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吕克贝松是不是说拍七部**就退休?目前他都拍过那些**?要详细的 时间 ** 简要介绍

2.吴宇森的《风语者》那部**,中国人觉得很好,放映时美国人对这**怎么看?

3.有没有学心理学的朋友帮忙推荐些资料(书**)

4.《破浪》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5.求一**:关于罗马的,凯撒的。好像是有关于高卢的,有几部。

6.请推荐冷门好**,自认为是影迷的进来交流。。。。。200分打底~不够再加

7.谁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导演?

圣女贞德影评解析_

王家卫导演的片子,基本都可以归属到后现代主义**的范畴里面来,下面是一些很有名的后现代注意**,建议你可以都去看看!很不错的!

后现代主义**

希腊导演安哲罗普罗斯在1995年拍出了《尤里西斯生命之旅》,借着一个**导演去找寻一部**诞生之初遗留下来的胶片的故事,回顾了**和希腊的历史。有人将安哲 罗普罗斯视为20世纪最后的现代主义**大师,其实非常的不准确,安哲罗普罗斯的**是很难概括的,他的每一部**无不来自希腊神话的原型,漂流、寻找、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对抗的题旨,他也不过是不停地“摹写”史诗罢了。《尤里西斯生命之旅》中有一个经典场面:导演A在火车上遇见儿时印象中的母亲,母亲带他回家,他带着90年代的身体,加入了1945、1948、16……的新年舞会,每个人都如记忆般年轻,只有他带着衰老的皮囊。安哲罗普罗斯用**拼贴了自己的后现代之梦。

英国导演艾伦.帕克执导的《迷墙》一上映就风靡了世界。这里边最首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这支成立于1966年的英国前卫摇滚乐队本身的音乐魅力。不过,《迷墙》首先还是一部**,一部从视觉上加快步伐将大众带向MTV时代的**。现在,MTV已经成为全球收看观众最多的视听艺术,甚至连足球也无法与之相比。阿伦.帕克堪称“MTV之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世界各地的美术学院中,都有《迷墙》的影迷。《迷墙》成了后现代**的一个里程碑,同时也宣告了“后现代无经典”谬论的不攻自破。美术爱好者谈论它,喜欢它,好像它不仅仅是一部**,而且是一个观念艺术的展品。这部集摇滚音乐、现代美术和各种形态的影像之大成的影片,是一部对后现代影像充满自觉的影片。

《发条橙》是一部着眼于社会现实的**,它将青少年的青春期躁动夸大到极致,把人生这一阶段可能发生的破坏图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影片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颠覆传统的、正统的道德规范,指向更为人性的东西。《发条橙》是根据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同名改编。

在德国,1999年青年才俊导演汤-蒂克的《罗拉快跑》是一部成功的后现代主义**,影片在结构上为故事设置了三个结局,体现了导演打破传统叙事规则的努力;在影音风格上上,快切、动画、摇滚乐、动感人物、大块色调对比等汇成大杂烩,充分表现出剪贴拼凑的特征。波兰法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盲打误撞》、德国的《罗拉快跑》和英国的《滑动门》都给影片设置了两三种结局,都表现了偶然性早对个体命运造成的决定性影响。

20岁的柏林姑娘罗拉和她的男友,同样是20岁的曼尼,他们遇到了烦。曼尼不小心将一个老大的钱给弄丢了,而且是20万马克。20分钟后,老大就要来讨钱,要是找不回来这些钱,曼尼就命在旦夕。曼尼打电话向罗拉求救!20岁的罗拉只有20分钟,她想也来不及想,撒腿就跑……

20分钟以后,罗拉拿到了钱!但曼尼等不及,跑到对面的超市去打劫,被赶来的警察一枪射中胸膛……

这是德国青年导演汤·蒂克伟(Tom Tykwer)拍摄的影片《罗拉快跑》中的故事情节,可怜的曼尼死得太惨了。你别着急,还没完呢!

20分钟后,罗拉两手空空赶到,但曼尼却横遭意外,暴尸街头……

20分钟后,罗拉抱着千方百计搞来的10万马克赶到现场,却赫然看见老大也准时抵达……

《阿甘正传》,该片由汤姆.汉克斯主演,获1995年第67届最佳**、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等六项桂冠。该片表现出的善良、温情,触动了我们心中最美好的东西,展现了诚实、守信、认真、勇敢、重情等美好情

《阿甘正传》以一个被正常世界视作 “低能儿”的阿甘为主人公,贯穿起一个被改写的人文历史——它对美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和人物进行了巧妙的铺排与重述,并运用了大量反讽、戏拟、电脑仿真、类型混杂、滑稽模仿与“无叙事”等解构手法,对美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历史、流行文化、名牌时尚、广告等方方面面广开玩笑,大肆揶揄,重新解释了历史、战争和英雄,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消遣性的快乐原则,从而建构起后现代文本的叙事模式与造型风格,在打破人文历史谎言的同时又以谎言的拼贴手段复制了一个虚的寓言故事。当然,如果对上个世纪早期到中期的美国历史比较熟悉,就更能很好地理解该**的黑色幽默成分,比如熟悉“猫王”的音乐风格、“乒乓外交”、“水门”、“反越战运动”的话,其中许多情节一定会让大家会心一笑。

运动片的风格、血腥又恰到好处的处理、扣人心弦的故事主线和有力的社会警示作用,《搏击俱乐部》简直就是90年代的《发条橘子》。在这个只产生了极个别具震撼性影片的年代里,《搏击俱乐部》必定不会被忽略。它给人印象很深,并引发深深的思索。与时下95%的恐怖片不同的是:它留给观众大量的问题去回想和争论。《搏击俱乐部》所展示的发人深省的、多层次的故事给成百上千的评论、特写及观后感文章提供了足够多的讨论素材。 本片的导演大卫芬奇在拍摄《搏击俱乐部》之前,已经有了三部引人注目的影片:《异型3》、《七宗罪》和《心理游戏》。芬奇有心要让《搏击俱乐部》成为一部视觉杰作。同前三部片子一样,《搏击俱乐部》也是色调暗、进度快,观众在看的时候没有多少时间细想,有人称其为“MTV风格”,但与其他同类影片不同的是,芬奇的每个快速的镜头切换除了可以不让观众觉得乏味,还有其独特的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搏击俱乐部》的确是一部暴力的**。有的情节表现得十分的残忍,以至于一些观众会扭头不看,比如一个人从他的嘴里把自己松动了的牙齿拔了出来。当然,所有这些血腥的镜头都是为了揭示影片的主旨:人天性残忍,而每日苦差麻木了人心,引发狂性,结果产生难料的后果。搏击俱乐部的成员们都是现代社会使人失掉人性和感觉的牺牲品。他们已经变成了轮子上的嵌齿,他们恢复个性观念的唯一方法就是返回到最原始、最野蛮的痛苦和暴力的本能中。

导演:丹尼.博伊尔

《猜火车》又名《迷幻列车》,仅用了49天就拍摄完成,是一部成本为250万美金的小制作影片。本片描述了苏格兰爱丁堡一群青年垃圾式的生活现状,其冷静的喻讽口吻,真实的叙述态度,贯穿始终的黑色幽默感及充满现代感的声画处理使之成为另类影片中的经典。影片对吸食***而产生的快感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描述,同时片中所充斥的堕落情绪及所表现出的价值观和自我意识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和争论,因而影片一出炉便成为舆论的焦点。那眩目的镜头和娄.瑞德、伊基.鲍普的摇滚乐不啻为一剂,我们眼直勾勾盯着屏幕,身临其境,当马克的针头扎入皮下组织,我们以为那白色的化学物质是融入了自己的血液;当一伙人抢劫后在路上狂奔,我们觉得是自己的心脏在剧烈地跳动。几乎每一个场景都可称得上是一部精致而出人意表的浓缩短片: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一个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唱机,电动开罐机。选择健康,低卡里路,低糖。选择固定利率房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运动服和皮箱。选择一套三件套西装。……选择DIY,在一个星期天早上,搞不清自己是谁。选择在沙发上看无聊透顶的节目,往口里塞垃圾食物。选择腐朽,由你精子造出取代你的自私小鬼,可以说是最无耻的事了。选择你的未来,你的生活。但我干嘛要做?我选择不要生活,我选择其他。理由呢?没有理由。只要有***,还要什么理由?”

主演让、雷诺《这个杀手不太冷》将一个成年杀手和一个未成年少女之间的爱情,刻画得可歌可泣。因为新**的观众大部分是年轻人,对**的要求是“一种刺激的快感或无伤的危险”,传统**中严肃的悲剧、沉重的道德并不在他的作品中呈现,那些人物并不背沉重的包袱,也无崇高的使命,他们的存在为的是自己,追求的是自己的喜乐。吕克·贝松被称为法国新巴洛克**代表之一,后现代******。喜欢看法国**的观众说起贝松的影片《地铁》、《碧海情》、《尼基塔》、《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五元素》、《圣女贞德》等都是如数家珍。

《低俗》由“文森特和马沙的妻子”、“金表”、“邦妮的处境”三个故事以及影片首尾的序幕和尾声五个部分组成。

观看《低俗》,如同观看一场流动的“波谱艺术”,美国黑帮片、恐怖片、爱情片的杂烩在一起,以一种戏仿的形式重新拼贴。除了视觉形象拼盘以外,《低俗》为人称道的“圆形结构”叙事策略,也是多元共生的拼贴产物。全片由一个序幕(餐馆里的打劫),四个章节(分别被命名为“朱斯和文生”、“文生和马沙之妻”、“一只金表”、“ 邦尼的处境”)构成。这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逻辑,首尾相连,似一个圆形从随意一点开始截取,并最终回到了起点。暴力是昆汀作品反复出现的主题,本片中频繁的暴力场面正呼应了它的“圆形结构”,明确指出暴力的发生是循环而永无停止的。在这里暴力成了一种生存方式,是对异化、疏远、默默无闻的反抗--然而导演对待暴力的态度始终不是肯定的,朱斯的金盆洗手、文生对爱情的渴望也许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们都在寻求无可奈何的暴力之外的出路,尽管这种出路在美国这个暴力泛滥的社会看起来是渺茫的。作为叙事的功能装置:伟大的英雄、伟大的冒险 、伟大的航程、伟大的目标皆以丧失,即符合利奥塔对后现代的界定--对元叙事的不信任。这种对元叙事不信任的后现代特征,在影片中集中体现在英雄的丧失。不仅作为杀手的文生和朱丝是失败的,而且作为黑帮老大的马沙是失败的(遭性变态者的),作为职业拳击手的布奇(不由让人联想到史泰龙扮演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拳击手洛奇)同样是失败的(遭到黑帮的追杀又落入性变态者手中)。这种英雄的丧失带有某种尴尬的滑稽,同时又是我们时代的“后现代状况”--人类历史的进步主义者信仰和鼓吹的启蒙理性遭遇不信任,道德审判和价值判断无限期延迟(观众或许会为昆丁对**技术花里胡哨的创新困惑不已,但兴奋点显然已从康德的第二批判转向第三批判,他们渴望获得奇特而意外的美学救赎)。既然所有的生活难题都解决不了,一切并不像文化精英们所说的那样,人们也许有理由满足于对现象的表面占有和消费(同时,这不是我们时代反史诗的史诗吗?)于是,剩下的是大众和通俗文化,正如本片的片名所示- -《低俗》。

导演:索德伯格

主要演员: 安迪.麦克道威尔,彼得.加拉格尔

得奖记录:第四十二届戛纳**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1989)

第四十二届戛纳**节最佳男演员 (1989)

一个表面上平静的中产家庭,因为朋友意外来访而失去平衡,暴露出其中充满性失调谎言的真相。原来有洁癖的姐姐安迪.麦克道尔早就跟丈夫彼得.加拉格尔没有性生活,但妹妹劳拉.桑.吉亚科莫却跟姐夫暗中打得火热。丈夫的同学詹姆斯.斯派德带着录影机来访,竟然让姐妹二人因为好奇心而对着镜头大谈心中秘密。一鸣惊人的新导演史蒂文.索达伯格用冷静而富创意的手法剖析现代人脆弱的心理层面,尤其突显出高科技(录影机)无坚不摧的奇妙魅力。

英国著名导演格林纳威早期拍摄过很多试验性很强的短片,后来又长期为标榜另类风格的英国电视四台拍摄影片,所以他的影片一向以风格手法怪异著称。他学生时代的绘画经验又使得他的作品追求画面的精良与视觉上的冲击力。这两点,在这部影片《枕边书》中得到了加强与融合。

格林纳威的所有影片都情节怪异离奇,这部影片也不例外,诺子在人身上书写十三章《枕草子》,然后交给出版商的情节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而出版商在见到最后一章“者之书”之后,竟然心甘情愿交出性命。这些极度风格化的情节和细节很难令人接受,但在经过格林纳威更加风格化的画面表现之后,反而显露出迷人的美感。不过在短暂的视觉美消逝之后,面对空空的银幕,影片中的一切又是那么令人迷茫。

影片拍摄手法中最大的特色,是创造性地运用画中画的手法。这些形状、位置、大小变幻不定的小画面和整个大画面之间构成多种视觉和结构关系,大部分是与大画面书法对位的小画面说明,还有很多是回忆的画面,也有类似于叠画的**语言功能。多功能、多层次的大小画面的嵌套与并列,形成复杂多变的语言风格和画面表现力,这是格林纳威在影片中进行的一项**语言的试验。

影片的故事如何,表现了什么,这虽然是一部影片必备的重要元素,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格林纳威这部影片的故事性面对大量充满东方情调的精制画面和实验性的**语言,已经退居到次要位置,只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适合的载体而已。在众多主流的故事性影片中,格林纳威的这部《枕草子》令我们看到了一部精彩而富有启发性的“另类”**。

《枕边》以两位时代相隔、内心却有默契联系的女性的日记为叙述主轴,大量运用电脑新科技,将各个年代、各种时空发生的时间以“画中画”的形式在同一个**平面展开,开掘出前所未见的**语法。有些时候我们明显感觉可以用切换处理的镜头,他都以“画中画”的形式代替,平行蒙太奇在他的**中成了“平面蒙太奇”。透过“画中画”,观者、剧中人,以及隐藏的**导演位置是相等的,观众所看到的人、事物无意不是透过导演之眼在观看。

中文名称:巴别塔

英文名称:Babel

别名:通天塔,火线交错

类型:DVDScr

发行时间:2006年11月27日

**导演: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Alejandro González I?árritu

**演员:布拉德·彼特 Brad Pitt

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盖尔·贾西亚·贝纳 Gael García Bernal十二个人、三个国家、四种不同的命运、一次偶然的,皆源于那一声无意的枪响……命运交织的罗网将不同种族、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灵魂纳入其中。世界上的每个人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上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提出了“六度分割”的理论。他认为,只要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与任何一个陌生个体建立联系。可是这种关联的丝线是多么的微弱,即使我们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但我们还是听不见对方的挣扎呼喊,就算听到依然无法理解无法进行有意义的沟通。在**结束后显现出了一段字幕:“献给我的孩子。最暗的夜,最亮的光。”显然,这绝非一部绝望的**,而是一部在绝望世界里挣扎的故事,并将孩子视为未来的希望,光明世界必将由他们建成,通天之塔亦必将由他们建成,愿未来的世界不再有误解、隔阂和悲伤。

显然,影片带有强烈的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的独特风格,世界上恐怕很难找出什么导演能够把多线索交叉叙事手法运用得如此娴熟,俨然有超越上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撞车》的势头。而且,亚历桑德罗此次把握的故事以及故事种的矛盾冲突显得更加的宏大和人性化。同时,这种多线索叙事技巧在他的手中也已经不再仅仅是表达的工具,而是 极富洞察力并具有深刻见解的表达出口,是其展现故事主题的必由之路。伊纳里图曾表示过,将一些故事线索编织到一起已经成为他工作的一种习惯。“当我坐在车里看到有人从路边经过时,我便开始觉得那个人肯定比我头脑中的任何东西都要有趣。所以探究他人的内心是我最大的愿望。与此同时,我们所拥有的现实中的一切也是如此的有限。我更希望探索更加广阔的外部世界,还有陌生的外部世界是怎样影响到我个人的等等,都将成为我作品中所要探询的目标……”

