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国外大学上和中国有关的课程是怎样的感受?

2.文学是**之父咋看

霸王别姬影评知乎全文_霸王别姬影评知乎

1、《战狼》。

《战狼》是由吴京执导的现代军事战争片,该片由吴京、余男、倪大红、斯科特·阿金斯、周晓鸥等主演。

该影片属于国内首部3D动作战争**,历时七年全力打造,《战狼》真实呈现了一场中外边境战争,也让堪称“东方之狼”的特种兵战队及高能战士首次登陆大银幕。讲述的是小人物成长为拯救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孤胆英雄的故事。

截至2020年6月,腾讯可以免费观看。

2、《夏洛特烦恼》

《夏洛特烦恼》(Goodbye Mr. Loser)是由开心麻花、新丽**和腾讯联合出品,闫非、彭大魔执导,沈腾、马丽、尹正、王智及艾伦联袂主演的喜剧**,于2015年9月30日全国公映。

该片改编自“开心麻花”同名舞台剧,讲述了夏洛在大闹初恋婚礼后意外重返青春并最终领悟人生、找回真爱的故事。

截至2020年6月,腾讯可以免费观看。

3、《建军大业》

《建军大业》是“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片。由刘伟强执导,韩三平担任总策划及艺术总监,黄建新监制,刘烨、朱亚文、黄志忠、王景春、欧豪、刘昊然、马天宇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八一南昌起义,从而创建中国***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

截至2020年6月,腾讯可以免费观看。

4、《美人鱼》

《美人鱼》是由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星辉海外有限公司等出品的爱情喜剧片,由周星驰执导兼编剧,邓超、罗志祥、张雨绮、林允领衔主演。

该片讲述了富豪刘轩与为了拯救同族前往刺杀他的美人鱼珊珊坠入爱河,谱写了一段人鱼爱情童话的故事。该片于2016年2月8日在中国内地、香港同步上映。

截至2020年6月,腾讯可以免费观看。

5、《追龙》

《追龙》是由银都机构有限公司出品的动作犯罪片,由王晶、关智耀执导,甄子丹领衔主演、刘德华特别演出、郑则仕、姜皓文、刘浩龙、胡然、徐冬冬等联合主演。该片于2017年9月30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讲述了能打敢拼的伍世豪从汕头偷渡来到香港为了长久生存之道,他与心思缜密的探长雷洛联手制霸香港的故事。

截至2020年6月,腾讯可以免费观看。

在国外大学上和中国有关的课程是怎样的感受?

文/陈曦

看惯了千篇一律的网红脸,曾经“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传统美被“欧式双眼皮、高鼻梁尖下巴”的被扭曲的审美观所替代。不知从何时起,**电视剧中的美人们,纷纷戴上了美瞳睫毛,画着韩式粗眉,满脸的胶原蛋白,一颦一笑都充满尴尬的僵硬感,让人不禁唏嘘,美人虽美矣,绝色却不再。

在绝色美人中,有这样一种美人,她们往往有种超越性别的美,举手投足间有着绝世而独立的清冷,一颦一笑却带着牵动人心的。自从香奈儿自立品牌将女人从紧身束腰的扭曲束缚中解放出来,YSL设计出Le Smoking吸烟装将这一风潮推向更甚之后,中性美已经成为跨越时尚界、界的一种美的标杆。

而影像中的那些中性美人,最是让人魂牵梦萦。

亦舒曾这样评价林青霞: “她的漂亮不在五官之间,而是一切皆尽善尽美,连鬓脚、耳珠、眉毛、牙齿、手指、肩膀,甚至是双脚与脚趾,都无瑕可击。” 能得到毒舌亦舒如此高的赞誉,可见林青霞的美有多惊人。她的美清冷中带着霸气,既有男儿不凡的气度,又有女子我见犹怜的美貌。这样的容颜,岂一个美可形容?

