500m2,湿地氧化塘面积为30500m2,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专利技术,每天可处理来自清河污水处理厂的2600m3再生水和来自公园主湖的20000m3循环水,并种植了香蒲、水葱、芦苇、千屈菜、菖蒲等10余种水生植物,在净化水质的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景观环境。需要指出的是,人工湿地虽然具有诸多效益,但并不能完全代替天然湿地,我们在大力研究与发展的同时更应该顺应自然规律,积极保护地球的“天然之肾”。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城市设计的内容是什么?类型有哪些?

描述气温曲线图步骤:

1、收集数据:首先需要收集气温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来自气象站、观测站或其他相关数据源。数据应该包括日期或时间,以及对应的温度值。

2、整理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和清洗。这可能包括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转换日期格式等。

3、选择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合表示气温数据的坐标系。对于时间序列数据,通常会选择时间-温度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

4、绘制曲线:根据整理后的数据,在坐标系上绘制气温曲线。具体的绘制方法取决于所使用的绘图工具。一般来说,可以使用连续的线来表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

5、标注图表:为了使图表更具可读性,需要添加必要的标注。这包括标题、横轴标签、纵轴标签以及图例等。标题应简洁明了地概括图表的主题,横轴和纵轴标签应标明所代表的变量,图例应解释每种颜色或线条代表的含义。

6、分析结果:分析绘制好的气温曲线图,观察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以从趋势、季节性变化、异常值等方面进行分析。

7、得出结论: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这可能包括气温变化的规律、影响因素等。

气温曲线图应用:

1、气候类型识别:通过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识别出不同的气候类型。例如,热带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温带气候的特点是四季分明,而极地气候则是全年严寒。这些气候类型对于人类居住和生态系统的维持有着重要影响。

2、气候变化研究:气温曲线图可以用来研究气候的变化。例如,通过比较过去和现在的气温曲线图,可以观察到全球变暖的现象。这种趋势可能会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3、农业指导:农业高度依赖于气候条件,特别是气温。通过观察气温曲线图,农民可以预测和规划农作物种植和收割的时间。此外,气温曲线图还可以帮助预测可能的自然灾害,如寒潮或热浪,从而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4、城市规划:城市的气温往往高于农村地区,这是由于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通过观察气温曲线图,城市规划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规划城市的气候特性,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城市设计。

5、环境影响研究:气温曲线图可以用来研究环境的影响。例如,工业区的增加可能会提高局部气温,这对于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通过观察气温曲线图,科学家可以评估这种影响的大小。

6、健康影响研究:气温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人类的健康。例如,高温和寒冷都可能引发一些健康问题,如心脏病、中风等。通过观察气温曲线图,医生和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关系,从而制定出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未来城市建设必须研究大自然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城市设计的内容和类型有: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英文Urban Design)的具体定义在建筑界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因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务上的都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

城市设计处理的空间与时间尺度远较建筑设计为大,它处理街区、社区、邻里,乃至于整个城市(虽然当代都市设计绝少至一整个城市的范围,除非城市规模较小),其实现的时程多半设定在十五年至二十年间。相对于建筑设计,仅需处理单一土地范围内的建筑工作,建筑物完工至多仅需三或五年,城市设计在空间时间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尺度差异。

城市设计所面对的变量也较建筑设计为多。一般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涉及都市交通系统、邻里认同、开放空间与行人空间组织等,需要顾及的因素还包含城市气候、社会等。变量众多,使得城市设计的内容较为复杂,另外加上实现城市设计方案所必需的漫长时程,其结果是,城市设计方案与实现成果之间充满著高度不确定性。

事实上,也由于城市设计涉及因素的复杂性,城市设计的手段较为间接,不像建筑设计可以对个别建筑物进行直接掌控。也因此,城市设计这门专业中,所应用的工具与策略与建筑设计差异极大。

建筑气候划分,越详细越好,比如怎么分的,具体哪些城市等。。。先谢谢了

一个诅咒般的陈述,也可以被合理地证明是正确的。回想到上个世纪建造的城市,我们在创造持久和可持续的居住地方面并没有最好的记录。

未来50年将需要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为了在气候变化的世界中实现更可持续的未来,21世纪的城市必须建立在向自然系统学习的适应模式的基础上。我们现在有了数字建模技术来设计这样的城市,而不是现在主宰世界的固定城市模式。

现有城市为汽车而建

我们亲眼目睹了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城市模式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汽车被视为城市规划的核心。一座城市本身就像一台机器: 有限的、可预测的、完美的,当然还是闪闪发光的。