波兰**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1941-1996)的经典之作。以法国国旗的三色命名的三部**分别代表了三个主题:博爱,平等,自由。导演用极为细腻的光影音的效果为我们剖析这三个主题。《红白蓝三部曲》是基希洛夫斯基生平最后的三部作品,大师两年后即因病辞世。《蓝色》是忧郁和自由,挣脱俗世的信念才能获得人性与情感的自由;《白色》是尊严和平等,导演在片中探讨和质疑了情爱与平等;而《红色》则是真诚和博爱,人世间充满各种猜忌和矛盾,唯有博爱才能解开羁绊心灵的枷锁。这三部作品是基思洛夫斯基充满人道主义和人文思想的杰作。他以细致而精密的情节来讲述故事,从普通人的人生命运阐释他对生命的尊重和见解。在**中,无论出场时间的长短,基思洛夫斯基都将主人公的位置给予了女性,也许是因为她们更脆弱一些,更能够体现忧郁、尊严与真诚。在这三部曲中,基思洛夫斯基依然发扬了《十诫》以来的一贯宗旨,用包蕴着宗教哲学精神内涵的戏剧性故事情节表达了自己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深刻理解。

《蓝色》获得93年金狮奖,并获得恺撒奖9项提名;

《白色》获得94年柏林**节最佳导演奖;

《红色》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并获得恺撒奖7项提名。

在三部**中,都有令人痛苦的道德抉择。《红》中,老法官告诉瓦伦婷,邻居中有一个家庭看似幸福,但丈夫却背着妻女在外面偷情。那么,瓦伦婷该马上去揭穿他吗?那样他们将看清真实然而痛苦,还是依然让他们隐藏在平静之下呢?《蓝》中,朱丽叶的邻居在夜总会里做脱衣女郎,她认为这样做自己很快乐,男人们也很快乐。但是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父亲就坐在台下观众席的第一排!《白》中,商人米高拉成功但是已对人生厌倦,他求卡鲁把自己枪杀,作为报酬,他将帮助卡鲁回国,并且有资本做小本买卖。而卡鲁除此而外,似乎没有别的办法能帮他回国了。七十年代,波兰**艺术大师K.Zanussi开创了“道德焦虑**”,基斯洛夫斯基的作品把“道德焦虑”推进到一个更深的层面。基斯洛夫斯基认为,在自由主义社会中,人的道德处境更为孤绝。因为,自由主义社会没有国家道德、民族性道德、阶级道德一类的或虚构、或强制的全民道德。个人的道德承负及其软弱无力在自由主义社会中更充分地显露出来,所谓自由主义,首先是对个人的道德承负力的脆弱的体认。在自由主义社会,个人的道德壮况是怎样的呢?基斯洛夫斯基仍然通过个体性的道德困境来探讨自由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负担。自由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是自由、平等、博爱,《蓝、白、红》三部曲要探讨这些价值理念的私人含义。任何价值理念都不是抽象的,社会制度中的大理念也体现为具体的个体私生活。要想知道生活制度的大理念的味道,最恰当的办法是体味在这个生活制度中生活的个人眼里噙着的泪水。

暴雨将至》给人的震撼是非常巨大的,Milcho Manchevski(米尔科.米切夫斯基这位马其顿导演的处女作(这是他第一部长片),一举夺得1994年**节金狮奖,1995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1996年独立自由奖等三十余项国际大奖,决非侥幸。本片分成三个部分。一段不可能的爱情、一个两难的抉择,一段手足的残杀,将前南斯拉夫地区暴雨将至的社会背景和几个故事联系起来,无理性的民族、宗教仇杀将爱情、亲情无情地打破,让人看了很悲痛。可以强烈感受到影片中,导演深藏其中的渴求:对人类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

第一部分:WORDS (字)-----马其顿的农村

一个年轻的神父藏匿一个出逃的女子,爱情随之滋长。当他们准备去伦敦找摄影师的叔叔时,女子的家人找到了她。女子死于哥哥的枪下,爱情如鸟一般飞过,我们都无能为力!

第二部分:FACES (脸)---伦敦的都市

安妮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有一个爱她的丈夫,可是她还有一个放不下的情人亚历斯。亚历斯是马其顿来的摄影师,16年前来到伦敦。其实我们很清楚这个亚历斯就是第一部分中年轻神父要投奔的叔叔。有一张照片让我们心头一悸,照片上是马其顿的女子死在哥哥的枪下,神父看着她。女人的丈夫很清楚她的出轨,可悲的是他居然死在餐厅的乱枪中,一张脸被打成一片模糊。

第三部分:PICTURE ()---马其顿的农村

亚历斯回到阔别16年的家乡,这里时有纷争。他为了带女孩出逃被朋友枪杀,女孩终于得以出逃。镜头回到第一部分的开始,我们终于清楚的知道故事的前因后果。女孩逃到了神父的住所,尽管后来也逃不开死亡的宿命。干旱的土地终于迎来暴雨倾盆,雨中躺着亚历斯的尸体。

整个故事因为形式的错乱而变得有些轮回的宿命,充满了不可抑制的惶惑,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狭隘的民族主义的猖獗。而片子里人与人的关系也是微妙错综,没有正面的枪林弹雨但是每一次开枪都有惊人的震撼力。亲情和爱情都变得不堪一击,原来种族的纷争是如此残酷。三个故事殊途同归,影片的背景是笼罩着内战阴影的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没有可能的恋情,个人的极大矛盾,回归和宿命。三个故事在人物的交错纵横中揭示战争的悲剧,而狭隘的种族主义正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1994年,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经过改编将昆汀·塔伦蒂诺的剧本《天生狂》搬上银幕。这部**由于其中对暴力的渲染和对美国新闻媒体的讽刺迅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尽管与昆汀的初衷不符,《天生狂》还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影片。奥利佛·斯通通过MTV式的拍摄剪辑手法、肥皂剧和动画片的综合运用以及大量另类音乐等多种新颖的视听语言大大刺激了观众。本片从一个新鲜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疯狂的犯罪行为与同样疯狂的媒体行为。剧中的主人公是一对喜好血腥和暴力的夫妇,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他们的举动引起了一位新闻工作者的注意,并且在自己的节目上加以报导。这一来,他们的知名度很快地又被提高了。即使是他们被捕之后,记者的报导仍然没有停止。一切的犯罪在媒体的眼中似乎都变成了另一个样子。我们该不该为此而感到悲哀呢?

《黑客帝国》第一部讲述的是诞生,一个平凡的网络朋克在父爱和情爱的关心下释放了自己的心灵,成了将人类救出虚拟世界的救世主。第二部讲述生活,这个救世主开始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探讨起预言和选择的关系,以及人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第三部讲述死亡和新的开端,在救世主代表的人类和先知代表的机器共同努力下,战胜了计算机的破坏,还给人类和机器一个阴阳共生的和平。

同时,这个三部曲还是一部人类思想的大历史,从一个善恶对立的世界到一个善恶模糊的关系,直到善恶对立完全消失,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统一,这正是人类发展的大趋势,先知的阴阳图案耳环正说明了这一点。

黑客帝国》中的“时间”发生在母体这个虚拟世界里,在这样一个程序的世界里,任何东西都可以改变,包括在真实世界中无法为人力所改变的自然定律。因此,无论是尼奥躲避,还是玻璃幕墙波浪式爆炸,都是虚拟世界中由机器模拟出来的自然定律给暂时破坏或修改的结果。可见,“时间”的运用,并非单纯是为了展现特效,实际上是和影片的故事的整体架构融为一体的。如今“时间”几乎已经成了“视觉滥效”了,无论什么影片都想拿它来炫一下,可在影片摄制的1998年,这在银幕上还是个非常原创性的东西。“时间”特效在《黑客帝国》中的应用,是以120架尼康照相机围绕着被拍摄对象,然后让这些相机的快门按照电脑预先编程好的顺序和时间间隔开始拍照,然后把各个角度拍得的照片全部扫描进电脑,由电脑对相邻两张照片之间的差异进行虚拟修补,这样就能获得360度镜头下拍摄对象的连贯、顺滑的动作,最后再由电脑将该连贯的动态图象与背景融合,才有了我们在**中看到的令人拍案叫绝的新奇镜头。《黑客帝国》三部曲从奴役和仇恨开始,首先讲述的是犹太和基督教的历史,是善和恶的完全对立,是上帝和撒旦你死我活的较量。**设定的场景却是希腊化的,是柏拉图的“洞穴寓言”,讲述人如何定义真实,如何发现真实。尼奥成为救世主,是依赖着基督教最有力的爱的力量,所以那一刻,当尼奥在一吻中复活,他成了基督教的救世主。《重装上阵》则是存在主义的故事,这是一个“上帝死了”的时代,超人开始怀疑存在的意义。这也是善和恶对立的模糊阶段,如同加缪的文学,不是善恶的对立,而是光明和黑暗的对立,其界线是模糊的。同时,尼奥面对的困惑也是郭靖的困惑,究竟什么能判定好与坏?如果自由就是好的,那史密斯的破坏性该怎么看待?存在主义认为,人的自由是选择的自由,不一定是选择有所为,也可以选择无所为,无为比有为更自由,因为无为不会冒犯别人的有为。所以,尼奥在《最终战役》中没有接受先知的糖,做了和第二集相反的决定。

《记忆碎片》此片的奇特结构,真的让人有失忆的感觉,具备自我的身份之谜,而且到底应该相信谁,而就连自己都不能相信。如果你看过本片导演克里斯托夫·诺兰的另一部影片《党羽》,那么你就会知道看这位导演的片子可不是件省心的事,他会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设想猜测最终的结局,本片取了倒叙的手法,开始于一起抢劫案,也终结于这起案件,我们知道发生什么却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发生,所有的答案都在主人公断断续续的回忆闪现中,每次回溯,我们都会找到一些新的相关线索或当事人,他们将观众和莱昂纳多一起引向结尾,也可以说是最初的开始。

可能还有好多精彩的所谓后现代**,一时想不起来了,或许还有好多没有看过的,比如黑泽明的〈罗生门〉、 岩井俊二的〈情书〉等,有机会看看。

可能后现代主义**就是一下子看不懂,再看似乎有些明白,可怎么看也不会全懂,但又总能让你有些感触的**。当然了,就是看不懂也不说出来,要装懂。

吕克贝松是不是说拍七部**就退休?目前他都拍过那些**?要详细的 时间 ** 简要介绍

怎么可能是梦露?她是英格丽褒曼。。。。。

档案

英文姓名:Ingrid Bergman

中文姓名:英格丽·褒曼

生日:1915年8月29日

忌日:1982年8月29日

星座:处女座

出生地:瑞典斯德哥尔摩

身 高:175cm

学 历:瑞典戏剧学院

婚姻状况:有三次婚姻,四个子女

奥斯卡成就:第十七届、第二十九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

瑞典女演员,是继葛丽泰·嘉宝之后在好莱坞及国际影坛大放光芒的另一位瑞典巨星。孤儿出身,自小由亲戚养大。中学毕业后加入职业剧团演出,不久即成为瑞典的大明星。

1936年以《寒夜琴挑》一片引起美国大制片家大卫·塞茨尼克的注意,决定将该片重拍成美国版,并请她主演,为她开启了通往好莱坞的大门。到了美国后,佳作迭出,在美国影迷的心目中树立了圣洁的形象。但是褒曼却在1949年抛弃丈夫和女儿,与意大利名导演罗西里尼私奔,此举激怒了当时的影迷,使她有7年之久绝迹好莱坞。直到1956年以《真公主》获奥斯卡影后,才返回美国,她的浪漫情史也在1958年宣告结束。14年以《东方快车谋杀案》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掀起她晚年的另一波小高潮。

[编辑本段]生平介绍

英格丽褒曼1915年8月29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二岁丧母,十二岁亡父,孤寂的童年造就了她对表演的浓厚兴趣,常常一个人沉浸在想的世界中。十四岁时就在日记中记录下了她的梦想:有朝一日能站在家乡的舞台上,观众们朝自己热烈地鼓掌。1933年高中毕业后入瑞典戏剧学院学习,在校其间便开始了她的表演生涯。不到一年登上影坛担任主角,成为瑞典影坛最有前途的年轻女演员。1936年主演古斯塔夫·莫兰多执导的《间奏曲》,(又译《插曲》)引起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大卫赛尔兹尼克的注意,1939年应戴维·赛尔兹尼克之邀前往好莱坞拍摄同名**的美国版,与莱斯利·霍华德搭档,导演是格里·拉托夫。在引好莱坞起轰动。于是塞尔兹尼克和她签订了七年的合同。次年登上百老汇舞台。

英格丽褒曼来到好莱坞以后,很快成为当时知名度甚高的明星。她的美清新典雅,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以本色出现在影片中。她的表演自然纯朴,在她表演的角色中,你不太可能找到褒曼本人的影子,那种真实性吸引你去一遍遍地欣赏她的作品。在好莱坞其间,英格丽褒曼拍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影片,包括《卡萨布兰卡》、《美人计》、《煤气灯下》、《圣女贞德》等。这些影片如今已成为**史上的经典之作。

1948年,英格丽褒曼观看了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塞里尼执导的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和《同胞》,被它们写实主义的风格所折服,主动写信给罗塞里尼要求与之一起拍片,罗塞里尼欣然接受。起先,他们只是合作伙伴,但渐渐萌生爱意成了情侣,她和彼得·林德斯特罗姆仍有婚姻关系,却替罗伯托·罗塞里尼生了个儿子,这使举世哗然。美国人心中所谓的"圣洁偶像"破碎了,媒体和公众对她辱骂唾弃,好莱坞排斥了她。她被逐出了好莱坞。褒曼为她那段没有结果的爱情付出了她7年的黄金时光。与罗塞里尼合作的影片也均告失败。直到1957年,褒曼才终于以《真公主》中的杰出演技一举成为纽约影评人协会和奥斯卡双料影后。这表明美国人最终原谅了她并不得不接纳这位真正的艺术家。

六十年代以后,英格丽褒曼仍然活跃在银幕和舞台上,并享有极高的声誉。《轻举妄动》、《六福客栈》、《东方快车谋杀案》是她后期的代表作。晚年的她以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演技完成了《秋天奏鸣曲》和《一个叫戈尔达的女人》的拍摄,并得到了影评界和观众的一致褒扬。

以美丽、圣洁、自然而著称于世的英格丽.褒曼,是四十年代以来最受影迷欢迎的女演员之一,她几乎受到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首肯,她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尽管她也曾因一场丑闻而几乎毁了她的演艺生涯,但她在世界**史上的独特地位却并未有太大动摇,她那许许多多风格不同的银幕形象活在了数以亿计的影迷心中。

1982年8月29日,这位伟大的女演员逝世于伦敦寓所,终年六十七岁。但对许多热爱她的影迷来说,英格丽·褒曼永远活着---和贾利·古柏一起在积雪的西班牙山头,或者和加利·格兰特一起在间谍充斥的里约热内卢。不过,也许最让人觉得她音容宛在的还是《卡萨布兰卡》中的伊尔莎。在那部片子里,英格丽坐在钢琴边喃喃地说: “山姆,看在老朋友份上请再弹一遍‘时光流逝’”,在亨弗莱·鲍嘉举杯时盈盈浅笑,在薄雾机场上黯然送别......