很多人见识到林青霞霸气的中性美是从经典的东方不败形象开始,可是从那之前,她已塑造了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中性美人形象。

17年,20出头的林青霞已在李翰祥执导的《金玉良缘红楼梦》中反串了贾宝玉,白先勇称之有着“谪仙的灵气”。剧中林青霞将贾宝玉演得俊逸非凡,虽然演技稍显稚嫩,但塑造出的形象竟褪去了俗套的脂粉气,丝毫没有反串的违和感。

1986年,林青霞在《刀马旦》中再次饰演了军装加身的督军女儿。俏丽的短发,挺正的军装,巾帼不让须眉。这是林青霞第一次让我惊艳到无法忘记的形象,你能想象一个十足男儿打扮的形象竟然有着盈盈一握楚宫腰么?极致的帅气与相碰撞,竟然让同剧中冷艳的钟楚红和娇憨的叶倩文黯然失色。

1992年,林青霞出演了徐克执导的《东方不败》系列,在她之前,东方不败在世人的眼中总有种非男非女般阴阳怪气之感。但经过徐克的大胆改编,这两部**竟塑造了史上最经典的东方不败形象。

斜飞入鬓的剑眉,随风起舞的长发,随意披身的红衣,仰头饮酒的姿态,这样亦正亦邪的东方不败,后人还如何超越?

霸业起,红尘薄,不胜人间一场醉。

在我小到还没能树立起完整的审美观的时候,我就被王祖贤的美惊艳到了。该怎么形容呢,王祖贤的美,比林青霞更加耀眼,就像倪匡所说: “艳光四射,不可逼视” 。她的美,是风华绝代,是一种让人无力抵抗的吸引力,浓密英气的眉,颜色偏淡的瞳孔,眼波流转,神情慵懒,却魅惑人心,极富挑逗之意。如果说林青霞以其潇洒的气质塑造了一个霸气不羁的江湖霸主,那么王祖贤就是彻底模糊了男女之别,在清丽脱俗的美和飒爽之间随意切换。

徐克成就了一个林青霞版的东方不败,也成就了一个王祖贤版的聂小倩。

但今天不谈聂小倩,谈谈那些王祖贤塑造出惊艳了时光的中性美人。

徐克版《东方不败》成功塑造了林青霞东方不败的形象,但在《东方不败 2 风云再起》中,那个为引出退隐江湖的东方不败从而扮爱人的雪千寻同样让人难以忘怀。面对倭寇的袭击临危不惧,面对忍者的潜伏敏锐机警,举手投足充满了“女儿身,男儿志”的豪放之气。

虽没有林青霞的霸气,却赢在誓死追随的深情。本是无坚不摧的男儿形象,却在见到重出江湖的东方不败时秒变痴情女儿身,而剧中两人的欢爱缠绵也成了最经典最唯美的“百合场景”。

在王祖贤慢慢淡出圈之后,2001年,《游园惊梦》上映,王祖贤将一个文艺而与时俱进的“男人”荣兰演绎地淋漓尽致。在封建的旧社会逐渐没落的年代,作为家道中落的世家**,荣兰迷恋着擅唱昆曲后嫁入荣家为妾的歌姬翠华,她迷恋她吸时身上颓废的气息,迷恋她萦绕周身的香水气,她穿着新式西装,梳着“all back”背头,着迷地贪恋将女子风情演绎到极致的翠华。

深锁空庭的绝代佳人翠花的美,只有荣兰最懂,这时候的荣兰,是《牡丹亭》中的柳梦梅,而翠花则是她心心念念的杜丽娘。直到荣兰遇到吴彦祖饰演的刑老师,将她女人深处最原始的欲望勾引而出,这时候的荣兰,天真又妩媚,又变成一个陷入恋爱的女人,两种极致无缝对接,演技不可谓不传神。

竟有人可以同时将男人的豪放不羁气质和女人的娇羞善妒的气质完美消化融合,这样的女人,已是风华绝代不足以形容。

张国荣的美,超越性别和,即使是知乎上出了名的毒舌点评美人的“恶意莱斯特”都称之为“绝代佳人”。他的美,不论在圈还是现实中,都带起了一股中性美的风潮。 一部《霸王别姬》,一生爱恨纠缠,哥哥之后,再无蝶衣。

经典的角色大多痴情不悔,《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也是如此,小楼霸气,蝶衣多情。从还是小豆子开始,柔和的外表下就隐藏着一颗倔强不屈的心。不妥协,不将就,这样的性格在动荡的战火年代注定要比圆滑的人吃更多地苦。舞台上是无怨无悔追随霸王的虞姬,舞台下是痴恋小楼的蝶衣。他始终坚持着和小楼的承诺,说好唱一辈子的戏,一辈子,差一天,一个月,一年……都不算是一辈子。

