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是出演少女,为什么梅婷出演《父母爱情》青年安杰没人喷?

2.请问《雷雨》中最具有“雷雨”性格的是谁?

3.阿加莎改编 | 话剧《无人生还》中文版

《暴风眼》剧评_暴风眼剧评

蓝色大海的传说是前世今生

《蓝色大海的传说》是一个从古代到现代,从前世追寻到今生的爱情故事。在古时候,因为一场暴风雨,让江原道的歙谷县这个村庄被摧毁的面目全非。而暴雨过后,海边的沙滩事出现了一条金色尾巴的美人鱼世华(全智贤饰演)。

因为当时的财主想要巴结新上任的县令金聃龄(李敏镐饰演),但是金聃龄为人鱼眼里的恐惧和哀痛所打动,决心放了人鱼。金聃龄年轻有为,高大帅气,和世华坠入爱河,但人鱼之恋的潜在威胁和金聃龄要成婚的消息,最终世华抹去了金聃龄的记忆,金聃龄也把一只玉镯送给了世华作为留念。

弹指之间,镜头来到了21世纪纪的韩国。许俊宰是金聃龄的后世,他长相俊俏,通过随机应变的能力和高超的催眠技巧来骗取一些人的钱财。

美人鱼世华这个时候也因为海底突然的暗涌被冲到岸上。人鱼和骗子许俊宰相遇了,因为许俊宰的恐慌,世华被警察抓住了。但为了世华价值百亿韩币的手镯,许俊宰决定来照顾世华,让她放松警惕从而把手镯骗走。

抱起有脚伤的世华,体贴的教她用餐具,世华的活泼可爱和懵懂无知让许俊宰心软了,尽管他已经拿到了手镯,但还是回去将世华戴在了身边,世华也一如4000年以前开心的对着他笑,伸出了自己的手。

因为许俊宰行骗手段被发现,他们被大批人追捕,许俊宰骑着带着世华逃跑。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取去投奔教堂的朋友,一起表演为教堂的朋友吸引教徒捐款。

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互相帮扶的经历,让他们心里都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愫。世华也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不会说话的人鱼变成了一个用语音可以自由表达的年轻女孩子。

许俊宰还是那个坑蒙拐骗,善于掌控人心,去行骗的那个傲娇男生,世华已经渐渐懂得一些道理,而许俊宰也将回到韩国,他和世华的爱情之旅也即将开启新的旅程。

《蓝色大海的传说》剧评

同是美人鱼,《蓝色大海的传说》既没有落入安徒生的圈套,也不服从固定悲喜的结局。编剧用两个时空线贯穿古今,让曾经的爱恨和善恶在转世之后轮回,在现代用更复杂、更轻松搞笑的形式来继续演绎,一反韩剧单薄的固有印象,闪回的剧情夹杂着激烈的情感冲突,悬念和阴谋。

难得的是,跟多数被人诟病的“傻白甜”角色相反,这部剧匠心独具地撑起了一个“女追男”的主线。虽然是悲剧起始,却不会延续悲剧,每一次情节递进都有种河流归于大海的感觉,编剧除了脑洞大开,捧腹的笑料也是足金足两,充满诚意。

同是出演少女,为什么梅婷出演《父母爱情》青年安杰没人喷?

《斗罗大陆》

看完大结局过来打分!王倦改编后,剧情相当紧凑,人物的性格和做法有了出发点,不是单纯地为了爽而爽。添加了悬疑的剧情,更好地揭开人物之间的关系,剧情不会太平。特效很赞,最后一集堪称国产玄幻剧巅峰。虽然剧组看起来很破,不过正好契合了圣魂村和史莱克学院的穷。主演演技不拉胯不出戏,部分剧情甚至让我能够共情。无实物表演真的不错,看完的都懂!

《暴风眼》

剧情逻辑都比较好,适合成年人看。所有演员总体演技在线不脱线,没有看到一些剧评说的有些主演不认真敷衍的地方,但老戏骨的表演确实让人更舒服。但是5个地方想吐槽:一是女主的原音,二是广告的植入比较硬,三是男女主感情戏融入有点硬,四是几个年轻演员有些地方的戏用力过猛过于刻意反而让人觉得不自然不好看。不过,可以说瑕不掩瑜吧,总体值得推荐一看。

《山河令》

山河令是preist十年前的改编,也是耽改101的第一枪。编剧是原著十年的书粉,大部分剧情按着原著来拍,没有魔改性转乱加女主的现象。 这部剧不仅仅只能称为耽改了,而是可以真正被称为耽美,清水耽美。另外,剧中武打戏唯美,双男主的互动有趣,剧组演员也很用心。山河令以一己之力提高了耽改剧的水平。 在愈加开化的时代,用心之作必然可以赢得观众的喜爱。所以没有魔改的耽改剧值得尊重。

《时光与你都很甜》

这部剧讲述了蠢萌女孩和学霸男神的校园故事。该剧中男主有颜有演技,女主可爱俏皮,两个完全符合我心目中的林星辰和陆一白,时光班的每个人都特别团结,是我向往的班级,向往的高中生活,阳光正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是这部剧里最大的特点,这部剧在夏天拍的,特别热每个演员和工作人员都不容易,一部剧的起源一个剧组的努力,看完肯定不后悔!