与癌症搏斗的最后两年

英格丽-褒曼发现自己患有癌症是在13年11月。到1980年,褒曼已先后两次动了手术,割去了左右乳房。但两次手术并没有根除病灶,癌细胞已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这时,她接受了从影以来最大的挑战:在一部电视系列片中饰演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她演的这个女人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妇,而且患着白血球过多症。这份工作对已经65岁的褒曼来说非常艰难。她的身体十分虚弱。一天紧张的拍摄结束后,回到住处,总是累得精疲力尽。但她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拍完了电视片。

[编辑本段]生死在同月同日

1982年8月29日,褒曼迎来了自己的第67个生日。这天早上,她感到十分不适,痛楚万分。她虽不知道癌细胞已扩散到了脊髓骨,但明白自己的生命已到尽头了。

她的前夫拉斯和亲朋好友送来了一束束鲜花,祝贺这位瑞典籍的世界明星的诞辰。她强忍着剧痛,款待宾客,替他们斟满香槟,举杯共饮。不过,她再不能像过去那样一饮而尽了,她只是把酒杯同嘴唇“亲了亲”,便放下了。就在当晚,她离开了人间。

[编辑本段]巨星的风

在英格丽-褒曼的辉煌岁月里,她引领了一代人的风骚。她剪短发,会使短发成为当年流行的发式;她不化妆在银幕上出现,化妆品销售量便降低;她演修女,进修女院的人便增加;工业家侯活晓士有一次买下从纽约飞洛杉矶的全部机票,使她一定要接纳乘坐他私人飞机的邀请;一个影迷亲自把一头羊从瑞典赶到罗马去送给她;还有些信件的地址只写伦敦,英格丽-褒曼收,便能送到她手里。

[编辑本段]英格丽-褒曼情史

与摄影师卡帕的故事

英格丽-褒曼和著名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之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二战结束前,他们在巴黎相识。那年褒曼29岁,丈夫是瑞典英俊的牙科医生林德斯特罗姆,膝下有个女儿。

7月份,褒曼在德国巴伐利亚地区重遇卡帕,很快坠入爱河。

1945年秋天,褒曼开始公开谈论要跟丈夫分手。

但卡帕是失业的战地摄影师,需要如愿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但褒曼按照传统观念,期望这场爱情带来婚姻和家庭。卡帕在褒曼的劝说下来到好莱坞,却无法适应这里的生活,也不能容忍褒曼繁忙的工作。他劝褒曼向别处发展。从那时起,褒曼开始对欧洲**发生了兴趣。卡帕告诉她,如果她想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同罗塞里尼那样的导演合作。

褒曼和卡帕终于没能走到一起,但褒曼始终深深地感谢卡帕,因为正是他让她知道了好莱坞之外还有新天地,打开了她的眼界。

三次婚变

1937年7月10日,英格丽-褒曼与瑞典医生彼得-林德斯特罗姆结婚。早期,他们相处得很好,从瑞典迁居好莱坞以后,两人的婚姻生活发生裂痕。彼得对褒曼在每部影片中和男主角的接触都产生怀疑,并肯定他们之间有暧昧关系。这使英格丽-褒曼感到很委屈。

后来,褒曼不顾一切地和意大利导演罗塞里尼在一起促使她与彼得的婚姻走到了终点。

1950年,法院终于批准彼得与褒曼离婚。同年,褒曼与罗塞里尼在墨西哥由人代理举行了一次离奇的婚礼,他们本人则同一时刻在罗马遥相呼应,完成了这一法律程序。

1958年,褒曼和罗伯特正式离婚。同年圣诞节前,就与从事戏剧演出事业的瑞典人拉斯-史密斯结婚。婚后,拉斯-史密斯为戏剧演出奔走在世界各地,英格丽-褒曼却要只身去罗马照顾女儿伊莎贝拉做大手术。他们经常是用电话和写信保持联系。两人意识到这毕竟不是真正的婚姻生活方式,12年后终于分手。

这是英格丽-褒曼的第3次也是最后一次婚姻。

[编辑本段]获奖荣誉

**奖项:

■奥斯卡奖 Oscar/Academy Award

1944 提名 最佳女主角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战地钟声

1945 获奖 最佳女主角 Gaslight 煤气灯下

1946 提名 最佳女主角 The Bells of St. Mary's 圣玛丽亚的钟声

1949 提名 最佳女主角 Joan of Arc 圣女贞德

1957 获奖 最佳女主角 Anastasia 真公主

15 获奖 最佳女配角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东方快车谋杀案

19 提名 最佳女主角 H?stsonaten 秋天奏鸣曲

■金球奖 Golden Globe Awards

1945 获奖 最佳女主角 Gaslight 煤气灯下

1946 获奖 最佳女主角 The Bells of St. Mary's 圣玛丽亚的钟声

1957 获奖 最佳女主角(剧情类) Anastasia 真公主

1958 提名 最佳女主角(剧情类) The Inn of the Sixth Hiness 六福客栈

1958 提名 最佳女主角(音乐喜剧类) Indiscreet 钓金龟

10 提名 最佳女主角(音乐喜剧类) Cactus Flower 仙人掌

19 提名 最佳女主角(剧情类) H?stsonaten 秋天奏鸣曲

1983 获奖 最佳女主角(电视短片类) A Woman Called Golda 一个叫戈尔达的女人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NYFCC Awards

1946 获奖 最佳女主角 Spellbound 爱德华大夫

1956 获奖 最佳女主角 Anastasia 真公主

18 获奖 最佳女主角 H?stsonaten 秋天奏鸣曲

■美国影评人协会奖 NC Awards

19 获奖 最佳女主角(剧情类) H?stsonaten 秋天奏鸣曲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NBR Awards

1958 获奖 最佳女主角 The Inn of the Sixth Hiness 六福客栈

18 获奖 最佳女主角 H?stsonaten 秋天奏鸣曲

■英国学院奖 BAFTA Awards

1959 提名 最佳外国女演员 The Inn of the Sixth Hiness 六福客栈

15 获奖 最佳女配角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东方快车谋杀案

■法国恺撒奖 César Awards

16 获奖 荣誉奖(Honorary César)

■意大利国家影评人协会银带奖 Italian National Syndicate of Film Journalists Silver Ribbon

1951 获奖 最佳外国女演员 Stromboli 斯特隆波里岛

1953 获奖 最佳外国女演员 Europa '51 51年的欧洲

■意大利**金像奖 Did di Donatello Awards

13 获奖 最佳外国女演员 H?stsonaten 秋天奏鸣曲 说明与丽芙·乌曼(Liv Ullmann)同获此奖

1982 获奖 旅游部长金质奖章(Golden Medal of the Minister of Tourism)

■ 金桂冠奖 Golden Laurel Awards

1958 女明星 第2位

1959 女明星 第5位

1960 女明星 第10位

■ **故事奖 Photoplay Awards

1946~1948 最受欢迎女明星

■ 德国班比奖 Bambi Awards

1951~1954 班比奖

■ 金苹果奖 Golden Apple Awards

1946 获奖 酸苹果奖(Sour Apple) 最不合作女演员(Least Cooperative Actress) 说明该奖貌似为讽刺奖,一代影后也有犯糗的时候啊……还是保留做纪念

其他表演类奖项

■戏剧 托尼奖 Tony Awards

1947 获奖 最佳女主角 Joan of Lorraine 洛林的贞德(后改编为1948年**Joan of Arc 圣女贞德)

■电视 艾美奖 Emmy Awards

1960 获奖 杰出女主角奖(剧情类) Turn of the Screw 施加压力

1961 提名 杰出女主角奖(剧情类) 24 Hours in a Woman's Life 蒙地卡罗奇恋

1982 获奖 杰出女主角奖(剧情类) A Woman Called Golda 一个叫戈尔达的女人

其他荣誉:

■ 好莱坞星光大道明星 Star on the Walk of Fame

好莱坞名人大道6759号(6759 Hollywood Blvd)纪念星

■ 美国**协会百年百大明星 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100 Years... 100 Stars

1999 获选 美国**协会百年最伟大女明星第4名

■ 美国邮政总署纪念邮票

2003 纪念邮票 以褒曼的形象作为邮票图案

说明获得该项荣誉的少数几个非美国人之一

[编辑本段]经典名作

《卡萨布兰卡》(又译《北非谍影》),《煤气灯下》,《爱德华大夫》,《美人计》,《真公主》,《东方快车谋杀案》,《圣女贞德》等。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年表

-18-AutumnSonata(秋天奏鸣曲)

-16-MatterofTime,(花开花落)

-14-MurderontheOrientExpress(东方快车谋杀案)

-13-FromtheMixed-UpFilesofMrs.BasilE.Frankweiler(巴兹尔弗兰维勒太太的混乱档案)

-10-WalkintheSpringRain(春雨中行)

-1969-CactusFlower(仙人掌花)

-1967-Stimulantia(刺激)

-1965-YellowRolls-Royce(**香车)

-1964-Visit,The(贵妇怨)

-1961-GoodbyeAgain(何日君再来)

-1958-InnoftheSixthHiness(六福客栈)

-1958-Indiscreet(轻举妄动)

-1956-Anastasia(真公主)

-1956-ElenaandHerMen(多情公主)

-1954-JoanattheStake(火刑柱上的圣女贞德)

-1954-Fear(恐惧)

-1953-We,theWomen(我们女人)

-1953-ViaggioinItalia(游览意大利)

-1951-GreatestLove,The(一九五一年的欧洲)

-1949-Stromboli(斯特隆波里岛)

-1949-UnderCapricorn(摩羯星光下)

-1948-JoanofArc(圣女贞德)

-1948-ArchofTriumph(凯旋门)

-1946-Notorious(美人计)

-1945-SaratogaTrunk(风尘双侠)

-1945-BellsofSt.Mary’s,The(圣玛丽亚的钟声)

-1945-Spellbound(爱德华大夫)

-1944-Gaslight(煤气灯下)

-1943-SwedesinAmerica(瑞典人在美国)

-1943-ForWhomtheBellTolls(战地钟声)

-1942-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

-1941-AdamHadFourSons(亚当有四个儿子)

-1941-Dr.JekyllandMr.Hyde(化身博士)

-1941-RageinHeen(天堂怒火)

-1940-JuneNight(六月的一夜)

-1939-Intermezzo(插曲)

-1939-OnlyOneNight(仅仅一夜)

-1938-Woman’sFace,A(女人的面孔)

-1938-FourCompanions,(四个女伴)

-1938-Dollar(金元)

-1936-OntheSunnySide(太阳那边)

-1935-WalpurgisNight(圣约翰之夜)

-1935-Surf,The(暗礁)

-1935-CountoftheOldMonk’sBridge,The(门克桥的伯爵)

[编辑本段]英格丽·褒曼与萧伯纳

在英格丽·褒曼毕生的演艺生涯中,她演得最多的一个角色,就是法兰西圣女贞德,先是舞台剧,最后拍成**。在欧洲五六个国家和美国各地,褒曼先后用五种语言饰演贞德一角。后来,当她到贞德的故乡多列姆访问并沿着贞德的足迹旅行时,人们不是来看明星,而是把她当作圣女贞德的复生来欢迎,那炽热的民族情感是她从来没有享受过的荣誉。

为了演好贞德,褒曼翻阅了几乎所有文献资料,遍读了有关贞德的著作和剧本。在美国演出时,萧伯纳曾把自己的剧本《圣女贞德》寄给褒曼,但她没有纳。

她认为萧伯纳把贞德写成了一个机警的、好斗的女子,像个政治鼓动家。而她要表现的是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真实的贞德、那个初涉社会不久因目睹战争惨象而哭泣的小姑娘。

一天,英格丽·褒曼接到过一个电话,说萧伯纳先生想请她到寓所来吃茶点。

褒曼开始感到意外,她久仰这位英国剧坛巨匠的英名,却不曾有过来往。后来她想到了《圣女贞德》和《康蒂妲》(萧氏名剧,褒曼亦曾拒演)的事来,便欣然地答应了。

当她和同伴驱车来到萧伯纳在农村的寓所时,发现这位92岁的老寿星居然站在大门口翘首迎客。褒曼的到来令他十分快慰,可是门还没给客人打开,劈头就问:你为什么不演我的剧本?”褒曼礼貌地先致问候,然后俏皮地说:“能让我先进去吗?

当然你可以进去,我们要在一起吃茶点。为什么你不演我的剧本?

多固执的老头儿。褒曼只好回答:“我不演你的剧本是因为我不喜欢它。”

萧伯纳完全惊呆了,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对他这样讲过话。褒曼暗付自己闯了祸。萧伯纳瞪着眼睛看着她,说:“你说什么?难道那不是一部杰作吗?”

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支持着褒曼,她既没有语塞,也没有惧怕,直言道:“我肯定它是一部杰作,但这个圣女贞德不是那个真正的法国姑娘。你把她写得太聪明了。你重新写了她的讲话(指贞德在法庭上的答辩——笔者)。你让她说了很多真正圣女贞德怎么也说不出来的话。”

对话依然在门外,褒曼担心萧伯纳会马上下逐客令,茶点怕是吃不成了。不料,萧伯纳却突然哈哈大笑地把客人让进房间,待之以茶点,并且一起兴致勃勃地讨论起剧作、表演等问题来,其中自然也涉及到了贞德。褒曼丝毫也没有减弱对萧伯纳《圣女贞德》的批评,她说:“据我所知,贞德是一个单纯的农村姑娘。你的文字是了不起的,但是它们是萧伯纳的文字,而不是贞德的语言。”“她没有受过教育,是本性自尊和觉悟给她带来的勇气。她蔑视那些曾经指教过她而后来又把她置于法庭上受审的那些人。”“你让她说,‘我爱和男人们在一起,我不愿穿着裙子坐在家里纺线’而事实上,这正是她所需要的:在家里看守她的羊群,纺她的纱和织她的布。她本不想要到战场上身先士卒……”一场关于生活与艺术关系的讨论认真而热烈地进行着。他们以对艺术的无私和忠诚深深地打动了对方;他们以率真和正直的品格吸引了对方。两个年龄相隔半个世纪的艺术家编织了一曲艺坛轶事。

吴宇森的《风语者》那部**,中国人觉得很好,放映时美国人对这**怎么看?

吕克贝松本来宣称一生只拍十部**,但现在看来,他在利益的诱惑下已经食言了,以下是以新至旧的他亲自执导的十二部**,其它有一些**虽然也有他的影子,但那只不过是他编剧或者监制的。

阿黛拉的非凡冒险(2010)

出品公司: EuropaCorp. Distribution

制片地区:法国

导演:吕克·贝松

主演:露易丝·布尔昆,马修·阿马立克,吉尔·勒卢什

类型:悬疑,动作,魔幻,冒险,喜剧

片长:105分钟

内地上映时间: 2010年8月3日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1912年,阿黛拉·干白,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女记者。为了救她的妹妹,天涯海角都勇闯直前,哪怕意味着去埃及和各式各样的木乃伊展开对决。露易丝·布尔昆正当她将木乃伊运送到巴黎时,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更大的危机却在巴黎酝酿着。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一只一亿三千六百多万年前的翼手龙卵,神秘的孵化了。整个城市,笼罩在恐怖的天空下。但没有什么能阻挡阿黛拉的脚步,她在冒险的旅程中将揭开更多不可思议的秘密……

雅克·塔蒂的对于二战中的发生在欧洲的决定件进行了重新挖掘和描绘,给它们的起源赋予了超自然的解释,十分引人入胜。在雅克·塔蒂看来,这些的真实原因已经被掩盖起来,为了保护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们。希望吕克贝松在**改编过程中,仍然能保留讽刺世事的一面。当然最值得期待的还是那些令观众目不转睛的奇迹和冒险。

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2Arthur et la vengeance de Maltazard (2009)

导演: 吕克·贝松 Luc Besson ....(attached)

编剧: 吕克·贝松 Luc Besson

Céline Garcia

主演:

大卫·鲍伊Did Bowie

弗莱迪·海默Freddie Highmore( 亚瑟)

麦当娜Madonna

国家/地区:美国/法国

发行公司: EuropaCorp. Distribution

影片类型:动画 / 奇幻 / 家庭

国对白语言: 英语

影片剧情:

邪恶的M《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2》名叫“亚瑟和玛塔扎德的复仇”(Arthur et la vengeance de Maltazard),故事承接第一集展开,自亚瑟上一次造访迷你墨王国以来,他就期待着能再度回到那个神奇的世界,和塞琳娜公主见面。与此同时,迷你墨王国的朋友们也作做好了迎接他归来的准备:盛大的宴会即将开始,公主穿着玫瑰花瓣做成的裙子等待着他,正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回到亚瑟生活的现实世界,一只蜘蛛给亚瑟送来了一粒米,上面竟然写着来自迷你墨王国的求救信号。毫无疑问,塞琳娜公主遇到了危险,亚瑟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营救公主!他必须回去。

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2006)

影片类型:动画 / 奇幻 / 家庭

片长:102分钟

国家/地区:美国 法国

对白语言:英语

导演:吕克·贝松 Luc Besson

编剧:吕克·贝松 Luc Besson .....also books

Céline Garcia .....idea

演员:

大卫·鲍伊 Did Bowie .....Maltazard (voice)

弗莱迪·海默 Freddie Highmore .....Arthur

麦当娜 Madonna .....Princess Selenia (voice)

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史奴比狗狗 Snoop Dogg .....Max (voice)

剧情介绍:

十岁的亚瑟是个淘气的男孩子,而外婆家就是他的乐园,这里不但有美丽的花园和房子,还有四年前神秘失踪的外公留给他的各种奇妙宝藏。但好景不长,邪恶的房地产商要霸占外婆的房子,而惟一解决的办法就是找到外公藏在花园的红宝石。亚瑟解开外公留下的谜题,打开了月光之门,进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迷你王国。在这个神秘的国度里,所有人都只有两毫米大小,而亚瑟也变成了一个迷你人,并对公主赛琳娜一见钟情。然而危险却并没有停止脚步---恶魔玛塔扎德要毁灭迷你王国。为了挽救这个深陷危机的国家,也为了挽救外婆美丽的房子,亚瑟、赛琳娜、倍塔枚许穿过七大洲,他们来到了禁忌城奈克罗鲍利,这里由恶魔玛塔扎德统治的城市。为了找到珠宝,他们必须进入恶魔的宫殿,但是,恶魔千方百计不让亚瑟一行人达到目的。亚瑟他们处于危险之中,而且时间很紧迫,还有一到两天,就将不再有花园,不再有房子,也不再有迷你墨人了……恶瑟是否能及时找到他外公呢?他是否能赢得赛琳娜的心呢?他们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迷你墨王国是否能成功呢?最重要的,他们是否最终挫败了达维多的阴谋,使得外婆的美丽房子没有落入他人之手呢?地下最深处,迷你墨王国正在等待着……英雄的出现。

亚瑟的祖父四年前就失踪了。他唯一留下的就是一本写满故事的笔记本,从中可以了解到非洲的部落,包括迷你墨王国,他们是不足一英寸高的微型小人。

就在亚瑟决定出发去寻找之际,他得到一个奇怪的秘密指示,先坐上一艘自己曾经幻想过的飞机弹射器里面,在三天时间之内,他必须找到降落在迷你墨王国的地点,找回被盗的财宝,与外敌入侵的蚊子作战——骑马战士打败一个邪恶的巫师,赢得一个完全自由而独立的公主的芳心——然后又悄然回到自己的家中。

这一切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他将一直孤军奋战,有的时候小英雄往往能成就大事业。

天使A Angel-A (2005)

◎国 家 法国

◎类 别 喜剧/浪漫

◎语 言 法语/西班牙语

◎字 幕 无字幕

◎片 长 88 Min

◎导 演 吕克·贝松 Luc Besson

◎主 演

加梅勒·杜布兹 Jamel Debbouze

丽·拉丝姆森 Rie Rasmussen

吉尔贝·梅尔基 Gilbert Melki

塞尔日·夏布基纳 Serge Riaboukine

米歇尔·谢斯诺 Michel Chesneau

奥利维埃·克拉夫利

Olivier Clerie

剧情介绍

法国名导吕克·贝松继1999年饱受争议的《圣女贞德》之后沉寂6年,终于重执导筒,完成了他的第十部影片《天使A》。在暂时封镜的6年间,他一直以“监制”身份出现,扶植了大量新人新作,由其参与制作的**多达50部,其中不少剧本都出自他的手笔。这部低调上阵的《天使A》在拍摄期间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在影片公映前,吕克甚至拒绝组织新闻媒体的试映会,为本来就万众瞩目的影片又平添了几许神秘色彩。

影片的男主人公安德烈(加梅勒·杜布兹饰)是跻身于巴黎的小混混,个头矮小的他靠招摇撞骗谋生,很多犯罪活动都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安德烈明显不能胜任骗子的“雅号”,因为失魂落魄的他债台高筑,拖欠当地黑帮头目弗兰克(吉尔贝·梅尔基饰)一大笔钱。不久前,安德烈中了一次**大奖,奖品是移民美国的绿卡,然而日渐严峻的形势让他的移民梦也变为无法挽回的泡影。几经弗兰克的威逼恐吓,安德烈决定让自己的灵魂得到解脱,从塞纳河的桥上跳下去。

当他站到桥上,正打算迈出致命一步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身材高佻的女子(丽·拉丝姆森饰)也正打算跳河,随着水花四溅,安德烈也跟着跳进河里,去救轻生的女孩。当女孩被救上岸,十分感激安德烈,她叫天使A,愿意用一切报答安德烈的救命之恩。天使A用美好的心灵劝慰安德烈,让万念俱灰的安德烈重拾自信。而且这个金发碧眼的长腿尤物还充满魔力,以精心策划的一系列计策还清了安德烈的所有债务。

天使A告诉安德烈自己其实是个天使,作为证明,她让一只烟灰缸飞了起来。她到地球的任务是帮助安德烈重新找回自我,而她自己就是安德烈的镜像。

后来,完成使命的天使展翅高飞,朝着天空飞去,依依不舍的安德烈紧抓住她的腿,不想让她离开,于是两个人的轮廓划过天际,最后,塞纳河上再次渐起水花,平静之后,现出两人的身影……

圣女贞德 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1999)

导演: 吕克-贝松(Luc Besson)

演员: 米拉-约沃维奇(Milla Jovovich)

约翰-马尔科维奇(John Malkovich)

费-唐纳薇(Faye Dunaway)

达斯廷-霍夫曼(Dustin Hoffman)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出 品:哥伦比亚影片公司(Columbia, USA)1999年

详细介绍

神秘、纯洁、壮烈,不论用什么词来形容她,都不能否认,贞德作为一个从未上过学的农家少女,她的一生可谓轰轰烈烈。

贞德1412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偏僻的村庄,当时正执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国大片领土已被英国占领。此外,法国国内还爆发了内战,勃艮第公爵背叛了自己的祖国,站在了英国一边。

英国国王亨利五世和法国国王查理六世于1422年相继去世后,继位的英国国王亨利六世还只是一个孩子。虽然英国宣称他同时拥有英国和法国的王冠,但法国王太子查理却不想放弃他的地位。可是,他要想成为法国国王,就必须在兰斯举行加冕仪式,而这个地方已被英国占领。

此时,贞德已经13岁了。她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祈祷。她经常听到空中传来奇怪的声音,并看到奇怪的幻象。这个神秘的声音告诉她,她的使命就是重振法国,帮助王太子查理成为法国国王。为此,她必须着男装,执利刃,统率军队,冲锋陷阵。

一天,贞德外出归来,发现她的村庄已被英军蹂躏。她躲在柜中,目睹了英军并了她18岁的姐姐。这场悲剧后,她被送到邻村的叔叔家生活。谁也想不到这个纯真的小姑娘会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

可是这个不满20岁的少女,却面对世界宣布她将击败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并解放她的国家。17岁的她面见王太子查理,宣称她带来了上帝的意旨,要求查理给她一支军队去抵抗英军。查理最终答应了她的要求。

两个月后,身披白甲的贞德率领她的军队在卢瓦尔河畔的战略要地奥尔良奇迹般地击败了英军。法军随后节节胜利,查理也最终如愿以偿地登上了法国国王的宝座。

可是,贞德却在不久之后的一次战斗中被勃艮第人捉住并送给了对她恨之入骨的英国人。19岁的时候,她被判作女巫烧死。

25年后,她被追授圣女的称号。1920年,她又被封为圣徒,成为人们供奉的偶像。看来她注定将成为无休止争论的焦点。

本片制作共耗费了一年的时间,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大导演吕克-贝松的最新力作。其全明星的演员阵容包括曾主演《第五元素》的米拉-约沃维奇(饰贞德)、两获奥斯卡奖提名的约翰-马尔科维奇(饰查理七世)和奥斯卡影后费-唐纳薇等。

圣女贞德的故事已被多次搬上银幕,但本片可谓这一题材中最具视觉震撼力和可信度的一部。只有吕克-贝松才能拍得出这般华丽、壮观的场景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

出品时间:19年5月7日

出品公司: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等

制片地区:法国

导演:吕克·贝松

编剧:吕克·贝松和Robert Mark Kamen

制片人: John A. Amicarella and so on

主演:布鲁斯·威利斯,加里·奥德曼,伊安·霍姆,米拉·乔沃维奇等

类型:动作 / 惊悚 / 科幻 / 冒险

片长:126 min

上映时间:19年5月7日

主要奖项:1998奥斯卡最佳特效及音效

剧情介绍:

自然界的四大元素是:风、火、水、土。它们各自有一块代表的神石。这四块元素神石连同第五元素, 被外星人——蒙督沙瓦人(MONDOSHAWAN)在1914年带离了地球。

300年后,23世纪,地球面临着一场浩劫:一个火热的星球将撞击地球。蒙督沙瓦人带着第五元素和四大元素神石重返地球,以帮助地球度过劫数。可惜携有第五元素的飞船却被另一类外星人——孟加罗人(MANGALORE)击落了。地球人仅获得第五元素的残骸。

利用第五元素残骸的DNA,地球人成功地重新构造了第五元素:一个漂亮的红发女郎——莉露。莉露从实验室跑了出来,无意中撞到了科本-达拉斯驾驶的出租车上。莉露被警察追捕,达拉斯冒险把莉露送到了卡南刘斯神父处。卡神父深知第五元素的来龙去脉,他是蒙督沙瓦人在地球的联络人,世世代代等待着第五元素重返地球。卡神父从莉露口中得知,风火水土四大元素神石并非与莉露在一起,而是由蒙督沙瓦人委托一名外星歌唱家带到了“失落天堂”星球。神父决定前往失落天堂取回四块神石。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一个地位显赫的败类——佐格受到火球的诱惑(第一幕说火球是个智慧的“生物”)与孟加罗人勾结,妄图夺取四块神石。但是,令佐格大为恼火的是,孟加罗人带给他的只是一只空箱子,而不是他渴望已久的四块神石。这时,地球联邦的总统也从蒙督沙瓦人处得知四块神石被带到了失落天堂,于是命令一位将军派特工人员去取神石。将军立即找到了退役的特种部队上校科本-达拉斯,希望他能完成这项任务。达拉斯就与莉露一起乘航天飞机前往失落天堂。

在失落天堂,达拉斯和莉露,与闻讯赶来的孟加罗人和佐格发生激烈的战斗。终于,达拉斯从一位外星歌唱家的身上(严格地说是肚子里)得到了四块元素神石。但是,莉露也身受重伤。此时,距火热星球撞击地球的时间已不足两小时了,达拉斯带着四块神石和莉露火速赶到埃及的五大元素祭坛。在达拉斯的鼓励底下,莉露在最后关头终于汇集风火水土四大元素的力量,制止了火热星球的推进,避免了末日的来临。而这个火球好像成了第二个月球。(估计导演暗示现在这个月球也是这样来的吧?)

这个杀手不太冷 Leon (1994)

出品时间:1994年9月14日

出品公司:哥伦比亚/欧罗巴

制片地区:法国,美国

导演:吕克·贝松

编剧:吕克·贝松

主演:Jean Reno,Gary Oldman,Natalie Portman,Danny Aiello

类型:动作,犯罪

片长:正式版110分钟,加长版133分钟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纽约大都会里,由让·雷诺所饰演的职业杀手里昂,受餐厅老板委托。当他是以杀手的身份出现时,冷静而神秘,手法令人热血沸腾。但当他卸下杀手面具时,则又回归成为平凡的市井小民,简单到连基本、银行帐号都没有,每天至少喝杯鲜奶,喜欢浇花及细心地擦拭心爱盆栽的树叶,是个具有双重身份角色扮演的人。而就在里昂所住的公寓内,有人暗渡陈仓的进行毒品交易,小女孩马蒂达的父亲是警方缉毒组的线人,因为贪心,私吞了部分毒品,遭到神经质警官斯坦报复,杀了全家人却遗漏了小女孩马蒂达。马蒂达为了安全起见而躲进隔壁里昂家,她知道了里昂的杀手身份,为了保护自己及报灭门之仇,马蒂达以坚定的口气要求里昂训练她成为一位真正的职业杀手……在此之后,斯坦亦全力搜寻马蒂达以灭口……里昂只身闯入警局解救去复仇的马蒂达,并杀死了警员。警方大惊慌之余,下令围剿公寓楼并全力搜捕里昂,双方交战之下引发了一场紧张刺激的终极追杀。

里昂撂倒一片警察,再次救出女孩并让她通过通风管道逃生,并嘱咐她他留给她的钱在餐厅老板那里。里昂化装成警察想混出包围圈,但被斯坦识破。最后一刻,里昂引爆了身上的……里昂已经40岁了,他是一名习惯独来独往的职业杀手,并且始终恪守着不杀女人和孩子的原则;而玛蒂达却只是一个普通的12岁的邻家女孩。这样的两个人的生活轨迹本互不相干,原来也不会有任何交集,然而只因后者不幸惨遭灭门之祸才令二人意外的走到了一起,并且在他们之间还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爱情。

这乍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毕竟两人的年纪相差太大,但细细一想,却又在情理之中。

里昂虽然已年届中年,而且为人沉默冷酷、机智干练,但在他不苟言笑的外表下,却深藏着一颗温柔善良、天真质朴的赤子之心,多年来离群索居的杀手生活令他倍感孤独与寂寞,生活中唯一的亮色就是那盆银皇后。他把它当成自己的生命一样来培育,不知不觉,这盆绿色植物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朋友——在他眼中,它甚至就是另一个自己。而女孩玛蒂达虽然年纪尚小,且看起来是那般的柔弱无依、楚楚可怜,但她的生活经历以及悲惨的特殊遭遇令她的性格变的非常的倔强任性、独立自主,而且还有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里昂对于她而言,固然是值得信赖与依靠的对象,而她对于里昂而言,又何尝不是后者黑色生命中那缕突然出现的金色阳光呢?同是天涯沦落人,再加上长时间的相濡与沫,生死与共,于是这样两个有着同样孤独且渴望温暖的灵魂自然越走越近,最终擦出微妙的火花。

虽然里昂最后为了救玛蒂达而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但他一定不会后悔爱上她。因为是她,让他重温了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了爱情的甜美,并且完成了对自身灵魂的救赎(他最终用自己的血,洗清自己曾犯下的罪孽);而玛蒂达呢,相信亦不会后悔把自己的初恋给了那个叫里昂的中年男人,因为是他,让她得到保护不受伤害,重温久违的家庭的温暖,并明白了爱情的真谛,且学会了该如何去珍惜。

亚特兰蒂斯 Atlantis (1991)

影片类型:纪录片 / 音乐

片长:France:80 min / Germany:78 min

国家/地区:法国 意大利

对白语言:法语

导演 Director:

吕克·贝松 Luc Besson

制作人 Produced by:

Claude Besson .....executive producer

吕克·贝松 Luc Besson .....co-producer

剧情简介:

当人们突破现代都市的钢铁和玻璃组成的嘈杂世界,进入人类出生、成长的大海,那里的一切,包括爱、温柔、精神、节奏、优雅等都吸引人们回到他们的原始时代,回归生命的初始,伟大而神秘,美妙得令人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惟一的办法是用心灵的感悟,体会造物主赋予我们的所有一切。抛开尘世的浮华和喧嚣,忘掉一切,投入大海的怀抱,所有的梦幻都将变成现实。

亚特兰提斯是传说中一片位于大西洋底下被淹没的神秘陆地,本片中动物是唯一的演员,导演吕克·贝松带领观众进入美丽的海底世界,因为他想要证实海底下的世界,也有和我们社会一样的组织,也可以说《亚特兰提斯》是《碧海蓝天》所衍伸出来的副命题。

《亚特兰提斯》片中没有对白,只有音乐与画面的结合,给予观众纯视觉的享受,影片中的音乐表现不同的生活面貌与心灵层面。吕克·贝松设定了几个主题来描绘“海底的一天”,如“内心”、“旋律”、“悸动”、“黑暗”、“温柔”、“爱”、“恨”等,本片也是部充满环保意识的片子,值得大家一同来欣赏。

尼基塔Nikita(1990)

导演:

吕克·贝松 Luc Besson

主演:让·雷诺 Jean Reno

梁安娜·帕里约 Rosanna Arquette

马克·迪莱特 Marc Duret

类型:爱情/动作/惊悚/剧情/犯罪

片长:115 min / Portugal:118 min / Spain:112 min (DVD edition)

国家/地区: 法国/意大利

对白语言:法语

发行公司: Gativideo

上映日期: 1990年2月21日 法国

1991凯撒奖〈最佳女主角〉,1992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剧情:

几个流氓地痞抢劫了一家商店,和赶来的警察发生火并,罪犯中只有一个女子活了下来,但她也因为枪杀警察被判。法国秘密警察把尼基塔改造成为一个秘密杀手,为国家工作。尼基塔以新的身份重新进入社会,并有了新的爱人和生活,但这个新的身份也同时带给她谎言和血腥。 帕特里克·方塔纳 Patrick Fontana

碧海蓝天 Le Grand bleu (1988)

影片类型:爱情 / 剧情

片长:119 min / 168 min (extended version) / France:132 min (original cut)

国家/地区:美国 法国 意大利

对白语言

英语 法语 意大利语

导演:

吕克·贝松 Luc Besson

编剧:

吕克·贝松 Luc Besson

演员:

罗姗娜·阿奎特 Rosanna Arquette .....Johana Baker

让-马克·巴尔 Jean-Marc Barr .....Jacques Mayol

让·雷诺 Jean Reno .....Enzo Molinari

Paul Shenar .....Dr. Laurence

塞吉·卡斯特里图 Sergio Castellitto .....Novelli

剧情介绍:

热爱大海的贾克(Jean-Marc Barr饰),一直想与大海为伍,即使他在年少的时候,父亲因一次潜水发生意外而被大海吞噬,贾克对大海的爱始终没有改变。

但是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贾克认识了年轻美丽的女子乔汉娜(Rosanna Arquette饰)并且爱上了她,自此之后,贾克的生活似乎变得无法掌握,贾克六神无主地旁徨在大海与乔汉娜的抉择中...