可惜痴心错付,最终不疯魔不成活。

而现实生活中的张国荣,同样风华绝代,同样温润如玉,同样令人为之倾倒。这样的美人,无关性别,无关岁月。

论样貌,梅艳芳五官并不属惊艳;论气质,却无人能及;论演技,更是细腻脱俗。你很难用一个词语去界定梅姑的美,她是有情有义的大姐大,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女郎,是演技细腻的教科书,更是时光冲不淡的个性美人。

《胭脂扣》中,她情深不寿,携一腔痴情于人间徘徊,盼良人再聚。那段时光中的梅姑,一身旗袍袅袅婷婷,眼神哀怨神情戚戚,是一个为爱而生、为爱赴死的奇女子。

到了《新仙鹤神针》中,梅姑摇身一变,化身义薄云天的白云飞,武林纷争四起,江湖豪侠群集。 徐克**讲求飘逸的灵气,在我看来,梅姑塑造的白云飞最大程度地还原了这种难以捉摸的仙气。 影片中的白云飞手持长笛,以仙鹤为坐骑,在群雄争斗中翩跹而来,她有江湖儿女的忠肝义胆,又有寡居隐士的出尘绝逸。

我其实并不懂金庸、古龙的江湖,看武侠剧多数也是凑个热闹,但梅姑版的白云飞,正直、侠义、知恩图报、寡言却古道热肠,帅气造型直接秒杀剧中的梁朝伟。这形象和我心中的大侠形象不谋而合,所以《新仙鹤神针》虽只看过一遍,至今仍清晰记得白云飞驾鹤而来的惊艳之感。

肤如凝脂,领如蝤蛴,说的就是张敏这样的女人吧。 据说在盘点和周星驰合作过的女演员时,她是唯一一个没有被扮丑的女星,可见她的美有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清冷之气。

张敏的作品不多,多数作品的造型都极尽妖娆之能事,比如1992年版《武状元苏乞儿》中塑造绝代倾城的紫衣如霜。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在1993年版的《倚天屠龙记》中饰演的魔教教主赵敏,发髻高挽,造型利落,嗔笑之间却凭添女儿娇憨仪态。

在影片的最后,赵敏一身白袍,骑着白马,回眸冲着张无忌嫣然一笑,叫他到大都寻她。据说这个开放性的结局会在第二部中有所交代,可是此后20年却再无续集音讯。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圆满的缺憾,让影片最后的这一回眸成为经典。

中性美并不是近现代才出现的产物。在我国,虽然古时男女服装区分严格,但仍有一些美人展现出其不羁的风格,比如名妓才女柳如是,好着男装,与其丈夫泛舟吟诗,潇洒恣意;再如花木兰代父从军,女中豪杰,名垂青史。

我们之所以怀念那些被影像塑造出的中性美人,是因为在整容成瘾,网红脸盲的现代,这种天然去雕饰的中性之美已少之又少。

旧时影像中塑造出的中性美人,性格或亦正亦邪、或快意恩仇、或潇洒不羁,唯一不变的是,她们都有有一股灵气而不矫揉造作的美。

这些旧时光里的中性美人,哪一个撩动了你的心?

文学是**之父咋看

棕榈天团一百问是我们新开设的一个栏目。在这里,棕榈天团(Service团队的班主任和导师们)将会为你解答关于留学的所有疑惑,从GMAT升仙 Tips到房租,学费,异地恋难题?每周二,周四,我们都会精选一个问题,由学长学姐为你走心解答/吐槽。

也欢迎你在文章末尾留言,告诉我们你想知道的一切关于留学的问题。这些答案也会同步更新于棕榈天团的知乎机构账号“棕榈大道”,也欢迎知乎小伙伴关注我们的账号并向我们提问哦!

今日话题:

在国外大学上和中国有关的课程是怎样的感受?