“理想”或“乌托邦”城市,作为20世纪的一种有远见的模式被提出,改变了城市规划的进程。它抛弃了之前五千年的传统城市结构,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城市秩序,其中汽车占据了中心舞台。汽车制造商甚至投资20世纪的城市设计,不断追求乌托邦,所谓乌托邦城市,就是充满空想的城市。

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之一,他并不回避汽车在城市设计中所扮演的角色。他甚至寻求雪铁龙(Citroen)、米其林(Michelin)和标致(Peugeot)等公司的赞助来实现自己的愿景。“汽车必须拯救这座伟大的城市,”他写道。

一种千篇一律的重复模式

一座城市的愿景也遵循着类似的模式: 分隔的行人和车辆,无序扩张的低层郊区和分散的空地? 这个模型中最重要的是重复的概念。如果在芝加哥奏效,在昌迪加尔也会奏效。

在“乌托邦”城市运动的主导下,“乌托邦”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早在20世纪60年代,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和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等评论家的作品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雅各布斯写道: 柯布西耶的梦想之城就像一个奇妙的机械玩具。

世界各地的城市,在不同的规模和地点,都是这方面的例证。巴西利亚(巴西)、底特律(美国)、米尔顿?凯恩斯(英国)、诺里尔斯克(俄罗斯)——还有很多——都是作为单一、有限解决方案的现代主义设想设计的。然而,这个愿景很快就被瓦解了。人口过剩、气候变化、减少、猖獗的商业化和人口变化已经破坏了现代主义城市的城市结构。

不幸的是,这并没有阻止这个“环球城市”的继续规划和建设。城市格局常常是重复的街区分布在网格上,很少调整当地的生态或环境。考虑到气候的快速变化以及人口的指数增长和流动性,这些城市似乎不再是理性化的乌托邦式了。

现代城市无法适应气候变化

一个脱离了自身背景的城市——一个泛泛的、重复的、围绕交通而建的城市——所面临的问题是,它抗拒适应。毕竟,它的设计初衷并不是为了适应变化——它是对预想变化的固定解决方案。

不幸的是,气候问题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变化。最初的“解决方案”正变得越来越棘手。

自相矛盾的是,重复的城市形式似乎是全球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最快解决方案,不幸的是,它带来了可怕的影响。城市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这使它们越来越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威胁着世界各地的沿海城市。

然而,一些城市,例如也门的希巴姆、摩洛哥的非斯埃尔巴厘或北京的胡同,在适应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过程中经过了许多世纪的演变。这些城市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了下来。它们建立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模型上。

不幸的是,改变城市的建筑形式和空间模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上述不断发展的城市通过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速度来应对这一问题。今天,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使得成熟城市几乎不可能适应。我们需要一个更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科技在城市设计中的新角色

计算和数据分析方面的技术进步使我们能够对几个世纪以来城市的演变进行数字模拟。现在可以理解这些系统的内在复杂性了。然后我们就可以复制整个适应性城市的条件。

这些计算模型借鉴了自然界的概念。它们学习物种如何适应环境,以及进化如何使适应成为可能。结果是城市模型建立在变化而不是重复的基础上。

未来城市面临的压力需要一种能够使它们适应快速变化的方法。到目前为止,专家已经设计了一个面向永久配置的城市。这与一个跨越多个边界进行彻底变革的世界所要求的恰恰相反。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3.1.1条 该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西部偏于干燥,东部偏于湿润;气温年较差很大;冰冻期长,冻土深,积雪厚;太阳辐射量大,日照丰富;冬半年多大风。该区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1月平均气温为-31--10℃,7月平均气温低于25℃;气温年较差为30--50℃,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0--16℃;3--5月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大,可达25--30℃;极端最低气温普遍低于-35℃,漠河曾有-52.3℃的全国最低记录;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干5℃的日数大于145d。

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0%--70%;年降水量为200--800mm,雨量多集中在6--8月,年雨日数为60--160d。

三、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140--200w/m2,年日照时数为2100--3100h,年日照百分率为50-70%,12--翌年2月偏高,可达60%--70%。

四、12--翌年2月西部地区多偏北风,北、东部多偏北风和偏西风,中南部多偏南风;6--8月东部多偏东风和东北风,其余地区多为偏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5m/s,12--翌年2月平均风速为1--5m/s,3--5月平均风速最大,为3--6m/s。

五、年大风日数一般为10--50d;年降雪日数一般为5--60d;长白山个别地区可达150d,年积雪日数为40--160d;最大积雪深度为10--50cm,长白山个别地区超过60cm;年雾凇日数为2--40d。