本片为1988年戛纳影展的开幕大片,描述个人难以融入现实社会的困境中,因此转而寻找梦想中的另一种生活,带著浓厚的自传色彩。人类不断向极限挑战,但最后以回归大海为终,为一部蓝色调的**。

地下铁 Subway (1985)

导演:吕克·贝松

主演:吕克·贝松

伊莎贝拉·阿佳妮

克里斯托弗·兰伯特

让·雷诺

让·雨果·安格拉德

类型:犯罪 剧情 爱情 惊怵

剧情:

为了不让黑帮老大夺回机密,小偷弗烈德(Christopher Lambert饰)于是将文件藏在法国的地下铁。走进了地下铁后,弗烈德慢慢地发现这个地方的多样及复杂,在地下铁的世界中,从小偷到音乐家都有,每个人都无所是事地到处游荡著....在弗烈德试著将文件卖掉的同时,他竟然爱上了来买文件的女人海琳娜(Isabelle Adjani饰),可惜她对弗烈德并不感兴趣。后来紧张的情况终于发生了,在杀手追杀,警察全面搜索地下铁的同时,弗烈德也陷入了两难的局面...

本片有连环式的风格,简扼的对话,是通俗的警匪片,但在色调方面却带著巴洛可的缤纷原色(蓝与红),观众可以感受到吕克·贝松所谓「玩笑,游戏」的意味。本片是卢贝松初次结合强大的演员卡司,如伊莎贝艾珍妮、尚雨果安格拉、尚雷诺及克里斯多夫蓝伯特等人,为一部精彩可期的佳片。

1985年凯撒影展〈最佳男主角〉

最后决战 Le Dernier combat (1983)

导 演: 吕克·贝松 Luc Besson

主 演: 让·雷诺 Jean Reno Marcel Berthomier Jean Bouise Pierre Carrive Jean-Michel Castanié Michel Doset Bernard Het Garry Jode

编剧 Writer:吕克·贝松 Luc Besson

Pierre Jolivet

上 映: 1983年04月06日 ( 法国 )

地 区: 法国

类 型: 科幻

剧情简介:

在文明退化的废墟里,大家为了存活而夺食掠水,野蛮的行为取代语言的沟通,人与人的关系处于对峙的紧张状状,“性”成为最有力的动力元素。在这片如荒莫般的土地上,我们将可看到许多人存活与死亡的方式……

此片是吕克·贝松在影坛没没无闻时,凭著一腔热血、旺盛活力与爆发力,突破一切传统,挣脱一切商业机制下的樊笼,冒着无色彩,无对话,无明星等大讳所完成的**。当影片完成时,因宣传无门,于是卢贝松带着这部影片参加瑞士阿沃基影展,一举拿下评审特别大奖及影评人奖,因而打开他的国际知名度。本片解剖核子战后的文明废墟,因为无色彩,所以这是一部黑白色调的**。

有没有学心理学的朋友帮忙推荐些资料(书**)

整个影片情节简单冗长,基本沿袭了战争片类型的模式,剧情迂回在战争及战争空隙之间。目的在于说明战争的残酷性,这种残酷性一方面通过战争场面的血淋淋来表现,一方面通过战争空隙的一些对话或者预设的一些小细节来表现。期间,战友间要有些争吵,也要开一些会心的玩笑,然后会历经一系列或大或小的战斗,那些平日都非常可爱的战士们陆续牺牲。在最后的一场战斗中,最最可爱的战士为了保全大局,牺牲自己,全剧达到高潮。

为了包装自己,影片在整体的情节上套上了“保护纳瓦霍密码员”的框架。但是这个主要的剧情脉络不太明显。我们所能看见的,依然是那些大同小异的战斗场面。虽然吴宇森费尽心思设置了一些小细节,但是这些细节并不巧妙,落俗得很。比如那雷脱下戒指以防不测、亚喜在之间犹豫……当安德森看到豪斯被敌人抓住,为了保全密码他把手榴弹扔了过去,这一刻还是有点动人,只可惜,表现手法简单异常,依旧是吴宇森惯用的慢镜,还有安德森特写的痛苦表情。这个场景在结尾时同样发生在安德森和亚喜身上,这点观众早有所料。因此,当亚喜让安德森朝他开枪时,我们心灵并不受到震撼。事实上,我们也无须震撼,因为在这一瞬间,吴宇森又没能更进一步来挖掘它,仅仅让安德森说了一句,“我们都会没事的”,而后的情节又是平淡无奇了——英雄遭遇牺牲。

影片要表达的主题当然是战争的残酷性,这一点在影片中也得到了一些相应的体现。这些体现当然是一些台词和一些小细节的铺垫。“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回忆”、“我是个好战士”……但是这些台词在演员们的嘴里显得不自然,一看就是导演教的,有着十足的预谋。至于细节的落俗,前面已经提及一些,这里我还要指出一点的是,一些细节严重脱离正常情节需要,只是简单的架设。比如女护士给安德森写信这一条叙事线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那些印第安的仪式在影片中更是突兀得很。而影片情节与细节的一些硬伤,这里就不再提了,许多评论也说了,大家都也看在眼里。

影片把战争推向了前台,而不是当成背景来对待,这显然较为冒险。虽然影片基本上延续了好莱坞惯长的“十分钟一大高潮,五分钟一小高潮”的方法,但是影片的高潮部分总是过于集中在一些大同小异的战争场面上。相对于《全金属外壳》而言,《风语者》显得毫无力度可言。同时,影片的节奏拖沓,尤其是片头与片尾,带有着明显的硬加上去的感觉。

从影片的开始,我们便大致知道了故事的框架。英雄是一定要死的,否则阐释战争的残酷和宣扬白人文化的企图就缺乏了力度。在这里,美国的意识形态企图在影片中依旧悄然存在。只是这一次并不如《空军一号》那般的巧妙,太直白太露骨。安德森把女护士给他的一瓶药给了一位疼痛的日本小女孩,另一位战士为了保护一位日本小孩,肩膀受了重伤。注意,这些都是敌方的后代,美国大兵总是那样的心胸开阔,那样怀揽世界。这让我想起了我国早前**中的一些高大全形象,看来美国大片也逃脱不了这个局限。同时,“保护纳瓦霍密码员”也带有着明显的白人文化高于一切的寓意。当然,这事做的比较隐蔽。

从故事的情节设置和视听的手段来看,吴宇森显然已经彻底好莱坞化了。如同吕克·贝松一样,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后者在“进军”好莱坞的第一部影片《杀手来昂》中表现非凡(我们总喜欢用“进军”两个字!),其后的《第五元素》明显向好莱坞看齐,虽然“堕落”但反响还不错。但是,到了《圣女贞德》,吕克·贝松就完全失去了自己的风格,没有了以往的力度。

也许《风语者》对于一般大众来说,还说得上是一部不错的影片。但是对于经常看**的发烧友来说,显然是不够的。这其实也正是为什么好莱坞的娱记和影评人们对它并不感冒的原因所在。因为,这一些对他们而言,显然是太熟悉不过的了。

毫无疑问,吴宇森是目前华人导演在好莱坞混得还不错的一位导演,几年来,接连出了几部票房与口碑都不错的作品,很是为华人影人争了口气。但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却看不到吴宇森的暴力美学标志(当然这不足以衡量本片的成功与否),但是,我们确实感受不到吴宇森想在影片中表达什么,一切都太惯长了,一切都太直白了,白得像白开水一样,什么味道都没有。

《破浪》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大象elephant (2003)

2003戛纳**节金棕榈奖、最佳导演奖

编剧、导演、剪辑:加斯.范.桑特/Gus Van Sant

摄影:哈里斯.萨维德斯/Harris Sides

出品国:美国

语言:英语

片长:88分钟

IMDB: 7.3/10

简介:

影片根据1999年震惊世界的美国哥伦拜恩中学校园枪击案改编,讲述了在美国一所普通中学发生的一场恶性枪击案的过程以及前几个小时的事情,片名的含义则来自盲人摸象这则家喻户晓的古代寓言。

哥伦拜恩惨案”发生后,媒体过度渲染其血腥场面,很多记者、犯罪专家、心理学家和青少年问题研究者大加分析和评论,围绕这起少年惨剧周围的是各种猜测、无端的责备,同时也变成公众的一种消遣。这一切都令导演加斯感到反感,加斯认为这是“美国新闻史上的一次丑闻”,他说,“在这个时候,只有拍一部**才能再现整个的真相”。

影片力图通过“纯粹客观”的**方式再现整个的过程,而不是自己或者他人的主观判断。加斯以两个固定时间作为**的起点和终点,在这个时间段之内,不同主人公的活动展开了关联和交叉,我们看见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成为对方的“经验片段”,然而,仅仅是一个片段,只有把这些片断连缀在一起我们才得到了一个完整的时间。

除去影片特有的叙述,青少年的校园生活和在他们之间存在的问题也一并得到揭示。在社会中,中学校园作为现代社会里的一个机构,就像在这部美国**中一样,它同时还是一个幻觉工厂,一个学着服从权力的实验室,一个有着独特逻辑、秩序和欲望的隔离区,教育成为一个形式的虚设,成年人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个世界。孩子们的伤感、憎恨、幼稚和孤独,这个“问题年龄 ”从未获得一个合理的解决。加斯为了拍摄访问了许多学生,他说,“有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也有的则很满足,但有的人直接说校园生活就是地狱”(引自《大象》法语版海报)。校园隐藏的这些问题就像一枚,这部**拔掉了它灾难性的引线,当埃里克和阿莱克斯决定以自己的逻辑和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时,他们对这个成人世界已经不再信任,这不但是个少年悲剧,也是成人世界和现代社会的悲剧。无怪乎,法国国家教育部2003年社教评选以绝对多数票把一等奖给了《大象》,可见该片在整个西方教育界引起的反响。

心理学看点:当众媒体凭主观臆想纷纷炒作的时候,人们尤其应该静下心来看看这部**。

艺术性:*****

观赏性:***

这部被国际影评界一致称赞的**紧密关联着两个成功因素:首先**客观地再现了当代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他们的状态,引发了社会对青少年问题的重新重视,为此法国国家教育部2003年社教评选以绝对多数票把一等奖给了《大象》,可见该片在整个西方教育界引起的反响;第二是它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时间-空间语言挑战了传统**的现实主义,从这个角度,讨论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一个哲学层面,对一件已经发生的事实,时间已经过去,以回忆和和判断建立的感知体系能够还原事实本身吗?从现象出发如何抵达真相?经验事实是否就是事物的本质?**的艺术虚构性与现实的真实性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这个题域从胡塞尔的现象学开始一直到德勒兹的“影像-时间理论”似乎一直在延伸,加斯想我们在这部**中看到,任何理性,无论是意识形态的权力话语还是纯粹的理论/话语推导,在现象的丛林中是多么盲目和无知。他说,“我就像哥仑布,我对一切将一无所知”,也许正像《疾走罗拉》的开场白那样,“**只进行90分钟,剩下的都是理论了!”

2.I.D./ IDENTITY/身份(2003)

导演:James Mangold

编剧:Michael Cooney

风格:惊恐、悬疑

IMDB: 7.3/10

时间: 90分钟

语言:英语

简介:风雨交加的夜晚,11个人先后被迫困守在一家破旧的汽车旅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人死去,而死者的身边总能找到下一个死者的房门号码。于是大家聚集在一起分析彼此的共同点,震惊地发现,所有人都是同年同月同日所生。究竟凶手是其中的哪一个,或者凶手另有其人?

心理学看点:DID(Dissociate Identity disorder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旧称MPD,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多重人格障碍)

艺术性:***

观赏性:****

3.Gothika/歌西卡(2003)

导演:Mathieu Kassovitz

编剧: Sebastian Gutierrez

风格:惊恐、悬疑

IMDB: 5.8/10

主演:Halle Berry

时间:: 98分钟

语言: 英语

心理学看点:犯罪心理学,失忆

4.insomnia/失眠 (2002)

导演:Christopher Nolan --《memento》

编剧:Nikolaj Frobenius&Erik Skjoldbj?rg

风格:犯罪、惊悚

主演:Al Pacino、Robin Williams

IMDB:7.3/10

时间:118分钟

语言:英语

心理学看点:又是一部Christopher Nolan拍摄的与心理疾病有关的惊悚片,这一次地理环境特殊——永远是白昼,严重失眠的警探如何与老谋深算的疑犯展开猫鼠之战?

5.异度空间/ Inner Senses(2002)

张国荣生前最后一部**

编剧、导演:罗志良

演员:张国荣/Leslie Cheung、林嘉欣、潘美琪、徐少强

出品国:中国香港

语言:中文(粤语)

片长: 100 分钟

IMDB:6.5/10

心理学看点:影片更多是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待超自然现象,所以鬼魂是否是真实的并不重要

6.American Psycho/美国I、II (2000、2002)

导演:Mary Harron

编剧:Bret Easton Ellis & Mary Harron

类型:恐怖、惊悚

IMDB:6.7/10

MPAA:NC-17级(几乎等于被宣判了,只能在极有限的级别上映,看不看自己考虑一下吧)

时间:120分钟(完整版)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心理学看点:一个年轻人在白天是标准的都市雅皮,到了夜晚却会变成一个疯狂的连环杀手。

7.La pianiste/钢琴教师/The piano teacher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The Piano Player /Die Klierspielerin (Austria)(2001)

2001戛纳**节最佳男女主角及评委会三项大奖

同名半自传体作者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获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导演:Michael Haneke

编剧:Michael Haneke、Elfriede Jelinek (novel)

IMDB: 7.2/10

主演:Isabelle Huppert 、Beno?t Magimel

时间:: 130 分钟

语言: 法语

简介:年届不惑的女钢琴教师自小受到母亲的控制和压抑,两人像是一种复杂的共生体,怨声载道地不得不生活在一起,直到一位年轻聪明的男学生出现……

心理学看点:继《蓝丝绒》以后最卓越的性心理变态**杰作

艺术性:*****

观赏性:***

8.A beautiful mind/美丽心灵(2001)

2002奥斯卡获奖片

导演:Ron Howard

编剧: Sylvia Nasar (book)、Akiva Goldsman

IMDB: 7.8/10

主演:Russell Crowe

时间:: 135 分钟

语言: 英语

心理学看点:爱在精分治疗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影片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Nash的真实生平改编,巧妙地展现了偏执型精分患者的幻觉世界。一个独一无二的天才,一个的精分患者。

艺术性:****

观赏性:****

9.Das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实验(2001)

提名欧洲**奖最佳**

提名欧洲**奖最佳**

导演:Oliver Hirschbiegel

编剧:Don Bohlinger (screenplay)、Christoph Darnst?dt (screenplay)

风格:惊恐

IMDB: 7.8/10

时间:: 119 分钟

语言: 德语

心理学看点:为了可观的实验酬劳,20个应征者随机分成两批扮演囚犯或看守,然而短短几日之内,模拟监狱顿成人间地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不可避免地走向恶化的呢?当一类人对另一类人具有无限权力的时候,人性的残暴则毕露无遗,且看这部根据经典社会心理学实验改编的社会成人版**如何去演绎。

艺术性:****

观赏性:***

10.The Beach/海滩 (2000)

2000柏林**节提名

导演:Danny Boyle

编剧:Alex Garland (novel)、John Hodge (screenplay)

主演:Leonardo DiCaprio

IMDB: 5.8/10

时间:: 119 分钟

语言: 英语 / 法语 / 瑞典 / 泰语

心理学看点:如在一个与世隔绝、风景如画的海滩凝聚起一些优裕、乐天的游客,有没有可能创造出一个梦幻般的天堂?仅仅指出人性的贪婪是远远不够的。个人认为这是彻头彻尾的一个心理学实验,有待看过的朋友一起来讨论

艺术性:****

观赏性:***

11.Memento/失忆(2000)

导演:Christopher Nolan

编剧:Christopher Nolan、Jonathan Nolan

风格:悬疑、惊悚

IMDB: 8.7/10

时间::113 分钟

语言:英语

心理学看点:短时性记忆缺失,讲述一个十分钟内的都可能忘记的人,是如何进行复仇的故事。

12.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圣女贞德(1999)

"You didn't see what was; you saw what you wanted to see."