两年前我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有幸上过一门《中国**》,不光看**看得很开心,甚至完全重塑了我对中国这个国家的认识,和我的世界观。

老师叫Corey,毕业于金史密斯,专业是东亚研究的中国方向,曾经在清华和复旦留学,中文说得非常好。大多数英国老师连拼出我们的名字都很困难,而 Corey甚至可以准确地念出每个字的音调。英文是没有音调的,所以中文的发音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真的很难。

上课研究的**集中在2000年以后,我们几个中国学生都觉得非常遗憾,因为错过了《霸王别姬》。在我们心里,《霸王别姬》是中国影史当之无愧的 TOP 3,给外国同学看,长脸。

Corey选的**,每一部都有深意,有的反映中国的社会问题,有的代表了中国**的转型。我尽量回忆了一下上课看过的**,可能会有遗漏:《苹果》,《盲井》,《英雄》,《老狗》,《天注定》,《归途列车》,《三峡好人》,《南京南京》,《十七岁的单车》。

为什么说这门课重塑了我的世界观呢,其实在出国以前,我像所有年轻的小愤青一样,对国内的社会环境有着诸多的不满,环境污染,应试教育,人口素质,拜金主义?让人感到悲观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Corey讲的是中国**,却又透过这些**,向我们解析了中国的社会和历史。在那堂**课上,我第一次知道,是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才有了中华民族的概念,这场战争凝聚起了这个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民。我第一次听到有人将中国历史划分成“Mao era”和“Post-Mao era”,第一次见到了“Post-Socialism”和“Post-Communism”这样的单词。

我终于开始理解那些我曾经觉得反感的事情。中国人经历了太多苦难,好不容易才吃饱了饭。晚清的积贫积弱,近代的战乱,后来的人祸,太多原因导致了人民的贫穷与教育的缺失,所以才造就了那些公车上不让座就打人的大爷,那些爱贪小便宜的大妈大婶。我依然反感他们的行为,但是我终于明白了,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人。

Corey讲当代中国人的混乱与迷茫,是精神世界的混乱与迷茫。人们生在社会主义的红旗下,一夜之间,改革开放,能抓耗子都是好猫,资本主义的思想开始涌入。曾经的老大哥苏联早已倒下,再也没有任何过来人的经验可以参考。没有人知道中国会变成什么样,没有人知道这条路通往哪里,一切都是未知。Corey说得最多的词,是“Chaos”。在这个社会里,许多矛盾的力量撞击在一起,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诞生出前所未有的混乱。

**当然都是好**,但更让我折服的,是 Corey对中国社会的分析。这可能也是我后来放弃**课程,转校学了人类学的原因之一。曾经读到过一个对社会学的描述,社会像是一头巨兽,我们只盼望哪怕短短一刻,能与它沉静地对视。

每周和外国同学一起看中文**也是很独特的体验,终于轮到他们看英文字幕哈哈哈。不过有时候方言口音太重,我们也必须得靠字幕?还有看《南京南京》的时候,满教室的低声啜泣,那一刻**带来的情绪已经超越了国籍。

当时班上只有三四个中国人,Corey对我们十分照顾,非常非常感谢他。现在回忆起来,还是不能免俗地有些后悔,如果自己当时英语更好一点,学得更认真一点,一定能有更多收获。

—— END ——

你有更多关于“在国外大学上和中国有关的课程是怎样的感受?”的经验想要分享?

欢迎在文章下给我们留言,你的评论可能会被我们选中,用在知乎回答中,我们会支付相应稿费哦~

对留学还有疑惑?

添加我们的小助手微信“ palmdrivezhihu ”,备注“一百问”免费咨询。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知乎机构账号“棕榈大道”,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在知乎上私信我们或者邀请我们回答问题~

我听过的最蠢的言论就是“文学是**之父”

这个观点早在几十年前就被让米特里,塔可夫斯基等**大师,以及麦克卢汉等传播学大师批判过无数次了,如果说综合论只是机械的观点论**,那“文学是**之父”则是完全的自我膨胀的文学工作者的自吹自擂,这种愚蠢的观点不但国内的如戴锦华叫兽,周传基叫兽多次批判,甚至连很多文学学者都不认同,然而还有一些无知无畏无耻的文学家甘当别人父亲,看见别人改编了几部本门的作品就跑过去当别人爸爸,请问楼主,如果你曾经向一个人借过几百块钱,结果那个人就自称是你爸爸,你说你会不会抽他。由于本人时间有限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文学是**之父的错误之处,部分内容粘贴自本人影评,严禁抄袭。

