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泥石流

2.桂林的山是怎样形成的?

3.玉林盆地简介及详细资料

4.广西区域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特征

5.常见的风化现象有哪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

6.广西风化矿床成矿区(带)划分

7.广西桂林的岩石为什么是沉积岩,外力作用为什么是流水侵蚀?

广西岩石地貌_广西气候与岩石风化

广西盛产什么石头

广西多奇山秀水,观赏石十分丰富,广泛分布于八桂城乡各地,可说是有山有水必有石。柳州、桂林、南宁,都有活跃的奇石文化氛围和奇石市场,而且三地都有自己本土的石种。尤以柳州的石种最多,产量最大,且形质色纹四大观赏要素特别鲜明。广西奇石有墨石类、彩霞石类、钟乳石类、太湖石类、风化石类、千层石类、卵石类、化石类、英石类、蜡石类,共约五六十种。其中,以钟乳石、墨石、大化石、彩陶石、来宾石、草花石、彩霞石、高品位的卵石较为有名。柳州已举办过“中国第二届赏石展”(1994年),举办过“国际奇石节”。“柳州奇石甲天下”之说,已渐为人们认同。柳州是全国五大奇石市场之一。

广西岑溪市是全国最大的花岗岩生产基地,总储量20亿立方米以上。有岑溪红、玫瑰红、桔红、芝麻石等品种,主要产品“岑溪红”可与世界著名的“皇妃红”、“巴西红”、“印度红”相媲美。“双牛牌”、“岑红牌”、板材分别在全国“七五”星火成览会和全国建材产品暨装饰装潢材料展评会获“金奖”。

广西有什么样特别的石头?

广西大化彩石不错

广西有专门玩石头的人吗,这块是玉石吗?行情又怎么样?

黄蜡石

这个石头是什么石头,值钱吗,前几天从广西南宁山里挖回来的,没有做

像个碗,dieyingjianghu 但不是我的菜

请问大神们,这种是什么石头?(据说在广西)再请问广西哪里有这种石

紫袍玉带石,又名沅州石(明山石),属沅州石众多品类中的一种,产于武陵山脉,今湖南芷江明山至贵州省梵净山区。玉带石走向数公里,上下是碳石、花岗岩依附夹层,平均厚度为8~15cm,开难度大,产出较少。该石中有多种层次清晰的颜色,平行延伸,分布均匀,似条条玉带,其表层的精美图案,形如紫袍,故称紫袍玉带石。

求鉴定什么石头,有没有价值.广西桂林山上捡的

桂林山水属于世界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桂林山水是以峰林—洼地为代表的热带喀斯特地貌。地下洞穴众多,以溶蚀性拱形洞穴为主。峰林又可分为孤峰、疏峰和峰丛等类型,奇峰异洞是热带喀斯特的典型特征。

我国现代喀斯特是在燕山运动以后准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桂林地区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石、白云岩、石膏和岩盐等)分布很广,在第三纪时为热带气候,峰林开始发育;新第三纪时季风气候形成,奠定了现今喀斯特地带性的基础,溼热的气候使得喀斯特发育转向强烈。尤其是第四纪以来,地壳迅速上升,喀斯特地貌随之迅速发育,类型复杂多样。

峰丛是可溶性巖受到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 *** 体。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演化而形成的。当然,在新构造作用下,峰林会随着地壳的上升转化为峰丛。山峰表现为锥状、塔状、圆柱状等尖锐峰体,表面发育石芽、溶沟,山峰之间又常常有溶洞、竖井。峰丛地貌可以说是喀斯特地貌的博物馆。

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它需要地壳长期稳定而无太大的地质运动。奇特美丽的桂林山水会把大自然对它的宠爱告诉你。

天生桥是可溶性巖下部受流水溶蚀而形成的拱桥状地貌。

请问这是什么石头?有多少价值?谢谢! 10分

普通大理石不值钱

我家的一块石头,产地广西,老师们帮我看看,2.5公斤,这块石头属于那类原石,有价值吗

蜡石,属矽(硅)化安山岩或砂岩,有价值的,蜡石主要成份为石英,由于其地质形成过程中渗杂的矿物不同而有黄蜡、白蜡、红蜡、绿蜡、黑蜡、彩蜡等品种,主要产于两广安徽辽宁甚至长江沿线等地区。

我广西贺州人,捡了几块石头!想请问大家这些石头有价值吗?

鸡血石

“5·”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泥石流

Why there're so many rare stones gathered in Guang Xi

近几年来,广西观赏石蜚声海内外,特别是柳州,享有“奇石之都”和“柳州奇石甲天下”之美誉。从早期开发的广西墨石、彩霞石,特别是近10多年来随着红河石的发现,相继开发出天峨石(平纹石和浮雕石)、马安石(彩陶石、绿玉石、鸳鸯石等)、来宾石(来宾黑石、黑珍珠、卷纹石、松皮石、石胆等)、大湾石、幽兰石、三江石(彩卵石、黑卵石、紫卵石、蜡石、梨皮石、藻卵石等)、国画石(草花石)、武宣石、阳圩石(百色石)、邕江石、大化石(岩滩石)等,其中备受海内外赏石爱好者和藏石家青睐的有天峨石、马安石、来宾石、大湾石、三江石、国画石、大化石等。

随着赏石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赏石理论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在鉴赏石品过程中,逐步地从表层到深层次地领悟各石品的丰富内涵,也很自然地想了解其所以然。有不少石友曾多次提出,广西发现那么多高品位的石种,其原因何在?

观赏石,是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观赏价值的天然石品。笔者从地质学的角度探究广西众多名石的成因特征。

地质条件得天独厚

目前已发现的各类观赏石,除了陨石是天外来客外,其余各类石种的原岩均为各地质时代的岩石,而广西,是地处南华准地台的西南部,各时代地层发育齐全,从新元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发育,且出露良好,沉积类型多样,岩浆活动频繁,变化殊异,这为观赏石的形成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基础条件。如新元古界合桐组(距今约8.2亿年)为半深海相的细碧岩、硅质岩以及碧玉岩等,这是形成“三江石”的原岩;上古生代二叠纪(距今约2.6~2.3亿年)沉积了盆地相的硅质岩、硅质页岩等,这是形成广西多种名石的主要地层。上述岩层是形成广西众多名石的基础地质条件之一。其二,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品味比较高的如三江石、马安石、来宾石、大湾石、国画石、阳圩石、大化石、天峨石等,均与上述地质时期的火山活动有密切关系。

名称西山观海

名称玉山景秀

三江石,产出于龙胜三门一带,该处是复式背斜轴部,由雪峰期火山岩构成,岩性为基一中性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细碧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等。该区历经强弱不同的3个期次的火山喷发旋回。且岩浆喷发通道。热接触变质作用强烈,形成硅质岩、含铁硅质岩、细碧岩、石英岩、碧玉岩以及脉石英,这便是三江彩卵石及蜡石的原岩,可以说,海底火山喷发造就了三江岩。