法国凯撒奖八项提名

导演:Luc Besson

编剧:Luc Besson、Andrew Birkin

类型:反类型史诗战争片

IMDB:6.6/10

语言:英语

心理学看点:贞德是精分?/人的信仰何来?

艺术性:****

观赏性:****

13.the six sense/灵异第六感(1999)

2000奥斯卡提名

导演:M. Night Shyamalan

编剧: M. Night Shyamalan (written by)

IMDB: 8.2/10

时间:: 107 分钟

语言: 英语 /拉丁语/ 西班牙语

心理学看点:儿童心理学,讲述心理医生是如何治疗一个能看到鬼能和鬼说话的小男孩的故事。

14.Good Will Hunting/心灵捕手(19)

导演:Gus Van Sant

编剧: Matt Damon (written by) &Ben Affleck (written by)

IMDB: 7.8/10

主演:Robin Williams 、Matt Damon

时间:: 126 分钟

语言: 英语

心理学看点: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15.The game/心理游戏(19)

导演:Did Fincher

编剧: John D. Brancato (written by) &Michael Ferris (written by)

风格:悬疑、惊恐、冒险

IMDB: 7.5/10

主演:Michael Douglas

时间:: 128 分钟

语言: 英语 / 德语

心理学看点:他学着父亲的样子跳下了楼。而这正是康拉德设计这一游戏的最精彩情节,他就是要哥哥以亲身经历来治愈心理创伤,将情感从死去的父亲身上转移到面前所有的亲朋好友身上。

16.Le Huitieme Jour/第八日/幻海情缘/The Eighth Day (1996)

第四十九届戛纳**节最佳男演员

金球奖 最佳外语片 提名

法国恺撒奖 最佳男演员 提名

导演/编剧:Jaco Van Dormael(雅各.范.多梅尔)

主演:Daniel Auteuil(丹尼尔.奥特尤尔)

IMDB: 7.3/10

时间:118分钟

地区:法国,英国,比利时

语言:法语

心理学看点:一个自小患有唐氏综合症,一个是事业成功而社会生活失败的推销商,且看两个人不寻常的友情如何改变彼此的生活。

17.梦旅人/Picnic (1996)

导演/编剧:岩井俊二

类型:剧情,

主演:卓娜 浅野忠信 桥爪浩一

IMDB:7.5/10

时间:72 分钟

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心理学看点:继《情书》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岩井俊二又推出了这部以患者为题材的作品。影片并没有过多地表现的歇斯底里,取而代之的是这些病人的单纯和可爱,由此展现了现实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18.Basic Instinc/本能(1992)

导演:Paul Verhoeven

编剧: Joe Eszterhas (written by)

风格:悬疑、犯罪、惊恐

IMDB: 6.7/10

主演:Michael Douglas 、Sharon Stone

时间:: 123 分钟 Country: USA / France

语言: 英语

心理学看点:弗洛伊德 性与暴力的本能

艺术性:***

观赏性:****

19.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1991)

1992奥斯卡获奖片

导演:Jonathan Demme

编剧: Thomas Harris (novel)、Ted Tally (screenplay)

风格:惊恐、犯罪

IMDB: 8.5/10

主演:Jodie Foster 、Anthony Hopkins

时间:: 118 分钟

语言: 英语

心理学看点:变态心理学,异性癖、食人狂。

艺术性:****

观赏性:*****

20.rain man/雨人(1988)

1989奥斯卡获奖片

导演:Barry Levinson

编剧: Barry Morrow (story)、Ronald Bass (screenplay)

风格:喜剧

IMDB: 7.9/10

主演:Dustin Hoffman 、Tom Cruise

时间:: 133 分钟

语言: 英语 /意大利语

心理学看点:浓墨重彩地展现了自闭症的典型症状

艺术性:****

观赏性:*****

21.Blue Velvet /蓝丝绒(1986)

1987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

导演:Did Lynch

编剧:Did Lynch

风格:犯罪、悬疑、惊恐

IMDB: 7.7/10

主演:Isabella Rossellini

时间:: 120 分钟

语言: 英语

心理学看点:展现了各种性心理扭曲的场景

22.Spellbound/爱德华大夫(1945)

1946奥斯卡提名

导演:Alfred Hitchcock

编剧:Francis Beeding (novel)、Angus MacPhail (adaptation)

IMDB: 7.6/10

主演:Ingrid Bergman 、Gregory Peck

时间:: 111 分钟

语言: 英语

心理学看点:梦的解析、失忆、强迫泛化

艺术性:***

观赏性:***

23.Matchstick Men/火柴人(2003)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 米罗娜.沃尔特斯

类型:犯罪 剧情 喜剧 惊怵

地区:美国 对白:英语

评分:7.4/10(9523)

分级:阿根廷:13 德国:12 葡萄牙:M/12

心理学看点:强迫形人格

艺术性:****

观赏性:*****

24.Lolita/罗丽塔/一树梨花压海棠(19)

导演:阿德里安.莱恩

主演:梅勒尼.格利菲恩 杰瑞米.艾恩斯 多米尼克.斯温 弗兰克.朗格拉 缪斯.沃森

类型:剧情 爱情

地区:美国 法国

对白:英语

评分:6.7/10(4915)

颜色:彩色

心理学看点:** 性心理变态

艺术性:****

观赏性:*****

补遗:

《惊心动魄》(香港)

心理学试验

《沙发上的心理医生》

讲述心理医生的爱情故事

最后再帮你找了点经典心理**的资料

心理学**分类汇总

心理学**

1. 灵异第六感 / The Six Sense (1999) — 儿童心理

2. 大象Elephant (2003)— 教育 / 犯罪心理学

3. 歌西卡 / Gothika (2003) — 失忆

4. 爱德华大夫 / Spellbound (1945) — 失忆

5. 失忆/Memento (2000) — 短时记忆缺失

6. 失眠 / Insomnia (2002)

7. 心灵捕手 / Good Will Hunting (19) — 精神分析

8. 美丽心灵 / A beautiful Mind (2001) — 偏执型精分患者

9. 身份 /I.D ./ IDENTITY (2003) —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MPD多重人格障碍)

10. 异度空间 / Inner Senses (2002)

11. 圣女贞德 / The Messenger :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1999) — 精神分裂

12. 心理游戏 / The game (19) — 心理创伤

13. 雨人 / Rain Man (1988) — 自闭症

14. 第八日 / 幻海情缘 / The Eighth Day (1996) — 唐氏综合症

15. 梦旅人 / Picnic (1996) — -歇斯底里

16. 美国I、I I / American Psycho (2000、2002) — 犯罪心理学

17. 海滩 / The Beach (2000) — 心理学实验 — 人性的贪婪

18. 沉默的羔羊 /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 — 变态心理学

19. 实验 / Das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 (2001) — 社会心理学实验 — 人性的残暴

20. 本能 / Basic Instinc (1992) — 弗洛伊德 — 性与暴力的本能

21. 钢琴教师 (2001) — 性心理变态

22. 蓝丝绒 / Blue Velvet (1986) — 性心理扭曲

--------------------------------------------------------------------------------

精神分裂 :

《闪霛》:原作斯蒂芬金,导演库布里克 推荐指数: ☆☆☆☆☆(经典)

《搏击俱乐部》:无主义的神作 推荐指数: ☆☆☆☆☆(经典)

《机械师》:精神分裂片,侧重表现精神分裂者的状态,悬念设置更合理

推荐指数: ☆☆☆☆☆

《记忆碎片》:推荐指数: ☆☆☆☆

《神秘窗》:约翰尼德普的表演还不错 推荐指数: ☆☆☆

《疯人院狂魔》:索性指明了是向《闪霛》致敬的 推荐指数: ☆☆

《捉迷藏》:失望,德尼罗的恐怖片 推荐指数:☆

其它 :

《穆赫兰道》:说梦

《迷墙》:一部关于男性神秘的精神世界的幻觉之旅

《人》希区柯克作品

《无法尖叫》《催眠》《飞跃疯人院》《生日历险》《加州杀手》《记忆碎片》《费城》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肖申克的救赎》《七宗罪》

《再见,俊》(金荷娜)

--------------------------------------------------------------------------------

经典心理影片

1 爱德华大夫 希区柯克 格里.派克 英格丽.褒曼

2 沉默的羔羊 安东尼.霍普金斯

3 阿甘正传 汤姆.汉克斯

4 费城故事 汤姆.汉克斯 丹泽尔.华盛顿

5 雨人 汤姆.克鲁斯 达斯汀.霍夫曼

6 k-pax 凯文.斯派西

7 致命ID 约翰.库萨克

8 变脑 约翰.库萨克 约翰.马克维奇

9 弗里达 萨尔玛.海耶克

10 月色 布鲁斯.威利斯

11 飞越疯人院 杰克.尼克尔森

12 普通人 唐纳德.萨瑟兰

13 春风化雨(死亡诗社) 罗宾.威廉斯

14 欲望号街车 马龙.白兰度 费雯.丽

15 绝代妖姬 意大利

16 告诉她 阿莫多瓦

17 卡多什 以色列

18 忧郁星期天

19 37.2度/巴黎野玫瑰

20 猜火车

21 发条橙 库布里克

22 洛丽塔 杰珠.埃恩斯

23 东京圣战(大逃杀) 北野武

24 第六感 布鲁斯.威利斯

25 美丽心灵 拉赛尔.克罗

26 时时刻刻 梅丽尔斯.特里普;尼可.基德曼

27 理发师的情人 意大利

28 鹅毛笔

29 肖申克的救赎 提姆.罗宾斯

30 Trueman.Show(楚门的世界) 金.凯利

31 罗丹的情人 伊莎贝拉.阿佳妮;厄.德帕迪约

32 日瓦戈医生

33 西伯利亚理发师

34 黑暗中的舞者 比约克;凯瑟琳.德纳芙

35 跳出我天地 比利.埃略特

36 性.谎言.录音带

37 活着 葛优

38 科丝

39 春光乍泄 梁朝伟;张国荣

40 高跟鞋 阿莫多瓦

41 我的秘密之花 阿莫多瓦

42 心灵捕手

43 恐高症

44 撕裂的末日

45 绿野仙踪

46 星球大战

47 第五元素

48 红龙

49 丑闻 黑泽明

50 罗生门 黑泽明

51 悲惨世界

52 夜色温柔

53 红月亮

54 蜘蛛巢城

55 最终幻想

56 沙发上的心理医生

57 重生

58 影子武士

59 机械师

60 老男孩

61 无颜

62 世界上只有我和你

63 坏痞子

64 红字

65 爱的蹦级

66 漂流欲室

67 我和我的朋友 (挪威)

68 芳芳 (法)

69 儿子的房间 (意)

………………………………………………………………………………………………………………

杂谈

沉默的羔羊系列

心理学**描述人格分裂的较多,当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斯蒂夫 金的作品《闪灵》,由杰克 尼科尔森主演。描述一个作家戴着妻子和儿子到一家大旅店里去当冬天的看守人。也就是说在整个冬天一个浩大的旅店里就他们三个人,而且大雪将道路堵塞。作家最终崩溃,举斧向妻子和儿子头上砍去……还有一部叫《神秘窗》是Johnny Depp主演的。描述一个作家在写一部关于丈夫谋杀妻子的作品的过程将妻子按照书里的情景的故事。

当然希区柯克的**不得不提,《患者》,就是典型的心理片。我个人觉得《记》,《后窗》都算吧。

《沉默的羔羊》《汉尼拔》应该算是比较出名的。说到心理探案类的话《人骨拼图》也算一个。

有一部新片叫stay《生死停留》,由伊万 麦克格雷格和纳奥米 沃兹主演。故事描述一个艺术系的大学生想在一个周六的晚上自杀,一位心理医生和他曾经自杀过的女朋友希望深入了解他的故事。其实这个**还有悬疑的色彩。

如果要观看一部与梦有关的心理学方面的**,应该会首选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爱德华医生》,其中,梦的解析是**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影片中经常提及这样一句话:“让我来给你解梦,你就可以知道自己是谁了。”

还有

《心灵捕手》

《双雄》

《美丽心灵》

《雨人》

《蝴蝶效应》

《搏击会》

求一**:关于罗马的,凯撒的。好像是有关于高卢的,有几部。

《破浪》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95 彩色片 158分钟

丹麦/瑞典/法国/荷兰/挪威联合摄制

导演:拉尔斯·冯·特里恩 编剧:皮特·阿斯木森 拉尔斯·冯·特里恩 摄影:罗比·穆雷 主要演员:爱米莉·沃特森(饰贝丝·麦克奈伊) 施泰朗·斯卡斯加德(饰简) 卡特琳娜·卡尔特丽吉(饰陶陶) 亚德里安·罗林斯(饰医生) 桑德拉·沃(饰母亲)

本片获1996年戛纳国际**节评委会大奖;1996年费里克斯欧洲**节最佳女演员奖;19年法国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苏格兰艾布里群岛一个偏僻而封闭的小村镇,村民们都自视为上帝的选民,以及自身道德尤其是邻居们的道德的卫道士。该村镇的最高宗教权力机构是长老会,它对世俗社会生活的影响无所不在。虽然时光已经进入20世纪70年代,但依照当地的教规,教堂上没有钟,教民们自然也就听不到教堂的钟声。妇女们在教堂里不能说话,被禁止参加葬礼,甚至连家庭成员的葬礼也不能参加。如果她们犯了通奸罪,将会被驱逐出教堂,实际上也等于被驱逐出这个山村,她们死后还会被长老会判处下地狱。

女主角贝丝·麦克奈伊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她年轻漂亮,纯真善良中透着几分幼稚,热情活泼中又略有些神经质,在这个充满严格的清规戒律、宗教气氛令人窒息的小社团中,她的存在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与海上石油工人简的相遇打破了她宁静的生活,简是在海上钻井平台工作的石油工人,他们一见钟情,倾心相爱,很快结为夫妻。但是,此事引起了长老会及绝大多数村民们的反感,因为简对他们来说是外乡人,是入侵者,是对他们与世隔绝的生活的挑战和威胁。当时,北海石油钻探业刚刚开始,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宗教气氛浓厚的村庄被不同国家的小伙子组成的国际钻探队“入侵”,他们喝着啤酒,收听令当地人反感的音乐。

影片是从热闹的婚礼场面开始的。贝丝和嫂子陶陶以及一些亲朋好友在村边的广场等待新郎的到来,新郎官居然在婚礼之际姗姗来迟,贝丝不免有些着急和气愤。突然,一架直升机出现在村边海面的上空,继而徐徐降落在村头的海边广场,看到自己的心上人从天而降,贝丝欣喜若狂,飞机的舱门刚刚打开,她就扑到简的怀里。陪伴简到来的是他的一些在海上钻井平台工作的朋友,一行人直奔教堂。婚礼是由教堂的一位牧师主持的,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也是能够倾听贝丝吐诉心声的人。教堂里的结婚仪式结束,人们纷纷走出教堂,简的朋友泰里看到教堂上没有钟,感到奇怪,觉得好笑,就问长老会的人这是为什么,没有人给他以满意的答复。就在这时,刚才还是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人们急忙跑向村中的婚礼宴会厅参加婚宴。

这对新婚夫妇生活十分幸福,简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他见识颇多,阅历丰富,自然也包括爱情方面的经历。贝丝痴情地爱着简,对长期生活在令人窒息的宗教禁欲环境中的贝丝来说,这爱是使她获得身体和心灵解放的根源;简也深深地爱着贝丝,对于常年漂泊在外的简来说,这爱是他疲惫的身心得以歇息的港湾。新婚燕尔,初尝爱情甘露的贝丝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之中,尽情体味着心灵交融的快乐和男女情爱之欢。