第3.1.2条 该区各二级区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IA区冬季长9个月以上,1月平均气温低于-28℃;多积雪,基本雪压为0.5--0.7KPa;该区为永冻土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4.0m左右。

二、IB区冬季长8--9个月,1月平均气温为-28--22℃;年冰雹日数为1--4d;年沙暴日数为1--5d;基本雪压为0.3--0.7KPa;该区为岛状冻土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2.0--4.0m。

三、IC区冬季长7--8个月,1月平均气温为-22---16℃;夏季长1个月左右;年冰雹日数为3--5d;年沙暴日数为5d左右;东部基本雪压值偏高,为0.3--0.7KPa;最大冻土深度为1.5--2.5m。

四、ID区冬季长6--7个月,1月平均气温高于-16℃;夏季长2个月;年冰雹日数为5d左右;西部年沙暴日数为5--10d;最大冻土深度为1.0--2.0m。

第3.1.3条 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可不考虑防热。

二、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使建筑物满足冬季日照和防御寒风的要求;建筑物应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合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大及大风的不利影响;屋面构造应考虑积雪及冻融危害;施工应考虑冬季漫长严寒的特点,取相应的措施。

三、IA区和IB区尚应着重考虑冻土对建筑物地基和地下管道的影响,防止冻土融化塌陷及冻胀的危害。

四、IB、IC和ID区的西部,建筑物尚应注意防冰雹和防风沙。

 

第二节 第Ⅱ建筑气候区

第3.2.1条 该区冬季较长且寒冷干燥,平原地区夏季较炎热湿润,高原地区夏季较凉爽,降水量相对集中;气温年较差较大,日照较丰富;春、秋季短促,气温变化剧烈;春季雨雪稀少,多大风风沙天气,夏秋多冰雹和雷暴;该区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1月平均气温为-10--0℃,极端最低气温在-20---30℃之间;7月平均气温为18--28℃,极端最高气温为35--44℃;平原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大多可超过40℃;气温年较差可达26--34℃,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7--14℃;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145--90d;年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少于80d;年最高气温高于或等于35℃的日数可达10--20d。

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0%--70%;年雨日数为60--100d,年降水量为300--1000mm,日最大降水量大都为200--300mm,个别地方日最大降水量超过500mm。

三、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150--190W/m2,年日照时数为2000--2800h,年日照百分率为40%--60%。

四、东部广大地区12--翌年2月多偏北风,6--8月多偏南风,陕西北部常年多西南风;陕西、甘肃中部常年多偏东风;年平均风速为1--4m/s,3--5月平均风速最大,为2--5m/s。

五、年大风日数为5--25d,局部地区达50d以上;年沙暴日数为1--10d,北部地区偏多;年降雪日数一般在15d以下,年积雪日数为10--40d,最大积雪深度为10--30cm;最大冻土深度小于1.2m;年冰雹日数一般在5d以下;年雷暴日数为20--40d。

第3.2.2条 该区各二级区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IIA区6--8月气温高,7月平均气温一般高于或等于25℃;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为20--80d;暴雨强度大;10--翌年3月多大风风沙,沿海一带4--9月多盐雾。

二、IIB区6--8月气温偏低,7月平均气温一般低于25℃;年平均相对湿度偏低;3--5月多风沙;年降水量普遍少于IIA区。

第3.2.3条 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物应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二、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满足冬季日照并防御寒风的要求,主要房间宜避西晒;应注意防暴雨;建筑物应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且兼顾夏季通风和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大、多大风的不利影响;建筑物宜有防冰雹和防雷措施;施工应考虑冬季寒冷期较长和夏季多暴雨的特点。

三、IIA区建筑物尚应考虑防热、防潮、防暴雨,沿海地带尚应注意防盐雾侵蚀。

四、IIB区建筑物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第三节 第Ⅲ建筑气候区

第3.3.1条 该区大部分地区夏季闷热,冬季湿冷,气温日较差小;年降水量大;日照偏少;春末夏初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期,多阴雨天气,常有大雨和暴雨出现;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常受热带风暴和台风袭击,易有暴雨大风天气;该区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7月平均气温一般为25--30℃,1月平均气温为0--10℃;冬季寒潮可造成剧烈降温,极端最低气温大多可降至-10℃以下,甚至低于-20℃;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90--0d;年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为40--110d。

二、年平均相对湿度较高,为70%--80%,四季相差不大;年雨日数为150d左右,多者可超过200d;年降水量为1000--1800mm。

三、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110--160W/m2,四川盆地东部为低值中心,尚不足110W/m2;年日照时数为1000--2400h,川南黔北日照极少,只有1000--1200h;年日照百分率一般为30%--50%,川南黔北地区不足30%,是全国最低的。