大化石,产自大化岩滩附近的红水河段,原岩为早二叠世沉积的硅质岩(距今约2.6亿年),于华力西期有基性岩浆,侵入及喷出活动,侵入岩为辉绿岩,火山岩具辉绿结构的玄武岩。由于岩浆活动的间歇性,熔岩层中常夹有硅质岩及粘土岩,由于角岩化的接触变质作用,岩石的硅化程度很高,俗称玉化。岩石坚硬,结构致密,后期受矿物质浸染,沿节理及一些毛细孔形成了不同色彩的草花纹,纹理清晰而美观。

由于是中层或中薄层状硅质岩及与硅化程度很高的泥质岩互层,使大化石经后期水蚀等风化作用,形成了各种景观石。

来宾石,产于来宾县境内红水河段,以莲莱州一带为代表,有黑石、黑珍珠、卷纹石、石胆等,这几种石的原岩,也属于下二叠统,与大化石层位基本相同,但因相变,岩性略有差异,其主要为灰黑色硅质岩。同时,华力西期火山活动还沉积了凝灰岩、凝灰质硅质岩,它们是形成来宾黑石及黑珍珠的原岩。下二叠统中含燧石团块的灰岩,风化后,燧石团块坚硬耐风化而残留下来,即形成硅质和玉髓质的石胆,致密而坚硬。

马安石,产于合山市马安村附近的红水河段内,原岩是上二叠统上部大隆组(距今约2.3亿年)的一套灰绿色硅质岩、凝灰岩、凝灰质硅质岩及凝灰质砂岩等,同样,华力西期火山喷发使已沉积的岩石受接触变质作用的影响,凝灰质硅质岩绿泥石化成为绿色或灰绿色,这就是绿玉石;还有铁、锰质的侵染,还有使一些马安石表面既有褐色、褐红色、褐**,加上部分绿色,似彩陶,所以对多色彩的马安石又称彩陶石。

国画石,产于来宾县与武宣县交界附近的黔江河两岸,其原岩是距今约2.5亿年的下二叠统孤峰组,广西多数地区下二叠统上部为茅口阶灰岩,而这一带相变为碎屑岩相,称孤峰组,是一套中层或中薄层状硅质岩、硅质灰岩,二是华力西期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一套凝灰岩及玄武岩,接触带受热液作用影响,岩石发生硅化,并且伴随火山活动所携带的其他矿物质,通过节理裂隙及毛细孔对岩石起浸染作用,加上孤峰组沉积后,有一个沉积间断,地层为整合,顶部沉积了一些含Fe3+较高的钙质硅质岩,风化后是砖红色或大红色一套岩层。在风化带,地下水带着各种矿物质充填节理裂隙,形成色彩丰富、纹理也千姿百态的国画石。

名称神龟

名称恐龙梦

综上所述广西多种观赏石的形成,除了原岩的自身因素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地质因素是受岩浆侵入或喷发作用的影响,这是其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

地理环境神奇独特

观赏石的形成,除了具备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外,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形成观赏石的地理环境。

广西各类观赏石的形成,有良好的地理环境,首先是有一条呈北西走向横跨全区的红水河,它具有水流湍急、落差巨大、河床宽窄不一的特点,而且常携带大量泥、砂,对岩石的冲刷力强,河床也深,一般中、大型石搬运不太远,千万年来石体都浸泡在河水中,任水流冲刷及水中矿物质对堆积在河床中的石块起化学作用(俗称“水镀”),因此石肤的色彩和润泽度甚佳。在红水河形成的石种有天峨石、大化石、马安石、来宾石、大湾石等。而大湾这个地方地理环境尤其特殊,红水河到大湾附近,河流形成一个倒U字型河,从上游搬运来的石体直径多在10cm以内,并且石质好,石肤也相当光滑、润泽,石种多为大化石、马安石、来宾石等。天工造化,它们成为了赏石的小佳品。如果没有倒U字型河床,这些小石再经搬运冲刷,也可能成为砂子,形成不了大湾石了。

广西地处亚热带,岩石露头一般较好,同时,雨水充沛,寒暑分明,岩石风化作用强烈。而三江石所地的三门河及下花河,是寻江的支流,由于蔚青岭一带和花坪林场等,山高林密,水源充足,一些暴雨、山洪等对节理裂隙发育的岩石的冲刷、搬运作用也很大,形成了很多浑圆、稳重的三江石,石肤的水洗度、光洁度均好。质地绝大多数非常优良,具有良好的收藏价值。

但是观赏石的有限性,要求我们应更加珍惜大自然赐予的这些瑰宝——人类共同的财富。

名称福寿康宁

桂林的山是怎样形成的?

1 引言

2013年5月15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发生泥石流险情,体积18.7×104m3,为中型泥石流。由于当地及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地撤离了167人,成功避免了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群死群伤。

2 地质灾害特征

2.1 泥石流区地质环境概况

2.1.1 地形地貌

泥石流所在区域地貌为中低山地貌,山体高程500~1000m,相对高差300~800m。坡面坡度多为30°~50°,坡残积层厚度2~8m不等。冲沟比降大,有少量悬谷及跌水,横断面呈“V”字形。山顶多为草本植物覆盖,山脚部位有乔木、灌木,植被覆盖率为50%。

2.1.2 地层岩性

泥石流区内主要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中统信都组(D2 x)和第四系坡残积层。泥盆系中统信都组(D2x):紫红色粉质砂岩,风化强烈,岩体破碎,强风化层厚4~8m,主要裂隙有两条:①20°∠72°,②270°∠32°,岩层产状310°∠26°。第四系(Q):为坡残积含碎石粉质黏土,结构松散,透水性好,厚2.0~8.0m,坡脚较厚,分布于山体的坡面表层。

2.1.3 地质构造

泥石流区西北面约2.5km为栗木-恭城断裂,受该断裂影响,泥石流区一带粉质砂岩岩体破碎,风化强烈,强风化层厚度较大。

每处坡面泥石流堆积物量约1×104m3,总量约为18.7×104m3,最小的为2000m3,最大的达40000m3,见图1-图3。

图1 坡面泥石流远景

图2 泥石流掩埋房屋

图3 龙虎乡龙虎村古寺村一组湾泥石流

2.2 灾害成因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和综合分析,泥石流灾害产生的原因与所处的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当地降雨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泥石流区所在的地貌为中低山地貌,山体高程500~1000m,沟谷或坡脚标高180~210m,相对高差300~800m。山体坡度为30°~50°,为山体崩滑提供了成灾的临空面,为泥石流产生提供了地形条件。泥石流区上覆第四系坡残积层,结构松散,透水性好,厚2.0~8.0m。下伏泥盆系中统信都组(D2 x)紫红色粉质砂岩,岩石风化强烈,岩体破碎,透水性良好,风化层厚4~8m。当时的降雨量为320.1mm,为特大暴雨。大量的雨水短时形成地表径流,渗入到松散的坡残积层孔隙中及强风化粉质砂岩岩层裂隙中,使松散土体及强风化粉质砂岩湿润饱水,在高陡处边坡易发生失稳滑崩,滑崩物随冲沟水流形成坡面泥石流;部分坡面滑崩物冲入沟谷,沟底物质受冲击发生再搬运,这些物质混合洪水,沿冲沟高速运移,形成沟谷泥石流。

