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语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2.“你真不配当妈”,宝妈因拒绝吃孩子剩饭被骂,网友:道德?

3.每个妈妈都是个值得被温柔对待的小女孩。爱自己,你不必“为母则刚”

4.和母亲的关系差怎么办?

关于我妈的一切电影评价_关于我妈的一切影评知乎

我妈为了防止我早恋,那简直是给我的青少年时期带来内心无尽的阴影。虽然现在长大了,也能够理解她的苦心,不过在做孩子的时候,简直觉得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比如,她会盘问和你每一个交往的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小的时候哪知道这么多就什么都和她说。后来就发现不对头了,因为发现她对你的交往非常需要细节。哪怕和女孩子在一起。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就不和我母亲说什么了。回家里也尽量保持沉默,然后就因为我的沉默经常挨打,因为我母亲觉得我对她没有真心。

十几岁的时候,去乡下认的一个小表哥,小表哥喜欢读诗,我就把学校地址给他,让他给我寄一些书来。结果这件事情被母亲知道了,闹的家族沸沸扬扬。我倒是一头雾水。表哥一家搬到很远的地方,母亲不让我回乡,说那里人都说我坏话。不就是几本书吗,犯得着说什么坏话?然后我母亲就骂我不要脸。

然后学校的同学和老师,只要谁和近一点,只要是个男生,我的母亲都会去别人家里了闹,闹完了之后就让我在家里罚跪挨打。我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怎么都没经历,自己母亲一盆一盆的污水往头上泼。

后来我们同学会就谈起这些往事。所有的男同学女同学都说非常害怕我妈。

其实还有各种各样的细节,不说也罢。反正现在也长大了。我有我自己的家庭。但是为了和我母亲离的远一点,我和我的先生,宁可去外地。

我母亲年纪很老了,有时候希望我回家来照顾她。但是童年挨打的阴影太多了,有时候我不知道怎么来面对她。过了很久很久以后,我找到我的小表哥了。为了小时候几本书的问题,那些莫须有的事让他同样饱受磨难。不过就是寄了几本书,一生也只在小时候见过一面。百感交集。

后来他和我达成一个共识,也许是为了让我们记住对方,下辈子好更好地做亲人吧。

关于童年少年的事情,太多的酸楚。不谈也罢。

感谢你的阅读。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语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1

这几天,朋友圈被一位知乎匿名妈妈的高赞文章刷屏了,标题是《为什么很多女生讨厌生孩子?》

文章里,作者讲述了她被爸妈公婆和老公轮番用极端方式催生的惨痛经历,以及她高压之下无奈生子,然后用孩子钳制住五位家庭成员的“复仇”过程。

这篇文章能够一夜爆火,原因在于作者的做法实在颠覆。鲜少有人能够有她那样的勇气和“我就这样,爱咋咋滴”的豁出去。

看完她的文,我有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过着你一直想过却过不上的生活。她过的,正是我想过的生活:有家有娃有事业,还能继续做个五彩缤纷的少女。

从她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这一定是个从小就很幸福的姑娘,因为有一种天然无添加的幸福和快乐在跳跃。

自始至终,我没有感觉出评论里喷子们所说“报复”和“看笑话”的心态,甚至没有看到半句抱怨。

她的做法的确是剑走偏锋,比较奇葩,但的确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家人的愿望都得到满足,而她自己,只做了自己能承受范围内的妥协,没有牺牲太多。

文末,作者说生孩子之后,自己和丈夫、和妈妈、和婆婆的关系都越来越好;孩子最喜欢的人,也是心态积极、做琐事最少因此负面情绪最少的她;就连爸爸和公公,也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反省自己,更深刻认识到妻子在家庭中的付出和牺牲。

皆大欢喜。

2

评论区自然是炸了。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有人佩服有人抨击,无下限的喷子们当然也不会错过这次凑热闹的机会。

其中最让我忍不住想呵呵呵的一句是,“她不是个母亲,她只是生了个孩子。”

母亲的定义是什么?