首先明确指出,我个人是文学爱好者,我喜欢文学的时间超过喜欢**的时间,而且我本人也是文学院的,但我绝不认同文学是**之父这种观点,而且强调,我既没有攻击文学也没有抬高**,我只是骂那些甘当搅屎棍的愚蠢文学家,虽然他们做文学很在行,但我劝他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别站在自己的世界里去对另一门艺术指手画脚,而且考虑到你们的地位,在社会中往往充当着“意见领袖”“舆论领袖”的作用,所以当这种谬误从你们嘴里脱口而出的时候,可以想象它毁人不倦的后果是多么的可怕。正如乔西比林斯所说:真理尽管少得可怜,但总是供过于求。更可怜的是,还有一些人专门为掩盖真理制造谬误孜孜不倦的工作着,其精神真值得我们每个人报以掌声——在他们的脸上。

————————————————————————————————————————————————

书归正传

“文学和**应该趁早一刀两断”——塔可夫斯基。

**可以和文学相互借鉴,塔可夫斯基在自己的《雕刻时光》中也表示二者可以实现良性互动,我们都不否认它们二者在美学基本原理上的但任何一门艺术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独特之处,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如果你们不理解**的定位,认为**是文学,或是摄影,或是美术等等之类的东西,那么你可以这样问自己:究竟是什么区别了**和其他艺术,就究竟是什么让**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而不是其他艺术的分支?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高中生都懂得道理,你们这些文学大师,**专家都不懂吗?那你们是怎么当上专家的?

**思维本质上是调度和蒙太奇,文学则是通过文字修辞和语言组织来表达艺术哲思的艺术创作,虽然二者都在讲故事,但本质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天壤之别,任何一个看**足够之多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很多时候**画面以及画面之间蒙太奇的诗意效果远比文字表达来的震撼,比如《拯救大兵瑞恩》那血肉横飞的场面任你语言描写的天花乱坠,我不相信能比直接看**效果更好;再比如《美国往事》中青年面条走进火车站后,那一个简单的剪辑跨越三十五年时光,表达出的物是人非的意境,以及那种一夜白头的沧桑与无奈,岂是文学语言所能企及的,再比如《辛德勒的名单》里大的戏,全景镜头下,小镇那一明一暗的窗户但来的惊悚和震慑力,又岂是文学能做到的。另一方面,**的声音艺术是文学永远望尘莫及的,《京华烟云》日军占领华北后的故事里有过不少声音描写,以突出那种压抑和紧张的气氛,但总让人感觉有距离感,但如果导演把他变成视听语言效果会好的很多,比如《老无所依》中间的黑夜枪战戏,那效果足以让最伟大的诗人自愧不如;再比如《大高高挂》里的脚的生意,响彻整个陈家大院,那种“性暗示”,“地位”“权力”以及封建婚姻制度的森严压抑都通过声音被隐喻了出来,而原著是没有这种感觉的,这里不是说原著不好,二者都是相当优秀的作品,但当改编成**后,是个人都能感觉到:虽然讲述着同样的故事,但给人的艺术享受却相差万里,可说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可以从麦克卢汉“媒介环境观”的理论进行阐释,后面会展开。而这只是**声音艺术的冰山一角,如果要讲**声音的特殊的蒙太奇作用那文学在这方面就显得更加不值一提了。

文字语言诞生以来其缺陷就让每一位对其进行过反思过的哲人无数次的指出过,而**诞生的一个好出就是它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表达方式,它弥补了文字语言的很多不足之处,而人的思维本质上就是画面的,人们的文学很多时候也是对画面的描写,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感觉,自己脑海里那诗意十足的画面总会受到修辞和词汇的限制,感觉很多画面很多思想是穷尽人类语法极限也难以表达的,这时候**就是一种很好的弥补方式,当然**也不可能完全解决这些缺陷,所以人类才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形式,也许以后会有比文学,**更高级的语言形式呢。

当然**还有无数文学做不到的地方,足以写出一本《**本体论》这种上百万字的学术著作来,显然我没有那个水平和精力,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先从《认识**》入手,然后看个四五百部优秀**(必须是优秀**,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样的叫优秀就看经典,因为时间是最好的评价标准,被时间积淀过后依然保存下来的绝对都是质量过硬的),然后等你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后可以看看更高一级的《**美学与心理学》这本书晦涩难懂,读者最好对传播学,符号学,文学,哲学,美学等学科有一定的基本知识,而且必须具有很好的**专业素养,否则会像啃砖头一样吃力。下面回答另一个问题,主要从媒介环境观上进一步反驳文学是**之父这种动不动要给人当爹的不要脸言论。