3 地质灾害巡查监测

恭城瑶族自治县已于2006年完成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建立有群测群防体系,制定有县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一旦有地质灾害险情出现或接到橙色及以上级别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当地能及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此次坡面泥石流发生的龙虎乡一带属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之一,当地曾经开展过相应的地质灾害知识普及教育。

2013年5月15日16时30分,恭城县一带连续3天的累积雨量不大,且预报未来24小时的雨量也不大,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为:恭城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等级属于蓝色预警区内。预报预警值班人员跟踪雨情的变化,至23时,发现恭城县北部栗木镇降雨量为28.8mm,龙虎乡降雨量为54.4mm,同时恭城县气象局也发出了暴雨橙色预警,总站预报值班人员立即与气象台取得联系,了解实时雨情,得知至15日23时,龙虎乡一带的雨量达106.6mm,雨量已达到大暴雨级别,因此,结合这一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预报人员于23时10分,对恭城县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追加发布预警信息,将恭城县地质灾害预警等级升为**预警。预报值班人员继续密切跟踪雨情变化,至5月16日0时,龙虎乡的累积雨量为161.7mm,至16日0日50分,恭城县龙虎乡累积雨量超过250mm,鉴于这一情况,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再次发布追加预警信息,并及时与当地国土部门沟通,将恭城县龙虎乡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等级升级为橙色预警,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4 地质灾害避险安置

2013年5月15日晚11点,恭城县国土局接到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乡镇国土所地质灾害信息员密切注意雨情,并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强监控。

2013年5月16日0时50分,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将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一带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等级升级为橙色预警的信息后,桂林市国土局地环科立即电话通知恭城县国土局,确认落实对各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的巡查、排查工作。恭城县国土局工作人员立即赶赴龙虎乡,与乡工作人员一起,组织、动员易发区和高陡边坡隐患点居民进行有序撤离,共撤离了167人。

5月16日凌晨1时至3时,受强降雨影响,龙虎乡龙虎村一带发生大面积的坡面泥石流地质灾害,共有17处坡面泥石流,冲毁房屋21座,由于被冲毁的房屋内的人员已提前撤离,没有造成群死群伤,本次地质灾害得到成功预报避险。

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坡面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后,泥石流堆积区掩埋的公路、村道部分已经被清理。掩埋的农田、果园已逐步清淤、恢复种植。本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时准确,成功撤离的人员得到当地的妥善安置,广西国土厅立即布置对泥石流区进行详细的专门调查,并安排应急治理经费500万元对泥石流进行应急治理。

5 经验与启示

本次地质灾害能够成功预报和避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

(1)当地县及时启动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部门间多方协调,依照预案有序地组织易发区和隐患点居民撤离。

(2)信息保持畅通,及时通报雨情,保证了预报人员及时掌握实时雨情变化,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能根据实时雨情,结合预报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及时地做出相应调整,追加发布预警信息,有效避免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因此,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人员能随时掌握雨情变化是至关重要的,希望通过协调,实行信息共享,让预警预报人员可以自由地登录到气象、水利、水文等部门的雨量监测自动平台,及时地获取雨情变化数据,从而能及时地追加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3)预警预报工作人员时刻坚守工作岗位,密切关注雨情变化,及时掌握实时雨情数据,结合地质环境条件,为预警信息的及时修正并准确发布提供了保障。因此,汛期实行预警预报人员24小时值班十分必要。

(4)今后市、县一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应朝更精细化方向努力,细化到乡镇一级或具体地质灾害易发村屯、隐患点,为地方组织群众应急避让和开展救援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玉林盆地简介及详细资料

岩石的可溶性。

喀斯特地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桂林山水属于峰林喀斯特、桂林七星岩属于落水洞喀斯特、四川黄龙属于钙华喀斯特、云南石林属于溶沟喀斯特等。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根本原因在于岩石的可溶性,这种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

据中国甘肃网报道,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的石灰质含量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因此其被溶解分割后的形状也不同,于是便形成了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喀斯特地貌。

此外,气候对喀斯特地貌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如我国西南部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因此岩溶作用才能延续进行。

扩展资料:

桂林山的地形:

1、石山——四周壁立拔地而起的奇峰

林石山地形是以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四坡壁立峭峻为特征。石山四周峭峻,是由于石灰岩体多被溶蚀而成向下透的通路,因此,石山坡面是以崩塌为主。它和土山以流水冲刷坡面,并使山坡由急向和缓演化相反,石山山坡上无散流、暴流产生。

2、“逢山有洞”的石山“脚洞”

峰林石山地形特征是“逢山有洞”,有的不止一个,如桂林七星岩即有5个洞口。但是最奇特的要算“脚洞”了。脚洞是在石山山脚形成的洞穴,故名“脚洞”。它的地形特征是沿着地下水面发育的。所以,脚洞内部一般都有广大的洞穴系统。

3、峰林石山上的“穿洞”

当脚洞上升之后,高出地下水面时,穿过石峰的脚洞,就叫做“穿洞”。这是由于地壳上升了,或者地下水面下降了。从前的脚洞就成为没有流水、积水的干涸洞穴,洞底也高出平原地面,变成为于半山上的洞穴,由于洞穴穿过石山,故名“穿洞”。

人民网-奇山、溶洞、怪石,喀斯特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广西区域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特征

地形地貌

玉林盆地在全国地貌类型中,属两广丘陵的一部分,在广西地貌类型中,属桂东南丘陵区。

地势

四周环山,中部高,向南北两面倾斜,玉林盆地北面为大容山,西靠六万山,东南是地势起伏且较平缓的岗地和低丘岗地。

盆地最低点

盆地最低点是沙田乡南流村,海拔61.3米。

气候特征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2℃;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50毫米;光热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795小时,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天数为346天。极端最低温-2℃,极端最高温38.4℃。全年降水天数在160天以上。各月平均风速适宜,在每秒1.3~1.8米之间。

气候特征

呈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气候暖热:气温较高,热量充足。夏长冬短:一岁之间,暑热过半;冬寒无雪,偶有低温霜冻,大容山、六万大山可有冰冻。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夏湿冬乾,春雨连绵,夏季台风暴雨较多,易造成局部洪涝,春秋常有干阜;雨水山区多,平地少,东南部多,西北部少。清时有谚云:"雨下便寒晴便热,不论春夏与秋冬"。

气候条件

按气候学标准划分,各季持续时间 (候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22℃为春、秋季),夏季最长,春秋季次之,冬季最短。

春季平均始于2月6日,结束于4月22日,持续76天;夏季平均始于4月23日,结束于10月20日,持续181天;秋季平均始于10月21日,结束于次年1月8日,持续80天;冬季平均始于1月9日,结束于2月5日,持续28天。

地质特征 岩溶发育特征

玉林盆地属于第四系覆盖型岩溶区,岩溶发育程度与区内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联系密切。盆地内地形平缓,岩溶层位主要为二叠系茅口组、石炭系黄龙组、大埔组、马平组、泥盆系的天子峰组、融县组、东岗岭组、唐家湾组、北流组、黄猄山组等。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