我特意翻开《现代汉语词典》,里面的解释是:有子女的女子,是子女的母亲。

也就是说,哪怕她生而不养,哪怕她品行卑劣,哪怕她终日蹂躏虐待孩子,哪怕她把孩子生出来就卖给人贩子,她都是一位母亲。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也能理解,那位说作者不是母亲的读者,对母亲的定义恐怕是这样一串形容词:勤劳善良、无微不至、披星戴月、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总结一下,两个字:伟大。

——这是我们小学时的作文套路,也是过去的女性们一直践行的行为准则,更是一大部分人尤其是直男们对女性的认识、以及要求。

而对女性来说,其背后的代价就是:失去自我,终其一生都在成全丈夫和孩子。

或者说,过去的女性们从来都无暇思考也无感于“什么是自我”这样的问题。

于是,当有女性开始寻找自我、成全自我的时候,直男癌们慌了,怒而喷之;有些女性们也觉得这想法做法超前得有些吓人,怯而疑之。

你没能做个像别人老婆一样一心洗衣做饭相夫教子的妻子,你不合格!你没能做个像我一样放弃自我一心只扑在孩子身上的妈妈,你不伟大!

就像作者的家人一样,读者们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心思。有人从作者的忤逆中照到了自己的孝顺;有人从她的“不负责任”中照出自己的伟大;有人通过抨击她的自私,显示出自己的无私。

我反倒觉得,她是孝顺的,也是负责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她的爸妈公婆所秉持的看法,四位老人一直希望香火延续。而她,哪怕抱着“大不了离婚”的想法,最终还是自己做出让步,生了孩子满足大家的心愿。对四位老人来说,生孩子就是最大的孝顺。比起她不生孩子让全家蒙羞含怒这件事,带孩子的辛苦和疲累,只是甜蜜的负担。

她说, “我觉得做人不能太考虑别人的感受,如果所有事情都让别人开心,最后失去了自我,被别人看轻鄙视的时候,还会说是我自己贱。”这是对自己负责。

她还说,“老实说,我对孩子没有任何期望,什么将来孝顺我啊、赡养父母啊、传宗接代啊、给家里争光啊、完成我这辈子没完成的愿望啊,统统去死。我只希望这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够了。 我希望他比我做的更好,不被其他人用道德,也不要用道德去别人。”这是对孩子负责。

3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妈妈全权负责一切琐事并不是最好的办法。

在孩子的成长中,妈妈是唯一一个不能缺位的角色,妈妈在孩子幼时的陪伴质量,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和生活质量。

有些全职妈妈,看起来一天24小时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是却被琐事牵扯掉大部分精力,留给孩子的,往往是低质量的陪伴。

很多妈妈会因为睡眠不足,在孩子夜醒无数次吃母乳时大声斥责孩子;也会因为面对没玩没了的家务而崩溃,转而将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这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好的影响。

一个家庭,总是有做不完的家务;一个孩子,总是有处理不完的吃喝哭闹屎尿屁。对于孩子来说,尿布是妈妈洗的还是阿姨洗的,并没有分别;而妈妈是快乐的还是愤怒的,却是天大的事情。

如果家里有老人能够帮忙负担家务,自然是最好的;如果没有,也尽量请阿姨或者小时工来帮你分担,这样,才能任何时候都给孩子一个灿烂的妈妈,孩子得到足够的正能量,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的内心都会是阳光普照。

4

作者在文中多次强调,她的经历不具备普适性。

的确如此。

她的家人虽然一直怀揣“她生了就一定会管”的小九九,但是当她真的做甩手掌柜时,也遵守了之前的约定,负担起孩子的日常。在这件事上,起更大作用的不是她的心硬,而是家人的心软。这是她的幸福和之处。

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我见过很多催生的父母公婆,信誓旦旦说你只管生生完该干嘛干嘛,可孩子出生没多久,婆婆就说累了闷了,躲在自己家里好多天不过来;我有个朋友,生完孩子甚至还没出月子,婆婆就不打招呼买张车票回东北老家了。

很多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催生,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样的诺言都敢许,真正到了该负责的时候就说“自己的孩子自己养,天经地义”,又能怎么样?还不得是自己上。