有很多人会拿出文学改编**来招呼我,没事,咱们慢慢捋,看看到最后打的是谁的脸。

刚才的例子里就说过《大高高挂》,本片改编自苏童的《妻妾成群》,**里面的声音和画面调度产生的观影效果对原著的超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改编某些文学作品(我说的是某些,因为不是所有文学都适合改编),但一旦改编时,他就能且只能用**的语言而且是**的思维来创作,难道你在拍**时还要想着那些修辞语法?你在制造冲突时还要靠原来那种文字描写?那要能改编才邪门了,文学有文学的语言,**有**的语言(下面的话来自于本人《霸王别姬》影评,理论来自让米特里,严禁抄袭):

文学通过抽象的概念还原现实中或抽象或具体的事物,**则不同,**中的各种元素都是具体的,而且**不能直接表现事物和行为背后的抽象动因,它只能表现结果,它只能表现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这就造就了**最不同于文学的一点,文学表达什么可以直接抒情议论把作者想说的说出来,**则不同,**能且只能表现表面现象,而且必须让观众能通过这些导演给出的表象自己看出自中深层次的东西,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文学用抽象描述具体,**用具体表现抽象,**中深层次的、抽象的东西都是通过表面的、具体的东西表现出来的,这也是**最难的地方(也是业内公认剧本比难写的原因:限制太多)

所以一个故事哪怕他来自,要想改编成**,就得用**的语言,换句话说就得按我们的规矩来。

另一方面,所有的文学都能被改编吗?改编后达到的效果能一样吗?即使每一句台词都照搬恐怕也未必能完全达到原来的那种感觉,很多失败的文学改编(如古龙改编的**),当然即使最成功的改编作品也不可能给我们和读原著时同样的感觉,比如《活着》,《乱世佳人》等,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麦克卢汉一生理论的 精华都是一句话:媒介即讯息,这也是麦克卢汉被误解和误读最多的一句话,以至于连麦克卢汉的女儿都要在父亲时候为之辩护解释“媒介即讯息”的真正含义。

麦克卢汉的观点后来催生了一个学派叫做“媒介环境学”,我首先解释这句话然后解释媒介环境学,解释完后,今天的论证工作就算完成了,而且我相信,只要我解释完,不用我总结大家心中就了然了。

麦克卢汉有句名言:传播媒介本身就是一种传播,这句话也被很多**学者引用过来证明自己的理论,其中最著名的是:讲故事的方法本身就是一个故事“那么老麦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的原文是:the media is the message.而且麦氏还特意强调俺说的是“message(讯息)"不是”information(信息)“举个具体的例子,我现在说一个苹果,这是一种信息传播,你们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苹果的影像,传播过程完成,这是口语传播,信息内容是”苹果“但我相信每个人脑海里的苹果都不一样,而且,这个”讯息“(不是信息)本质上是一个口语概念;现在我拿给你一个苹果,你看到了苹果,信息传播完成,这是视觉传播,讯息的内容本质就是苹果,你脑海里也有了苹果,这和前面的是不是不一样了。现在还是这个苹果,我没有拿给你看,而是把照片给你看,这次你得到的是图像,是不是又不一样,而且更重要的是你在得到这些讯息时,虽然信息的内容都是苹果,但用不同的媒介传播时,这个信息被“编码”的方式是不同的,你在get到这些信息时解码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这个解码的过程其实就是你的大脑在对这些传播内容进行处理和认识的过程,我传播给你时编码的方式不同,你解码的方式也就会随着不同。所以听到一个女的“胸很大”和看到一个女的“胸很大”给你的快感是不一样的,而看到和摸到的快感又是不一样的。

所以换到文学和**上就不证自明了吧,看到一个文字的故事和一个视听的故事感觉一样吗?不一样,既然你看的时候感觉都不一样,那你就应该想到导演在创作上和作者创作上用的方法的不同,而用不同的方法去创作有时候并不是不尊重原著,而恰恰是为了把原著的精神表达出来才必须要这样做,因为这两种艺术形式有各自的语言规律,而常识告诉我们违背规律跟规律对着干的行为都是花样作死,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翻译,一句话用英语这样说,用日语就要那样说,这其实道理差不多。

