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值业务费plus会员费是什么

2.沙尘暴 发源地

3.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白银市天气预报一周七天_白银天气预报7天查询

在甘肃白银市举办的这场马拉松比赛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关注,5月22日,这场由172名参赛者组成的马拉松赛事在白银市拉开帷幕,但是却又21名马拉松运动员永远的留在了赛道上,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一位遇难者的女儿通过视频认出了自己的父亲,同时还向这场马拉松主办者,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为什么参赛者在遇难后没有第一时间和家属取得联系?赛程的应急预案是怎样的?为什么极端的天气没有预警?为什么没有发布情况说明?遇难者家属赶到现场的时候为什么找不到具体的联络人?

一、为什么没有针对恶劣天气的应急预案?

山地马拉松不同于常规的马拉松。我们都知道马拉松是个非常耗费体力,而且耗时比较长的运动,这次的山地马拉松举办地是在甘肃的白银市,我们都知道这个地区是以山地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可能遇到的条件都应该考虑在内,但是主办方似乎并没有针对恶劣天气的应急预案。

二、为什么没有关注天气情况?

别说是这样一场规模庞大的赛事了,就连我们每个人日常出门看一下天气,似乎也成为了惯例, 但是在这场马拉松举办之前,主办方根本没有关注到天气的变化情况,更不要说提醒参赛者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预防准备。初次之外,主办方也没有提供足够的赛事后勤和辅助措施。在比赛开始的时候已经狂风大作,但是还要继续进行,最终酿成了悲剧。

三、希望能吸取教训。

这场马拉松赛事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同时也希望以后在进行大规模的赛事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有危险情况的时候及时叫停活动,保障参赛人员的人身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增值业务费plus会员费是什么

甘肃>白银>靖远 天气预报

25日(明天)

小雨转多云20℃/14℃

26日(后天)

多云23℃/14℃

27日(周六)

多云转小雨25℃/15℃

沙尘暴 发源地

1、意思见下面:移动plus会员的意思是用户办理相关业务就可以领取专享权益:通讯权益、生活权益、专属权益、会员专享活动等。中国移动网上营业厅,是中国移动通信提供给客户进行业务受理、营销推广、信息查询的网上自助平台。

2、中国移动plus会员收费。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移动plus一款增值服务,plus是移动公司推出的一款增值服务,即办理Plus的会员,用户每月可领取众多会员专享权益,是一款非常划算的增值服务。

3、江苏移动掌厅Plus会员是江苏移动推出的一款增值服务,办理掌厅Plus会员,用户每月可领取众多会员专享权益:通讯权益、生活权益、专属权益、会员专享活动等。

4、移动plus会员费通常来说,您可以直接拨打移动的客服电话来咨询您当前的plus会员的相关资费情况,也可以直接到运营大厅来查询当前的会费。

5、中国联通PLUS会员(简称“联通PLUS会员”)是中国联通为满足全网不同档位用户需求,结合联通自有创新产品、异业生态权益、特色会员活动等内容推出的系列会员产品。白银会员年卡99元/年;黄金会员有月卡29元/月和年卡299元/年。

6、增值业务费指运营商办理的某项除SIM卡以外其他的一些另加的业务,如GPRS上网、短信套餐业务、天气预报等。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一、源地

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源地主要有撒哈拉沙漠,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也是沙尘暴天气的源地之一。

二、原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5、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6、在沙漠地区种植适宜沙漠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如沙棘等,形成地被植物层,从而改善地被环境,固定土壤,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小气候环境。

7、在沙漠边缘种植乡土品种的低矮灌木和小乔木,改善植被分布。

扩展资料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世纪~1949年的2154年间,我国发生沙尘暴70次,平均31年发生一次。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沙尘暴发生次数却迅速增加,并且我国沙尘暴出现了发生时间早、影响范围大等新动向。

我国沙尘暴发生的空间规律是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和华北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沙尘暴在发生时间上表现为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据赵景波等对我国494例载有月份的沙尘暴记录统计表明,沙尘暴主要出现在2~5月份,占总数的78. 3%,其中又以3~4月份最频繁,占总数的49.2%,2月、5月次之,其它月份较少。沙尘暴发生的日变化表现为主要集中在中午至傍晚,夜间至午前则相对较少。