所以,作者目前的幸福生活,更多是因为,有一家支持她的亲人。

然而她的做法,有很多值得我们参考的地方。

5

首先,懂得借力。 在育儿的过程中,她不仅仅借用了长辈的力量,更多是老公。

其实在最初生子的时候,不管是丈夫还是妻子,对孩子的事务都是一脸茫然。只是妈妈们往往成长更快些,于是对孩子一力承担,对爸爸一脸嫌弃,爸爸们自然乐得清闲。

所以,让爸爸分担责任,是妈妈们在育儿中非常重要的一课。男性在体力上比女性更有优势,参与进来之后也会有更多成就感。身边有爸爸参与育儿过程的家庭,都更加幸福。

大包大揽,是最笨的办法;大包大揽还怨气冲天,是最吃力不讨好的办法。

其次,心态好。 家人也指责她生而不痒,嫌她不负责任,斥责她自私时,她都能大咧咧地怼回去。遇到这种情况,更多人选择的应对方法是生闷气、赌气、自己和自己置气。亲人之间相处,往往只缺那一两句话的沟通。

最重要的一点,她不管任何时候,都明白守住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她说,我绝对不会做出那种失去自我、成全别人的事情。潜台词就是:我首先是我,其次才是妈妈和女儿,我非常确定这一点,也希望你们能明白这一点。

她说,当我成为身材臃肿、没有工作、与社会脱节的黄脸婆的时候,老公抛弃我,公婆一定不会站在我这边,爸妈也一定会觉得是我不争气吧,孩子更不会想要一个失败的母亲。

当妈妈的,始终要先做好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

不要太通透啊!

6

教育出这样独立自爱的女儿,她的父母也很成功。

“你真不配当妈”,宝妈因拒绝吃孩子剩饭被骂,网友:道德?

01

前不久,在综艺《少年说》中,有一幕让我十分痛心。

一个女孩哭着大声控诉自己的妈妈:

“你怎么总是拿我跟其他同学比较,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结果,她妈妈冷冷地回应说:“其实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以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

当女孩一边抹眼泪一边表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打击的时候。

妈妈却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拍一下,当你很弱的时候,我觉得要推你一把。”

女儿发现,无论自己再怎么说,都无法劝服妈妈,于是哭着走下了台。

很快,这段对话登上了微博热搜,许多网友纷纷表示:

“在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多少孩子,就是这样,被父母从小打击到大。

不少父母总是忽略了这点,他们肆无忌惮地对孩子打击、嘲讽甚至谩骂。

却不曾想,语言这种暴力,虽然不攻身,但攻心,伤害指数还特别惊人。

02

相信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爱孩子的,这不容置疑。

但绝大多数时候,他们满嘴是爱,却表现得满目狰狞。

这些,都是父母责骂孩子的常规用语。

有些父母不是不知道这些话会伤到孩子,也不是控制不住情绪要发泄。

只是想当然地认为,不能对孩子说太多好话,要是说几句就承受不住,以后出来社会还怎么生活?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海报。

一个失落的孩子,拿着26分的考试卷。他眼角下垂,神情紧张,看起来十分害怕的样子。

身上刻的,是父母对他说的话:

“你脑子让猪吃了吗?”

“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孩子不小心弄碎了花瓶,低着头,不知所措。

还没等开口认错,父母难听的话语,如往日一般,席卷而来:

“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

“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还有一个小孩抱着足球回家,他刚刚踢了一场超有趣的足球赛。

还没来得及跟父母分享喜悦,就开始被嫌弃:

“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

“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海报的制作人,把每一句话深深刻在了孩子身上,就像伤疤一样。

希望警示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严重伤害。

但仍有不少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只是哗众取宠罢了。

语言暴力怎么可能伤害到孩子身体呢?