由于简是在海上钻井平台工作,短暂的蜜月刚过,他就要出海作业了,新婚离别,贝丝自然非常伤心。简不在身边的日子里,贝丝感到度日如年。简曾经约定日期给贝丝打电话,贝丝如约来到村边的电话亭等候,由于简加班加点,一时不得脱身,没能及时给她打电话,可是贝丝相信简一定会打电话来,依然在电话亭等候,后来竟不知不觉地在电话亭里睡着了,最终她还是等到了简的电话,俩人通过电话互诉思念之情。等待的日子是难熬的,离简回来的日子越近,贝丝越感到焦躁不安,母亲和陶陶看到她茶饭不思的样子,也为她感到着急。母亲劝她说,这个村子里的女人就是这么过的,由于男人大多都在出海作业,女人家应该习惯在家独守的日子。陶陶是贝丝的嫂子,也是她最要好的朋友,自从贝丝的哥哥死后,陶陶没有改嫁,而是一直生活在他们家里,看到贝丝的焦虑,她也只能劝慰她。与心爱的人不得相见,贝丝只能祈祷上帝保佑丈夫平安归来,有时她甚至半夜里到教堂为简祈祷。

简终于回来了,但不幸的是他在一次事故中严重受伤,脑部受到严重震荡,医生诊断后认为,简的生命危在旦夕,即使能活下来,也有可能终生瘫痪不起,贝丝极度悲伤,神情抑郁。简被安置在镇医院住院治疗,陶陶在这家医院当护士,对简倍加照顾,简的病情渐渐好转,并离开医院回到家里养伤,但他依然无法行走,只能终日卧在床上打发时日。简的病情也使得贝丝焦躁不安,本来就有些神经质的贝丝现在变得更加忧郁,陶陶建议贝丝去看镇医院的理查德森大夫,但此举对贝丝无济于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看到年轻漂亮的妻子像守活寡一样地陪伴着自己这样一个瘫痪不起的残废,简觉得不应该因为自己的病情而影响妻子的幸福,就劝妻子去找情人,可是,本性善良忠诚的贝丝怎么能肯这样做呢?不久,简的病情有所加重,又被迫住进医院治疗。一天,他对贝丝说,她应该去找情人,去 *** ,在与其他男人 *** 的时候,只要想着是在跟他 *** 就行了,之后,再向他讲述 *** 的经历,这样就像是他们俩在 *** 。简还告诉贝丝,他需要爱,一旦失去对爱的感觉,他的生命就会停止。贝丝起初并不愿意,但出于对简忠诚的爱,后来还是勉强投入了其他男人的怀抱。贝丝的行为遭到了教堂和家庭的蔑视,可是,想到自己这样做对简恢复健康有利,她就义无返顾地这样做下去了。

理查德森大夫其实是爱贝丝的,看到贝丝在外边跟其他男人交往,他心里也不是滋味。在一次公开向贝丝表白自己的爱遭到拒绝之后,他以贝丝和病中的简在一起生活对贝丝的精神健康不利为由行使自己当医生的权力,向陶陶建议将贝丝送到格拉斯哥的一家医院进行治疗,简从内心里不同意理查德森的建议,可是后来还是被迫在诊断书上签字“同意”。但是,贝丝还没有被送到那家医院,就设法偷偷跑了回来。

简的病情时轻时重,反复无常,由理查德森大夫主持的对简施行的治疗方案也显得无能为力。可是,贝丝相信爱的力量能够拯救简的生命,就越来越忠诚地按照简的请求去跟其他男人 *** 。一天,她来到镇子附近的港口,上了一条大船,遇到一个 *** 待狂的虐待,身上都被刀子划破了,由于她的机智才得以逃脱。当她回到村子里,遭到一群少年的欺负,那位牧师看到她遭受欺辱,至多也只是将那些孩子赶走,看着昏倒在地的贝丝一走了之。后来,筋疲力尽的贝丝回到家里,苦苦哀求母亲为她开门,竟遭到母亲的拒绝。

尽管贝丝百般努力,简的病情还是越来越加重,医院方面渐渐感到对简的治疗无能为力,陶陶也劝贝丝不要再为简做徒劳之事。但是,贝丝认为简的疾病没有好转是因为自己对他的忠诚还不够。一天,她请求陶陶到医院为简祈祷,自己又去了港口。医院里,陶陶对着奄奄一息的简祈祷,遭到理查德森大夫的一通嘲笑。贝丝又来到那天来过的大船上,任凭那个虐待狂对自己施虐。结果,贝丝被搞得遍体鳞伤,身上鲜血直流,被送到镇医院。在进行手术之前,她请求看看简,看到简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她感到有些被骗的感觉。进入手术室不久,贝丝的母亲闻讯赶来看女儿,没过多大一会儿,贝丝就离开了人世。

然而,上帝没有欺骗贝丝,由于她的忠诚,简终于恢复了健康,从死神那里挣脱了回来。当地法院对理查德森医生进行了审判,他被控告对贝丝的死负有医疗责任。最终的结果是理查德森被判无罪。长老会不仅可以决定当地教堂可不可以有钟,还可以判定死者是升天堂还是下地狱。村子里有两块墓地,一个是长老会判处升天堂者的墓地,另一个是被他们判入地狱者的墓地。贝丝自然属于后者。可是,在贝丝的棺材被埋入墓穴的前一天,简带领几个好友来到海边,往一只口袋里装沙子,理查德森大夫也来帮忙。夜里,他们来到停放贝丝的棺材的地方,将贝丝的尸体从棺材里抬了出来,在棺材里装进了沙子。

长老会的成员及教堂的神职人员在为贝丝举行葬礼,葬礼冷冷清清,除了那些神职人员,只有陶陶和理查德森大夫在离墓穴较远的地方来向贝丝做最后的告别。牧师宣读对贝丝的判决:“贝丝·麦克奈伊,你是一个犯有罪孽的人,由于你的罪孽,你被判处下地狱。”在墓地附近的陶陶终于忍不住看到这一幕,跑到墓穴旁,愤怒地斥责这帮人:“你们当中谁也无权判处贝丝下地狱!”

就在那些神职人员为贝丝举行葬礼的同时,简和他的几个朋友正在乘一艘货轮前往海上工地。贝丝的尸体被包裹在一只简易的口袋里,放在货船的甲板上,简拄着双拐,吃力地来到甲板上,看着贝丝的尸体,不禁潸然泪下。夜里,简将几位好朋友叫起来,准备将贝丝的尸体投入海中,简打开装有贝丝尸体的口袋,最后吻别妻子,悲痛欲绝。货船依然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穿过黑夜,迎来了黎明。简还沉浸在悲哀之中,他的好朋友泰里高兴地来到船舱里将他叫起来,扶着他走上甲板,甲板上早已站满了人,他们在聆听清脆悦耳的钟声,起初人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这钟声来自无线电收音机,不,这钟声分明来自天堂。影片以这样一个镜头结束:在遥远的天堂,两只硕大的钟来回摆动,发出悠扬的钟声,透过五彩云霞,依稀可见海面上的船,海边的村庄,田野山峦……

鉴赏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马尔洛曾经断言: 20世纪要么是宗教的世纪,要么就是毁灭的世纪。此话乍听起来颇为骇人听闻,但至少表明宗教在西方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尽管上个世纪末尼煞有介事地宣称“上帝死了”,可是,自由遨游在浩瀚宇宙中的上帝的死活,岂是生活在犹如宇宙中一粒尘埃的地球上的区区哲人能够判定的。

宗教对人类社会生活具有深刻影响,有关上帝存在与否的争论几乎跟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中有关这个问题的争论则伴随着第七艺术的始终。从卡尔·德莱叶的《圣女贞德的受难》到英格玛·伯格曼的《第七封印》,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戒》到彼亚拉的《撒旦的阳光下》,从让·雅克·阿诺的《玫瑰的名字》到马丁·斯科西斯的《基督的最后诱惑》,几乎每一位西方**大师都触及过宗教问题,而且这类题材的影片创作自80年代以来呈现出越来越繁盛的趋势,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

在欧美影坛引起广泛关注的丹麦、法国、瑞典、荷兰与挪威等欧洲五国联合出品、由丹麦**导演拉尔斯·冯·特里恩执导的新作《破浪》又是一部宗教题材影片。该片在1996年的戛纳**节上引起极大轰动,虽未摘取金棕榈桂冠,却得到评委会和影评家们的青睐,被授予评委会大奖。此后,它在欧美乃至国际影坛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1996年,被菲利克斯**节授予欧洲最佳影片奖和评委会大奖; 19年度的法国恺撒**奖授予它最佳外语片奖,并在该年度美国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的角逐中获得最佳女主角提名。法国拉鲁斯出版社19年出版的《世界**关键影片辞典》所收1996年度世界范围内的关键影片只有一部,那就是《破浪》; 著名的《制片场》杂志发动法国影评人和观众评选十年来的十部世界**佳作,此片亦是名列前茅。美国著名影评家里克·马尔克姆说: “1996年,在我所看过的所有影片中没有一部比《破浪》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欧美影评界普遍认为:如果不去观看此片,你就错过了1996年**界的一件大事。

《破浪》是特里恩的第五部影片,是一部充分运用数码技术手段对画面进行改造以营造浪漫和神秘气氛、在**语言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实验的影片。特里恩这位喜欢批评与责难的导演曾以充满神奇色彩的片 《犯罪因素》(),尤其是隐喻德国政治的《欧罗巴》(1991)等作品引人注目,他是继卡尔·德莱叶之后丹麦影坛最重要的导演,其作品深受斯堪的纳维亚学派大师德莱叶、伯格曼的影响,在诸多方面都继承和发展该学派的传统,尤其是德莱叶对“欧陆**” 风格的探索。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充满 *** 、具有强烈感染力、弥漫着神秘色彩的关于宗教、爱情与性的故事,表现了上帝对苏格兰的一个社团的观察和评判。这是一出感情强烈的情节剧:在独断专行、令人窒息的宗教氛围中燃起强烈的爱欲之火,充满活力和具有治疗作用的 *** 之欢与教会的清规戒律形成鲜明对照。影片仿佛将人带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带到了勃朗蒂姐妹笔下超感觉的、令人震撼的、晦涩的故事里。促使特里恩创作此片的两个决定性灵感来源,一个是丹麦籍美国人道格拉斯·斯克在50年代创作的一出表现死灰复燃的情节剧,另一个是德莱叶的影片《奥尔戴》,此片也触及在一个拒绝接受不可解释的事物的宗教团体里发生的奇迹。《破浪》宣扬了牺牲生命以获得拯救的天主教教义,但是,特里恩将罪孽、惩罚和感恩汇聚在一个仪式般的爱情咒语中,似乎在告诉人们, *** 之欢就等于修行,他的这一做法也招致不少非议。

特里恩喜欢拍摄创意成熟的影片,《破浪》从开始酝酿到完成总共花费5年时间,但此片的最初创意可以追溯到作者的童年时期。特里恩谈到此片的创作过程时说:“我希望拍摄一部表现善良的影片。我记得小时候曾经读过一本名为《金心》的画册,它给我留下了强烈而深刻的印象。这本画册讲述了一个小姑娘独自穿越大森林的故事,她衣袋里仅装着几块面包。在穿越森林之后,她发现自己赤身一无所有。那本画册的最后一句话是: ‘可是我还能应付’。这句话表达了任何一位殉道者都可能经历的严峻考验。那本画册我读了好多遍,尽管我父亲将它看做一本最没有价值的画册。《破浪》的故事肯定是在这本书里找到了最初的创意,《金心》中的主人公就是影片《破浪》中的贝丝。我还想将它拍摄成一部宗教题材的影片,一部关于奇迹的影片,同时也是一部完全自然主义的影片。”

《破浪》的内容明显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这当然与特里恩本人是宗教信徒有关。特里恩的父母都是坚定的无神论者,特里恩本人年轻时也对宗教持玩世不恭态度。后来,他感到有必要归属一个信仰忠诚的社团,就皈依了天主教,此后他一直想拍一部对宗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的影片。拍摄这部影片的过程也是特里恩对宗教进行思考的过程,并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融入了影片中。

说到宗教,就不能不谈到上帝,谈到上帝,数千年来令人类困惑不已的问题便是“上帝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问题几乎在各种宗教创立不久就被提出来,而且困惑着一代又一代人。有关这个问题,每人都可以给出自己的回答,无非两个:上帝存在或上帝不存在。或言还有第三个,那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从这个角度来出发,可将人划分成两大类:相信上帝存在的人和不相信上帝存在的人(还应包括怀疑上帝存在的人)。拍摄宗教题材影片的导演也可划分成与此相对应的两大类,有些导演否认或怀疑上帝的存在,有些则对上帝的存在坚信不疑,特里恩显然属于后者。

有意思的是,特里恩说“我是天主教徒,但不欣赏天主教教义本身”,他对待宗教的这种态度与丹麦早期**大师德莱叶颇为相似。德莱叶在拍摄的所有影片中都攻击宗教,但从来不攻击上帝,特里恩创作《破浪》时情况也是这样,德莱叶的《圣女贞德的受难》和《日特鲁德》肯定对他创作《破浪》产生了影响。在《破浪》中,特里恩思考的不是上帝存不存在的问题,而是探索了究竟由谁来敲响天堂钟声的问题。那些形形 *** 的各级教会是否能够代表上帝的旨意?他们是否就是上帝的化身?他们有没有权利对自己的教民进行道德审判?

影片中有关教堂钟声的隐喻是深刻的。美国影评人肖恩·罗森汉姆在评论关于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的传记片 《时间简史》 时谈到过这样一个观点: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曾经将上帝比作造钟者,而悬挂在耸立的教堂尖顶上的钟声自然也就被隐喻为来自天国、来自上帝的声音。可是,在那个偏僻的苏格兰小山村,那些自以为是的长老会神甫们居然阻断了这声音。宗教的教义往往在各级教会和神职人员的阐释中走了样,他们或者是由于能力有限而解释不清,或者是因为个人利益关系而有意作歪曲的阐释。

特里恩在许多影片中都表现了权力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破浪》中,他同样将宗教机构描写成了一个权力机制,比如那个苏格兰小社团。特里恩没有批评这样一个诚实的社团,取而代之的是对它的同情与怜悯。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真诚的,包括贝丝的母亲和爷爷,长老会成员,那位忠于职守的牧师,他们都对自己的信仰无比忠诚,可悲的是他们从来不去思考自己的信仰是否合理。特里恩认为人们常常为宗教问题困惑,往往以过分的方式理解和对待宗教问题。但是,如果想创作一出情节剧,就必须设置某种障碍,对创作《破浪》来说,宗教问题便是一个合适的障碍。

特里恩以往拍摄的大部分影片都具有讽刺的特点,但在《破浪》中人们看不到这种特点。他对此作了这样的解释:“当我在**学院学习的时候,人们常说所有好的影片都具有某种形式的幽默,所有的影片,除了德莱叶的影片。在德莱叶的大部分影片中,我们都看不到幽默的痕迹。我们可以说,当幽默被引入一部作品之后,人们就会对作品产生某种距离感。在《破浪》中,我不想远离叙事和人物的强烈情感。”他认为,这种强烈的情感介入对拍摄这部影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特里恩在自己的生长环境中强烈的 *** 是被禁止的,他或许只有在艺术创作中才能体验和表达强烈的情感。他的家人在看过这部感情强烈的影片后都批评他,他的一位做纪录**导演的叔叔认为这部影片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完全的失败,同样在**圈工作的哥哥则认为这部影片枯燥乏味,没有什么意思,但这不妨碍他们对此片的拍摄给予大力支持。

影片中表现贝丝与上帝对话的场面单纯而充满张力,给这部宗教题材的影片增添了人道主义的共鸣。在这一点上,特里恩也保持着对德莱叶的继承关系,因为德莱叶对宗教的态度归根结底也是人道主义的。同时,特里恩这样做也是由于**表现手法的需要,否则贝丝与上帝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心理活动无法得到更好表现。贝丝这个人物是她信仰的宗教的产物,她处在几种不同权力机制的冲突中,其中包括由医院和医生行使的权力。她本性善良,只能以对上帝的忠诚坚守阵地,以坚强的意志和纯洁的心灵抵御来自尘世的所有打击,承受难以承受的爱情之痛。