各岩溶层位多为第四系覆盖。地下构造裂隙较发育,对地下水的运移和富集较为有利。地下水在浅部交替强烈,为浅部岩溶发育创造了条件。

由于区内雨量充沛,第四系厚度薄、透水条件较好,地质构造发育,对地下岩溶发育极有利。据有关统计资料,区内浅层岩溶发育,主要岩溶形态有溶洞、溶井、溶潭、溶沟、溶隙等。

玉林盆地钻孔遇洞率为40.3%,平均洞高2.38m,溶洞的大小变化很大,在0.1~29.1m之间,大多数小于3.0m,线岩溶率为4.3%。溶洞多沿层面与裂隙交汇处发育,一般延伸不远,与溶孔、溶隙等组成网状的裂隙~溶洞系统,岩溶管道特征不明显。溶洞垂向发育分带明显。

从总体上看,区内岩溶发育程度受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的控制,以北流组灰岩岩溶最发育,钻孔遇洞率达58.33%,平均线岩溶率为5.5%;其次为东岗岭组中、上部的灰岩、白云质灰岩,而黄猄山组白云岩的溶蚀性较差,其钻孔遇洞率为40.63%,平均线岩溶率为2.93%,主要原因是白云岩的比溶蚀度和比溶解度明显小于灰岩。

岩溶发育深度方面,以5m间距累计计算的平均线岩溶率为3.5~6.85%,其中在50~65m高程段岩溶最发育,平均线岩溶率达5.46~6.85%,在-5m高程以下,岩溶最不发育。

溶洞充填方面,玉林盆地地形平坦,水流缓慢,循环深度小,地下浅部溶洞多被粘土、淤泥、砂等充填,充填物的成分、与上覆第四系的成分基本相同。从总体上看,随着深度的增大,其充填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在50m高程以上溶洞充填最严重,全充填的占58.3%,在20m以下则绝大多数为空洞。

另外,由于断裂构造带内岩石破碎,有利于地下水的循环交替,加剧了岩溶发育。因而形成了区内的岩溶强发育带,如莲塘~新定一带质纯、层厚东岗岭组灰岩分布区记忆体在数个大流量溢流溶潭,这些溶潭呈串珠状分布于断裂构造带内。其次,在碳酸盐岩与火山岩的接触带岩溶也较发育。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含水介质特征及地下水赋存形式,玉林市境内的地下水类型可划分:松散岩类孔隙水;火山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花岗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等5种地下水类型。

地层岩性

玉林市范围出露的地层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其中以沉积岩分布最广,其次为岩浆岩,变质岩仅零星出露在天堂山西北部一带。

其中,沉积岩从寒武系到第四系都有出露,分布面积6228.5km2,占全市面积的48.5%;岩浆侵入岩分布面积6085.2km2,占全市面积的47.4%;变质岩仅分布于陆川区域性大断裂带附近,属于混合岩类,由灵山组和平政组组成,其特征是各型混合花岗岩和花岗质岩石混合交织在一起,岩性变化较大,常呈现斑杂现象,分布面积524.4km2

构造运动与地震

新生代以来,区内晚第三纪地层缺失,发育了第四纪阶地,这反映了区内地壳运动仍以上升为主,从第四纪堆积物分布差异性来看,大容山、六万大山、云开大山区处于持续上升,玉林盆地则相对下降。

据《广西区域地质志》,通过玉林市的的博白~岑溪、灵山~藤县、陆川~岑溪深大断裂近代仍在活动,是广西重要的控震断裂之一。据《广西地震志》和《玉林市志》记载,自明成化十六年八月中(1480年9月13日至9月23日)至今,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25次,其中5级以上3次,最大震级5.5级,无人员伤亡纪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共发生3次有感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评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0.05 g~0.1g之间,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

交通 航空

玉林民用机场。

玉林民用机场按4D规模规划,4C标准建设,一期占地约2300亩,建设宽45米,长约2600米的飞机跑道1条及航站楼、候机楼等附属设施。拟建在玉林市福绵区石和镇旺久场址。

铁路

接京广线的黎湛复线铁路贯穿兴业、玉州、陆川、博白四县区,有火车站11个,年货物吞吐量为200多万吨,客运列车20多个车次。

益湛铁路从岑溪经容县和北流市至玉林火车站,至此,玉林各县(市)区在"十一五"期间全部通铁路。玉铁铁路经玉州区、福绵区和博白县,直达北海铁山港。

公路

国道324(福州--昆明)线, 从北流县入本境,经城区外环路、仁东、大平山、石南、山心出境入贵港市, 过境长度67公里。

已建成的南宁经玉林至广州高速公路以及洛湛铁路、玉林至北海高速公路、铁路,正编织以玉林城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运输网路。 玉湛高速公路也已经列入规划。

省道

外环城线 长11.3公里,混凝土路面,二级公路。

玉林--马路圩--陆川线

马路圩--新桥--沙田--博白山口镇线

石南--葵阳--城隍--(浦北)大江口线

县前路--火车站线

玉林--小平山--北市--桂平线

矿产

到2007年底止,已发现矿产有铁、锰、钛、铜、铅锌、钨、钼、锡、汞、锑、金、银、铌、钽、钇(磷钇矿)、铈(独居石)、锆、铪、磷、硫、滑石、沸石、萤石、云母、重晶石、熔炼水晶、钾长石、脉石英、高岭土、水泥用石灰岩、制灰用石灰岩、石英砂、安山玢岩、闪长玢岩、饰面花岗岩、水泥配料用砂、砖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粘土、石料灰岩、石料花岗岩、煤矿、矿泉水、地热水等44种。

其中境内矿产以萤石矿最丰富,亦是广西萤石矿的最重要产地,占全区萤石总储量的61%,是玉林市的优势矿种。主要品种有高岭土、花岗岩、莹石矿、石灰石、铁、钛铁、硫磺、金银等,高岭土储量占广西第一。地热主要有陆川温泉、谢鲁温泉、沙湖温泉、黎村温泉、陵山温泉

水丰富,境内有江河72条,年平均径流量133.47亿立方米,水量为156亿立方米,有大中小水库474座,总库容量11.4亿立方米,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5.4亿立方米。

矿泉水主要有茶花山矿泉水、清湾矿泉水、玉石矿泉水、绿莹矿泉水、黄花山矿泉水。

土特产

品种繁多,价廉物美。盛产荔枝、龙眼、沙田柚、芒果、香蕉、柑桔、桂油、八角、松香、大蒜头、茶叶、博白蕹菜、甘蔗、波罗、剑麻、红菇、茶泡、牛巴、肉糕、肉蛋;陆川猪、狮头鹅、霞烟鸡、三黄鸡、城隍酸料等,是全国著名的"荔枝之乡","桂圆之乡"、"沙田柚之乡"。

旅游

玉林旅游丰富,被誉为"岭南美玉,胜景如林""天然南国园林",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真武阁、勾漏洞、云天文化城等120多处名胜古迹。