四、12--翌年2月盛行偏北风;6--8月盛行偏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3m/s,东部沿海地区偏大,可达7m/s以上。

五、年大风日数一般为10--25d,沿海岛屿可达100d以上;年降雪日数为1--14d,最大积雪深度为0--50cm;年雷暴日数为30--80d,年雨凇日数,平原地区一般为0--10d,山区可多达50--70d。

第3.3.2条 该区各二级区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IIIA区6--10月常有热带风暴和台风袭击,30年一遇最大风速大于25m/s;暴雨强度大,局部地区可有24小时降雨量4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夏季有海陆风,不太闷热。

二、IIIB区夏季温高湿重,闷热天气多;冬季积雪深度最大可达51cm;四川盆地部分的日照百分率极低,光照度偏低。

三、IIIC区夏季不太闷热,日照百分率普遍较低;川南黔北日照百分率极低,光照度偏低。

第3.3.3条 该区建筑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降温要求,冬季应适当兼顾防寒。

二、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有利于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物应避西晒,并满足防雨、防潮、防洪、防雷击要求;夏季施工应有防高温和防雨的措施。

三、III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

四、IIIB区北部建筑物的屋面尚应预防冬季积雪危害。

第四节 第IV建筑气候区

第3.4.1条 该区长夏无冬,温高湿重,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小;雨量丰沛,多热带风暴和台风袭击,易有大风暴雨天气;太阳高度角大,日照较小,太阳辐射强烈;该区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1月平均气温高于10℃,7月平均气温为25--29℃,极端最高气温一般低于40℃,个别可达42.5℃;气温年较差为7--19℃,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5--12℃;年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为100--200d。

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左右,四季变化不大;年降雨日数为120--200d,年降水量大多在1500--2000mm,是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年暴雨日数为5--20d,各月均可发生,主要集中在4--10月,暴雨强度大,台湾局部地区尤甚,日最大降雨量可在1000mm以上。

三、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130--170W/m2,在我国属较少地区之一,年日照时数大多在1500--2600h,年日照百分率为35%--50%,12--翌年5月偏低。

四、10--翌年3月普遍盛行东北风和东风;4--9月大多盛行东南风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4m/s,沿海岛屿风速显著偏大,台湾海峡平均风速在全国最大,可达7m/s以上。

五、年大风日数各地相差悬殊,内陆大部分地区全年不足5d,沿海为10--25d,岛屿可达75--100,甚至超过150d;年雷暴日数为20--120d,西部偏多,东部偏少。

第3.4.2条 该区各二级区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IVA区30年一遇的最大风速大于25m/s;年平均气温高,气温年较差小,部分地区终年皆夏。

二、IVB区20年一遇的最大风速小于25m/s;12--翌年2月有寒潮影响,两广北部最低气温可降至-7℃以下;西部云南的河谷地区,4--9月炎热湿润多雨;10--翌年3月干燥凉爽,无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部分地区夜晚降温剧烈,气温日较差大,有时可达20--30℃。

第3.4.3条 该区建筑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该区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防雨要求,冬季可不考虑防寒、保温。

二、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宜开敞通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建筑物应遍西晒,宜设遮阳;应注意防暴雨、防洪、防潮、防雷击;夏季施工应有防高温和暴雨的措施。

三、IV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

四、IVB区内云南的河谷地区建筑物尚应注意屋面及墙身抗裂。

第五节 第Ⅴ建筑气候区

第3.5.1条 该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大部分地区冬温夏凉,干湿季分明;常年有雷暴、多雾,气温的年较差偏小,日较差偏大,日照较少,太阳辐射强烈,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偏低;该区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1月平均气温为0--13℃,冬季强寒潮可造成气温大幅度下降,昆明最低气温曾降至-7.8℃;7月平均气温为18--25℃,极端最高气温一般低于40℃,个别地方可达42℃;气温年较差为12--20℃;由于干湿季节的不同影响,部分地区的最热月在5、6月份;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90--0d。

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80%;年雨日数为100--200d,年降水量在600--2000mm;该区有干季(风季)与湿季(雨季)之分,湿季在5--10月,雨量集中,湿度偏高;干季在11--翌年4月,湿度偏低,风速偏大;6--8月多南到西南风;12--翌年2月东部多东南风,西部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3m/s。

三、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日140--200W/m2,年日照时数为1200--2600h,年日照百分率为30%--60%。

