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91 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有哪些亮点?

2.族裔和性别议题交织下的青春片

3.可爱到犯规皮克斯当之无愧爆款制造机

4.如何评价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令人深刻的故事有哪些?

5.不想孩子胆小懦弱,就看这15部动画片

奥斯卡短片 包宝宝影评_

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于北京时间2月25日在洛杉矶好莱坞落下帷幕,这一届被称为奥斯卡的“小年”,虽然总体来说没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依旧有好几个亮点,下面小编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吧。

亮点一:没有主持人。原本是凯文·哈特当主持人的,但他因为一些不良言论以及人设有些崩塌最后选择退出奥斯卡舞台,早知道作为奥斯卡的主持人是要有一定资历的,一时间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为此只能空席以待,好在当时现场有很多明星亮相助力,让现场气氛活跃起来,这一件乌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亮点二:Lady GaGa的人生巅峰专场。集格莱美、奥 ?斯卡、金球奖这三项大奖于一身的Lady GaGa,曾经被人嘲笑的她如今用行动证明了她自己,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原创歌曲这双重大奖花落她家。

亮点三:这是对中国人而言的最大亮点,由阿里影业联合出品的《绿皮书》获得最佳影片的大奖,这无疑打脸那些不看好中国进军好莱坞的人。

第 91 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有哪些亮点?

应该给与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适度接处外面的世界,结交属于自己朋友,让孩子对外面有一个了解的过程。

比如动画片中包宝宝正在快速成长,他渴望结交朋友,渴望探索屋外广阔的世界,母亲却怕他会受到伤害,一次又一次地阻拦在他身前,而这样是不对的。

青春期,成长是无法阻止的。包宝宝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里,吃零售、打电话,房间墙上贴着各种海报,床上零售、杂物乱放。

母亲没有敲门就打开房门,包宝宝很生气,像是别人窥探了自己的秘密,粗暴地把母亲拒之门外;母亲做了一桌子好菜,包宝宝却一口不吃,和朋友玩去了。母亲感觉失落又无奈。

家庭教育中,丈夫和父亲的缺位也是比较明显的问题,纵观影片,丈夫和父亲角色的占比少得可怜,几乎完全没有参与到家庭关系中来。包括现在也是这样,很多父亲工作忙,在夫妻沟通和孩子教育上的角色是缺失的。妻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丈夫的温暖,进而将所有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出现一种病态的占有和控制欲望,使孩子性格出现了很多缺陷。

而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影片中亲子关系的状态。从影片中可以看到,妈妈那么爱包宝宝,两人却很少有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往往是包宝宝犯了错,妈妈就告诉他这样做不行,那样做是被禁止的。妈妈说,孩子听。妈妈没有倾听孩子的意愿,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什么。孩子也很少去体谅妈妈的辛苦,赌气撒娇,使家庭关系紧张。

影片点评:

《包宝宝》就是一部引发我思考的优秀短片。这部短片上映于2018年,在2019年荣获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全片片长全长不到8分钟,却用独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东方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特有模式。

网络上虽然有一些对剧情、人设“刻板化”的批评之声,但更多的人认为它的获奖是实至名归的:

年轻的女导演石之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模板,通过镜头语言重新解构亲子关系,呼吁大家开始反思一些之前熟视无睹的问题,提倡家庭之爱也要保留边界,要让父母和孩子都能够活出自己。

族裔和性别议题交织下的青春片

奥斯卡颁奖典礼可以说是世界**人的盛会,其所颁发的奖项——奥斯卡金像奖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奖项,所有**人都以能够参加此次盛会为荣。作为一个权威的**盛会,奥斯卡每年的颁奖典礼都举行地格外隆重、盛大、且充满亮点。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也不例外,无论是它的舞台构建,还是它的主持人设置,亦或是此次的获奖对象,都是亮点满满,充满看点。

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亮点之一就是它的舞台设计,其舞台中央放置了一个白色卷发的框架,这样的设计激发了众多网友的兴趣,网友们纷纷调侃这个舞台设计的灵感应该来源于特朗普的发型。可见,这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可谓是煞费苦心了。

众所周知,除了1989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没有用主持人以外,此后的每一届奥斯卡都有主持人。但令人惊奇地是,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竟然没有主持人。虽然其没有用主持人,但它用了另外一种方式:由出席者代替主持人串场。这样的设置很好地弥补了没有主持人的缺憾,甚至成为了此次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一大亮点。

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吸睛的莫过于Lady Gaga。颁奖典礼上,她以致敬奥黛丽赫本的造型以及脖子上价值两亿的项链收获了极大的关注。随着颁奖典礼的进行,她的服装造型也引发了各国网友的讨论。其实,Lady Gaga能够成为本届奥斯卡的最大亮点还在于她的成就。她首次涉足**界,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好成绩。虽然她最后并没有拿下这个奖,但她以歌曲《Shallow》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对她来说,这也是算是成绩斐然。

总的来说,本届奥斯卡还是充满亮点的,对于**爱好者来说,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直播依然不容错过。