《怪你过分美丽》

由秦岚、高以翔主演的《怪你过分美丽》目前正在热播。这部剧是一部切入点很巧妙的剧,吸引人眼球的情节有圈一系列炸点的词汇,并且让情节起伏,节奏快起来,抓住观众,可是刨根问底,它是一部职场爱情剧。秦岚饰演的莫向晚可以称得上是国产剧最惨的女主角了。剧中她有贺总、郝迈和莫北三个强劲的对手,守护着她的艺人、闺蜜和弟弟,却没有一个人守护她。

请问《雷雨》中最具有“雷雨”性格的是谁?

怎样看待梅婷在《父母爱情》中饰演的安杰这个角色?这部戏看过很多遍,每次对安杰都有不同的理解,刚开始觉得她任性矫情,之后感觉单纯又可爱。安杰和江德华的爱?

《父母爱情》选对了女主角,梅婷饰演的安杰,活成了女人最羡慕的样子,嫁给爱情,儿女双全。与其说她命好,不如学她如何经营感情。安杰始终把江德福排在第一位,把他改造成理想型丈夫,也会尊重他的发言权,进退有度,霸道又不失可爱。

安杰作为资本家**,自然少不了那份傲气。梅婷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她塑造的安杰俏皮灵动。穿着连衣裙,扎着双辫子,笑起来有种小作怡情的好感。虽然出身遭人非议,练就了伶牙俐齿的本事,但安杰心思单纯,眼光独到,顺利过上不看别人眼色的生活,而且不骄不躁地守护家庭。

安杰的确是的,有一位知书达理、聪慧睿智的姐姐安欣,还有一个替她着想,懂得顾全大局的哥哥。尤其是安欣,多次为安杰排忧解难,说话中肯,吵架时冷静劝和。而且做事也踏实,帮安杰做饭招待客人,顶着压力去伺候月子。

梅婷在这几段戏里,表现得比较任性,有些习以为常地接受家人帮助,缺少细腻和关怀。没有把她女人味的一面,准确地表达出来。

安杰的小姑子江德华,可不像安欣那样会隐藏情绪。江德华是上帝派来折磨安杰的,大字不识却嘴不饶人,直来直去,怼得人哑口无言。

这位耿直的老姑娘,在家中与安杰格格不入,干活倒是一把好手,帮安杰承包了半辈子的家务。两位看似水火不容,其实这种关系更加靠谱。日常互掐,谁也离不开谁。

梅婷遇上更走心的刘琳,在剧中的对手戏相当有生活画面,一个想保留优雅气质,一个很会过日子,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安杰和江德华的相处方式,更接地气,比她和安欣之间客客气气的关系,更加有人情味。

安杰作为知识分子,却被江德华给改造了,也能和劳动妇女打成一片,一起在楼顶晒萝卜,谈论家常,甚至都敢自黑。能相处到一起,是因为她们都是心眼很好的女人。安杰这个角色,如果没有江德华的衬托,注定是缺乏生活智慧的形象,哪有闲情逸致呵护爱情。

安杰并不是最讨喜的角色,闺蜜葛美霞都比她招人怜爱,女儿江亚菲比她体贴懂事,丈夫江德华比她处事大方……

有时候感觉她女主地位不保,不过仔细想想,周围人的蜕变,都有她的功劳,而她依旧活得像渴望爱情的小姑娘。到中年的时候,还能给画家当,风不减当年。在小岛上的安杰,梅婷饰演得颇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

阿加莎改编 | 话剧《无人生还》中文版

最具有雷雨性格的是蘩漪

繁漪的性格是最“雷雨”的,也是他刻画的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偶尔也会露出依稀的微笑:"红晕的颜色为快乐散布在她的脸上"。

她素来有些阴鸷怪异,时而敛声息气,时而疯狂爆发,还有她那畸形的爱情、欲望的冲动,都裹挟着一种闪电雷鸣般的突发性和猛烈性。她代表着“五四”以来女性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的最强音,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斗的绚丽光彩。作为周朴园的继室,她不甘心为人摆布,敢于反抗周朴园,面对周朴园的训斥,繁漪敢当面顶撞说:“不,我不愿意。”可以说,繁漪是周朴园家长专制的掘墓人。她厌倦了冷寂阴沉的家庭,在形如枯井的心底却跳跃着一丝如火的热情,她爱上了周家的长子周萍,落到了“母亲不像母亲,不像”的地步,可是在她看来并不是可耻的,反而是正义的,是自己追求爱情、自由的最好宣言,,是自己葆有生命活力的最好办法。所以当周萍痛苦甚至厌恶这种**关系时,繁漪却发出这样的呐喊:“我跟你说过多少遍,我不这样看,我的良心不是这样做的。”