四、年大风日数为5--60d;年降雪日数为0--15d,东北部偏多;最大积雪深度为0--35cm;高山有终年积雪及现代冰川;该区为我国雷暴多发地区,各月均可出现,年雷暴日数为40--120d;年雾日数为1--100d。

第3.5.2条 该区各二级区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VA区常年温和,气温较低;气温年较差为14--20℃,气温日较差为7--11℃,日照较少。

二、VB区除攀枝花和东川一带常年气温偏高外,其余地方常年温和,但雨天易造成低温;气温年较差和气温日较差均为10--14℃;年雷暴日数偏多,南部部分地区可超过120d;年雾日数偏多,可超过100d。

第3.5.3条 该区建筑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物应满足湿季防雨和通风要求,可不考虑防热;

二、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宜使湿季有较好自然通风,主要房间应有良好朝向;建筑物应注意防潮、防雷击;施工应有防雨的措施。

三、VA区建筑尚应注意防寒。

四、VB区建筑物应特别注意防雷。

 

第六节 第Ⅵ建筑气候区

第3.6.1条 该区长冬无夏,气候寒冷干燥,南部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比较湿润;气温年较差小而日较差大;气压偏低,空气稀薄,透明度高;日照丰富,太阳辐射强烈;冬季多西南大风;冻土深,积雪较厚,气候垂直变化明显;该区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1月平均气温为0---22℃,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低于-32℃,很少低于-40℃;7月平均气温为2--18℃;气温年较差为16--30℃;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2--16℃,冬季气温日较差最大,可达16--18℃;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90--285d。

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30%--70%;年雨日数为20--180d,年降水量为25--900mm;该区干湿季分明,全年降水多集中在5--9月或4--10月,约占年降水总量的80%--90%,降水强度很小,极少有暴雨出现。

三、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180--260W/m2,年日照时数为1600--3600h,年日照百分率为40%--80%,柴达木盆地为全国最高,可超过80%。

四、该区东北部地区常年盛行东北风,12--翌年2月南部和东南部盛行偏南风;其他地方大多为偏西风,6--8月北部地区多东北风,南部地区多为东风;年平均风速一般为2--4m/s,极大风速可超过40m/s;空气密度甚小;年平均气压值偏低,大多在600hPa左右,只及平原地区的2/3--1/2。

五、年大风日数为10--100d,最多可超过200d;年雷暴日数为5--90d,全部集中在5--9月;年冰雹日数为1--30d;12--翌年5月多沙暴,年沙暴日数为0--10d;年降雪日数为5--100d,年积雪日数为10--100d;高山终年积雪,有现代冰川,最大积雪深度为10--40cm。

第3.6.2条 该区各二级区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VIA区冬季严寒,6--8月凉爽;12--翌年5月多风沙,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一般为25--200mm,山地高处降水较多,可超过500mm。

二、VIB区全年皆冬,气候严寒干燥,为高原永冻土区,最大冻土深度达2.5m左右,年沙暴日数为10d左右。

三、VIC区冬季寒冷,6--8月凉爽;降水较多,比较湿润;多雷暴且雷击强度大;西部地区年太阳总辐射照度偏高,超过260W/m2;年沙暴日数偏多,可达20d。

第3.6.3条 该区建筑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物应充分满足防寒、保温、防冻的要求,夏天不需考虑防热。

二、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注意防寒风与风沙;建筑物应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密闭性,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注意大风的不利作用,地基及地下管道应考虑冻土的影响;施工应注意冬季严寒的特点。

三、VIC区和VIB区尚应注意冻土对建筑物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影响,并应特别注意防风沙。

四、VIC区东部建筑物尚应注意防雷击。

第七节 第Ⅶ建筑气候区

第3.7.1条 该区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南疆盆地冬季寒冷;大部分地区夏季干热,吐鲁番盆地酷热,山地较凉;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大;大部分地区雨量稀少,气候干燥,风沙大;部分地区冻土较深,山地积雪较厚;日照丰富,太阳辐射强烈;该区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1月平均气温为-20---5℃,极端最低气温为-20---50℃;7月平均气温为18--33℃,山地偏低,盆地偏高;极端最高气温各地差异很大,山地明显偏低,盆地非常之高,吐鲁番极端最高气温达到47.6℃,为全国最高;气温年较差大都在30--40℃,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0--18℃;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110--180d;年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小于120d。

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35%--70%;年降雨日数为10--120d;年降水量为10--600mm,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8月,约占年总量的60%--70%;山地降水量年际变化小,盆地变化大。

三、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170--230W/m2,年日照时数为2600--3400h,年日照百分率为60%--70%。