但以下两项研究,可能会让你对语言暴力的伤害,有新的认知。

根据密歇根大学的伊森·克罗斯博士的一项实验:

当一个人受到语言暴力攻击,他的情绪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和身体疼痛极为相似,神经系统能体验到了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也就是说,当父母辱骂自己孩子的时候,孩子情绪上遭受到的创伤,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发现:

言语暴力最容易影响的大脑区域是胼胝体(主要负责两个大脑半球间传递动机、感觉和认知信息的区域),海马回(负责管理情绪的大脑区域),和前额叶(负责思考和决策的大脑区域)。

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中,若他们总生活在苛责、匮乏的环境中,他们的大脑为了适应环境会发育成“求存模式”的结构,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所以我们能看到,诸多童年贫穷、家庭不幸的人,即便成年后生活环境出现了极大的改善,也还是很难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过早承受压力,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还会让孩子变得过于谨慎、胆怯等等,而且,这样的改变,终身不可逆。

03

要知道,孩子处于不知事的年纪,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话就是真理。

家长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个表情,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记得我小的时候,邻居张姨家经常传来打骂孩子的声音。

有次去她家做客,妈妈给她女儿琪琪买了双新鞋,当时琪琪正在睡觉,被张姨火急火燎地喊了起来。

兴许也是起床气正浓,一副懒洋洋不愿配合的样子。

张姨说:“你转个身”,琪琪转身。

“动动脚,合脚吗?”“还好吧。”

“颜色还行吗?”“还好吧。”

“款式还行吗?”“还好吧。”

看女儿这样敷衍,张姨怒火蹭地就上来了。

“你是死人吗?就没有自己的主见吗?”

女儿听了,低下头不说话。

“别人送你东西,问你喜不喜欢呢?哑巴啊,说话啊。”

见琪琪还是不说话,张姨当着我们的面,地戳了下她的头。

“我在说你呢,听到没?”

琪琪眼里有点湿润,地白了她妈一眼,啪地关上了房门。

“你还甩脾气,教也教不好,我怎么会生出你这种?”

“说话又不会,人也没礼貌,难怪读书那么差!”

一句句责骂声中,我和妈妈在一旁尴尬不已。

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去张姨家玩。

几年后,他们搬走了,听说琪琪连高中都没有考上,后来去发廊做了洗头妹,因为态度不好还被解雇了。

也许你会觉得,琪琪从小就是个无心向学的坏孩子。

但其实,在小学的时候,琪琪的成绩并没有很差,虽不算名列前茅,但也有个中上水准。

后来随着张姨的恶言恶语,琪琪的学习开始一落千丈,换来的,更是变本加厉的打骂

从此,琪琪的生活进入了恶性循环,慢慢地,连课都不愿意去上了。

他们会习惯性地自我批评和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即便成年后批判你的那个人已经不存在了,这种批判态度还会保留在心里,时常苛责自己。

所以,你随意的几句话,却是孩子心目中最扎心的评价,孩子的生活积极还是负面,全在父母一念之间。

04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被父母骂得想自杀是种什么体验?

其中高赞回答让人痛心且绝望。

“在我伤心难过得哭到虚脱的时候,父母却看着我说:发什么神经。”

除了上述提到的懦弱自卑型人格,语言暴力还有可能把孩子推向另一个极端。

就是把情绪转化为强烈的攻击性,杀自己,或者杀别人。

2014年,谢勇导演的戛纳国际创意节银奖作品《语言暴力》,就讲述了语言暴力和暴力伤害的关系。

影片中,他访了沈阳市少管所的几位少年犯。

他们从小被父母语言暴力对待

“猪脑子”“废物”“丢人”“你怎么不去死”。

谢勇把这几个与语言暴力相关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词,做成了“武器”。

在多年的谩骂和埋怨中,这些孩子受尽了心理上的折磨。

他们长大后变得暴戾、心狠手辣。

有抢劫,开枪的;

有用斧子,砍死对方的;

还有用水果刀,见人就捅的。

这些孩子的父母用一句句暴力语言将孩子的未来断送,也给其他人、其他家庭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你的不思索,却葬送了孩子的一生。

05

很多时候,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远比修复一个破损的成人容易得多。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认可,特别是来自父母的。当父母懂得考虑孩子的感受,多一些接纳和爱的时候,孩子必然能够更加积极面对生活。

著名心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就提到了一种和谐的亲子沟通方式: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父母要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他细观察,说出观察的结果。做好观察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下定义。

比如当老师告诉父母孩子没交作业,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又不写作业了?”