曹禺借繁漪的口发出了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的呼喊,以摧毁这个灭绝人性的社会,但也深知专制主义的强大,也只能是无奈地看着这个社会怎样在吞噬着自由和人性的幼苗。《雷雨》震撼观众的艺术力量就在于它形象再现了专制主义对一朵自由之花的摧残,描述了专制社会使人变成鬼、道貌岸然的邪恶扭曲人性的历程,使你深深厌恶这个罪恶的社会。难怪说打开新文学的人物画廊,像繁漪这样的典型,应当是属于曹禺的,无论你喜欢她还是不喜欢她,却不得不承认她的深厚丰满,她的特异的性格光彩。她的形象像雕塑家手下的塑像,最明晰最细致的纹理,都显示着鲜明的性格。而最重要的,是她的复杂心理,交织着错杂矛盾的情感,都被曹禺天才地刻画得惟妙惟肖。

曹禺曾在《雷雨.序》中这样说:“我最早想出的,并且较觉真切的是周繁漪…….我喜欢看繁漪这样的女人。”“我想她应该能动我的怜悯和尊敬,我会流着泪水哀悼这可怜的女人的。我会原谅她,虽然她做了所谓‘最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的母亲的天责。”“可见繁漪在作者的心中是令人同情的,她敢爱敢恨的突出个性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作者对繁漪的爱恨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如果从传统道德的角度,从**的角度来看,繁漪会被认为是个坏女人。笔者认为可能有些偏颇,应该把繁漪这个人物放在具体的历史文化和家庭环境中理解这个可怜的女人。在中国封建社会,作为女性,她们最高的人生价值、美德规范就是做一个孝妇、贤妻与良母。“男尊女卑”是中国数千年来盘踞在广大国民意识深层的观念。女人只能顺从,只能是弱者,不能有半点反抗,如再红杏出墙,**等,简直是大逆不道,会被千刀万剐。所以当20世纪初中国剧烈的社会变革与思想变革来临时,女性们开始了反封建斗争,为自己的个性自由而摇旗呐喊。繁漪正是那个年代里唯数不多的个性派女性的代表,她读过一些书,有自己的思想,敢于作出自己的决定,即使在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后,仍敢于冲破封建纲常,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我不是周朴园的妻子,我不是周冲的母亲!”她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大胆释放自己的女性,比起处在那个时代许多把自己的一生归于命运安排的女性来说,她的确勇敢得多,她不屈服于命运,她敢于大胆追求,正是这,才把她与那些默默忍受、族权、夫权,神权的一大群妇女区分开来,显出一丝耀眼的锋芒。试想,在一个根本不被当女人看,不被当人看的家庭里,四周都是窒息的空气,没有一点新鲜空气,繁漪为了抓住一根活命稻草,追求自己的爱情,难道没有她的合理性吗?

然而,她同追求自由的现代女性又有本质的区别,在她身上还残留封建落后女性的局限性。首先,作为一个真正觉醒的新女性,她应该自尊、自爱和自律的,而繁漪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点,她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没有为普通百姓谋幸福的思想境界,一样张口闭口下等人如何如何。她心目中的理想至高也就是追求自由的爱情,而且是一种畸形的爱情。笔者不赞成繁漪对周萍寄予的感情,因为认为周萍没有真爱过蘩漪,或许女人的心天生是软的,很怕每一份自以为是的感情从身边滑过,她深深地陷入了对周萍的爱中,似乎只有周萍才能使这个桀骜的女人改变桀骜的个性。这从周朴园让周萍劝蘩漪吃药的细节上可以一眼看出。虽然繁漪和周萍在年龄上属于同一辈人,但他们谁也无法改变他们既定的社会坐标,蘩漪是周朴园的妻子而周萍是周朴园的儿子。而且在追求爱情中,她施尽手段破坏周萍和四凤的爱情,一次次哀求周萍把她带走,甚至许诺即使把四凤一起带走也可以,在得不到周萍爱情时,她竟取玉石俱焚的做法,这难道就是一个追求自由的新女性吗?另外,笔者认为作为一个现代新女性应该是理性的,而繁漪是自私的。为了爱情,她的行为甚至有点让我瞧不起。作为周冲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四凤,然而她鼓励自己的儿子追四凤并不是因为做母亲的自私而是做女人的自私。到后来她百般阻挠周萍与四凤的感情,死搅蛮缠地跟踪周萍,下跪哀求周萍,勉强他的感情,这些不符合她要强的个性,既然她敢于反抗周朴园,为什么最终要向周萍下跪,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追求个性吗?