四、12--翌年2月北疆西部以西北风为主,东部多偏东风;南疆东部多东北风,西部多西至西南风;6--8月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北和西风,东部地区多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4m/s。

五、年大风日数为5--75d,山口和风口地方多大风,持续时间长,年大风日数超过100d;区内风沙天气盛行,是全国沙暴日数最多的地区,年沙暴日数最多可达40d;年降雪日数为1--100d。

第3.7.2条 该区各二级区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VIIA区冬季干燥严寒,为北疆寒冷中心;夏季干热,为北疆炎热中心;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可达72d;年降水量少于200mm;基本雪压值小于0.5kPa;最大冻土深度为1.5--2.0m。

二、VIIB区冬季严寒,夏季凉爽,较为湿润;基本雪压值偏高,为0.3--1.2kPa;最大积雪深度为30--80cm;最大冻土深度为0.5--4.0m;有永冻土存在;高山终年积雪,有现代冰川;冬季多阴雨天气;4--9月山地多冰雹。

三、VIIC区冬季严寒,夏季较热;年降水量小于200mm,空气干燥,风速偏大,多大风风沙天气;日照丰富;最大冻土深度为1.5--2.5m;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为20--70d。

四、VIID区冬季寒冷,夏季干热,日照丰富,平均风速偏小,常年干燥少雨,年降水量小于200mm,多风沙天气;吐鲁番盆地夏季酷热,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约为120d,高于或等于35℃的天数为d。

第3.7.3条 该区建筑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防寒、保温、防冻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二、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以防寒风与风沙,争取冬季日照为主;建筑物应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密闭性,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房屋护结构宜厚重;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大以及大风等的不利作用;施工应注意冬季低温、干燥多风沙以及温差大的特点。

三、除VIID区处,尚应注意冻土对建筑物的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危害。

四、VIIB区建筑物尚应特别注意预防积雪的危害。

五、VIIC区建筑物尚应特别注意防风沙,夏季兼顾防热。

六、VIID区建筑物尚应注意夏季防热要求,吐鲁番盆地应特别注意隔热、降温。

城乡规划设计的生态建筑设计特点?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英文UrbanDesign)的具体定义在建筑界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因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务上的都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城市设计侧重城市中各种关系的组合,建筑、交通、开放空间、绿化体系、文物保护等城市子系统交叉综合,联结渗透,是一种整合状态的系统设计。城市设计具有艺术创作的属性,以视觉秩序为媒界、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点问题是建筑的高度、密度、容积率等技术数据,依然是数据平衡问题,例如底层架空奖励容积率的做法就是一种典型的规划做法,而城市设计的重点是建筑高度(不同于规划中的高度规定)、室外空间、街墙界面、人车分流的解决方案、整体材质色彩等等,例如深圳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中的“街墙”、南京河西新城区中心地区城市设计中的“绿轴”。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差异城市设计处理的空间与时间尺度远较建筑设计为大,它处理街区、社区、邻里,乃至于整个城市(虽然当代都市设计绝少至一整个城市的范围,除非城市规模较小),其实现的时程多半设定在十五年至二十年间。相对于建筑设计,仅需处理单一土地范围内的建筑工作,建筑物完工至多仅需三或五年,城市设计在空间时间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尺度差异。城市设计所面对的变量也较建筑设计为多。一般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涉及都市交通系统、邻里认同、开放空间与行人空间组织等,需要顾及的因素还包含诚市气候、社会等。变量众多,使得城市设计的内容较为复杂,另外加上实现城市设计案所必需的漫长时程,其结果是,城市设计方案与实现成果之间充满著高度不确定性。事实上,也由于城市设计涉及因素的复杂性,城市设计的手段较为间接,不像建筑设计可以对个别建筑物进行直接掌控。也因此,城市设计这门专业中,所应用的工具与策略与建筑设计差异极大。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差异在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实践上,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虽然都处理城市空间问题,但是,两个领域在实践中所产生的效能差异非常大。当代城市设计的主要处理对象是“城市的一部份”。非常常见的情形则是,城市设计工作被镶嵌在更大范围、更长期的城市规划工作之中。当城市将城市区域中的各种主要机能区域(商业区、住宅区、文教区、自然或历史保存区...等)予以选址之后,城市设计专业便得以接手城市规划未能更为详细处理的工作----在各个特定区块之中,建立其空间组织与其所属建筑量体的整体形构。城市规划所处理的空间范围较城市设计为大。城市工作的空间尺度,不仅超越城市中的分区,还涉及整个城市的整体构成、城市与周边其他都市乡村的关连。城市工作经常需要考虑都市在更大范围中的定位,此处所指更大范围,可以指涉都市群、“区域”(以区域专业角度所认定的区域)、省、邦、国家,甚至国际政经网络,而这些往往是都市设计较少着墨的问题。举例而言,在处理城市交通系统时,城市设计所面对的问题经常是公交车站或轨道与社区的关系,例如社区居民如何便利安全地往返于住家与公交车站、公交车站在社区生活中的服务功能与其他社会意涵,轻轨轨道与社区景观如何和谐地共构、公交车辆行驶对社区生活的妨碍与防范...等;相对的,城市规划专业经常需要考虑大众运输路线所延伸服务的其他城市、郊区或乡村,以及这些地区透过大众运输路线与城市所串连而产生的整体社会现象。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还在其他几个方面有所差异:城市设计不需要在互相冲突的城市机能之间决定城市内各分区的土地使用问题,这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工作。城市设计专业者比城市规划专业者较少涉入城市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城市规划专业者与城市设计专业者,都需要面对相当广泛的社会、文化、实质空间规划设计议题,其差别主要是在于对象、尺度、程度等的差异。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强调利用自然的调节能力实现对城市建筑的生态化改造,促进建筑与环境的统一。本文分析了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与基本设计元素,围绕新材料和新技术、建筑群通风与光设计、打造生态高技术建筑、增加城市绿色面积等层面,探讨了依托生态建筑设计发展宜居城市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1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与基本设计元素