只要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有评判,就会引起孩子心中的逆反情绪。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你为什么不写作业?”这是客观的疑问,孩子就会说出,因为作业太难、太多,或者不喜欢老师等原因,父母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教育引导。

不少父母喜欢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孩子的心情。

比如,父母叫孩子打扫房间,孩子有情绪,洒了一地的水,就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这对孩子的感受是极大的伤害,也许孩子只是想偷懒,却被冠以笨、无能的标签。

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都应该说出各自的感受,父母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教育孩子不要那么懒,要是孩子还是不愿意,态度可以适当强硬点,但不能胡乱指责。

大部分父母听到一句不中听的话时,会有三种反应选择。

比如当孩子对妈妈说:“妈,你做的饭不好吃。”

第一种是愤怒,“辛辛苦苦给你做饭,还敢嫌弃饭难吃。”

第二种是推脱,指责对方。“那我不做了,你们自己做吧。”

第三种是用心体会和了解孩子们的需要,看看孩子是不是不舒服,如果一切正常,就要考虑提高一下自己的烹饪技术了。

父母不要总是意气用事,多通过沟通来发现孩子的真正需求。

清楚地告诉孩子,希望他们做什么。

比如孩子出门磨蹭,妈妈通常对孩子说:“你能不能快点呀,总是磨磨蹭蹭,每次都得催你,让人等你。”

这不是具体的要求,而是一种变相批评,也是一种利用孩子内疚心理的道德。

孩子一般听到这些,会有很强的逆反心理,继续慢慢悠悠。

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应该对孩子说:“我们快要迟到了,五分钟后出门吧。”这才是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

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孩子和父母有着多年生活经验的差距。

很多在父母看来很容易事情,对孩子来说却非常困难的。

这就需要父母多一些耐心,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仔细感受孩子的心理,分析其原因,然后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

当你做到了以上几点,就会发现,孩子并非不骂不成材,春风化雨的教导,也同样能使他茁壮成长。

每个妈妈都是个值得被温柔对待的小女孩。爱自己,你不必“为母则刚”

因为总是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别人,明明什么都不了解,但是因为长了一张嘴,所以就到处批判别人的行为,而要说经常被道德的那一定是宝妈了。

因为有了孩子以后我们的行为就会被很多人关注 ,最近看到一部电视剧《我是真的爱你》中,陈娇蕊让人看得咬牙切齿。

她本身就处于一个事业型的女强人, 虽然结婚了但是生孩子这件事并不在她的之内 ,但是因为丈夫想要所以她还是坚持生了下来,生下来之后因为本身情绪问题。

所以她没有多少奶水,婆婆更是每天指责她, 而连丈夫都开始指责她的行为和情绪,后来她忍不住说难道只有你们疼爱孩子?全天下只有我最狠心?

最后患上了产后抑郁,其实做了妈妈之后这个身份就真的会让你承受很多道德。

做了妈妈以后,你明明尽力在做一切了,但是要是孩子有一点磕碰,全世界都会批评你不会做妈妈,你明明付出了很多,但是当孩子有一点错误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指责妈妈。

所以说这个新身份让很多宝妈承受了不同的道德, 以后的宝妈甚至因为这些道德自责到患上产后抑郁,说道这里作为妈妈我真的想为妈妈们正名。

那天正在知乎上刷帖子,就看到这样一个帖子,是一个宝妈发出来的, 她说“不吃孩子的剩饭就不配当妈吗?”。

看到这里我心里一颤,因为很多老人总认为父母吃孩子的剩饭剩菜是很正常的,只是不不知道的是,这什么时候成为了影响要求了?