主要旅游景区(点)有云天民俗文化大世界、古经略台真武阁、佛子山、都峤山、谢鲁山庄、宴石寺、龙泉岩、勾漏洞、水月岩、龙珠湖、大容山森林公园。

旖旎的南国山水风光,奇特的古今建筑,特色的风味小吃,商品交易市场健全发达,现代物流服务经营体系完备,拥有全国有名的中药材市场、工业品服装市场等,商贸流通辐射各省(市)区,"岭南都会"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是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常见的风化现象有哪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

李志才

( 广西地矿物业管理中心)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历史的自然科学,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张宏仁教授认为: “地球是一本书,这本书早有文字记载,科学的任务就是解读地球本身的历史痕迹”, “地质科学每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和理论上的创新,都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推动作用”,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认识地球有助于的开发利用和环境的改善保护。同志曾指出: 地质科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认识地球,为人类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调查是认识地球历史的方法手段,只有反复的实践和研究才能提高认识,提高研究程度,才能为开展各项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和先行。自 1956 年以来,广西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各种地质调查,积累了大批有科学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并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突破,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的地质难题,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有了重要进步,但还存在若干地质问题,有待今后继续实践解决。现仅将区域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特征,初步归纳为 3个方面共同探讨。

一、海陆变迁

广西地壳表层的形成就是一部海陆变迁的历史,主要见证于各地质时代地层的形成。广西自 20 亿 a 前就有海水侵入,历经了中元古代 ( 四堡群) 、新元古代 ( 丹州群) 、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 ( 古、新近纪) 、第四纪共 14 个地质时期。从沉积作用来看,各地质时期的沉积作用是连续的、有序的,除地壳运动短时间暂时影响沉积作用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海陆变化过程中。从沉积物的沉积环境来看,可以分为两个大环境,即海 ( 水) 相沉积环境和陆 ( 地) 相沉积环境。在印支运动 ( 2. 27 亿 a) 之前为海相沉积环境,印支运动之后为陆相。沉积类型可分为三展阶段,泥盆纪 ( 4. 10 亿 a) 之前,基本属于地槽型深水和较深水沉积阶段; 泥盆纪之后为地台型浅海、边缘海沉积阶段; 印支运动之后为陆相盆地沉积阶段。从沉积物的特征来看,地槽型沉积物以碎屑岩类为主,地台型沉积物以碳酸盐岩为主,陆相盆地以红色碎屑岩为主,各地质时代地层沉积厚度,累计可达 8 万 m。随着沉积年代和环境的变化,各门类生物非常丰富,由元古宙的低级植物孢粉开始,到古生代动物群大量出现,中生代开始巨型恐龙出现,新生代的古人类出现,由低级向高级有序发展。

1. 地槽发展阶段

主要发育在桂北地区的元古宙地槽,桂中以东和以南地区的加里东地槽,以浅海和半深海沉积环境为主,沉积物特征是以砂岩、页岩、砂砾岩为主的碎屑岩相,岩性较单一,类复理石序列清楚,海底的冲刷特征明显,生物群繁殖从低级开始,元古宙以古孢子植物和几丁虫类为主,计有 27 个属 38 种之多,进入早古生代开始出现国内东南型的动物群,如海绵骨针、腕足类、笔石类。在桂东南地区的奥陶系和志留系中,发现大量笔石群,共建立了 12 个和 19 个笔石带,在海洋山地区的奥陶系中也发现了大量笔石群,共建立 9 个属 23 个种。但在桂西地区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发生重大变化,寒武系由地槽向地台过渡,沉积相由碎屑岩过渡为碳酸盐岩相,动物群过渡为华北型的三叶虫、球接子、腕足类等,在那坡地区发现大量三叶虫,共建立了 25 个属。生物群随地质环境变化而变化十分明显。

2. 地台型发展阶段

自志留纪末广西运动后,晚古生代的沉积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地槽回返形成广泛的隆起区,由较深水环境沉积转变为浅海和海岸带的地台沉积环境,海水动荡,生物群大量繁殖,早期为海陆交互沉积的砾岩、砂岩、页岩,以后开始转变为台地上的碳酸盐岩沉积,以灰岩和白云岩为主,部分为泥质岩、硅质岩,并含有煤层。由于近岸的海水富氧,水动力活动较强,是广西古生物群最繁盛时期,种类也最多,计有底栖和浮游两大类,共计有 17 个门类之多,其中以泥盆纪时期最为丰富,如六景标准剖面发现 17 个门类500 多个属种,牙形类也发现 18 个化石带,北流剖面发现腕足类、珊瑚、层孔虫、竹节石等 30 多个属种,大乐剖面发现腕足类、珊瑚、竹节石等,共有化石组合带 个,罗富剖面以深水漂浮的竹节石、菊石、牙形刺为主。石炭纪和二叠纪则以 类最繁盛,共有77 个属及亚属,580 个种及亚种。地台发展阶段也是广西沉积矿产成矿最有利的时期,如泥盆纪的锰、铁、钒、石灰岩等,矿产丰富,是已探明全区储量的 60% 左右,石炭纪和二叠纪的煤、铝土矿、锰、石灰岩等,也有很重要的工业价值。

3. 陆相沉积发展阶段

从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开始,广西地壳普遍上升,海盆地的海水全部退出,海相沉积结束,自此,在活动基底断裂控制下,形成了广西大大小小 50 多个盆地,以十万大山和桂平桥圩盆地面积最大,形成了内陆盆地的湖泊相、河流相的沉积,由于陆地当时的风化、氧化作用强烈,气候炎热等因素影响,沉积物的重要特点是以红色粗碎屑岩为主,多为砾岩和砂岩、夹页岩,侏罗纪还有灰岩。在侏罗纪和第三纪 ( 古、新近纪) 时期,由于植物和有机物大量繁殖,在某些盆地中形成了含煤层 ( 如西湾和南宁盆地) 和油气层( 如百色盆地) 以及粘土 ( 合浦盆地) 、膨润土 ( 宁明盆地) 、膏盐等矿产。生物群进一步进化繁殖,三叠纪开始以菊石、双壳类为主,并在动物群中出现了爬行动物,如武鸣县在三叠系中发现广西幻龙东方种,在十万大山和南宁盆地发现了白垩纪的鸭嘴龙化石。第四纪开始,在来宾、柳州、柳城、桂林、百色等地 10 多处,发现了重要的古人类遗迹,以及大批的脊椎动物化石,如巨猿、大熊猫、剑齿象等,最主要的发现有麒麟山人、柳江人、白莲洞人、甑皮岩人,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际资料。

二、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是地壳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壳运动往往是同步发生的,也是广西区域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与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密切相关,几乎所有重要的内生金属矿产成矿期都与岩浆活动息息相关,因为它是成矿物质来源的主要渠道。岩浆特制主要来自地球深部的幔源型 ( 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和地球浅部的壳源型的岩浆,其中壳源型又分为幔源分异、混合同熔、壳源重熔、壳源交代等类型。岩浆活动的方式主要有深部的侵入活动和地表的喷发活动两种。