无可否认繁漪的悲剧深刻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这个家庭和社会,犹如一个封闭禁锢的黑匣子,是连一点人的自由都不可能的。人性被扭曲异化,美的心灵被扼杀窒息。“雷雨”的世界,是一个令人灵魂战栗的世界。同时还表明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在中国追求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以追求个性自由所产生的拼搏力量毕竟是软弱的。但是如果过高的估价繁漪的个性解放和民主自由追求,好象太牵强了些。所以笔者认为繁漪只能是一个可怜的人,她的生活时代注定了她人生的悲剧。

李健吾谈《雷雨》

曹禺原即万家宝先生,《雷雨》是一个内行人的制作,虽说是处女作,勿怪立即抓住一般人的注意。《雷雨》现在可以说做甚嚣尘上。我来赶会也敬一柱香,想来虽在发表一年之后,总用句道远心诚,恕了自己吧。在中国,几乎一切是反常的。举一眼前的例,剧本便要先发表,而后--还不见得有人上演。万一上演,十九把好剧本演个稀糟。《雷雨》便是这样一个例。在中国写剧

评,不是有意刻薄,实际也是根据书本来估量,反比根据演出的成绩要正确些。

在《雷雨》里面,作者运用(无论他有意或者无意)两个东西,一个是旧的,一个是新的:新的是环境和遗传,一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新东西;旧的是命运,一个古已有之的旧东西。我得赶紧声明,说是遗传在这里不如环境显明。有什么样的爹,有什么样的儿子,有什么样的周朴园,有什么样的周萍。但是作者真正用力写出的,却是环境与人影响之大。同是一父母所生,周萍颐养在富贵人家,便成了一位"饱暖思*欲"式的少爷,鲁大海流落在贫苦社会,便成了一位罢工的领袖。这点儿差别最可以从那两个有力而巧妙的巴掌看出来。第一个巴掌,是周萍打鲁大海(第一幕),打得鲁大海暴跳如雷;第二个巴掌,是鲁大海打周萍(第四幕),打得周萍忍气吞声。这两个前后气势不同的巴掌,不唯表明事变,也正透示在不同的环境之下,性格不同的发展。

然而这出长剧里面,最有力量的一个隐而不见的力量,却是处处令我们感到的一个命运观念。你敢说不是鬼差神遣吗?否则,二十年前的,二十年后怎么会开花结果呢?所以全剧临尾,鲁侍萍(母亲)痛苦道:"天知道谁犯了罪,谁造的这种孽!--他们都是可怜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天哪,如果要罚,也罚在我一个人身上;我一个人有罪,我先走错了一步。如今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事情已经做了的,不必再怨这不公平的天;人犯了一次罪过,第二次也就自然地跟着来。"做母亲到了她这步田地,自然多应和她一样想。但是,真正应该负起这些罪恶的不是周朴园(父亲)吗?周朴园不唯活了下来,而且不象两个发疯的女人,硬挣挣地活了下来,如若鲁侍萍不"再怨这不公平的天",我们却不要怨吗?作者放过周朴园。实际往深处一想,我们马上就晓得作者未尝不有深意。弱者全死了,疯了,活着的是比较有抵抗力的人:一个从经验得到苟生的知识,一个是本性赋有强壮的力量:周朴园和鲁大海。再往深处进一层,从一个哲学观点来看,活着的人并不是快乐的人;越清醒,越痛苦,倒是死了的人,疯了的人,比较无忧无愁,了却此生债务。然而,在人情上,在我们常人眼目中,怕不这样洒脱吧?对于我们这些贪恋人世的观众,活究竟胜过死。至于心理分析者,把活罪分析得比死罪还厉害。然而在这出戏上,观众却没有十分亲切的感到。所以绕个圈子,我终不免栽诬作者一下,就是:周朴园太走运,作者笔下放了他的生。

但是,作者真正要替天说话吗?如果这里一切不外报应,报应却是天意吗?我怕回答是否定的,这就是作者的胜利处。命运是一个形而上的努力吗?不是:一千个不是!这藏在人物错综的社会关系和人物错综的心理作用里。什么力量决定而且隐隐推动全剧的进行呢?一个旁边的力量,便是鲁大海的报复观念;一个主要的力量,便是周蘩漪的报复观念。鲁大海要报复:他代表一个阶级、一个被压迫的阶级,来和统治者算账;他是无情的,因社会就没有把情感给过他;他要牺牲一切,结局他被牺牲。他出走了,他不回来了。但是,我还得加给作者一个罪状,就是鲁大海写来有些不近人情。这是一个血性男子,往好处想;然而往坏看,这是一个没有精神生活的存在。作者可以反驳我,说他有受过教育。不错,他没有受过教育;但是,他究竟是一个人;而且在这出戏里,一个要紧的人。我说他不近人情,例如在尾声,从姑乙和老翁的对话,我们晓得他十年了,没有回来看看他生身的母亲。无论怎么一个大义灭亲的社会主义者,也绝不应该灭到无辜的母亲身上。也许有人说,他憎恶这一群上流人,不料自已便是上流人"种",所以便迁怒在那可怜的母亲身上了。我承认这话有道理;但是我更承认,他是一个缺乏思想的莽男子。"他是一个初出犊儿不怕虎",可惜是叫同行的代表卖了自己还不知道。他并不可爱。可爱的人要天真。而且更要紧的是,要有弱点。他天真到了赤裸的地步;他却没有弱点。我说错了,他有弱点--老天爷!他有弱点!他追到周府(第四幕,要打死周萍.但是就在周萍闭目等死的时候,他不唯不打了,反而连枪送过去:"我知道我的妈。我妹妹是她的命,只要你能够多叫四凤好好地活着,我只好不提什么了。"鲁大海也懂人情。他让了步!方才我说他不近人情,如今我一笔勾销。不过我是一个刀笔吏,必须找补一句,就是:这样一来,鲁大海的性格一致吗?我晓得这里有很好的戏剧效果,杀而不杀。不过效果却要出于性格的自然与必然的推测。