可爱到犯规皮克斯当之无愧爆款制造机

自从皮克斯动画**《青春变形记》(TurningRed)3月份在Disney+上线后,不少观众就被那只毛茸茸的红色小熊猫迷住了。短短一周内,它的形象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上成功“出圈”。

《青春变形记》之所以在中国的讨论度这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这部**的创作者石之予(DomeeShi)是一位华裔女性,她曾因探讨中国式亲子关系的动画短片《包宝宝》获得过奥斯卡奖。

作为石之予的长片处女作,《青春变形记》将故事的背景放在2002年,讲述了生活在多伦多的华裔女孩小美一觉睡醒发现自己变成了红熊猫的故事。**除了加入不少中国文化元素之外,还充满了怀旧感,让已经成年的观众看后也很容易想起自己的青春期。

《青春变形记》并非第一部饱含中国元素的美式动画片,1998年的《花木兰》和2005年的《功夫熊猫》都曾获得全球范围内的成功。不同于这两部作品将中国文化作为“奇观”来展示,《青春变形记》着重展现的是中国式的家庭关系,全片以小美和母亲的矛盾为核心,在族裔和性别议题的交织中,讲述了一个几乎可以作为文化研究样板的成长故事。

毫无疑问,《青春变形记》是一部地道的成长片,其英文名“TurningRed”可以直译为“变红”,既可以理解为小美因为家族遗传在一定的年纪会变成红熊猫,也可以理解为她的月经初潮。

**伊始,小美出场就做了一番自我介绍,她是一个典型的处处要求完美的移民家庭的小女孩。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才了解到在完美的背后,小美也有叛逆的一面,她和自己的三位好姐妹都是男团组合4TOWN的粉丝,她们梦想有朝一日可以观看偶像的演唱会。

某天,小美意外发现自己开始对男孩产生朦胧的欲望,她将自己的幻想画了出来。结果被母亲看到,大闹了一通,小美感到颜面尽失……第二天一早,她就变成了红熊猫,更惊人的是,这种“异化”竟然来自母亲家族的传统。

13岁的小美原本平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她无法接受身体的变化,觉得自己变成了野兽,害怕旁人知道,只能躲藏起来。母亲最初以为小美是“初潮”到来,直到发现了红熊猫,才不得不揭开家族秘密,最后还不忘补充一句:小美必须在月圆之日参加法事,将“熊猫”封印起来,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看似充满了奇幻色彩,其实反映的是不少女孩成长路上的真实状况,进入青春期后,女孩们面对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压抑不住内心对性的好奇,这个过程与小美遭遇的困境是一致的,只是**以“变熊猫”这样的桥段强化了这一点。

有趣的是,小美家族之所以拥有“变熊猫”的传统,是因为祖先新怡在没有男性庇护之后,为了保护族人修成了法术,这种法术传女不传男,具有十分正面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家族里的女人却对此讳莫如深,认为将“熊猫”压抑下去才是正确的选择。

**几次交代,“红熊猫”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才会出现的,因此是不好的东西,很难控制,可见人们对“红熊猫”态度的变化与父权文化里的“厌女”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谓的“红熊猫”既象征着女性力量,也代表着人们对此的恐惧,所幸小美在朋友的鼓励下渐渐接受了自己的身体,并决定放弃法事,与自己的“红熊猫”共处。

**的结尾处,小美和母亲和解,原来母亲也曾有叛逆的一面,为了和父亲结婚不惜与外婆对抗。在新怡的幻境里,小美发现了少女时代的母亲,她们终于结成了女性的共同体。小美以实际行动向家人证明自己拥有强大的控制力,也彰显出新一代女性对自己的接纳。

小美的华裔身份是这部**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看点,**细腻地表现了小美如何在一个跨文化的环境里建立自我认同的过程。最初,小美对自己的变化很自卑,想要躲避所有人,是三个好朋友接纳了她,让她有勇气回到校园。

让小美没有想到的是,当她可以变成“红熊猫”的秘密泄露后,她却因此成为校园里的风云人物,比起那个事事完美的学霸,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却更喜欢一只硕大的萌熊。不仅如此,小美借助自身优势开发出一系列与“红熊猫”有关的“周边”售卖给同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筹到了购买演唱会门票的费用。

短短的一周,小美经历了从为身体感到羞愧转变成为自信的过程,还开始身体力行地拥抱代表西方的“商业文明”。其实,正是多伦多这座移民城市的多元文化,让小美的“异化”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喜爱,也让她开始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感到自豪。这种设定固然可以说是一种人为营造的“乌托邦”,却也给出了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处理矛盾和差异时一个温暖的解决方案。

此外,家庭关系显然是导演石之予探讨的一个“母题”,她的前作《包宝宝》就讲述了一个华人母亲的故事,当她发现自己养大的包子孩子要离开自己的时候,竟然选择将其吞了下去。

小美是接受西方式教育长大的,她同时也认同自己民族的文化,愿意将业余时间奉献给家族的庙宇。但外婆和母亲却要求小美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这让她感到痛苦。**一开始她就立下了“做自己”的愿望,在结尾处完成了对上代人的叛逆,真正长大成人。

《青春变形记》借助可爱的形象传递出一种朴素的普适的价值观,并试图深入探讨华人的人情与,它虽然简单,却不失为后“全球化”时代一个让人欣慰的寓言。它告诉我们,身份的壁垒最终可以被理解和爱化解。

林小文

如何评价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令人深刻的故事有哪些?