广西侵入岩活动出露的各类岩体有 1200 多个,出露面积约 2 万 km2,这说明侵入活动是广泛、强烈的,具有规模大的特点。大岩体多发生在背斜、复背斜轴部,如桂北元宝山、越岭山、海洋山等地,部分产在大断裂带及周围。从活动的地质年代特点看,具有不间断和多期性的特点,与构造旋回有密切的关系,并相伴生,如四堡旋回、雪峰旋回、加里东旋回、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喜马拉雅旋回,其中以华力西旋回的花岗岩侵入规模最大,分布面积为 8051km2,加里东旋回 ( 3363km2) 和燕山旋回 ( 4516km2) 次之。岩性较复杂,以酸性花岗岩类为主,出露面积为 19000km2,占全区侵入岩面积的 96% ,主要分布在桂北、桂东北和桂南的广大地区,主要成分是 SiO2,含量通常为 60% ~ 65% ,黏性大,镁铁含量低,钾钠含量高。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侵入的面积较小,大小岩体约 940个,面积为 817km2,主要分布在桂北地区的四堡区和雪峰区。桂西地区主要为华力西期和印支期的基性岩,主要成分是 SiO2,含量为 45% ~ 50% ,超基性岩中的 SiO2含量< 45% ,它们的黏度小,镁铁含量高,钾钠含量低。

广西的火山喷发岩活动也频繁,一种是在海盆地沉积过程,在海底喷发以后,形成各种层状的沉积物,岩石常常具有气孔状、杏仁状、枕状构造等特征,如层状、枕状的细碧岩、角斑岩、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熔岩等,特制来源于地球深部。一种是在大陆的喷发活动,形成各种熔岩流、火山堆积物。火山喷发的各种物质,累积的厚度可达 9000m,占全区沉积岩总厚度的 11% 左右,充分说明地壳的物质来源,有相当部分是来自地球的岩浆活动供给的。火山喷发活动的方式,主要以裂隙喷发 ( 沿断裂带) 和中心式喷发( 近圆形) 为主。从喷发活动的地质年代看,除寒武纪没有发现火山活动外,从四堡时期到第四纪的 13 个地质时代中均有发现,说明在广西区域地质历史是比较活跃和不间断的。据已有资料统计,明显的喷发活动有 40 余次,据过去资料看在桂西地区几乎是空白的。地质调查后,发现大量从泥盆纪到三叠纪的多层位的海相火山喷发活动,累积的总厚度可达 5400m,具有喷发次数多、厚度小 ( 一般为数十米厚) 、分布零星的特点。从岩石类型来看,中泥盆世到二叠纪火山岩多为基性岩,三叠纪主要为中酸性岩,火山喷发活动主要受基底断裂控制,多为裂隙间歇性。印支运动以后,转为以大陆型的火山喷发活动为主,多形成流纹岩、流纹斑岩、凝灰岩、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火山碎屑岩、安山玢岩等,具有气孔状、杏仁状、流纹状等特征,并在合浦县烟墩岭和涠洲岛等地发现火山口,以及发现较多的火山堆积物、火山弹和火山碎屑岩等。

三、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除了表现在海陆变迁的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外,同时也表现出在岩石和地层的变形、变质方面。广西的构造运动前人做了不少研究,1963 年尹赞勋等曾统计过以前的地质学家在广西命名的地壳运动有 28 次之多,通过地质调查后,认为比较有证据的只有 19 次,其他证据不足,而且各期次发生运动的性质、特征、强弱也不同,随着地区地质条件的不同,也有所不同。总的来看,具有多阶段、多旋回发展的特点,在不同阶段中,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和岩石变质、变形方面也是不同的。在 19 次中,元古宙有 3次 ( 四堡、雪峰、富禄运动) ,早古生代有3 次 ( 郁南、北流、广西运动) ,晚古生代有4次 ( 柳江、黔桂、东吴、苏皖运动) ,中生代有 5 次 ( 桂西、印支、燕山一、二、三次运动) ,新生代有 4 次 ( 喜马拉雅一、二、三、四次运动) 。在空间上的变化,地壳表现在造山和造陆两种性质的运动。造山性质的如四堡运动、广西运动、东吴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这些运动强度大,可使大陆的海水退出,停止沉积作用,并使地层、岩石发生剧烈褶皱、断裂和变质、变形,以及移位,使海盆变为大陆的山脉和盆地,经过沉积间断后,又开始新发展阶段的沉积,它明显地反映了新、老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在新地层底部常常保留有沉积间断的底砾岩、粗碎屑岩,以及花岗质碎屑岩等。造陆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壳大范围的升降活动,海盆地海水退出形成陆地,但地层没有发生垂直运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剥蚀、侵蚀作用后,海盆地再次下沉,当海水再次开始新的沉积作用后,新、老地层之间常常表现在地层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但在新、老地层之间保留有沉积间断的风化侵蚀面和风化堆积物,如氧化的铁、铝岩等。地壳运动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衡的,强弱也是不同的,如广西运动在大部分地区是造山运动,泥盆纪地层角度不整合在不同层位的早古生代地层之上,底砾岩普遍存在,但在钦州地区没有发生造山运动、海盆地缩小,海水连续沉积,笔石等生物群连续演化。又如东吴运动,在桂南地区是造山运动性质,晚二叠世地层不整合在不同时代地层之上,而其他地区是造陆运动性质,地层之间只是沉积间断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因此在早、晚二叠世之间形成了大量存在的风化残留的铁铝岩和铝土矿等。

造山运动是强烈地壳运动的表现,常常造成地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活动,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背斜、向斜、复背斜、复向斜,以及大片的隆起区,使大陆形成众多的山脉、河流,以及盆地、平原。广西主要的大山脉有桂北的元宝山、苗儿山,桂东北的海洋山,桂东的大瑶山、桂南的大容山、十万大山,桂西的大明山等背斜组成的大山脉。在地层发生强烈褶皱的同时,岩层发生超强度的破裂和位移,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产生错动和位移。较大的断距可以超过千米以上,在断裂发生的历史过程中,有多次活动的和有重要意义的断裂活动,是那些区域性大断裂和深大断裂带,它们在地壳活动中,有着控制沉积作用、控制岩浆活动、控制导矿、控矿等作用。区调队曾经总结有重要影响的 24 条广西主要断裂带,如博白 - 岑溪深断裂带,灵山 - 藤县深断裂带等,有些单位根据资料还总结了较多条的断裂带,主要特征明显,它们切割了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断距大,破碎带宽,有构造变质岩,有硅化、角砾岩带,对岩浆活动作用、成矿作用均有导岩、导矿和控岩、控矿的重要作用,在区域地质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对象,尤其对地质环境、地质灾害也有重要影响,如地震活动带、新构造运动,与这些深大断裂带有密切关系,如 1934 年发生的灵山大地震等。尤其目前修建的工程大项目,如水库、水坝等,在重力打破平衡和重新组合时,要密切注意新的构造运动,加深研究,以求安全。

以上是对广西基础地质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的基本特征,以便共同探讨,有些地质问题还有待继续实践和研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广西风化矿床成矿区(带)划分