说实话,在《雷雨》里最成功的性格,最深刻而完整的心理分析,不属于男子,而属于妇女。容我乱问一句,作者隐隐中有没有受到两出戏的暗示?一个是希腊欧里庇得斯(Euripides的HiPPolytus),一个是法国拉辛(Racine)的Phedle,二者用的全是同一的故事:后母爱上了前妻的儿子。我仅说隐隐中,因为实际在《雷雨》里面,儿子和后母相爱,发生逆伦关系,而那两出戏,写的是后母遭前妻儿子拒绝,恼羞成怒。《雷雨》写的却是后母遭前妻儿子捐弃,妒火中烧。然而我硬要派做同一气息的,就是作者同样注重妇女的心理分析,而且全要报复。什么使这出戏有生命的?正是那位周太太,一个"母亲不是母亲,不是"的女性。就社会不健全的组织来看,她无疑是一个被牺牲者;然而谁敢同情她,我们这些接受现实传统的可怜虫?这样一站在常规道德之外的反叛,旧礼教绝不容纳的*妇,主有全剧的进行。她是一只沉了的舟,然而在将沉之际,如若不能重新撑起来,她宁可人舟两覆,这是一个火山口,或者犹如作者所谓,她是那被象征着的天时,而热情是她的雷雨。她什么也看不见,她就看见热情;热情到了无可寄托的时际,便做成自己的顽石,一跤绊了过去。再没有比从爱到嫉妒到破坏更直更窄的路了,简直比上天堂的路还要直还要窄。但是,这是一个生活在黑暗角落的旧式妇女,不象鲁大海,同是受压迫者,他却有一个强壮的灵魂。她不能象他那样赤裸裸地无顾忌;对于她,一切倒咽下去,做成有力的内在的生命。所谓热情也者,到了表现的时候,反而冷静到象叫你走进了坟窟的程度。于是你更感到她的阴鸷、她的力量、她的痛苦;你知道这有所顾忌的主妇会无顾忌地揭露一切;揭露她自己的罪恶。从戏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她只有心思:报复。她不是不爱她亲生的儿子,是她不能分心;她会恨他,如若他不受她利用。到了不能制止自己的时候,她连儿前途也不屑一顾。她要报复一切,因为一切做成她的地位,她的痛苦,她的罪恶。她时时在恫吓;她警告周萍道:"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周萍另有所爱,绝不把她放在心上。于是她宣布道:"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风暴就要起来了!"她是说天空的暴风雨,但是我们感到的,是她心里的暴风雨。在第四幕,她有一句简短的话,然而具有绝大的力量,"我有。"她要报复的心思会让她变成一个通常所谓的利口。这在她是一种快感。鲁贵以为可以用她逆伦的秘密胁制她,但是这糊涂虫绝想不到"一个失望的女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绝不在乎他那点儿痛痒。我引为遗憾的就是,这样一个充实的戏剧性人物,作者却不把戏全给她。戏的结局不全由于她的过失和报复。

说实话,别瞧作者创造了那样一个真实的人物,作者的心力大半用在情节上,或者换一句话,用亚里士多德的术语,情节就是动作的动作上。在这一点,作者全然得到他企望的效果。我怕过了分也难说。第一次读完这出戏,我向朋友道:这很象**。直到现在,我还奇怪上海的**公司何以不来用它,如若不是害怕有伤风化,那便是太不识货了。朋友告诉我,他喜欢这出戏,因为这简直是一部动人的。实际我的感觉或许不错,不过朋友以为很象一部,却过甚其辞了,因为《雷雨》虽有这种倾向,仍然不失其为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作者卖了很大的气力,这种肯卖气力的精神,值得我们推祟,这里所卖的气力也值得我们敬重。作者如若稍微借重一点经济律,把无用的枝叶加以删削,多集中力量在主干的发展,用人物来支配情节,则我们怕会更要感到《雷雨》的伟大,一种罗曼谛克,狂风暴雨的情感的倾泻,材料原本出自通常的人生,因而也就更能撼动一般的同情。