1.1生态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又名为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基于节约与节能理念指导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力图针对传统建筑设计与施工工艺进行革新,满足现代人对于节能环保、健康生活的追求,营造舒适自然的宜居环境,提高现代人的生活品质。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中,强调转变传统空间规划与建筑设计模式,实现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合理利用,优化建筑光、通风系统设计,配合高效人工技术手段加强生态景观与绿化设计,借此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的自然度。

1.2基本设计元素

首先从整体环境规划视角入手,应最大限度减少因城乡规划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侵占与破坏,为居民创设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从能源利用角度入手,应充分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与绿色环保材料引入建筑工程施工设计中,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再次是从建筑物设计角度入手,应合理协调建筑物的防风与通风、遮阳与日照设计,增加建筑物周围的绿地面积,逐步改善建筑小环境;最后是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视角入手,注重引入先进施工管理理念与绿色环保工艺技术,最大限度降低建筑施工能源消耗、减少造价支出,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2依托生态建筑设计发展宜居城市的具体策略探讨

2.1引入新材料和新技术

2.1.1新材料

①新型结构材料,用质量轻、轴承能力强、稳定性高、价格低的新结构材料优化建筑设计,例如选取太空板作为建筑板材,具有承重、轻质、保温、隔热、隔声等使用性能;选用无梁楼板水泥发泡模壳材料作为模板,能够省去大型大梁与内柱,降低层高、减少混凝土材料与用钢量,扩大建筑有效空间。②新型保温材料,例如选取水泥发泡一体板作为外墙保温装饰材料,具有防水、防霉、防火等性能优势,相较于传统保温方法能够节约近10道工序、缩短近60%工期,且还具备美化墙体的作用。

③新型隔热材料,例如用一种三层构造的蜂窝状隔热材料,利用最外层玻璃层反射太阳光、释放热源光,利用中间空气层吸收、释放建筑内外热量,利用最内层吸收层发挥绝热作用、调节室内温度。④建筑通风设计,例如引入新窗框开关装置,用于促进建筑内部空气循环、平衡内外气流压力,并吸收尘土和有害物质、隔绝噪音,降低建筑通风能耗。⑤新型隔音材料,例如用集PE、XPS、无纺布于一体的复合材料,通过粘结剂实现与保温层的连接,打造隔音层,起到良好的隔音、抗穿刺效果。

2.1.2新技术

一方面是引入生态环保技术,在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与破坏,例如引入生物吸收与富集技术、生物降解技术、污染物转化技术实现生态修复,提高建筑设计质量;再如引入墙体保温技术、新能源技术减少城乡规划设计中造成的能源浪费与污染问题,实现建设绿色城市的目标。另一方面是引入数字信息化技术,例如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实行智能建筑设计,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家庭办公、节约土地,运用bim技术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支出等,助力城乡规划设计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2.2优化建筑群通风与光设计