物理风化是最简单的风化作用,在沙漠地区尤其明显。因为那里气温白天高达40-50℃,晚上可降到0℃以下,岩石热胀冷缩,这种胀缩在岩石表部和核部是不一样的。由于不同矿物的膨胀系数不一样,久而久之,岩石出现了裂隙,由大块变成了小块,由小块变成砂,由砂变为土,石头就烂掉了。在有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参与的情况下,风化作用进行得更快,风化的过程和产物也更丰富多彩。

球状风化

最常见的风化现象是岩石的球状分化,这是因为岩石的外层易发生成层裂开和鳞片状剥落的缘故,兼之岩石内常有相互交错的裂缝,沿裂缝风化最深,稜角磨得最圆。在悬崖陡坡上的岩石,因风化而发生崩落,裂解下来的石块沿山坡流动,最后在山坡脚下稳定的地方堆积下来,形成上尖下圆的锥形体,称倒石锥。如果是一个平缓的山坡,崩落下来的岩块杂乱地堆积在那里,形成石滩或石海。 风

化壳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的综合产物是风化壳。一个发育成熟的风化壳中,硅酸盐矿物已完全分解,形成硅及三价金属的胶体氢氧化物,产生的典型矿物是游离的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褐铁矿、水赤铁矿、针铁矿、铝土矿等,俗称铁帽),如华北中奥陶统灰岩之上的风化壳、广西下二叠统灰岩之上的风化壳等。以生物风化作用为主的风化作用的综合产物是土壤;除植物外,气候在土壤形成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结果

风化作用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它对人们带来的困扰,几乎可与生锈、虫蛀并列。修公路修铁路时,常可开挖出非常好的地质露头,有些现象的意义足以与“名胜古迹”媲美,吸引了中外地质学家前去研究。但几年过后,研究成果发表了,纪念碑树起来了,露头也风化了。在我国南方气候炎热而潮湿的地区,化学风化作用的速度最快,裸露的岩石只需几年便因风化而变得疏松,风化层可厚达几十米。位于洞穴或石窟(著名的如云岗石窟、敦煌石窟等)的浮雕或石雕虽免于风吹雨淋之苦,仍因风化而变得斑驳陆离。埃及的狮身人面屹立在大自然已有4000多年了,相对来说风化进行得较慢,原因之一是气候干燥,只有物理风化在起作用。而狮身人面象是从一整块灰岩上雕凿出来的,抗物理风化能力较强;第三个原因是那里风沙大,飞沙经常把它掩埋起来,保护了它免受日晒夜冻。游客们在欣赏她勃发的英姿时,哪里会想到可能咋天她还埋在飞沙中泥?

广西桂林的岩石为什么是沉积岩,外力作用为什么是流水侵蚀?

一、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分布

不同成因类型矿床其空间分布乍看好似混杂产出,但细加分析,仍可发现不同类型的矿床有偏重在某些地区产出的特点。

1)矿帽型(含离子吸附型)矿床在岩溶山区发育最好,产出矿床多,矿体延深大,形成中、大型矿床多。如下雷锰矿、东平锰矿、高龙金矿等。

2)堆积型矿床在岩溶区发育最好。其中崩塌堆积矿床发育于峰丛、峰林区;如平果、田阳、靖西的铝土矿床。红土堆积矿床发育于溶蚀盆地,溶蚀准平原区。如来宾一带锰矿床,平乐一带锰矿床,崇左、贵港一带的铝铁矿床。

3)残余型矿床在非岩溶区的丘陵、平原区发育最好。如藤县苍梧一带的钛铁矿床,合浦一带的高岭土矿床,钟山花山一带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二、不同矿种矿床的分布

风化矿床矿种取决于矿源层(体)是什么矿。有什么样的矿源层(体)便形成什么样的风化矿床。在第二至第十章已经分别论述了广西各种风化矿床的矿源层(体),归纳起来有:以岩浆岩为矿源体;以热水沉积矿床含矿热水沉积岩为矿源体;以热液矿床(含岩浆热液、卤水热液)为矿源体;以沉积矿床或含矿沉积岩为矿源层;这些矿源层(体)的分布决定了不同矿种风化矿床的分布。

1)以岩浆岩为矿源体的风化矿床有:钛铁矿、独居石、褐钇铌矿、磷钇矿、离子吸附型稀土、高岭土等风化矿床,矿床就是矿源体的风化带。作为矿源体的岩浆岩都是产于深断裂带。这样,以上这些矿床也是随母体分布于有关的深断裂带。出露于地表的岩体是很明显的找矿标志。

2)以热水沉积矿床和含矿的热水沉积岩为矿源层(体)的风化矿床:主要是锰的风化矿床。矿床基本产于矿源层所在地,其中的堆积矿略有位移,但离开母体不是很远。广西各时代的热水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海侵时期海区内的深断裂裂陷形成的台沟或海沟中。因热水沉积矿床(岩),产出在深断裂带内,以其为矿源层的风化矿床基本上是分布在深断裂带内。

3)以岩浆热液矿床或岩浆热液蚀变岩为矿源岩的风化矿床有:锡石、铁、金的风化矿床。这类矿床的矿源体产于有关的侵入岩体的接触蚀变带,其分布是在有关的深断裂带中。风化矿床基本产于矿源体之上,故也是在深断裂内。

4)以热卤水热液矿床为矿源体的风化矿床有:铁、金的风化矿床。这类矿床的矿源体是产在深断裂边缘,它们的风化矿床也随矿源体分布在深断裂带的边缘。

5)以沉积铝土矿为矿源层的风化矿床仅有堆积铝土矿床一种,它是以上二叠统合山组(P3h)底部的沉积铝土矿层为矿源层。中二叠世末东吴运动海水基本退出广西,经较长期风化剥蚀,晚二叠世初,海侵时,海底地面有一层古风化壳,形成“铁铝岩”。全区为地台型浅海沉积,有滨海陆屑滩相,滨海沼泽相,局限海台地相,台沟相,局限海台地泻湖相等诸多的不同沉积相区,以靖西、德保、平果这一东西条带状的局限海台地泻湖相区沉积了一水硬铝石铝土矿床。近代经风化剥蚀形成崩塌堆积型铝土矿床。故这类堆积矿床主要分布于靖西、德保、平果一带,这一晚二叠世早期的局限海台地泻湖相沉积区。

6)以沉积菱铁矿为矿源层的风化矿床有:红土型堆积铝铁矿床。它是合山组(P3h)中、上部碳酸盐岩中夹有菱铁矿,经风化后的产物。晚二叠世中、晚期时,在西大明山、大瑶山陆地及凭祥深断裂(广西地矿局,1985)形成的台沟之间是一东西向延长的台地边缘相地带,这时地壳活动性强,海水时深时浅。沉积了碳酸盐岩夹煤层及菱铁矿。故这一带的菱铁矿及碳酸盐岩风化后形成红土型堆积铝铁矿床。

7)广西离子吸附矿床有稀土及金矿床。稀土矿床的矿源体都是岩浆岩,而且是印支、燕山期的岩浆岩,其分布局限于有印支、燕山期岩浆岩的深断裂带;离子吸附型金矿床的矿源体类型多,分布广,几乎全区各成矿带(区)均应有此类矿床产出。但目前只在右江地区发现较多。