内含剧透,谨慎观看

? 话剧《无人生还》改编自“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6)的同名作品。成书于1939年,其后由作者本人亲自改编成话剧,也是阿加莎本人最为满意的话剧作品。这次在天津大剧院的演出,只有9月25日和9月26日两天的晚场。

? 话剧《无人生还》的中文版由林奕导演。林奕是一位女导演,1982年出生于中国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独立执导了阿加莎的《无人生还》,后来又导演了另外两部阿加莎的作品。这次演出的海报上特意注明了“结尾版”,这代表了最终是有解谜的过程。据说一开始的版本,只是以“无人生还”作为结尾,并没有解释所有人是怎么死的、凶手是谁、动机为何等等,迷雾般的结局还引起了观众的不满。

? 这部戏分为两幕,中间有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演出时间大概有三个小时,算是比较长的戏剧了。我的座位是在一楼的17排右侧接近挂壁,算是比较偏的位置,但是观剧体验还不错。舞台装置并没有明显遮挡,只不过位于右手边的楼梯部分由于角度问题看不见。不过在楼梯上的戏份,肢体动作并不多,光听台词也不影响理解。

? 这部话剧共有11位演员登场,一人一角,除了十位主演,还有开船送他们上岛的人。按照途中顺序,从左到右分别是负责做饭的管家妻子罗杰斯太太、管家罗杰斯先生、老姑娘布伦特**、退役军人隆巴德先生、前家庭教师现被聘任为女主人秘书的维拉·克莱索**、麦克阿瑟将军、阿姆斯特朗医生、瓦格雷夫法官、酷爱飙车的富二代安东尼·马斯顿、前警察现布洛尔先生。与原著相对照,人物形象不太对应的是布洛尔先生,原著中描述他是“体型粗笨,行动却格外敏捷”,这个描述与原著中他作为倒数第三个死者(凶手在倒数第五个位置死,此处是将凶手算进去的倒数第三个),另外两人在海边等待,放心让他自己回到别墅里取食物的情节相对应,是十分合理的。不过话剧因为舞台的限制,所有的凶杀现场都设定在了别墅内以及观众视线可达的外廊、窗口等处,孤岛海滩等外景均未展现,所以即便不强调布洛尔的身材,剧情也完全不会受到影响。

? 原著中文译本我读的是新星出版社的版本,这本书收录在文库里,上面还有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外孙的手写稿,解释了版权授权原因和对外婆阿加莎的解读。这里面提到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在话剧中也有体现。

? “读者不仅欣赏到作家的巧妙构思、离奇桥段和睿智语言,而且能体味到浓郁的英伦风情。”

? 话剧虽然不像音乐剧一样要求演员有唱段,但是以音乐作为背景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无人生还》中的音乐非常具有英国、爱尔兰一带民族音乐的风情,欢快的小提琴、手风琴,还有给人嘶鸣感的风笛应该都是有的。话剧中的音乐感觉和踢踏舞剧《大河之舞》很像。

? 原著中最后探长和探员上岛百思不得其解的部分,在话剧中并没有呈现。但其实观众们就和发生后,看到一座孤岛和十具尸体现场的探长和探员一样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的最后,设局惩治法律无法惩治的由于一瞬恶念而犯下罪行的九个人,并认识到自己作为法官但无法抹杀内心想法并向往杀戮快感的瓦格雷夫法官的自白信,被直接搬上舞台,以瓦格雷夫法官自述独白的形式进行呈现。的最后,瓦格雷夫法官的自白信是被放入漂流瓶中,扔进海里。他以犯罪者的扭曲心理,希望这个案件成为犯罪经典,真相永远无法被揭开,但同时又把“绝妙”的手法和犯罪动机写下来,以一种艺术性的自白来期待世人能得知他的高明。阿加莎以这样一种形式来解开谜题,一方面是要给读者一个交代,但是通过瓦格雷夫法官写下自白并选择漂流瓶的形式来解谜,其实也是对犯罪者心理状态的一个剖白,更加突出人性的复杂。

? 《无人生还》这个故事,是首次将“恐怖童谣”和“孤岛模式”两种元素融入悬疑作品的杰作。它不属于阿加莎的任何一个系列,但却作为她的代表作广为人知。话剧《无人生还》中文版,可以说是非常忠实地还原了情节,并且通过灯光和音响,对观众的感官进行刺激,让观众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 虽然《无人生还》这次在天津只演两场,但是舞美做的非常棒。舞台是孤岛别墅的大厅部分,室外背景是颜色会随着时间流逝和天气变化而变化的天空。别墅长廊的部分也做出来了,麦克阿瑟将军和布洛尔是直接死在长廊上的。长廊的存在,让有人由于精神崩溃奔出别墅的情景,还有一开始结伴去室外搜查的情景变得非常真实,舞台美术的布景是给观众真实的空间感的,非常棒。还有关于别墅的装潢,与原著中描述的一样,宽敞明亮而富有现代感,非常漂亮。没发生案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华丽而美好的,但是随着灯光的变化,十个人在孤岛上的生存和互相猜忌都被染上了一种阴郁的美感,就像瓦格雷夫最后在自白信中写到的,他追求的是一种极致的犯罪,孤岛和十具尸体就是他创造的艺术品,而话剧中整个舞台的呈现也确实将这一基调在三维空间里得以实现。