尽管特里恩与德莱叶所处的时代不同,尽管他们的**表现手法各异,但他们在探索“欧陆**”(Continent Cinema)风格方面都倾注了相同的热情。与人们过分强调**艺术的“形象化”的观点相反,德莱叶认为,**为革新艺术表现带来了一种重要的可能性,这就是“抽象化”。他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定义“抽象化”的含义:“艺术家为彰显影片的精神内涵而远离现实的意愿”。

谈及影片造型方面的特色,《破浪》的画面构图简洁明了,色调清新统一,尤其是连接故事各个章节之间的风景画面,就像是一幅幅古典油画,将人们带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破浪》的外景是在苏格兰西北部的斯卡恩岛上进行的,这里风景别致,既有大面积的荒原,又有陡峭的岩石,壮丽优美,冷峻古朴,透着几分原始气息。特里恩说:“起初我是想在丹麦居特兰的西海岸拍摄这部影片的,后来又想到去挪威,爱尔兰,再后来又是比利时的奥斯坦德,最后才决定去苏格兰拍摄。大部分戏选在斯卡恩岛上拍摄绝对不是一种巧合,在英国的浪漫主义时期,这个岛是很多画家和作家居住的地方。”在拍摄外景时,摄制组已经对景物进行了加工改造,但这仍显不够,特里恩及其创作班底在后期制作时又动用了计算机手段对画面进行了加工处理,以使景物最大限度地符合导演心目中的艺术理想。另一方面,由于处理手法十分高明,令人很难看出人为加工的痕迹。从完成的影片来看,几乎看不出数码处理的痕迹。

说到运用计算机参与影片的创作,特里恩向人们讲述了这样一段趣事:在为影片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一笔写作剧本的资助,是从一个好像叫什么‘欧洲剧本基金会’的组织那里得到的。那些审阅和选择剧本的人的工作受到了严肃的批评。为了改进他们的工作,负责人借助计算机对寄来的十几个剧本进行分析。他们声称计算机能够判断一个影片制作的艺术品位和商业利益。《破浪》的剧本得分很高。它的配方可能很不错:一个水手和一个处女的故事,浪漫的风景,这些因素应该是计算机十分赏识的。”

在摄影艺术方面,影片的绝大多数场面都是由摄影师肩扛摄影机拍摄的,全凭摄影师当场捕捉的进程,犹如对一桩突发的如实报道,《破浪》的纪录片风格十分明显。其实,特里恩在拍摄《欧罗巴》时就已经对复杂的技术手段进行了实验,在拍摄《破浪》时,他在探索**语言方面对自己又提出了新的挑战,以肩扛摄影机的方法拍摄宽银幕影片。这一做法产生的效果是,便于将镜头始终聚焦在演员身上,同时,每一个镜头都与上一个镜头不同。这要求摄影师最大限度地发挥灵活性抓拍演员稍纵即逝的即兴表演,而演员在不断变换的摄影角度和情景中也不断激发出新的灵感。在表演过程中,即使演员的台词与剧本有出入也没有关系,在拍摄过程中,哪怕摄影机跳轴也没有关系。摄影机运动与演员之间的相互激发、融为一体的拍摄方法对摄影师和演员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特里恩十分懂得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敢于大胆起用并指导演员,最终成功地完成了颇具挑战性的艺术探索。摄影师罗比·穆雷曾经是德国著名导演威姆·文德斯的老搭档,起初他并不适应这种拍法,但是最终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摄影方面的探索。

技术的运用主要是在制作景物方面。“拍摄方面的技巧来自我创作《王国》的经历”,特里恩说,“我几乎是取了跟那部影片相同的拍摄方法,由于这样做显得有些落入俗套,因此,我才觉得应该尽可能地赋予影片以现实主义的形式,一种更加富有纪录片风格的形式。如我们用某种程式化的技巧拍摄《破浪》,我认为是无法支撑这个故事的。通常,人们是为了强调叙事才选择影片的风格的,而我们的做法恰恰相反,我们选择了与一般的叙事相反的风格,消除了强调叙事的一切可能性。我们所做的是用一种风格,将风格像滤色镜一样放在叙事前面。这会让人想到加密电视,必须解密才能收看电视上播放的影片。这里是我们在给影片加密码,然后再由观众去解码。我将影片赋予强烈的纪录片风格,实际上又是对纪录片风格的解除和背道而驰,这说明我们接受的还是故事本身”。

影片的剪辑非常豪放,不墨守任何既定成规。“因为我们拍摄的场面镜头一般都很长,每一个场面都跟另一个场面不同。演员的表演非常自由,非常随意,没有必要按照精确的指导表演。”

演员的表演在这部影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演员们以忠诚和纯真的情感在引导着剧情和人物命运的发展。人们一看到这部影片,就会立即进入它所营造的情感世界,为它的极大限度的张力所吸引。扮演贝丝的嫂子也是她的好朋友的女演员卡特琳·卡尔蒂吉在谈及跟特里恩的合作时说:“拉尔斯身上有一种家长式的作风,但他是一个想让他的‘孩子们’得到解放、而不是让他们对他产生附属关系的好家长。对拉尔斯来说,拍摄《破浪》的过程好像就是一个获得解放、获得自由的过程。拍摄工作是非常艰苦的,可是拉尔斯的信任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他最根本的愿望就是为所有人创造一种安全的气氛。然后,他就不再多管什么,而是让大家顺其自然地拍摄影片。对我来说,这是惟一表演经历”。

爱米莉·沃特森扮演贝丝这个角色,对于一个从未有过**表演经历的演员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为了选择饰演贝丝的演员,特里恩作过很多尝试,后来他在观看了试镜头的录像后,认为应该将这个角色交给爱米莉·沃特森,他被爱米莉感情非常投入的表演深深感动,爱米莉在表演中非常纯真,非常本色。

在拍摄现场,特里恩是个经常不在场的参与者。助理导演莫顿·安尔弗莱德担负着现场管理和执行导演指令的任务。他们的合作几乎没有任何冲突,配合非常默契。莫顿本人也导演过不少当代丹麦影片,当特里恩呆在监控室里的时候,他能够非常自如地担负起指挥现场拍摄的任务。严肃的宗教主题,心地善良的主人公,历经磨难、不该忠诚之心终于创造出奇迹的故事,自然主义的叙事方式,构成了《破浪》的基本特征。特里恩既继承又超越了德莱叶对“欧陆**”的探索。

请推荐冷门好**,自认为是影迷的进来交流。。。。。200分打底~不够再加

《高卢英雄大战凯撒王子》本片讲述的是阿兹特斯与朋友们在古奥林匹亚山上进行奥运会的故事。凯撒大帝征服了爱琴海沿岸,来到了希腊,凯撒的的儿子——愚钝、自大且总是显得不合时宜的布鲁特斯看上了美丽又大方的希腊公主艾瑞娜。不过,美丽的艾瑞娜公主却对布鲁特斯心生憎恶,反倒是爱上了身边才华横溢的侍从渥夫希克斯。为了争夺公主,布鲁特斯和渥夫希克斯决定以以参加奥运会的成绩来一决高下。为了赢得比赛,布鲁特斯不择手段地使用了各种歪招,他雇佣巫师、使用贿赂裁判、服用违禁药物、高卢村长老……总之,他是无恶不作。而乍一看,渥夫希克斯所在的高卢代表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身形瘦小渥夫希克斯似乎并不能在任何一项竞技中打败对手,不过好在排名是以代表团成绩计算,最终渥夫希克斯在高卢村村民们的帮助之下,彻底战胜了布鲁特斯,不但赢得了人心,也迎取了美丽的公主。这场特殊的对决,成就了一场令人瞩目的古代奥林匹克盛会。

谁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导演?

《梦之安魂曲》2000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导演的该片,改编自小胡伯特·塞尔比的,描述了一群人的奢瘾窘相——毒品、违禁药,咖(百度)啡因还有梦想。那些直抵人心的“凛冽”画面有着非一般的震撼力,你最好小心你的肠胃。本片唯一积极的影响,就是悲惨的结尾可以使其位列反对毒品的宣传之中。虽然影片中有很多激(百度)情戏的桥段,但是导演阿罗诺夫斯基可不单单是想让观众感到享受,他对角色内心执着的探求将影片的灵魂完全聚拢起来,然后,你就知道了什么叫震撼,极大的震撼,以至于难以再经历第二次。

《当风吹起的时候》1986

这个看上去温情脉脉的动画片讲述了一对农村夫妇的故事,他们为了躲避战争中即将发生的核爆炸,自己修建了一栋庇护所,但最终不知不觉地死于核辐射的毒害之下,最终从个人的层面上剖析了战争对于社会和人造成的损害。故事里的老爷爷接受ZF告诉他的一切,相信现在就是天下太平,怎么会有核辐射?根本看不见也闻不到的东西。就这样,在谎言之中一对老夫妇平静安详地度过了他们最后的日子,既没有因为生死感到不安,也没有受到战火的牵连。其中最悲惨的一段,也许就该说是他们认为核战争本就跟二战没有什么区别了。以为二战的时候死不了,就能撑过任何一次的战争。

《黑暗中的舞者》2000

从1996年的《破浪而出》之后,导演拉斯·冯·提尔就完全放弃了类型片一贯的精细美好,那些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形式对于他来讲,甚至是难以忍受的。《破浪而出》《狗镇》《黑暗中的舞者》甚至还有那部并非十分成功的《曼德勒》,讲述的都是女性的故事,同为故事中主角的她们,都做出了有意义但没有好结果的选择。她们都希望去帮助别人,但因为身单力薄,总会被经济、性别还有情感等等的原因,最终将自己束缚。而她们周围的人,甚至都会难为她们,要其放弃自身的名誉或身份来接受那些卑微的恩惠。《黑暗中的舞者》与其它几部作品并没有太大的出入,但由于比约克的出演使得本片的痛苦感尤为强烈。她将一个移民工厂女工的痛苦呻吟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步步讲述了她为儿子攒钱医治眼疾而自己却在迅速走向失明的命运。拉斯·冯·提尔按照剧本中每一个悲惨的情节点来规划故事的节奏,这样一来,他就能够最大化地将比约克的悲惨和善良传递出去。最终能够打动人心,也是因为很好地控制了每一个即将成真的希望都能在最绚烂之前的一瞬间化为乌有。但即便是充斥了悲惨的情节、令人心碎的音乐和比约克无可替代的表演,《黑暗中的舞者》仍旧可以被称为一部“美好的”**。

《病者:鲍勃·弗拉纳根的生命与死亡,超级性受虐狂》19

鲍勃·弗拉纳根43岁死于囊状纤维瘤,他是一位表演艺术家,但他的表演却全是关于施、受虐狂的展现,单就这一条就足够吓跑一大半的观众了。但他在科比·迪克这部纪录片中惊人的表演和因此给纪录片界带来的震撼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儿了。**中,作为检验自己身体极限的一种方式,弗拉纳根经常用一些很极端的方法来试探疼痛的极限,甚至还会用针刺穿自己的阴(百度)茎。对于这样的**,可能不会有太多人想看,更不要提再看上第二遍了,但此片仍旧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弗拉纳根本人的幽默感,并展现了他在遭遇伤病时期的果敢精神。

《切勿吞食》19

加里·奥德曼曾经公开表示,他之所以会出演《空军一号》一类片中的狗屎角色,就是因为好莱坞的丰厚薪水能够让他有能力拍自己的**。虽然时至今日,他自编自导的影片只有《切勿吞食》这一部,但却已经有了匹敌迈克·李的阴郁风。和《不可撤消》一样,片中集中了毒品、、暴力等等极端因素,但故事的发展靠的不是经典的“矛盾冲突”,而是由伦敦南部上班族的生活琐碎,瘾君子与酒鬼的生活状态杂乱拼凑在一起后慢慢完成的。其中充斥着多重口音,理解上也许会有困难,无论如何,情节让人如此筋疲力尽的**相信不会有多少人会反复观看。

《永远的莉莉亚》2002

在《永远的莉莉亚》之前,导演兼编剧瑞典人鲁卡斯·穆迪森就拍摄了《同一屋檐下》,讲述了一群瑞典青年用混乱不堪的形式追寻自由的故事。而之后的《永远的莉莉亚》也无非是从另一个角度再次延续着这样的故事,探讨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矛盾关系。有奥莎娜·阿金什那的出色表演和努力向幸福靠近的主题音乐,《永远的莉莉亚》还是让观众看到了事情赋予希望的一面,但期间穿插的悲惨桥段在脑海中缓缓淡去时仍具有的杀伤力还是让人没有力量再看上第二遍。

《切肤之爱》1999

“再深,再深,再深,再深……”,惊悚大师三池崇史的**有历数不尽的标志性桥段,《》《拜访者Q》都是追逐日本Cult**的影迷必看的经典。但更早的《切肤之痛》仍被广泛认可为他最出色的作品,由角色本身性格特征导致的矛盾冲突不可抑止地接连上演,让人对一波波恐惧应接不暇。影片的前半部分可能会被误解为是一部质朴的情节剧,但随着男主角结识了年轻女子并轻言自己会一生一世爱她之后,事情的发展就急转直下了。这个年轻的女人并不像她表面看上去那样单纯,反倒是内心病态至极,她想尽办法用各种方式折磨这个男人,其中就包括那个著名的狭长针头。这样一个女性形象的诞生来自于导演对于社会批判的反思,将女性问题与性意味强烈的残忍举动关联了起来。

《圣女贞德受难记》1928

冯·提尔声称自己的**很大程度上师承了同乡卡尔·西奥多·德莱叶,特别是他在《圣女贞德受难记》里面的静默风格。这部著名的**讲述了一个女人为自己的信仰承受无止尽折磨最终死去的故事,而之所以说这部**让人难以忍受,并不是因为里面展现了很多贞德受刑的场面,或是来自Maria Falconetti著名的夸张出演,而是每次镜头对准她的脸时,你所看到的那些清晰的伤口。这种强烈的情感扰动是导演一手制造的,他要求完全抵(百度)制最基础的**规则,摄影师必须构建180度的空间视觉效果。不仅如此,他还可以混淆了**中人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情感联系,将推动故事前进的冲突全部淹没。由此产生的迷茫和强烈的感情混合在一起,着实将观众推向了极度的精神考验之中。

送你一句话:别把自己的品位看得多高尚,你既然提出这么刻薄的要求补充,就不是真心热爱**,你可以无视别人的回答,但是不要以为我们都是冲着你的分数来的,好自为之吧

十大:安德烈·阿尔谢耶维奇·塔尔科夫斯基(1932-1986)是俄罗斯**导演、作家和**理论家。他被广泛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

Satyajit Ray(1921-1992)是印度**制片人,编剧,音乐作曲家,平面艺术家,词作者和作家,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之一。雷出生在加尔各答的一个孟加拉家庭,这个家庭在艺术和文学领域很出名。

让·雷诺阿(Jean Renoir, 1894-19),法国**导演、编剧、演员、制片人和作家。作为一名**导演和演员,他从默片时代到20世纪60年代末拍摄了四十多部**。他的**《大幻觉》和《游戏规则》经常被评论家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之一。

斯坦利·库布里克(1928-1999),美国**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他经常被认为是**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罗伯特·布列松(1901-1999),法国**导演。布列松以他的苦行主义著称,他对**艺术的贡献尤为突出;他的非专业演员,省略号和很少使用乐谱,使他的作品被认为是极简主义**的杰出例子。

路易斯·布努埃尔(1900-1983)是西班牙**制作人,曾在法国、墨西哥和西班牙工作。布努埃尔去世时,享年83岁。《纽约时报》在他的讣告中称他是“一个反传统者、道德家和革命者”。

恩斯特·英格玛·伯格曼(Ernst Ingmar Bergman, 1918-2007),瑞典导演、作家和制片人,曾在**、电视、戏剧和广播领域工作。

弗朗索瓦·特吕弗(1932-)是法国**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和影评人。他被广泛认为是法国新浪潮的创始人之一。在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生涯中,他仍然是法国**业的一个标志,参与了超过25部**的制作。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1912-2007)是意大利**导演、编剧、编辑、画家和短篇作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关于现代性及其不满的三部曲”——《奇遇》、《诺丁山》和《月食》,以及英语**《爆炸》和《乘客》。

卡尔·特奥多尔·德雷尔(1889-1968),丹麦**导演。他被许多影评人和**人视为**界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他最著名的**包括《圣女贞德的》、《吸血鬼》、《愤怒的日子》、《奥德特》和《格特鲁德》。