再说另一个问题,所有文学都能被改编吗?我相信这个问题根本不用解释,答案也是不能,就像**有很多文学做不到的地方一样,文学也有很多**做不到的地方,文学的很多艺术快感来自于自身语法的特色,举最简单的例子:风又飘飘,雨又潇潇。这句极具韵律之美和包含无尽沧桑悲凉的诗句,你怎么用影像表达,当然有办法表达,但必须把他变成一个很长的故事,讲述作者怎么样一路走来,被生活捉弄,经历无数风雨飘摇颠沛流离,最后给观众一种“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感觉,这样的确表达出了原来的意思,但我要问的是这样做有意思吗?就算你改编成功了,也感动了受众,但它跟原著的那种感觉还是千差万别,”风又飘飘,雨又潇潇“这种玉润珠圆,让人读着都觉得如饮一杯饱含愁绪的烈酒的感觉以及那种格律之美带给嘴巴的独一无二的享受**如何做到?再比如”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一句话凝结了作者多少国破家亡后的绝望;你是不是也要像我刚才那样改编,即使你改编成了,也不会有原来的那种感觉,所以很多时候改编是对原著的破坏甚至犯罪,如果要是真有人像我说的那样去改编不对去”“我们的一些对一无二的文学作品的话,估计无数人要撞墙了。而且这只是用诗词做个例子,文学著作浩如烟海,无数作品都因为文学独有的品质而彪炳史册,而这种独有的气质是任何艺术都无法替代的,就像**的那些独特优点是其他艺术做不到的一样。最后在就一个例子:《百年孤独》,这是我个人读过的最唯美的,它带给我的独特的艺术享受是其他任何艺术都无法做到的,他对于我来说几乎是好到一打开就忍不住合上,那些文字符号通过视觉传播进入我的大脑,然后被以声音的形式读给我自己听时,文字视觉模拟出的“听觉”快感和文字内容的诗意含义,以及整本书的荡气回肠美感几乎算的上是文学所能达到的艺术享受的最极致,这也是我认为最不适合改编的作品之一,因为**(**根本不可能,除非这部**准备来个几十部曲拍个几十部)最多只能把故事和大致气氛和精神改编出来,当然再退一万步,就算他把那种意境,原著的主旨精神,甚至连台词,场景全部照搬,然后每一部质量都足以完爆奥斯卡吊打金棕榈,每一部都是殿堂级,并带给观众无尽感动,那它带来的也不是原来的那种感动,当然我不否认改编出的作品可能会同样让我们动容,但我相信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这是另一种完全不同于原著的美。

说到最后,我说文学不是**之父,以及说改编后作品达不到原来的感觉,也不是反对改编,在成功地作品上创作,很多时候能为**质量加上一个完美的质量保险。很多导演改编文学作品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喜欢原著,想以此为基础把原来的内容通过另一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这有时是对自己的挑战,甚至是自己的创做实验,当然还有的没有那么大的野心,纯粹是处于喜欢才有改编的愿望,这是无可厚非,有时是值得鼓励的,但不要乱改编,什么东西都想省省事,别人有现成的故事,现成的影响力,就想趁机捞一把,走走捷径,圈圈前钱,这种行为是最无耻的。而更无耻的就是看到别人改编了自己作品就逢人就说自己是人家爹的人,当然有人当爹就有人当儿子,很多人为了圈钱,别说当儿子,当孙子都愿意。

——————————————————————————————

以上是我花一个小时胡乱写的一点东西,没有草稿,写作环境也比较乱,逻辑可能比较乱,而且可能有不少病句,但大家能理解我的意思就行。而且我知道这篇文章发出去后肯定会引来不少争议,不管你同不同意我的观点,我请你多读几本书,对**多一点基本的常识再来辩论,我不管你是什么博士,哪怕你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也要明白一个基本道理:术业有专攻,你懂文学不代表就懂**,所以别不懂装懂,不懂装懂的人脸皮最厚。和内行辩论很有意思,但和不懂又自以为是最累的,因为他根本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还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洋洋得意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呵呵哒。