? 每一次灯光暗下来,配合当时演员们或惊恐或沉思的表情和动作,每一场的最后一幕都像**中清晰的一帧一样,让人对接下来的剧情发展浮想联翩。在这里必须要说一句,灯光大赞!上文提到的优秀的布景,如果没有不同灯光变换的衬托,其实适合很难做到与情节完全适配的,所以这部话剧的灯光师真的很优秀!音响也很赞,不过真的吓到我了,伴随着剧情的发展,第一幕中虽然已经有将尽一半的上岛者死了,但并没有让人觉得恐怖。第二幕天气的风雨交加、别墅里意外停电、维拉在自己房间惊恐的嚎叫声都非常真实,太吓人了。演员们的台词和肢体都非常棒,剧情很激烈,但是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戏剧性但具有控制力,对手戏发挥得也很均衡,超级好看。三个小时如此惊悚的剧情,加上来回跑动的体力消耗,估计演完身心都很疲惫……

? 话剧中对于人物关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那就是倒数第二个死的隆巴德和最后上吊自杀的维拉。中的十个人是毫无牵连的关系,每个人独立为个体,为了自己的生存去推理藏在十人中的凶手。但是话剧一开头,隆巴德就对维拉进行了调戏,而维拉看起来很多时候也很相信隆巴德,虽然最后凶手未现身,只剩下他们俩的时候,她还是想办法夺枪并开枪打死了隆巴德。原著中只在开头,众人坐火车来到乘船处的过程中,描写过隆巴德对维拉的关注,觉得她漂亮但是女教师气质太重。这一点在话剧中被放大了。而且有观众说,**版的最后,瓦格雷夫法官在最后剩下两个人的时候现身,最终三人都没死。在CNKI上看到的一篇剧评里写到,也有其他人导演的话剧的结尾是,维拉由于枪法不准,没有将隆巴德打死,最终隆巴德找出了凶手瓦格雷夫法官,并将法官杀死,最后带着爱人维拉逃走。但是话剧的结局与一致,故事情节也可以说是完全忠实于原著的。

? 还有就是,话剧在恐怖阴森的情节里,加入了搞笑成分。比如第一个喝酒被毒死的安东尼·马斯顿,一开始看到十个小士兵以不同的死法,一个一个都死光了的童谣时,毫无惧色,甚至故意喝了一口酒,然后佯装倒地,吓唬其他人。但是就在观众们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安东尼真的死了,观众的心情也跟着一下子紧张起来。所以我觉得这部话剧中的搞笑成分,其实不是为了搞笑而去搞笑,反而是渲染了一种起伏不定的气氛,让观众的心情跟着剧情忽上忽下。事实证明,故事的结局也是一个悲剧。

?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剧的谢幕特别有意思。用前一天看完这部剧的朋友的话说,就是“谢幕超级有梗”。演员们按照角色的死亡顺序,依次登场,并且反向操作了一下,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第一个被氰化物毒死的安东尼吐出了毒酒;由于安眠药过量死亡的罗杰斯太太就像是睡了一觉刚起床;被人一刀捅死的麦克阿瑟将军从外廊的椅子上起来,自己拔出了刀子;劈柴时在储藏室里被人从后面用斧子重击后脑而死的罗杰斯先生自己拔出了斧子,并且挥舞了几下;喝下混有安眠药的水,然后在沉睡中被人用注射器注射了氰化物而死的布伦特**自己拔出了注射器,并且把液体喷向空中;被装作死的法官骗到悬崖边,被推下悬崖在暴风骤雨的惊涛骇浪中溺亡的阿米斯特朗医生,抱着青鱼道具从阳台栏杆处爬了上来;在别墅门口被楼上落下的大理石狗熊雕像砸死的布洛尔捂着脑袋,满脸是血地向大家鞠躬;被维拉用枪打死的隆巴德,低头谢幕,当啷一声,落地;上吊自尽的维拉把绞绳从脖子上拿下来,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掰头”,把头摆正。最后所有人一起谢幕,汽笛声响起,开船的人说了一句“各位,我来晚了”。好在有可爱的谢幕让我和朋友勇敢地走出剧场,披着夜幕回家。毕竟结束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多了……