三、成矿区(带)划分

根据广西风化矿床空间分布上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主要受地貌地质建造控制,矿产种类受矿源层(体)控制的特点,我们以地质建造地貌图为底图划分4级成矿区(带);以矿产种类划分5级成矿区(带)。

1.4级成矿区(带)

我们将广西划分为4个成矿区(带)(图版Ⅹ)。

(1)岩浆岩、碎屑岩建造丘陵平原区残积型矿床成矿带(Ⅰ)

该成矿带包括:钦州、北海、玉林、梧州等市的大部分地区及花山、姑婆山一带,出露下古生界地层及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的岩浆岩,上古生界、中生界地层有小范围出露。产出的风化矿床主要是风化残余矿床(高岭土、钛铁矿、稀土等),也有少量堆积型和矿帽型矿床。

(2)碳酸盐建造峰丛,峰林区矿帽型矿床、崩塌堆积型矿床成矿区(Ⅱ)

该成矿区包括西大明山以北,南丹大明山连线以西的整个地区,出露上古生界,下、中三叠统,局部有面积不大的寒武系、第三系。产出的风化矿床以矿帽型矿床最盛,其次是崩塌堆积型矿床。

(3)碳酸盐建造盆地准平原区红土型矿床成矿区(Ⅲ)

该区包括桂中、桂东、桂南等广大地区。出露上古生界,局部有下、中三叠统及白垩系。产出的风化矿床以红土型堆积矿床为主,也有矿帽型矿床。

(4)岩浆岩、碎屑岩建造山区人工堆积矿床成矿区(Ⅳ)

该区为桂北九万山、天平山、越城岭一带,产出人工堆积、残坡积矿床。

2.5级成矿区(带)

5级成矿区是在4级成矿区基础上,以不同地段偏重产出不同矿种为特色划分5级成矿区(带),共划分出8个成矿区(带)。

(1)钟山、REE(稀土)、Au成矿带(Ⅰ1)

包括贺州市花山、姑婆山、梧州市旺甫一带。在花山、姑婆山岩体顶部及边缘有离子吸附型REE,及风化壳矿物型独居石、褐钇铌矿等矿床;区内出露的印支、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的接触蚀变带有离子吸附型金矿点。

(2)桂东南高岭土、Ti、REE、Mn、Au成矿带(Ⅰ2)

包括梧州、玉林、北海、钦州、防城等地区。区内出露的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的花岗岩体的风化带有风化残余型的高岭土矿床;印支、燕山期的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的风化带有钛铁矿床、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加里东期花岗岩风化带中还有矿物型的磷钇矿、独居石矿床;有的地段有金的离子吸附型矿床,Mn的矿帽型和堆积型矿床。如果按深断裂展布情况,成矿带内还可再划分次级成矿带。

(3)乐业Au成矿区(Ⅱ1)

包括乐业、凌云、凤山、天峨一带。区内出露泥盆至中三叠统地层,以中三叠统覆盖面积最大,而P3,T1,T2沉积时,水下多有P2形成的潜丘。风化带广泛产出离子吸附型金矿床。风化金矿床的矿源体为产于该区断裂破碎带,岩层整合面,以及潜丘刺入接触带的微细粒金矿床(或含金岩石)。

(4)百色Au,Mn成矿带(Ⅱ2)

成矿带呈近EW向沿巴马深断裂带展布,包括西林、田林、百色、巴马等市县。出露泥盆—中三叠统岩层,以中三叠统覆盖面积最大。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出露地带多有海相基性火山岩及热水沉积岩和地层同步褶皱,呈环状出露。风化矿床有以下石炭统中热水沉积含锰岩层(或锰矿层)为矿源层的矿帽型锰矿床(点),以微细粒金矿床或含金岩体为矿源体的离子吸附型金矿床。

(5)平果Al成矿带(Ⅱ3)

该成矿带呈EW向展布,含靖西、田阳、德保、田东、平果等县。出露泥盆至三叠系岩层。风化矿床有以P3h底部沉积铝土矿层为矿源层的崩塌堆积铝土矿床。

(6)下雷Mn成矿带(Ⅱ4)

该成矿带作近EW向展布,包括靖西、大新、天等、德保、武鸣等地区。出露泥盆系至中三叠统的岩层,大部分为台沟相沉积建造,夹多层基性海相火山岩及热水沉积岩。风化矿床主要是矿帽型锰矿床,其次是堆积型锰矿床。矿源层是上泥盆统、下石炭统、中二叠统、下三叠统沉积锰矿层和含锰岩层。

(7)来宾Mn,Fe,Au成矿区(Ⅲ1)

该成矿区含柳州、合山、来宾、宜州、桂林等市所辖的大部分地区。出露地层几乎全是上古生界。产出的风化矿床主要是红土型堆积锰矿床,其次是矿帽型锰矿床、褐铁矿床以及少量离子吸附型金矿床。锰矿床的矿源层有中二叠统孤峰组(P2g),下石炭统大塘组(C1d)的热水沉积锰矿层和含锰岩层;其次是上泥盆统的热水沉积锰矿和含锰岩层。按控制热水沉积的深断裂的展布情况还可再划分次一级的成矿带。

(8)崇左、贵港Fe,Al,Au,REE,Mn成矿带(Ⅲ2)

该区为近EW向长带状,在西大明山、大瑶山之南,桂东南成矿带之北,夹于二者之间。含崇左、扶绥、邕宁、横县、宾阳、贵港、桂平等县(市)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镇龙山一带出露有寒武系。产出风化矿床主要是红土型堆积铝铁矿床,及离子吸附型金矿床、稀土矿床;其次是矿帽型锰矿床。铝、铁矿床的矿源层是合山组(P3h)中夹的菱铁矿层或含有菱铁矿的碳酸盐岩层。金矿床矿源体是微细粒型金矿床及含金矽卡岩(新圩金矿)。稀土矿床矿源体是印支期花岗岩,早三叠世的英安岩、流纹岩、凝灰岩。锰矿床矿源层为榴江组(D3l)及下石炭统的锰矿层或含锰岩层。

(9)丹池锡石高岭土成矿带(Ⅲ3)

成矿带呈NW向沿南丹深断裂展布,含南丹、河池、都安、马山、武鸣等县(市)的有关地区。出露古生代地层,呈NW向边幕式褶断,芒场、大厂、昆仑关有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并有锡石多金属矿床产出。多在开,产生大量的人工堆积锡石矿床。

(10)一洞、九毛锡石成矿带(Ⅳ1)

在桂北九万山地区摩天岭、元宝山四堡期花岗岩类岩体产出的地区,岩体顶部及边缘有锡石硫化物矿床产出。多在开,产生大量的人工堆积锡石矿床。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

5%。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

流水侵蚀是物理侵蚀

可分为风化、溶解、磨蚀、浪蚀、腐蚀和搬运作用。这个分布就广了,有水的地方就有吧,

被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

参考资料:

高中地理必修1

)

流水溶蚀是通过化学反应侵蚀,主要是喀斯特地貌,典型是我国西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