因为在过去年代大家都过着苦日子, 那个时候家里有好的都赶紧紧着孩子先吃,等孩子吃完了剩下的父母再吃,而后来就是养成这种不可浪费的习惯。

即便是生活好了,孩子吃不了的剩下的饭父母也都直接给吃了,不过现在很多年轻人做了父母,几乎都做不到这一点了,孩子吃剩下的就直接扔了。

这本应该是很正常的行为,这个宝妈却被家里骂不配当妈,连自己孩子都嫌弃,这根本就不适合做妈妈,网友看到之后也都纷纷表示: “这是啥?这是道德?不吃孩子剩饭咋了?我就不吃”。

1. 吃孩子剩饭容易形成细菌交叉感染

越小的孩子吃饭越脏,因为他们的咀嚼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吃东西大部分都是在边吃边流口水,而且他们的饭菜中大部分也都布满了孩子自己的口水。

说实话就算是父母看到这样的剩饭剩菜也真的是难以下咽 ,毕竟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只要不是自己的都会嫌弃,这也是很正常的。

而孩子的剩饭中大部分都是口水,这个时候宝妈在捡着吃了, 而我们在吃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将我们的口水也感染到孩子的餐具中, 这个时候就形成了细菌交叉感染。

即便是之后餐具都进行了清理,但是这种细菌的顽强能力真的让我们难以想到,所以你以为吃孩子剩饭是好事?其实对孩子伤害更大。

2. 孩子剩饭这件事本来就是错误的

再有为什么你家孩子会剩饭?这件事情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我们一直主张不铺张浪费,更是要主张光盘行动,这才是真正的不浪费。

而你家孩子经常剩饭你还每天都捡着吃了, 你认为这是正确的行为?孩子经常剩饭这就说明孩子并不知道不该浪费,孩子的三观有问题。

再有就是我们自己没有观察到孩子的饭量, 没有按照孩子的饭量给孩子盛饭 ,孩子在家里剩饭你可以吃了,但是上学以后剩饭你也跟到学校给吃了?

这种剩饭的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家长别不自知,还站在得到的制高点去道德别人。

1. 吃多少盛多少,绝不浪费

孩子一定要养成吃多少就剩多少的习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剩饭不是一个有教养的行为,去别人家吃饭或者是跟着别人出去吃饭。

要是剩饭的孩子都是会给人一种没礼貌的感觉, 因为这是对别人辛苦做出的菜的不尊重,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所以吃多少就盛多少,不要浪费,这才是正确的习惯。

你以为你能替孩子吃了就不算浪费了?孩子小时候可以,长大了你还能帮着擦屁股吗?

2. 吃饭要干净

再有就是吃饭要干净,不要吃得到处都是 ,更是要珍惜每一粒米,吃米饭之后的饭碗一定要分米不留,这才是有礼貌有规矩有教养的表现。

吃饭各种挑剔还吃得到处都是这样在饭桌上就会让人感觉没教养,所以这也是很重要的习惯。

今日话题;

你们会吃孩子剩下的饭菜吗?你们认为不吃孩子剩饭就不配做妈妈?欢迎大家屏幕下方留言!

和母亲的关系差怎么办?

01

前段时间,综艺节目《**姐的花店》片花公布,里面有一段是小S谈自己内心感受时,泪奔的话语。

她说,我被人喜欢是因为我在台上令人开心,但私底下却很没有自信,我不过是个平凡的母亲,是个中年妇女。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这个以往活泼无比,自带综艺感的女孩哭的时候,我竟然也泪流满面。

尤其是她说出那句“我就是个妈妈,我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时候,像是在说我,在说每一个故作坚强的母亲。

卸下明星的光环,小S和我们一样,是那个害怕衰老的中年人,是那个对生活无能为力的妇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为母则强”成了绝对的正确。

当妈的必须是超人,必须无所不能,必须所向披靡,必须活出姿态......

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我们自己都快相信了,逼着自己活成一支队伍。

但实际上,不是所有表面坚强的人,内心就是坚强的;不是所有搞笑的人,心里也是在笑的。

当妈后,尤其如此。

02

女人会当妈,好像是天生的。

不管你多大年纪,不管你准备好没有,不管你是不是真的会,每一个人都认为你必须会,包括你自己。

怀孕的时候,吃点垃圾食品,别人会指责你对孩子不负责任;

孩子刚出生,奶水不够,别人对你欲言又止,你自己都嫌弃自己;

孩子学走路的时候磕了一下,别人还没说“你们怎么带的孩子”,你先自责了;