最后粘贴一下我关于黑泽明的《乱》的一段影评,里面有一段类似的反驳,权当补充,再次强调抄袭和私自转载是很不要脸的,即使转载你最好也说明出处吧,多谢了。本人贴吧ID:拿下奥斯卡,现在不玩贴吧了,也不玩微博,不玩知乎了,今天只是一时兴起,大家不要见怪。

————————————————————————————

本人《乱》影评节选:

**是什么?一部**的作者是谁?这两个问题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首先大家都知道的是**是视听的艺术,但这只回答了**的空间属性,**不只是空间。**还有时间,没有空间不可能产生**,没有时间也不可能产生**。时间就是**中故事的结构,空间就是画面的结构,换句话说时间就是蒙太奇,而空间就是调度。所以**的制作过程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创造过程,**的本质就是时空,**是一种在二维银幕上创造四维空间的艺术。所以**工作的本质就是调度和蒙太奇,只要理解了这二者就理解了**。

蒙太奇是**镜头的有机结合,本质是剪辑,基础是剧本,有什么样的剧本就有什么样的剪辑,虽然剪辑的风格是由剪辑师和导演决定的,但导演和剪辑师再怎么折腾也是在编剧的手心里折腾,剧本可能决定不了具体细节,但却规定了一部影片的整体结构。与此同时,导演则决定了调度,而且其对蒙太奇的主导作用也很大,导演既参与了空间又参与了时间,所以很多时候导演被认为是一部**的作者,但有时候还要具体问题就分析。

剧本是画面的基础,注意我说的是剧本,不是文本和台词,剧本可以不依靠台词,剧本可以是纯画面的。我说剧本是基础,也并不是说剧本一定比画面更重要,基础未必比上层建筑更重要,有时候剧本是为画面服务而创作的,故事只是导演手里的素材,这要看一部**自身的倾向如何。中国的**工作者理解不了这一点,导致了绝大部分中国导演在拍PPT,包括短片,MV,广告都是在拍PPT,为什么说是PPT呢,因为他们的画面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所有的信息都在文案上,即使把画面去掉也不影响理解,虽然他们的画面看起来还挺唬人,但画面没有任何主动性,画面只是文字的附庸,那你还拍干啥呢,浪费啊。他们的画面的唯一作用就是让观众在听“**”的时候眼睛也不寂寞,也有点儿事情可干,在中国画面永远在为文案服务,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作家才会提出“文学是**之父”的脑残言论,甚至更有甚者直言:**就是的变种。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脑残言论,外国学者绝对提不出来。

不过我要伤一下这些脑残者的心,告诉他们真理是多么的残酷。“哦,真理,残酷的真理”(司汤达《红与黑》)。人类的思维本质上是画面的,人类的思维就是时空思维,文学不过就是把作者脑子中的画面用文字符号编码一下,翻译一下写出来的东西,所以本质上是二手货。而**则不同,**是这些想象的处女第一夜,**本质上最接近人类想象,只不过从前技术不发达,没有摄影机,没有胶片,人们只好用写的方法,但现在有了**就不同了,我们可以直接表现,而你们文学不过是把自己脑子中的“**”用文字表现了一番,所以结论是:

**是文学之父!

文学本质上就是在描写作家脑子中的“短片”,MV,“微**”,“**”和“电视剧”。所以奉劝那些不孝顺的“儿子”们,不要学李尔王的儿女,要学好,学乖,见了搞**的要学会尊重,千万别搞错了辈分还以为自己掌握了某种真理,贻笑大方,丢人啊!

咳咳,以上三段纯属痴人说梦,是针对脑残言论的脑残反击,王八骂鳖彼此彼此而已,大家千万别当真理,没有人会把骂人当真理,当然我也不是试图挽救这些脑残,我只是觉得自己有义务在某些学者妖言惑众的时候,让大家在幽默之中保持清醒。不过话说回来,只要能理解上面三段的言论有多么脑残,你就能理解文学是**之父的言论是多么脑残。

……………………

作者:拿下奥斯卡(贝壳,影迷,歌迷,以前经常混迹于姚贝娜吧,**吧,健身吧和克里斯托弗诺兰吧,现在基本不玩了)

时间:2016,,11月1日。21点41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