? 个人觉得有一点点不太满足的地方就是,整首恐怖童谣只在结尾用不同人的声音快速念了一遍,那些声音在剧场里久久回荡,效果确实很恐怖,但我更想完整地听一遍,看剧得过程中心里可以有个预判,因为《无人生还》这个案件中,十个人的死法是严格按照十个小士兵的童谣进行的。但导演并没有这样安排,所以搞得我看剧的时候更紧张了……这首童谣的内容大家自己找一下吧,太吓人了,英国怎么总有这么多恐怖童谣,比如音乐剧《面试》里的“谁杀死了知更鸟”,大人听了都有点瘆得慌,怎么还给孩子唱……个人盘点一下话剧中最恐怖的场景,还要数瓦格雷特法官死时候的装扮。“五个小士兵,同去做律师;皇庭判了死,五个只剩四。”当时的场景是停电的夜晚,本来前期渲染的气氛就很恐怖,然后外面还开始疾风骤雨,本来舞台很暗,大部分时间一片漆黑,只有说话声,结果突然闪电亮了,瓦格雷特法官身披之前管家汇报说丢失的猩红色浴室防水窗帘,头上戴着之前布伦特**说自己丢失的灰色毛线,别提多吓人了。后来看发现红袍灰色发是当时法官的装扮。可能服装师和化妆师对这个吓人的造型十分满意,闪电一明一暗地持续了很久,当时真的吓坏了。间歇性闭眼,但还是觉得很恐怖。还有就是,最后维拉上吊的场景。本来她以为自己胜利了,活下来了,但是舞台中央突然从上方掉落了一根绞绳,然后她就疯了,承受不住心理压力上吊了。瓦格雷特法官上来揭示谜底之前,舞台灯光黑了一下,然后当幽暗的深蓝色灯光再次亮起时,就有尸体道具吊在上面,就在舞台正中间,别提多吓人了。虽然一看就知道是道具,但看上去还是很吓人。个人感觉这个剧不太适合年龄小的孩子看,很容易被吓到。但这也说明这个舞台呈现出的悬疑惊悚气氛的成功,可以说各方面都很到位。

? 我还有一点不太理解的地方就是,中揭示岛上的死亡顺序是经过瓦格雷夫法官精心安排的,他按照罪恶程度的轻重安排谋杀顺序,他决定让罪恶程度轻的人先死。最先被毒死的安东尼·马斯顿开车超速,撞死了两个小孩,却认为倒霉的是自己,毫无悔改之意,最终交了保释金,人生完全没有因为那次过错而受到影响。罗杰斯夫妇在之前的雇主犯病时,没有及时送医,导致了雇主的死亡,而两个人却得到了丰厚的遗产馈赠。法官认为这件事的主导是罗杰斯先生,于是用过量安眠药将罗杰斯太太第二个。麦克阿瑟将军则是发现了最欣赏的手下与自己的娇妻私通后,派那个年轻人去前线打仗,间接性导致这位副官战死。布伦特**则是因为自己的女仆与人私通怀孕,作为清教徒她毫不犹豫地将女仆赶出家门,最终导致女仆走投无路,投河自尽。阿姆斯特朗医生原来嗜酒如命,有一次酒后做手术,导致一个病情本不严重的乡村妇女死亡。布洛尔原来身为警察,却再一次案件中证,导致无关的人被抓进监狱,最终因为身体羸弱死在了监狱里,而他自己却得到了晋升。隆巴德被指控在非洲作为上尉时,带领当地二十一名土著人作战遇袭,自己跑掉,导致土著人丧命。维拉在给一个叫西维尔(话剧里改为“小皮特”)的一个遗腹子做家庭教师的时候,听信了孩子叔叔雨果的话,以为孩子死了,雨果就能继承哥哥的遗产,然后娶自己,结果在孩子提出在海里游到对岸的时候,没有加以阻拦,导致孩子溺水身亡,而自己装去救他,还被人称赞勇敢。也就是说,都有罪,上岛的人都曾被恶念控制,犯下了隐秘的罪行,有的人甚至还因为这种罪行而得到了好处。但是若说安东尼的罪行最轻,恐怕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并非如此。交通肇事造成两个孩子死亡,却毫无悔改之意,这个排序是让人不太理解的。

? 还有在读文本的时候,有一个让我特别注意到的地方就是,关于“士兵岛”的这个名字,在这部作品多次再版的时候,有所更改。我看的这个版本的中译本中,翻译老师关于这一点做了注释。

? “本书于一九三九年在英国首次出版时,此处原文为Nigger Island,意为‘黑人岛’;在一九年再版的英国版中,将Nigger Island替换为Indian Island,意为‘印第安岛’;在二〇〇三年出版的英国版中,此处改为Soldier Island,本版据此译为‘士兵岛’,下同。”

? 关于不同版本中,对于岛的名称的更改,或许与时代背景有很大关联吧。

? 我记得之前看过**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也是揭露人性善恶复杂性的悬疑推理故事。这种社会拍悬疑的写法,让非推理迷的读者和观众皆可受到震撼和影响,最终实现共鸣,这应该是阿加莎作品至今仍然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