开始辅导作业后,每天都是一顿怒吼,深夜看着孩子无辜的小脸,又陷入后悔。

每一个看起来像个正常人的妈妈,心里早已溃不成堤。

伊能静有一次没把小米粒放好,米粒不小心从餐椅上直接翻了下来。

她躲在没人的地方扇自己嘴巴,很多网友在下面评论“有躁郁症就去看病吧”。

我只想说,当妈的,谁没有那一刻,谁没有在责怪自己的时候,恨不得抽自己呢。

每个人都希望我们是个完美的母亲,包括我们自己。

打开手机,满屏都是“妈妈与子女是生死之交”、“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妈妈的态度决定家庭的温度”,“说错这句话就变成了父母皆祸害”。

当妈的职责太神圣了,一句话都不能说错,一件事都不能做错。

没人问过我们能不能承担,就把这样的重任给了我们。

为母则强是天生的吗?不是的。

是被逼出来的,是被期待出来的。

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永远做那个18岁,无忧无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女孩。

事实上,我们的心里,一直都是那个小女孩,从没变过。

03

这几天,有一则新闻一直在我脑海回荡:杭州张女士因为月薪3000,被未来婆婆嫌弃没有保姆工资高,让她结婚后做家庭主妇。

张女士觉得女人结婚后,也要有自己的事业和交际圈,未来婆婆以房子逼迫,说她不辞职,就不给他们在杭州买房子了。

这则新闻,把女性的婚姻困境暴露无遗。

回家带孩子,会被等同于保姆,起码的尊重都不能获取;

在职场厮杀,不一定能有成绩,还要被家人被同事嘲笑。

人生中最艰难的选择,不是在一个对的,一个错的之间选。而是在两个都是错误的选项里面,选出一个来。

我就是一名职场妈妈,经常看见孩子的身影,自责的默默流泪。

每天八点上班,女儿有时候还没醒,有时候刚刚醒。中午不回家吃饭,晚上六点回到家,女儿九点就睡觉了。

每天满打满算,我只有三个小时陪孩子的时间,只有三个小时。

下班回到家,拿出钥匙开门的时候,就能听见屋里叫妈妈的声音,原来她一直在等我回家。

可是我到了家里,有时候不得不加班一会儿,有时候还会对着一片狼藉的玩具生气,有时候不知道怎么给她高质量陪伴。

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责:我算个什么妈妈啊,世界上竟然有我这么不合格的妈妈。

物理学上有个词叫势能,高度越高,势能越大。

一个人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以后,光维持这样的势能,都需要耗费很大的能量。

更何况,周围每一个人,包括我们自己,都盼着自己能够做的好一点,再好一点。

维持“好妈妈”的人设太难了,我们都是第一次当妈啊,真的做不到尽善尽美。

04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成为母亲后,心态上有哪些变化?

高赞回答说的是:

我曾经以为,妈这种身份,应该是有对孩子的先天理解和管理自信,毕竟我们有十月怀胎的底子在。

我当时也信心满满,觉得自己不比别人笨,我能解决大部分能解决的问题。

但我现在不这么认为了,我在当妈前那点小自信,在当妈以后灰飞烟灭了。

我经常时不时地给自己制定一点,小到早睡早起,学游泳,大到我要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因为孩子的成长速度太快了,我无法接受当她在不断学习成长的时候,我还是原地踏步,除了吃喝玩乐什么都不会。

我能做的只是锻炼自己的体力和心智,当她需要我的时候,我不是那个猪队友。

当妈后,不敢死不敢病,更不敢弱。

我们必须不断成长,不断改变,才能追得上孩子的脚步。

于丹说:

孩子是可以任性的,因为他们还不谙世事;

老人是可以任性的,因为他们已洞悉世事;

而中年?