可爱到犯规皮克斯当之无愧爆款制造机

谁不想抱着这么大一只毛绒绒使劲rua呢!

可爱到犯规!Pixar首部以华人为主角的**。

皮克斯新片《青春变形记》来啦!

欢乐有爱!处于青春期的小女孩小美,当她心情激动时,就会变成一只巨型的红色小熊猫,超萌超可爱!当她心平气和时,才能变回人类。不过,这一奇妙能力给小美的生活带来了尴尬和烦恼。

萌死了!!!我朋友要是变小熊猫,我估计能吸秃她。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导演石之予自编自导,吴珊卓参与配音。

不想孩子胆小懦弱,就看这15部动画片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纪伯伦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编自作家吴晓乐的同名。书中深刻描述了家庭中,因追逐分数的考试制度而扭曲的亲子关系,以及单一的成功价值观忽略了个体差异性的高压社会。

最近,备受关注的第91届奥斯卡奖项名单揭晓,苦于华语**获奖不多,中国影迷的期盼一年比一年更甚。

然而在今年,情况出现了大改观,由华裔导演拍摄的动画短片《包宝宝》,喜摘最佳动画“小金人”奖。消息一出,一片哗然。

这部时长不足8分钟的短片,没有一句对白,却让中国式亲子关系在网上引发热议。

短片的主角是一位母亲,一天,她意外收获了由一枚包子变成的小男孩,点燃了她做母亲的热情。

她每天把“新儿子”捧在手心里,给予他悉心的照料,洗澡、喂食、逛街。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妈妈满是欣慰,也因孩子慢慢长大,妈妈的痛苦也随之来临。一天,“包子宝宝”想加入踢球的小伙伴,妈妈生怕他受伤,便阻止了他。

回家路上,生气的他不再吃妈妈递来的面包,两人开始有了第一次分歧。渐渐地,不满被控制的“包子宝宝”,有了自己生活,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被冷落的妈妈想挽回,可“包子宝宝”却视而不见,每天和朋友出去兜风。看着渐行渐远的儿子,妈妈非常气愤,认为儿子翅膀硬了,开始不听话了。

终于有一天,“包子宝宝”回家了,母亲满心欢喜开了门,却迎来了他的新女朋友。更让她崩溃的是,“包子宝宝”是回来收拾东西,离开家。

难以接受现实的母亲去阻拦,她不愿看到儿子不听话,更不愿儿子“逃出自己手掌心”。几次把儿子拉回来,但都无果,在“包子宝宝”再一次想要离开时,着急的母亲,做出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她一把攥住“包子宝宝”,张开大嘴,一口把儿子吃了下去。

看到这惊人的一幕,我突然呆住了,脊背一直冒冷汗,这位母亲的“掌控欲”直接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传到网上,立刻引来了大批网友围观,很多网友都看哭了,直言找到自己家庭的影子。

和短片不同的是,生活中的孩子们并没有被吃掉,但父母过分的掌控欲,也在无形中“吃掉了”孩子的人生。很多父母不解,为何自己的付出没养出感恩的孩子,反而给亲子关系带来困扰。

其实是没有明白,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在踏入社会,经历碰撞的过程中成长,而不是在父母的控制中长大。

真正的教育,是懂得撒开手,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扩展资料: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本剧由六位编剧将书中的九个故事改编成五个单元:《妈妈的遥控器》(编剧/蒋友竹)、《猫的孩子》(编剧/简士耕)、《茉莉的最后一天》(编剧/洪兹盈)、《孔雀》和《必须过动》(编剧/夏康真、费工怡、马千代)。

跳脱一般亲子关系和教育题材常用的温情喊话窠臼,改编后的故事加入微科幻元素,让写实的生活日常,成了含有警世智慧的寓言。

在家陪孩子一起看高质量的动画短片吧。今天我整理了15部奥斯卡动画短片,超级适合爸爸妈妈陪娃一起观看哦

《鹬》

豆瓣评分:9.3分

时长:6分钟

舍得放手,孩子才学得会独立

《神奇飞书》

豆瓣评分:8.4分

时长:15分钟

献给爱看书的人们

《月神》

豆瓣评分:9.0

时长:7分钟

继承和改变,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包宝宝》

豆瓣评分:7.6

时长:8分钟

一个可爱又充满感动的故事。

《兔耳袋狸》

豆瓣评分:8.5

时长:8分钟

这是一个永不言弃的故事,也是关于守护和责任的故事。

《远在天边》

豆瓣评分:8.9

时长:24分钟

一次奇幻旅程,一份治愈温情

《鸟!鸟!鸟》

豆瓣评分:8.7

时长:3分钟

简单的情节确蕴含深刻的寓意。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看动画片时,连续观看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每天看电视,也最好控制在1小时以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