2.2.1建立城市通风廊道

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引发的雾霾、热岛效应等问题日渐严峻,对于城市气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此可借鉴东京、香港等国内外城市对于气候环境的研究成果,将通风廊道引入城市规划设计中。在风道规划设计上,应以城乡规划区的全生命周期用地布局作为研究样本,用WRF软件、GIS技术实现对城市道路风向变化、通风性能的综合分析,完成一级风道口的规划布局。针对建筑组群布局形式、建筑密度、建筑单体形态进行控制引导,尽量使建筑长边与风向保持一致,确保主要建筑的迎风角度不超过30°;将区域建筑密度控制在45%以内,局部增加高层建筑的开发;利用建筑单体间的高度差构成局部挡风墙,针对大型建筑应在其中间位置留空、在裙房处设置缺口,促进局部风循环。

2.2.2强化建筑光设计

建筑室内热环境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生活品质与居住心理感受,对此需在建筑设计层面优化建筑外形,借助悬挑、凹凸变化的设计构造建筑的围护结构,起到遮阳、防紫外线辐射作用,减少建筑室内阳光直射与辐射造成的热量。同时,需注重优化建筑室内光设计,利用光线收集装置、反射构件进行屋顶与中庭设计,保障自然光线能够顺利达到内部空间,既能够在冬季减少室内热量损失,也能够在夏季减少因制冷带来的能源消耗。

2.3打造生态高技术建筑

2.3.1打造仿生结构形态

基于仿生学、力学、形态学原理进行建筑构造体系的优化设计,既保障营造出优美的建筑结构形态,同时又能够体现出其生态节能功能。以某城市体育场馆设计为例,该场馆以“生长”作为关键词进行建筑结构框架设计,仿照树木生长姿态建立钢结构模型,保障结构受力平衡、外形具有欣赏价值,配合蛛网的编织形态增强建筑框架结构的牢固性,打造建筑内部错落有致的网格空间,彰显出自然美与科技美;用长余辉材料、光导纤维等节能建筑材料进行建筑表皮设计,在建筑外部形成一层保护膜,起到降温隔热作用,将建筑打造成为有呼吸功能的生命体。基于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进行建筑物的仿生设计,能够有效增强建筑形态的自然性与建筑应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打造生态高技术建筑的目标。

2.3.2运用智能玻璃材料

智能玻璃设计技术主要利用高分子物质改变玻璃投射度,基于电致变色原理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将大面积智能玻璃应用于建筑棚顶设计中,在夏季通过降低玻璃的光线、红外线透过率,起到遮挡视线、过滤紫外线、阻止热辐射的作用,保障室内光线柔和、温度适宜,打造智能化空间环境、提高建筑节能效率。

2.3.3生态高技术建筑项目实例

以“沪上?生态家”建筑项目为例,如图1所示,该建筑项目借助“生态核”的设计实现风能的充分利用,配合绿化净化系统促进室内空气流动,相较于同类建筑节能超过60%。例如在屋顶设计上,选取“追光百叶”装置安装在屋顶,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垂直轴静音风力发电机为装置供电,可结合太阳角度变化自动转变方向,起到遮阳、增加室内光的作用;在建筑材料选取上,用废弃砖头进行墙面设计,将工厂废料加工成建筑石膏板,并用竹子进行屋面压制、减少木材消耗量;此外,还利用微灌技术进行绿化植物养护,有效节约水,发挥环保功效。

2.4增加城市绿色面积

2.4.1场地绿化

在室外环境绿化设计上,结合具体场地环境进行绿化布局设计,针对官方建筑区域用规则式绿化设计,针对小区场地用自然式绿化设计,配合林荫小道、花园边角使绿化场地与建筑物实现和谐统一,增强整体空间的表现力。

2.4.2建筑立体绿化

在屋顶绿化设计上,用抗腐蚀性能强的耐用材料进行建筑屋顶排水层设计,结合不同区域的土壤条件、降水情况选取乔木、灌木等植物进行跨区域种植,用土木加固方式进行楼道、墙体处的间隙设计,选取PVC卷材安装在暗角槽处,增强屋顶绿化节点的稳定性,并选用高大植物设置在建筑阳台、房屋中间位置,起到遮阳、美化建筑的作用。在垂直绿化设计上,选取爬藤月季、铁线莲、风车茉莉等兼具美观性与攀附能力的植物进行墙体垂直绿化设计,既能够减少阳光直射对墙体造成的影响、降低室内温度,也能够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噪声污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区域办公环境与居住环境,增强居住舒适度[3]。

3结论

现阶段以“多规合一”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在此更应秉持“生态融城”理念推进城乡规划变革,整合自然环境与优势,统筹城乡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多重要求,基于生态建筑设计理念推动城乡空间增长模式的创新,最终实现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大格局的协调统一。

以上由中达咨询搜集整理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