它离角色最近、离自我最远。

到了不能任性的年纪,内心却依然是那个想要任性的小姑娘。

妈妈们最爱的地方有三个,下班后的车里,没人打扰的厕所里,娃睡着后的床上。

只有这三个地方,我们可以撕下面具,揭开华丽的面纱,看看真实的自己。

那个自己,不美,不年轻,不光鲜,就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中年妇女。

那个自己,也真的很脆弱。

05

《人间失格》作者太宰治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装作老成,就传言我老成。

我装是个懒汉,就谣传我是懒惰虫。

我装不会写,人们就谣传我不会写。

我伪装成骗子,人们就说我是个骗子。

我充阔,以为我是阔佬。我故作冷淡,说我是个无情的家伙。

然而,当我真的痛苦万分,不停呻吟时,却认为我在无病呻吟。

和我们每一个妈妈的处境多像啊,都说我们是超人妈妈,但偶尔我们脆弱的时候,就变成了矫情。

小S崩溃的中,宋佳的一句话打动了我,她说:你一点也不爱自己。

真的是这样,我们爱孩子,爱家庭,爱事业,爱拼搏,唯独忘了爱自己。

我们为什么要去迎合别人的期待,为什么要努力去维持别人强加给我们的势能,为什么要用为母则强的标准约束自己?

傻孩子,你既然还是那个小女孩,就给自己一点空间,做一个敢哭敢笑,敢爱敢恨的中年少女吧。

人终其一生,都是在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挺好的。

前一阵《奇葩说》中,马薇薇用一段很真挚的话告别了舞台,也说出了每个妈妈最终应该活成的状态。

她说:

上场前,我请人定了一瓶红酒,因为我想这次,从哪里摔倒,我就从哪里躺一会儿。

这四年来,我为了迎合大家的口味不断改变,于是,我崩溃了。

今天是我的告白致辞,去他的网络暴力,去他的胜负输赢。

好了,现在我要去喝我的红酒了。

是啊,何必活的像打了鸡血,累了就歇会,想哭了就放肆一场。

生活不是剧院,我们没必要扮演一个好妈妈,好妻子。

负面情绪积累多了会决堤的,与其到了那一刻再去崩溃,不如提前让自己释放出来。

生活不只是责任与承担,还有红酒与牛排,聚会与休闲。

你不是一位完美的妈妈,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真的。

我和母亲关系非常差,只因有血缘关系无法改变,只能远离。在自己妈身上,终于明白了,人是讲缘分的,无缘,亲到血脉相连也枉然。

对于自己的母亲,真是一言难尽!非常复杂的感受。我小的时候,曾经受过她无微不至的照顾,有过幸福的时刻,因为这些温暖,每次她对我精神暴力之后,过段时间,再原谅她,再被虐,周而复始。

小时候,不管她说什么,都接受,都站在她这边,当我成为成年人后,再审视她,发现她诸多令人讨厌甚至愚蠢的地方,一开始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想和她谈,后来发现都是徒劳。实在憋的没办法了,上知乎提问,算是找了一个树洞,借以倾诉自己的痛苦!

不知该从何说起,先从她的丑行将我逼迫的歇斯底里失态的第一次说起吧!我从小是一个比较乖的女孩子,很听话,很努力,因为父母脾气不好,经常吵架,害怕之余,特别努力,希望他们能缓解,但是他们看不到。

直到大三有一次暑在家,我妈和个神经病似的,天天嫌邻居吵她,喋喋不休小声咒骂,骂的时候咬牙切齿,瞪着眼睛很狰狞凶恶丑陋的样子,却完全不自知,最后我爸出面和楼上邻居沟通一下,其实对方也没太出格,但素质也不怎么高,加上我爸被我妈唠叨的其实也很烦躁了。

大家都情绪不佳的情况下,有了口角,我妈这种在家霸道,出门胆小的丑陋面目被我看了个一清二楚,在这种情况下,她还不断扇风点火,一个劲撺掇,可见这个女人是有多么的蠢!

最后我爸脾气比较暴躁,回家拿菜刀了,眼看要打起来,最后以我的歇斯底里哭泣和其他邻居规劝收场,可恨的是,关起门回家,她还在叨叨,最后我狂怒忤逆的指着她鼻子骂了她!

当时完全不受我自己情绪控制,一个二十岁的乖乖女大学生,指着亲妈鼻子骂了半个小时,可以说和神经病没什么区别!但只有这样,她才消停了!不再撺掇我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