作为一个深受沙尘暴之害的国家,中国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沙尘暴监测站。这个监测站位于中国西部省份宁夏,占地2平方公里。据称,这个监测站将在沙尘和沙漠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百度百科-沙尘暴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

甘肃省现有兰州、西峰、天水、平凉、武威、张掖、酒泉7个地下水动态监测站,共390个监测点,其中,国家级监测点58个。各分站隶属情况:兰州、西峰监测站隶属于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平凉、天水监测站隶属于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武威、张掖监测站隶属于省地矿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酒泉监测站隶属于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见表)。地质环境监测院仅对其进行业务管理,资料除直属的兰州站、西峰站全部资料归档属于监测院管理外,其他各分站仅提供国测点动态监测资料、年报和水情通报,各类原始资料和省测点资料归属地各地勘院管理。

二、监测网点建设情况

全省地下水监测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黄河流域,监测面积为15877.3km2,占全省国土资源总面积的3.50%。其中,酒泉、张掖、武威站属区域性监测站,位于北大河、黑河和石羊河,控制面积分别为282.80km2、8288km2、6380km2;其余各站均为城市水源地监测,监测控制面积较小,共926.5km2,其中,兰州400km2,天水88.5km2,陇西60km2,平凉67km2,西峰311km2。截至2008年末,全省共有地下水监测点390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58个,省级监测点315个,地级监测点17个。

从左至右:副院长兼副总工程师余志山、副院长兼纪委书记孙於春、院长黎志恒、党委书记邓国强、副院长兼总工程师赵成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队伍现状表

三、监测装(设)备配备现状

甘肃省的地质环境监测的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依靠人工实地测量,测量装备均采用万用表、电线,监测数据采用人工填写,最后有专人负责录入计算机。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2008年甘肃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具体业务仍由兰州中心气象台和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两家承担。时间为5月1日至9月30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重点区域为兰州、陇南、天水、甘南、临夏、定西、平凉、庆阳和白银9个地区。

(一)预警数据传输

气象数据和预警产品主要通过2M专线以专线方式传输,预警产品以甘肃省气象局和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的名义联合发布,以手机短信、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发布。

在气象数据的传输频率上,兰州中心气象台在无降雨、小雨和中雨日,每天下午16:00~17:00通过2M专线将全省范围内的降水预报数据传输传到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预警中心;在大雨、暴雨、特大暴雨和持续连阴雨日,每天上午9:00~10:00、下午16:00~17:00将数据传输传到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预警中心。

(二)预报预警流程

1.收到兰州中心气象台发来的甘肃省境内未来24小时降雨预报数据以及前期实际降雨数据半小时内,监测院预报组根据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甘肃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图等,结合当天的预报降水量、降水区域,以及降水累加值等资料,在已确定的降雨特征值基础上,分析判断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空间范围及其可能性程度,进行预报预警等级划分。

2.监测院预报组将预报预警结果与监测院预报预警课题组会商,最终确定预报范围和级别。

3.将预报预警范围和级别报院主管领导签发,并报省国土资源厅主管部门审批。

4.将预报预警结果通过2M专线传输到兰州中心气象台。

5.兰州中心气象台制作气象预报节目时,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结果主要通过甘肃电视台20点的天气预报节目发布,同时通过短信、广播电台和甘肃省气象局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

6.省国土资源厅,通过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网站和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网站向社会公众发布,同时通过电话、短信、传真、E-mail等方式将预报预警结果通知预警地区国土资源局。

最后,兰州中心气象台和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存档。

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

2008年度发布地质环境公报1份,地下水动态监测年报7份,水情通报7份。在2008年主汛期,共发布了34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产品,其中Ⅲ级28次,Ⅳ级6次,成功预报20次。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根据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启动“群测群防”等防灾体系,有效地减少了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2008年主汛期,全省未发生一起一次亡及失踪10人以上的重大地质灾害。

六、法制建设

1.《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12月2日。

2.《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意见》,甘政发〔200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